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夜大小姐想让我...吧 关注:176,004贴子:2,152,551
  • 11回复贴,共1

【11-07 漫画】辉夜“里主线”的线索分析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东拉西扯了一百多话,赤坂老贼总算是完结了石弥燕的大坑,令人胃疼的里主线也暂时地迎来一段平缓期,正好趁这个时机开个帖子,抛开没意义的党争,来讨论一下这一百话的里主线到底是一段什么样的剧情。
对于里主线的分析,我打算先从如下两个角度进行(如果有新的角度,也会放在此贴里):
一,整体架构,即里主线对于辉夜整体的故事的意义在哪里
二,主角的发展性线索(这一点会耗费较多的时间挖掘)
三,配角的发展性线索(同上括号)


IP属地:山东1楼2020-11-07 22:10回复
    整体架构篇
    问题一:辉夜是一个什么体裁的故事?
    虽然这个问题比较抽象,我估计赤坂本人创作的时候也没有很严格地按照某种戏剧体裁才写辉夜,但就结果而言,赤坂确实是把辉夜写成了某种特定的体裁:情景喜剧
    不是爱情喜剧,而是情景喜剧。(这里的爱情喜剧,单指现实背景下的爱情喜剧,如昨日之歌)
    就像武林外传,家有儿女这样,通过预设一个情景,再在情景里投入设定好的几个人物,根据人物性格来自发地推动故事的喜剧,便是标准的情景喜剧。
    情景喜剧与爱情喜剧,这两者的区别在于,爱情喜剧的重点在于“把现实框架里的爱情故事写得尽可能浪漫”,即“人物服务于剧情”;而情景喜剧的重点在于“完美地展现人物性格”,为此可以舍弃一部分的浪漫剧情,甚至可以允许剧情出现荒诞、不合常理的设计。(207话小圭三开门,体现的就挺明显,正常情况下辉夜肯定会觉得奇怪,但为了凸显小圭的惊慌失措,辉夜完全没有表现出疑惑,这种程度的荒诞在故事中是一直被默认的)
    而赤坂的访谈中也提到过,对于辉夜的故事,他是坚持“要让人物自己行动起来,而不是我让他们怎么怎么样”,这样的思维方式和传统的戏剧是如出一辙的,虽然不知道他是不是查阅过相关的书籍(大概率是查过),但他确实很严格地遵守了这种创作逻辑:人物是第一位的,所有剧情、设定,都是为了塑造人物而服务的。
    所以我们在看漫画的过程中,会发现大量的心理描写和动作细节,栩栩如生地描绘着人物的心理,这为的就是让“人物”压过“剧情”,如果两者反过来,就违背了情景喜剧的初衷。
    而在“人物大于剧情”的逻辑基础上,还有第二层逻辑,也就是我要讲的下一个问题:相对于主角来说,配角也是一种“背景”,配角的存在,是为了塑造主角而服务的。


    IP属地:山东4楼2020-11-07 22:35
    收起回复
      问题二:《辉夜》的主角是哪几个人?
      这个问题应该谁都能答上来:学生会五人组嘛(在阿部暂未登场的情况下,故事的主角肯定是学生会的五个人,三个高年级的,两个低一年级的)
      但接下来的话题,可能并不是那么令人愉快。
      学生会五人组都是主角,除了他们以外的角色都是配角,都是为了塑造主角五人组的性格而存在的,虽然在这个过程中肯定也会塑造配角的性格,但这只是“附属物”,而不是“故事主干”。
      柏木夫妻的学生会座谈会是为了塑造柏木夫妻吗?怎么可能,很明显是为了塑造学生会五人组的恋爱观嘛。
      说得过分一点,如果学生会五人组不谈恋爱,柏木夫妻就不可能在这个故事中登场,他们谈恋爱的意义,就是为了起带头作用,让学生会五人组的恋爱经历变得更丰满、更有说服力。
      赤裸裸的工具人,但描写得很真实,那就是成功的工具人。赤坂画的辉夜之所以好看,就是因为把所有的配角都描写得很真实,在这个基础上凸显主角们的各种优缺点,两者相辅相成。
      但回到原点,配角始终都是配角,在一个情景喜剧中,配角是不可以取代主角的,就像剧情的表现力,不可以盖过角色的表现力一样。
      这也就是说,不论描写得多么优秀的配角,都是有极限的,该收就要收,该牺牲就要牺牲,该退场就要退场,否则就违背了作品的宗旨:让主角彻底体现出自己的魅力。


