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纪吧 关注:188,326贴子:1,797,028
  • 10回复贴,共1

中世纪欧洲攻城战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楼2009-12-03 14:29回复
        “成排的长弓射手肩并肩, 向空中发出密集的箭雨紧接着, 满身铠甲的重骑兵疾驶出阵, 从开阔地冲向敌阵, 最后是一场血腥的肉搏战。”这个常见于好莱坞影片的大场面, 在许多人头脑之中几乎就是中世纪欧洲战争的写照。事实上,这种满足感观臆想的场面在中世纪只是个例, 历史真相远比此复杂得多。 


    2楼2009-12-03 14:30
    回复
          中世纪的欧洲又称“ 城堡时代” 。这可不是随意之选。1066年, 黑斯廷斯一役,“征服者”威廉大获全胜。但这却令他有点不知所措。威廉的军队来自诺曼底, 人数有限, 如何巩固对英格兰占领的确是个难题。最终, 威廉决定大量修建城堡, 一来显示占领者的权威, 二则可用之控制要地, 压制反叛。这个措施在当时相当成功。诺曼国王们建造了一个又一个城堡, 即便在条件不具备时他们也会搞一个土制或木制高台工事, 这些堡垒至少能对付蛮族的小股侵袭出于军事目的建造的城堡立即被欧洲各国所效仿。经历12世纪和13世纪, 城堡遗布欧洲。
          由此以后, 欧洲几乎任何一场重要战役都少不了城堡攻防战。由于城堡的特殊政治、经济和文化地位, 城堡进攻战通常最具决定性。1346年, 英军在克勒西大败法军,但英王爱德华真正在法国站稳脚跟,靠得还是攻占加莱城堡。这场城堡攻防战从1346年9月持续到1347年8月, 历时近一年。史学界公认此役标志着英国在百年战争早期夺取主导地位。


      3楼2009-12-03 14:34
      回复
           
            大多数人会认为, 城堡时代的战争都是“ 野蛮的肌肉较量” 。这种误解其实早已有之。在莎翁笔下, 1415年亨利五世围攻哈弗勒城时曾这样激励部队:“ 让我们冲吧……” 但这也是一个错误的印象。真正的城堡攻防战是一个非常复杂, 需要高度智慧、细致筹划和技术性极强的大型军事行动。
            进攻者首先要制定一个周密的总体计划, 因为他们必须考虑的难题实在很多。哪些领主可以提供骑士,哪里有最好的弓箭手,哪里有木匠、铁匠和石匠,需要多少木料、铁器、工具、食物、饮水、家畜等等。1224年, 英王亨利三世的军队围攻贝德福德城之前的战争准备就是一个典型案例。国王首先委托声望显赫的坎特布雷大主教与城堡守军进行了无数次通信, 希望能劝降对手, 此举同时也是为在全国召集骑士、士兵、工匠和重要战争物资争取时间。国王亲自参与制定了所需物品的清单, 后者包括各种攻城器械、防护盾牌、兽皮、木炭、锤子、帐篷、蜡、各种香料……有些重要军用品的数量也需要钦定。比如, 国王命令方链箭必须备足19000枝。不难想见, 整个准备过程再加上把这样一支军队开到城堡的过程肯定是耗时极长, 花钱无数的。


        4楼2009-12-03 14:39
        回复

              有趣的是, 当时的军事家们都深知“攻城为下”的道理。没有任何一个指挥官会轻易让这样一支费尽周折拼凑起来的部队对城堡立即发动正面强攻。这种愚蠢的战术本身就会导致整个攻城行动的失败。即使兵力占有优势, 围城部队也不敢大意。他们不仅要对付城堡守军, 还须提防敌方援军。如果贸然强攻, 势必浪费兵力, 城堡守军通常也有能力反攻。即便强攻侥幸得手, 进攻者也会因元气大伤成为敌军增援部队的围攻对象。因此, 攻守双方首先会做的事是谈判事实上, 中世纪大部分城堡攻防战都是通过谈判桌上的讨价还价、金钱收买或欺编恐吓“和平解决”的。那个时代最能干的军事家也是谈判高手, 因为与代价高昂的攻城实战相比, 这种非攀力手段显然更加实惠。体面的投降在当时是很正常的选择, 而且有时候甚至还会给守军开出极为优厚的条件。尽管并不是每一场谈判都能谈得拢, 但这种特殊的战争初期形态对守军同样惫义重大。谈判可以争取时间, 既有利于城堡守将请示领主如何行事, 也能用于加强守军防御措施。当然, 和谈不可能是无休止的, 时间通常不会超过40天。这也不是巧合。根据当时的贵族制度, 骑士每年须为国王效力的时间就40天, 如果拖得太久,进攻者就不得不重新召集人马。
              城堡围攻战似乎是最不讲突然性的。1480年, muslin部队开始进攻罗德城之前, 升起了一面醒目的黑旗。大多数时候,攻城者向城门投掷标枪或射箭。在少数情况下, 也有首先用攻城器向城内投掷石块。到了中世纪晚期, 攻城之前的信号统一为鸣炮。接下去, 进攻者首先要设法填平城外的护城壕, 然后向外城发动快速攻击。首轮攻击往往不会特别激烈。在弓箭手和投石兵的支援下, 攻城部队会从数个地点尝试登城。与此同时, 城堡正门前会出现破门部队。早期城堡多为厚重的木制城门, 因此进攻者会用火攻或撞城车。与许多人印象中有所不同, 绝大多数撞城车上部覆盖有尖角挡板, 可有效保护推车人员。因为有这种外形特别的拱顶, 当时习惯称之为“猫车”、“鼠车” 或“龟车” 。
              首发攻城部队通常要经过挑选。人选的主要标准是要身手敏捷,脑子灵活, 走路踏实。因为夺取外城的关键就是速度。1346年, 英军围攻卡昂城, 埃德蒙德·斯普林霍斯就因为失足, 跌落到壕沟, 守城法军立即投下嫩着的稻草, 这个可怜的英国贵族被活活烧死。在14世纪土耳其的士麦拿城外, 一个身披重甲的士兵体力不支,在云梯上停了下来。可能是想看看还有多远, 他摘掉了头盔。紧接着一箭就射穿了脑袋。


