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吧 关注:2,202,638贴子:68,428,724

【千江有水千江月】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史卷滔滔,纵览千年上下,历朝皆有人物风流,无论皇亲贵胄、无论山野莽夫、无论引车卖浆、无论市井烟楼。
    是人中龙凤,山水灵秀滋养,携领民意精髓,于风云际会间推动方寸历史,层层堆积,点滴浸润,史卷因而多姿多彩。
   
    本帖所阐述为历朝历代人物,不拘正史稗类,不拘朝代上下,笔端游走心之所向。
    【千江有水千江月】是我小时候看过的一本书的名字,借用了来,代表每一个时代自有每一个时代的珍宝,存在皆意义,如同长江明月,静静的,穿越时光。


1楼2009-04-09 10:00回复
        小时候听父亲讲历史,很记得这几句话:“昭君娘娘生得美,挑起两国争是非,无盐娘娘生得丑,能帮齐王定天下”。
        钟无盐,春秋时期齐国无盐县人,钟无盐复姓钟离名春,世称钟无盐,是齐宣王的皇后。 也是历史上著名的丑妇,生得高额深眼,长腰粗腿肥颈秃发,鸡胸驼背,皮肤漆黑。据说四十未嫁,擅奇兵,精武学,胸有韬略从横。
        野史传说无盐娘娘四十未嫁并不忧虑,常在自家墙头登高了望,问她看什么,言说观人文天象,等待齐宣王纳她为后,听者均以为钟离春老姑未嫁失心疯了。钟离春笑言道,我必为后,并且我立于蜿蜒土墙头之上,也是驾驭黄龙之意。
       且不说无盐娘娘毕生叱诧作为,单说这般了然心态,平和而肯定自己,也是成大事者。
       


    3楼2009-04-09 10:31
    回复
      争名逐利几时休
      早起迟眠不自由
      骑得驴骡思骏马
      身居宰相望王侯
         前两天无聊重翻西游,又看见这几句话,小时候父亲常给我们讲的,问过这几句最早出处在哪里,父亲说在《二重梅》,是他幼年时所看的古书,我是连听也没有听说过,我只知道在三国里出现过,在西游记里出现过。也感念过去古文化教育,是要比现在来的深厚。
         相传乾隆帝、和珅、刘墉元宵节登城楼与百姓同乐,灯火辉煌人流涌动,乾隆大悦,也是有些炫耀自己治国有道,百姓如此安乐。便问这两个大臣道:百姓如此潮涌,是为何?和珅弄臣言巧,说百姓来来去去,都是要来瞻仰龙颜帝景天家富贵啊。乾隆大笑。刘墉此时便说了:争名逐利几时休,早起迟眠不自由,骑得驴骡思骏马,身居宰相望王侯。乾隆怫然不悦,进而深思。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后来查了查出处到底在哪里,出自《战国策》.《秦策》:谋名者争于朝,谋利者争于市。
        
      


      5楼2009-04-09 11:09
      回复
        云儿
        其实我特明白这样的贴没什么人看的下去
        太冗长 我自己发出来再看都得耐着性子呢
        只是我喜欢历史尤甚于文学
        自己的一个学习所在吧
        总之,谢谢云儿的夸奖。


        11楼2009-04-09 11:27
        回复
              唐朝皇室源于夷狄,所以宫廷秽乱不足为奇,,父死而子娶继母视为风尚,唐代的几位公主更是极尽豪奢淫逸,其间自然少不了安乐公主。
              安乐公主,史传唐代第一美人,大明宫词曰:“光艳动天下”,美貌聪慧,贵为当时最文明发达富有的中华上国的皇帝最宠爱的公主,安乐公主李裹儿自然极其骄奢纵性。
              只是武则天只有一个。
              机谋权智心力承载,从来都是一筹更高一筹,生于皇室而不能安享其乐暴死自咎。只是希望得到再得到而已。
              唐代几位著名的公主,好象没有幸福的,高阳公主、太平公主、安乐公主。都是自由被娇宠惯了的,天家所有,竟也不能使女福慧双修。