      IP属地:山东13楼2020-11-07 23:26
      回复
        今天先整到这里,明天继续


        IP属地:山东来自iPhone客户端16楼2020-11-07 23:32
        收起回复
          另外,为了防止分歧,我先对主角配角等概念做一个定义,这是我个人为了方便分析而创造的说法,并未参考专业文献。
          主角:从登场开始就作为角色塑造的重点,这种塑造贯彻整部作品,直到主角彻底退场才停止。主角作为作品核心,有所有角色中最高级别的出场频率,主角对于所有发生在他身边的剧情都要给出积极回应,而不可以漠不关心,这是为了给观众留下一种连续感与代入感。
          配角:有自己的行为想法,对主线和主角产生影响,但出场频率不高,每次登场间隔可能会很长,有着天然的割裂感。对于配角,作者不会全面刻画他们的形象,只会挑出方便剧情发展的信息展示,而这种缺憾作者没有义务补充,因为配角的任务点到于此,他们不是为了让读者代入而创造的。
          (即,主角与配角的区别,不在于他们的行为、成长,仅仅在于对他们的“性格刻画”是不是充分,是不是从登场开始贯彻到结局,我认为目前只有学生会五人组有这样的待遇,任何阶段性的主角,都不算真正的主角)
          喜剧:结局美好的剧本。
          不论过程多么心酸胃疼,只要主角的结局是美好的,这就叫喜剧,没有人规定喜剧就必须全程轻松搞笑。而且,把过程描写得现实严苛,其实也正是为了反衬出美好结局的来之不易,这种先抑后扬的过程是包含在喜剧的基本思想里的(参考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


          IP属地:山东来自iPhone客户端26楼2020-11-08 09:09
          收起回复
            问题四:辉夜的主线剧情是如何推进的?
            结合上一楼的说法,我认为在情景喜剧中最重要的,就是人物性格的刻画,具体到辉夜里,则是“性格与人际关系”的刻画。
            赤坂将人物的成长与救赎作为作品主题,但推进这个主题,依靠的是主角与主角,主角与配角,这些人物关系的变化。(白藤的母子线,白石妃的友情线,人际关系都非常鲜明)
            辉夜这部漫画有个不同于一般恋爱漫画的特点:并不是主角交往了,故事就结束了。
            赤坂是个很现实的人,他知道培养感情不易,维持感情更不容易,甚至让白银父母亲口说出“恋与爱并不永恒”这句恋爱漫画的禁语。
            对于“人际关系”的变化,赤坂有着非同凡响的敏锐感触,这是区别他与一般恋爱漫画家的重点。
            纵观整个辉夜的故事,从来没有出现过一个明确的主题,就像五等分的主题是找出新娘,学不来的主题是克服不擅长的科目,钢炼的主题是找回兄弟的身体。
            辉夜没有这种具体的主线剧情,烟花、奉心祭、圣诞节都是制造冲突的“事件”,而不是剧情线索,(所以这些事件过去就是过去了,不会影响到下一个大事件)但即使如此,辉夜却依旧有着极高的人气,那这种“主题”是没有必要的吗?
            恰恰相反,赤坂采取了一种更加高明,也更加困难的手段:将“人际关系”本身作为作品的剧情线索,融入作品的各个角落。