          5楼2009-12-03 14:47
          回复
                揭幕战在城堡攻防战中并非重点。在典型城堡防御系统中, 除了外墙, 还有防御能力更强的内城和主塔楼。所以如果能攻下外城, 进攻者往往会暂停进攻, 再次劝降。如果攻势不利, 攻城部队才开始真正准备一场大规模围攻, 这时他们最重要的工作是开始组装各种攻城器械。
                中世纪的攻城器械大多由古代希腊、罗马和中国的攻城器械演变而来。伟大的数学家阿基米得(公元前287年一公元前212年)被认为是欧洲攻城器械的始祖级人物。公元前213年, 罗马军队围攻锡拉丘兹城, 阿基米德发明了一种能投掷石块的器械。吃尽苦头的罗马军队此后开始仿造。这种装置由笨重的木材作框。一根活动的木杠底部固定在木框中部, 前者的另一端则是抛石袋。使用者将有抛石袋的一端拉向木框后部, 用拉钩固定, 放置石块。然后再解脱拉钩。木杠在巨大扭力的拉动下将石块抛出。这个木杠的抛送动作很像驴子踢腿, 因此这种扭力式抛石机早期被称为“ 野驴”(onager) , 经过改进后在中世纪又被称为“ 射石机”(mongonel)。它可以将重达45公斤石块或燃料物抛射至366米以外。但它的缺点是抛射弹道较为弯曲, 不够精准, 因此只能对付较大的目标。虽然射石机发射时声势很大, 但在当时它就算不上决定性的武器。1216年, 法国路易斯王子围攻英国多佛城时, 动用了数十部射石机, 却仍然没能攻破城堡。尽管如此, 射石机当时还有许多其它用途。守城方经常使用这种装置将战俘或他们讨厌的信使活活抛出城外罗马军队遗留给中世纪的另一种攻城器械是“ 弩炮” (ballista)。这种装置的原型源自古希腊的“ 蝎子弓” 和五世纪古代中国的弩, 其形状就好像“ 十字弓”的放大版本(事实上它也正是欧洲“ 十字弓” 的前身)。它通过成束皮索或发束(所以在古希腊、罗马, 战争爆发时妇女要献出长发, 这种爱国行动就是为新弩炮提供建料)的弹力发射重型标枪。与射石机相比, 弩炮弹射物体的长处是弹道平直, 精确度高, 但缺点是射程较近, 发射“ 弹药” 重有限。因此多用于射杀人员。据说这种装里可以将重甲骑士钉在树上。标准型弩炮可以将3-4.5公斤重的石头弹射到270米以外, 但射石时重量不太可能超过136公斤。因此, 这种装对坚固城墙的破坏力有限, 到了中世纪中后期, 守城一方会使用得更多。在著名的威尔士切普斯陶城堡四角, 至今仍保留着13世纪遗留下来的弩炮平台。
                在中世纪林林总总的城堡攻防战器械中, 威力最大, 也是名气最大的, 非抛石机莫属。它也是古代东方先进军事技术西进时最有影响的装备之一。据史学界考证, 3世纪至5世纪在中国流行的抛石机原型最早于500年前后出现在了欧洲。它在欧洲的正式名号来自古法语“ 抛掷”(trebuchier), 12世纪晚期首次在正史中出现。1211年, 十字军著名将领西蒙·德·蒙特福特攻打法国南部卡斯特诺达城之后,当地流传的民谣中都出现了这种威力巨大的武器, 说它一炮就摧毁了城墙和塔楼。中世纪欧洲工匠改进后的抛石机虽然沿用了平衡力抛射原理, 但它通常使用重物替代人力作平衡物。这最初主要是因为欧洲人力资源非常有限。但这种改进无意间增强了武器的射击精度和稳定性, 从而可以使攻城部队能反复击打一个固定地点, 提高攻击效率。

