-
-
20本文来自漓江出版社的《亲近文学大师的72堂课》仅作转载 有兴趣的朋友可以买来看看
-
16好累,我打字慢,感觉再也不会爱了。这篇采访是《巴黎评论》(Paris Review)1967年第四十一期夏/秋刊上刊载的(此刊物好像是个文学类杂志)。 事先说明本人是边看边翻,文章总共只过了一遍,所以错漏之处在所难免,觉得语句生硬也属正常。另外仅是粗翻,以意译为主,但理解上基本还是可以。如果对质量要求高这可直接看原文或以本文对照着看。 文中有若干处不确定之处,欢迎个中高手讨论指教。
-
14这里面有真正的读过作家的书的吗?他的生平、喜好、及他的生活你们看了么,名著之所以会成为名著不仅是书的内容吸引人(还有不吸引人的枯燥的书呢),还有书的结构与所在的环境历史人文种种,那些只为了看内容的,看到最后还是看内容的,我只能说,你不太适合看此类书,还是看网游、武侠吧。个人观点,不喜勿喷
-
7手写,在卡片上。 然后会打乱卡片的顺序,以求发现新视角,新开端和全新的结构。 哇欧。 那么写在积木和迷宫里是不是像另外一些人呢。
-
10在《洛丽塔》中有一个时间矛盾 小说的最后,哼哼说“五十六天前,我开始写《洛丽塔》时……”引言中说哼哼死于1952年11月16日,即使假定他在这一天完成了著作,那么他开始写《洛丽塔》的时间最迟应在1952年9月21日。然而根据小说中描述,他是在1952年9月22日收到洛丽塔的信,第二天(即9月23日)出发寻找洛丽塔。可是回忆录第一章就说了:“陪审团的女士们先生们……”,即是说哼哼在动笔写书时就已经被拘押要接受审判了,他寻找洛丽塔并杀
-
11一楼喂熊。 因为是手打的,所以难免有些错误。请各位慧眼吧友指出错误,我好加以改正。
-
39喜欢:爱伦坡,霍桑,博尔赫斯 讨厌:劳伦斯,福克纳,巴尔扎克 原因:可能是纳博科夫比较喜欢幻想文学,至少他的作品不算传统现实主义吧。
-
17RT
-
47我先说:《普宁》
-
144现在已经收集的电子书 有需要的可以问我拿 Lolita 斩首的邀请 微暗的火 绝望 普宁 玛丽 赛纳特的真实生活 防守 费雅尔塔的春天 大部分为TXT格式少部分为pdf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