            IP属地:山东来自iPhone客户端28楼2020-11-08 10:25
            收起回复
              我们可以数一下每个人物周边,包含了多少层人际关系:
              1,白银:辉夜恋爱线,藤原母子线,伊井野父女线,石上朋友线,真妃闺蜜线,小圭兄妹线等
              2,辉夜:白银恋爱线,藤原塑料线,伊井野婆媳线(虽然乍一看有点争议,但这个概括确实比较准确),石上母子线,真妃同类线,早坂主仆线
              3,石上:学生会四线+石燕线、大佛线、妃常惨线、团长线
              4,伊井野:学生会四线+大佛线、小野寺线
              5,藤原:学生会四线+桌游线、拉面线
              6,早坂:白银友情线,辉夜主仆线
              7,大佛:石上线,伊井野线+一点点白银线
              8,小野寺:同上二线+一点点辉夜线
              9,子安燕:石上线,dio线(燕和大佛还勉强有关,和小野寺的关系实在太小了)
              10,柏木:辉夜线
              11,翼:白银,石上线
              -----------
              我们可以很清晰地看到,学生会五人组涉及的人际关系,远远大于其余任何角色,这种丰满的人际关系描写是让角色深入人心的根源
              辉夜的剧情是基于人际关系的变化而设计的,没有必要描写的人际关系,自然也不会有与之对应的剧情(所以大佛小野寺燕子剧情很少)
              这种人际关系与剧情的正增长联系,是我判断子安燕不可能成为主角的主要原因,她在剧情上的优先级,甚至低于大佛小野寺,她的出现,仅仅是为了补充“石上的人际关系”,没有再高一层的意义


              IP属地:山东来自iPhone客户端33楼2020-11-08 11:06
              回复
                梳理好问题四之后,进入问题五:辉夜表主线和里主线是怎样的故事?
                如果确立了“人际关系”作为辉夜剧情的核心,那结论就很容易得出,不论表里主线,本质上都是围绕一对最为核心的人际关系设计的。
                表主线好说,白辉谈恋爱嘛,里主线呢?
                我觉得答案并不复杂,里主线就是石上和伊井野打破各自偏见,最终和解的故事,他们俩是里主线的核心。这一点我在以前的分析贴里也提到过。
                白辉是表主线的核心,石弥是里主线的核心,这么想的话,辉夜的故事就显得更加简洁优美。
                下面进行具体分析。


                IP属地:山东来自iPhone客户端35楼2020-11-08 11:25
                回复
                  问题六:里主线是在什么时候建立的?
                  在辉夜故事开始时,是没有石上和伊井野的,而石上登场后也并没有显露他与伊井野的关系,这段时间不论是石上还是藤原都是正儿八经的的配角,他们在这个学生会轮流搞事制造矛盾,承担起了塑造主角白辉的任务。
                  我个人倾向于,赤坂最初的设计里,没有里主线这一说,但是这种仅仅围绕白辉进行的戏剧不可能长久维持下去。为了让剧情更丰富多彩,赤坂在选举篇引入了伊井野弥子这个人物,
                  虽然我忘了赤坂到底是哪一卷开始把伊井野写成里女主的,但我认为选举篇就是里主线正式开启的标志。选举篇有几个比较隐晦的“信号”,暗示了石上和伊井野僵硬的关系迟早要得到和解。
                  1,把伊井野带入观众视野的人,不是别人,正是石上,藤原和会长只是对伊井野这个名字感兴趣,但石上听到名字的反应却非常大,以那个时间点来说,石上的这个反应是颠覆他的人设的(石上一直都是一副颓颓的样子,很少激动,但他却会因为伊井野的名字而惊慌失措)
                  2,石上很主动地把伊井野介绍给了学生会
                  3,石上在选举篇请求会长全力以赴
                  4,选举结束后,石上为伊井野得到同学的支持而高兴,看到高兴的石上,白银邀请伊井野加入学生会(尤其是这一点,是个非常重要的信号,会长是不会害石上的,他邀请伊井野,相当于隐晦地暗示了石上和伊井野的矛盾不是真的矛盾,石上其实很想和伊井野搞好关系)
                  整个选举篇,石上完全颠覆了以往的配角形象,他积极地主导了剧情,完全贯彻了自我意志,没有一个行动是别的角**他这么做的。
                  这就是石上优成为主角的转折点,是因为伊井野这一人物的登场,石上成为了主角。
                  与此同时,选举篇也埋下了里主线的核心人物关系:石上与伊井野是冤家对头,但他们的矛盾迟早要化解。
                  这所有的信息都不需要后续剧情的补充描写,仅靠分析选举篇就可以得出,我认为赤坂早在这时候就已经决定让石弥成为里主线的主角,而非在后面的某个章节拍脑门儿决定。