            


            6楼2009-12-03 14:58
            回复
              大型投石机



              7楼2009-12-03 15:00
              回复
                    英格兰著名武功国王爱德华一世对抛石机就有特殊的偏爱。在他征服苏格兰、威尔士和法兰西的每一场围城战中, 他都使用抛石机。1300年, 爱德华率部进攻苏格兰麦克斯维尔爵士的凯尔拉沃洛克城。这座城堡是爱德华征服苏格兰的必经之地。当时有一首流传甚广的吟游诗作“凯尔拉沃洛克之歌”对这座坚固城堡有这样的描述,“凯尔拉沃洛克, 坚固无比, 从不投降。但是爱德华国王来了。”爱德华召集了全英格兰所有能出动的能工巧匠,由来自乌尔姆的罗伯特兄弟指挥, 打造和组装抛石机等攻城器械。尽管守军据险力战, 但城堡外墙不到24小时就被攻破了,城内升起白旗, 却无人出面投降。英军一拥而上, 发现出降者也被射死。守军残部仅剩60人。1304年,爱德华围攻苏格兰斯特林堡时动用了当时最恐怖的一台抛石机“战争之狼”(Warwolf)。据英史学者麦克·帕莱斯维奇考证, 用于组装这台巨型抛石机的部件装满了30辆牛车,负责安装的工匠49人, 另外还有个5个工长负责技术指导。这场战争的文献记载都提到,“国王亲自命令工匠安装了这台抛石机并给之取名‘战争之狼’ 其意指可一击摧毁整面城墙。” 城堡中的守军从一开始就被这种巨型攻城器械的骇人景象吓坏了。没等安装完毕, 苏格兰人就要求投降。一心想看看这门超级大炮威力的爱德华傲慢地拒绝道:“汝等不值得怜悯。” 在此后的战斗中,“战争之狼”果然威力非凡,它的投石重量达到136公斤, 足以砸平外墙。
                    尽管威力很大, 尽管在中世纪欧洲城堡时代战争中占有特殊地位, 但抛石机的作战也不是人们想象中的那样具有决定性。法国的路易斯王子1216年围攻多佛城时使用了一系列攻城器, 但仍未能突破城防。于是双方停火, 法军撤走了主力部队。不曾想, 英人反悔, 出城击杀法军。路易王子大怒, 重围多佛城。这一次, 他还带来了一台巨大的抛石机。尽管如此,进攻仍然不利。1217年8月, 英军舰队击败法国海军,王子不得不放弃围攻逃回法国。这台来不及带走的抛石机反而落人英人手中。这件战争轶事的影响不可小视, 英人很仔细地研究了抛石机的威力, 在此后修筑的城堡中都有防范抛石机的措施。这种城堡修筑技术的发展又很快传遍了欧洲。
                    2003年好莱坞大片《指环王之王者归来》中曾对抛石机有过形象的刻画。但影片的处理有一个明显的错误, 如此威力巨大的抛石机根本无法在城堡上使用, 抛石机巨大的反作用力本身就会对城堡构成致命威胁。因此, 大型抛石机主要用于攻城。但具有讽刺意味的是, 对欧洲史影响最大的抛石机战例却出自守城部队对抛石机的创造性运用。1346年, 热那亚军队围攻克里米亚半岛克法城。蒙古一鞑靼人守军突然流行一种不知名的恶性传染病。守城部队最后决定孤注一掷,用小型抛石机将病死同胞的腐尸掷人热那亚军营。果然, 恶疾也漫延到城外, 意大利人仓皇败退, 这种神秘的疾病随之被带回了欧洲。它正是以后肆虐整个欧洲的黑死病。