          18楼2009-04-09 15:40
          回复
            建安七子 曹植 《洛神赋》 甄氏
                笔墨形容人的体貌制高点,便是格调的渲染,这一点,魏晋时期是最好的诠释。魏晋文人狂放跳跶,洒脱不羁,建安七子是魏晋时期代表人物,影响至方方面面,“意态”一词由魏晋而生,也就是现代人所谓的气质。
                “意态由来画不成”,气度神韵原本是一个人的思想衍生,难描难画,而曹植的《洛神赋》描绘气韵千古之下再无人能出其右。
                 "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摇兮若流风之回雪。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
                一个风华绝代骨秀神清的仙子就这样出现在眼前,尽可以展开无边想象。
                传说曹植喜欢他的嫂子,曹丕的妃子甄氏,《洛神赋》据说是曹植夜梦甄氏有感而作。同样身为皇子,博闻强记才子风流的曹植于得之我幸不得我命的辗转心境里,写下传世之作,给后人留下一个衣袂飘飘罗袜生尘的仙子。


            24楼2009-04-10 11:18
            回复
              《莺莺传》 《西厢记》
                  元代王实甫的《西厢记》取材于唐代元稹《莺莺传》。
                  也是元稹的自传,只不过元稹为自己的始乱终弃正名找理由罢了,说什么莺莺红颜妖惑,不妖其身必妖于人,文过饰非,更彰显自己的道貌岸然。
                  这样结局终使人不满,世人皆谤:薄情少年如飞絮。
                  王实甫将其结局改编为皆大欢喜,爱情的最终完美平安喜乐是众人心之所向。
                  并且王实甫毕竟较之元稹文采斐然,添加润色诗词众多,比方说: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使《西厢记》成为美轮美奂的戏剧经典。
                  


              26楼2009-04-10 15:07
              回复
                    小时候看《隋唐》,就是看个热闹,提枪跨马驰骋乱世的英雄们,秦琼啊尉迟恭程咬金,再加上午后收音机里的说书,很是个成长年华的乐趣。
                    大了再看,真的是截然不同了。
                    秦琼原来并不是那么英雄,对于自己的恩人张须陀临危而态度模棱,很不理解。有秦琼算半个好汉之说。
                    我这么想,也许《隋唐演义》毕竟是演义类小说,总有不切夸张成分在内。并不能如实真切反映。
                    《隋唐》里,真男人是单雄信。
                     单雄信当真担得起英雄高义,侠肝义胆。宁死而不降。赤淋淋一个大英雄。
                     胜者为王败者寇,秦琼与尉迟恭贵为大唐开国功臣。又衍生成为传统门神。
                     假如二贤庄秦琼潦倒卖马之时单雄信旁观不救,不知道历史会怎样。


                43楼2009-04-13 12:28
                回复
                      逐渐步入正轨你好,玄武门兵变或者历朝历代皇子权位之争给我的感触均是成大事者已经完全泯灭人情,天下所有物力人才皆为我所用,所有权某狡狯皆是我成大事的步步围棋。为达目的一切障碍铲除不怠,无论父兄妻女。曹操那句名言: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
                      但是历史就是这样来推动,有时候我反而赞赏这样做为,得天下者必须具备冷酷决断的一面,从来都是枪杆子里出政权,温情脉脉是亡国之君做派。


                  45楼2009-04-13 13:05
                  回复
                    回复:44楼
                        至于兄弟自相残杀,于百姓而言,反而是好事。当然,从来就没有过自相残杀更是好事,但这终究不可能。
                        一个贤明君主,一生当致力于安邦治国,必安邦于先而治国在后。倘太宗李世民没有在玄武门兵变得其皇位并将其兄弟处死,恐怕穷其一生也要在被谋权篡位忧虑里辗转跳脱不安了,遑论治理天下。
                        而天下只有一主,两位兄弟如若在世,各有其羽翼,显然会成为太宗世民治国的阻碍和掣肘。王位之争又会衍生战乱,朝廷不安非百姓之福。皇兄皇权夺位历朝在所难免,时间越短越好,而李世民则在建国最初的阶段就平壤了阻碍。雄才大略当如是。
                    隋唐年间战乱频仍,百姓渴望天下安定休养生息,唐王李世民扫除一切障碍,也是万民之福。