                  IP属地:山东来自iPhone客户端44楼2020-11-08 20:31
                  收起回复
                    通过上述几个问题的分析,已经可以大致总结出辉夜剧情构建的思路:
                    以白辉与石弥两对核心矛盾为原点,分别刻画围绕这两对矛盾延伸出的人际关系,其中,石弥出现较晚,是为了令故事更为丰富而添加的矛盾,既是为了补充白辉的人际关系网,同时也是一个独立的关系网。
                    可以说,白辉是点A,延伸出了点B,这两个点再各自为核心,展开成为网络
                    在确定了故事的核心之后,辉夜的主线剧情是以白辉和石弥的感情变化为线索的,烟花、体育祭、奉心祭等都是用来划分他们关系变化的事件,可以称之为节奏点(事件本身没有后续影响,重要的是它引起的人际关系变化)
                    这一点,在寒假过后的旁白中也有所体现。


                    但不止是寒假,回头看看以前发生的重要事件,其实也都或多或少地改变了人物关系。(烟花篇后辉夜沙雕化越来越多,运动会后石上开始喜欢子安燕,弥子开始在意石上,更不用说改变最大的奉心祭了)
                    整体看下来,辉夜真正的主线剧情是“人际关系的变化”,核心是“表里主线的两大矛盾”,而大事件是“切分关系变化的节奏点”。
                    以这样的思路来看辉夜的故事,就可以把握到一个比较清晰的脉络。


                    IP属地:山东51楼2020-11-09 15:14
                    回复
                      问题八:表里主线的主题各是什么?
                      前面扯得有点远了,现在回到漫画剧情,聊一下表里主线各自代表了一个怎样的主题。
                      不过关于所谓的作品主题,也是一个人一个看法,赤坂老贼说过这是个讲述角色成长的故事,那就先从这个“成长”角度分析一下角色。
                      首先是表主线的主角,白银和辉夜。
                      前面已经提到过白辉的核心矛盾“两情相悦却不告白”是一个现实中不合常理的设定,是为了延长剧情而存在的悖论,但如果作者可以在故事中,令这个矛盾得到合理解释,那这个悖论反而会成为作品升华的关键。
                      而赤坂在奉心祭也不负众望,完美地解释了这个从故事开始,令观众困惑至今的悖论。




                      白银和辉夜其实都不是为了无谓的自尊心而不告白,他们的装腔作势只是一种掩饰,其根源是他们的内心都有极度的自卑。
                      缺乏主见、家境贫寒的白银,在高贵又卓越的辉夜面前感到自卑,作为男性的尊严不允许他卑躬屈膝。
                      本性善良却习惯于做坏事的辉夜,在将善良与温柔贯彻到底的白银面前抬不起头,害怕这一切都是自己的一厢情愿。
                      白银和辉夜都在对方身上发现了自己最为缺乏的东西,白银想要变得优秀而果断,辉夜想要变得温柔而善良,因而憧憬对方,希望得到对方的认可。
                      他们希望的告白,不仅仅是爱情意义上的告白,更是一种人性上的肯定,但白辉内心的自卑令他们没有办法自我肯定,所以他们迫切地希望对方向自己告白,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变得相信自己。
                      赤坂用非常精彩的文戏解释了白辉不告白的原因,正是这段文戏,令奉心祭篇到达了一个全作的新高度。
                      -----看起来很顺眼的分割线------
                      通过奉心祭的文戏,我们回过头再去看剧情,就能理解白辉所谓的成长,其实就是在确认彼此的爱的过程中,各自突破自己自卑心理的过程。
                      对于白辉来说,消除自卑是他们的成长任务,而恋爱只是其中一个手段,或者说契机。
                      在追求辉夜的过程中,白银从一个不自信的自卑少年,逐渐成为了顶天立地的学生会长,结交了学生会的朋友们,逐步摆脱自己的自卑心理,最近的棒球会,白银已经不再害怕在朋友面前展露自己不中用的一面了。
                      而辉夜也同样在追求白银的过程中,从冰辉夜变成沙雕辉,逐渐放下自己的防备和勾心斗角,像母亲一样无私地帮助石上,经历了内心纠结之后原谅早坂,这都是辉夜成长的体现。
                      白辉的爱情确实是美好的,但他们的成长不仅仅是因为爱情,而是因为他们天生就有对真善美的追求,所以才能在经历磨难之后获得真正的成长。
                      表主线不止是白辉的恋爱故事,更是白银作为学生会长的成长故事,以及辉夜从尊贵的装饰物“辉夜姬”,回归普通女生的成长故事。