                8楼2009-12-03 15:08
                回复

                      在许多情况下, 攻城器械并不能有效摧毁坚固城堡的防御。进攻者还不得不发动从空中和地下发动“ 立体攻势” 。所谓“空中战场”主要是指“ 攻城塔楼”(siege towel)。这种大型攻城器械因其结构极为复杂, 只有当时欧洲最富有的王公才可能拥有的奢侈装备, 而且因其费时费工, 在绝大多情况下, 即使它的部件运到战场, 进攻者也只会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才开始组装。因此, 只有在攻城行动后期而不是早期, 工匠们才有可能完成攻城塔楼。这种多用途攻城器通常取决于攻击对象城墙高度, 前者大致略高一些。其上层置有大型吊桥, 用于在靠近城楼时供士兵甚至骑兵冲锋。其它楼层则设有小型弩炮、射石机和十字弓手, 底部则是运动装置和撞城锤。显然这种大型目标一出现必然成为守城火力主要打击的靶子, 因此攻城塔楼外表常搜盖浸水的生皮, 有些甚至还有铁片。1266年, 凯尼尔沃斯城堡争夺战中出现的一种巨型塔楼, 据说能容纳200名弓箭手和11台攻城器械。要想让如此巨大的器械向城墙运动, 本身就是非常麻烦的。先不说守军的火力, 大风和凹凸不平的地面、杂乱的障碍物都会造成机动困难。1224年, 英王亨利三世攻打贝德福德城时就动用了两台攻城塔楼。但整个攻城过程费时费力, 令国王极为不满。占领城堡后他下令拆毁整座城堡, 因为他决不愿日后再重复这样一场战争。
                      相对而言, 通过挖地道发动地下进攻是个比较便捷的方法。最初的攻城者总是想直接在城堡底部挖个洞, 但城堡投下的石块和火油可以轻松地挫败这种努力(这也是为什么城堡主楼越修越高的原因之一,这样守军抛出的任何物体都能在地面造成重大伤害)。于是,进攻者干脆转入地下。1215年底,英王约翰围攻罗切斯特堡,后者被一群叛乱贵族占据。国王运用了五件攻城器都未能破城。于是国王命令士兵挖掘坑道。不久外城被攻破,叛军却逃进了内堡塔楼。坑道兵只能继续挖掘,他们在内堡塔楼下成功放置了燃料物,大火终于烧塌了塔楼。然后叛军转移到另一个塔楼,继续抵抗。这种拖延战术也能阻挡坑道兵,因为这项工程实在是太费时费力了。约翰无奈只得下令停止挖掘。约翰国王遭遇的难题在当时其实非常普遍。坑道本身不安全,这些简易通道经常塌方,它们造成的伤害甚至大于守军。即使成功了挖掘了一处,城堡体系相对独立的塔楼并不会受到影响。因此,大多数情况下,攻城部队都会转用最后的招数——困死守军。


                  9楼2009-12-03 15:14
                  回复
                        事实上,中世纪城堡攻防战的大部分僵局都要用到这种古老的战术。当然, 进攻者也很可能从一开始就使用这种坐等战术。但如果城堡储备充足, 供给通畅, 这种战术反不利于进攻者。1096年, 威尔士的帕姆布鲁克堡被围, 城中眼看着要断粮断水。守将伽兰德·德·温德莎突发奇想,命令将城中仅剩的四头猪统统杀死, 然后抛出外城。这种大胆的冒险令围城部队误以为城堡储备实在太过充足, 于是后者自行撤围。
                        大多数情况下, 攻守双方都会急于结束这种代价高昂的战事。因此双方会再次坐到谈判桌上。1362年, 威尔士凯菲利堡守将约翰·富尔顿英勇坚守4个月。但他更上心的战场是在与伊莎贝拉女王部将威廉谈判的桌子上。在为其主人和自己成功取得赦免后, 富尔顿于次年3月开城投降。这种情形在中世纪极为常见。虽然有些投降者会被处死,但更多的时候,降军只是受到象征性的惩罚,如剥夺财产或光着脚游行等。
                        时间到了十三世纪,欧洲战场上隆隆的炮声越来越响。火炮终于开始正式取代机械式攻城器械城堡的末日似乎终于来临了。然而,历史在这个时候仍不失其幽默城堡在火炮时代初期却出人愈料地占据了先机。欧洲各地出现了大批防炮城堡, 这些新式城堡本身使用火炮增强防御能力。这种被英王亨利八世称为“ 意大利式” 城堡转用低矮厚实的墙体, 再加上多面型棱堡和重炮垛口, 这使得城外进攻的部队即使拥有攻城炮队也没有多少优势可言。
                        数个世纪后, 随着现代火炮技术的成熟, 进攻者与守城者之间的力平衡终于被彻底打破城堡时代随之宜告结束。然而, 城堡在此后的历史上仍然偶有出彩之笔。17世纪英国革命中, 议会军在攻打查理一世的王军时, 古老的城堡仍然是抵御革命者的坚固堡垒。甚至到了二战时期,邱吉尔和他的内阁发现多佛城堡仍然是他们最坚固的指挥部。所以当你今天看到欧洲古城名堡的时候,千万不要忘记追寻当年演绎的精彩战争所留下的历史痕迹。
                    (完)
                    


                    10楼2009-12-03 15:19
                    回复
                      摘自《环球军事》,2007年第8期.王霄(文)


                      11楼2009-12-03 15:2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