                    47楼2009-04-13 14:36
                    回复
                      《玉树后庭花》张丽华
                        
                          我以为南朝陈后主的贵妃张丽华,并不仅仅是因为漂亮才倍受宠爱,极尽娇媚的外表已是难得,偏偏又灵慧可人,内外修为均至极境,这般尤物如何不得君王垂怜?史传张丽华发长七尺,光可鉴人,眉目如画。此外,更具有敏锐才辩及过人的记忆力“人间有一言一事,辄先知之。”
                           陈后主为之颠倒不已,上廷也要抱丽华于膝上,江南富饶,倾国之物力极尽奢华,饮酒赋诗,征歌逐色,著名的亡国之音《玉树后庭花》由此而做。
                           魏征评说陈后主:“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不知稼穑艰难,复溺淫侈之风。
                          可是,他快乐过。
                          亡国之君百口莫辩也不必辨,只是,他拥有过张丽华,就已经让隋炀帝杨广抱憾终生了。
                      


                      51楼2009-04-17 13:34
                      回复
                        李香君 侯方域
                           
                            改朝换代之际,不仅英雄义士辈出,墨客佳人也是纷纷涌涌。明末清初之际,秦淮河畔桨声灯影,钗船画舫,几位才慧超群的名妓并成为秦淮八艳。李香君位列其中。
                            诗赋琴瑟罗裙酒污永远只是谋生伎俩,心心念念里,何处是归家。
                             自幼锦绣丛中挣扎来的女子,眼力早已百炼成钢,寻常凡夫俗子入不得法眼。
                            遇到侯方域是劫数也是错误。
                            休提那软语温柔轻怜密爱,更休提那庭院葳蕤皓月花开。
                            君子变节投降,竟不如女子气节凛凛。李香君呕血而死。桃花扇誓终成空。
                            仗义每多屠狗辈,青楼自古多义气。
                            


                        52楼2009-04-17 20:12
                        回复
                               中国人之尚武精神,源自于对现实无能为力之后的一种梦想。
                              《侠客行》: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这是怎样的洒脱不羁。
                               仗剑去国,快意恩仇,没有任何世俗羁绊,不为生计劳碌,在被生活困顿忧虑无以藏身时,侠客梦想,成为一种心灵栖息方式。
                               侠客,源自于春秋时期的养士之风,豪门贵族广收游士,“奉之以车马、衣裘,多其资币”,给予相当优厚的礼遇。
                              而士为知己者死,其言必行,其诺必果,成为侠客最初的也是最基本的概落。
                              专诸、要离、聂政、荆轲等刺客,出身皆为市井,感受知遇之恩而以死相报。贵族通过养士来达到自己的人生目的,而士则通过施展自身而达到人生层次境界的极致提高。得遇知己那一刻,一切就已不再是自己的。
                              最初的士,其实不过是政治权谋的一步棋子。


                          56楼2009-04-20 15:32
                          回复
                                游侠的成长,自汉代朱家、剧孟和郭解等,至唐代的聂隐娘,虬髯客,红拂女。直至明清年间甘凤池、吕四娘等,始终一以贯穿的精神也是司马迁在《游侠列传》里赞扬的“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不矜其能,不伐其德。
                               此时游侠,不再是被贵胄豢养,独行天下来去无踪,急人之所难施恩不图报,一身傲骨铮铮,为的是惩奸除恶。
                               家国安之桑榆时游侠仗剑逍遥,社稷濒危百姓离乱之时游侠纷涌而起,以挽狂澜于即倒为己任,舍生忘死,此时的游侠为至高境界: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58楼2009-04-21 11:32
                            回复
                                 抛开历次改朝换代的动乱跌宕和治理国家的阴暗面不谈,古老中华的日子,是温良畅美安逸隽永的,在那么那么多年里,总是作为世上最文明的国度,文化、礼仪、科技、经济....浸润着长长久久的日常生活,
                                 富足安逸滋养出的闲情,所谓食不厌精 ,脍不厌细,衣饰器具园林楼台,无不力求完美精致,奇思淫巧,说到底也只是为消磨每一个黄昏日落。
                                 宋朝张先、晏殊便是书写闲情的大家。
                                 生活悠游,诗酒生涯,词间流露也是委婉缠绵。
                                 张先平生最为自得的三句:“云破月来花弄影,”“娇柔懒起,帘压卷花影”,“柳径无人,堕风絮无影”,因又有别号:张三影。
                                 晏殊少年得志,生于承平之时,仕至宰相,过着未尝一日不宴饮的生活,所以他的代表作《珠玉词》温润如玉,只是些许淡淡闲愁。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59楼2009-04-21 14:5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