                      IP属地:山东53楼2020-11-09 17:17
                      回复
                        目前为止,表主线的主题比较清晰,但是里主线的主题就不那么清晰了。
                        赤坂在里主线半遮半掩,石上如何看待弥子的心理描写不多,反过来弥子如何看待石上则是几乎没有写,因此我们并不知道石弥矛盾的本质原因究竟是什么。
                        参考奉心祭揭露了白辉不告白的根本原因,石弥矛盾的根本原因也可能会在今后的某个事件里揭露,在这之前我们只能猜。
                        其实漫画里也多少提到过石弥为什么闹矛盾(b漫103话“白银御行想周旋”):


                        在这一话里石弥整了个彻彻底底的对称:俩人都在埋怨对方恩将仇报,对自己态度不好。
                        但我并不觉得这是真正的原因,石弥在这一话给出的理由,从剧情角度来看并没有什么说服力。
                        如果认为石弥关系不好是一件荒诞的事情,那这一话的理由同样荒诞,只是用一个巧合,去解释另一个巧合,这样的解释当个搞笑桥段说说还好,但里主线是条跨度很长的线,它的根本矛盾需要一个像奉心祭那样有充分说服力的解释,一个足以诠释人物本质的解释。
                        --------分割---------
                        关于石弥在这一话的反应,我在弥子吧的分析贴里做过分析,此处就不重复了(https://tieba.baidu.com/p/6830333967?see_lz=1,第20楼)
                        此处只给出我推测的结论:
                        石上与伊井野在本性上有两点是共同的:
                        1,很渴望自己的付出可以在某一天得到回报,却又出于正义感,不希望别人回报自己的付出(石上发明,传递给伊井野)
                        2,即使理想不会有任何回报,也不可以放弃努力(伊井野发明,传递给石上)
                        不论哪一条都很矛盾,对不对?但我反而觉得合理。
                        伊井野和石上是两个理想主义者,这种矛盾的本性,反而是他们理想主义的真实写照。
                        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石上通过送花信将自己的理念传递给了伊井野,而伊井野靠自己一贯的强硬作风,把自己的斗争精神传递给了石上,这就是我们眼中的石上和伊井野非常相似的原因,他们不是天生就相似,而是在互相帮助的过程中变得相似的。
                        这样的两个人,又怎么会有矛盾呢?
                        我认为石弥矛盾的本质,实际上是对对方的期待太高了,石上希望伊井野通情达理,伊井野希望石上变得聪明优秀,但这种期待太过高涨,以至于与现实产生了过大的反差,反而变成了嫌弃。石弥看到与自己境遇相似的对方,太过于希望另一个人能够得到幸福,这种期待,甚至高于他们自己的幸福
                        石弥的互相厌恶,本质上是对同类的厌恶,他们讨厌的不是对方,而是无法变得幸福的自己。


                        IP属地:山东59楼2020-11-09 21:32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