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大心细,捕商机:陈亚忠
陈亚忠18岁那年,在村里人均年收入只有200多元的情况下,她借债4万做茶叶加工。10年间,腾冲县数以万计的百年茶树在她的挂牌保护下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2008年,市场行情一落千丈,为了兑现收购农户茶叶的承诺,她损失惨重。这次,陈亚忠把翻身的希望放在高黎贡山深处,藏在深山的千年茶树成了她撬动亿万财富的一张王牌。从2008年到现在,她一共保护了3万多棵树古树,这也成了她的品牌。2009年,陈亚忠又做出了一个大胆之举,建立腾冲县第一个大型茶文化交流中心,以千年茶树为卖点,带动300多个品种的茶叶销售,销售额达到1.2个亿,企业年增长率连续三年超过50%。直接受益的茶农达16万人。
坚持、创新:邓静
1995年,江西奉新县的邓静借钱做起了农机配件生意。身怀六甲,三下福建,在一家农用车厂门口蹲守半个月,只为了帮人买到一辆农用车,靠着细微的服务,两年就赚到了100多万元。2002年,她决定用赚来的150万元二次创业,加工毛竹,两年时间,新增了两个竹地板坯板厂,承包了2万多亩竹林。到2007年,她已经赚到了一千多万元。然而,一次又一次的扩张,换来的却是接二连三的打击。2007年9月特大洪水,一个分厂被冲垮;2008年1月,特大雨雪冰冻灾害,邓静的另两个分厂被压塌,3万亩竹林全部被毁。2008年,邓静在一次展览会上受到启发,花重金成立研发部,将竹地板卖出了木地板的价钱,效益提高四倍。她的企业成为行业后起之秀,企业年利润增长率连续三年超过100%。
创新,永不停步:郭仕权
霞浦县的紫菜种植户祖祖辈辈都是靠天吃饭,很难从紫菜身上赚到钱。乡亲们望着紫菜烂掉,却束手无策的叹息声,在郭仕权的成长记忆中留下深深的烙印。1998年,郭士权尝试制作紫菜烤干炉。两年后,他将紫菜烤干技术在全县免费推广,霞浦县的紫菜种植面积迅速扩大。2003年,紫菜供过于求,郭仕权欠下40多万元债务。2005年,他说服父亲抵押了家中唯一的老宅,决定创出一条品牌经营之路;他开发出76个品种的紫菜产品;他把自己老婆的照片印在产品上。销售额从2006年的70多万飞跃到2009年的1亿多元。在他的带动下,霞浦县有近一半的人口在种植紫菜。其中有四分之一的紫菜通过他销售出去。
商机无限,出奇制胜:李志民
“再不做这一生可能都没有机会了,那就再搏一下吧。不冒险才是最大的冒险。”这是李志民2000年时说的话
陈亚忠18岁那年,在村里人均年收入只有200多元的情况下,她借债4万做茶叶加工。10年间,腾冲县数以万计的百年茶树在她的挂牌保护下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2008年,市场行情一落千丈,为了兑现收购农户茶叶的承诺,她损失惨重。这次,陈亚忠把翻身的希望放在高黎贡山深处,藏在深山的千年茶树成了她撬动亿万财富的一张王牌。从2008年到现在,她一共保护了3万多棵树古树,这也成了她的品牌。2009年,陈亚忠又做出了一个大胆之举,建立腾冲县第一个大型茶文化交流中心,以千年茶树为卖点,带动300多个品种的茶叶销售,销售额达到1.2个亿,企业年增长率连续三年超过50%。直接受益的茶农达16万人。
坚持、创新:邓静
1995年,江西奉新县的邓静借钱做起了农机配件生意。身怀六甲,三下福建,在一家农用车厂门口蹲守半个月,只为了帮人买到一辆农用车,靠着细微的服务,两年就赚到了100多万元。2002年,她决定用赚来的150万元二次创业,加工毛竹,两年时间,新增了两个竹地板坯板厂,承包了2万多亩竹林。到2007年,她已经赚到了一千多万元。然而,一次又一次的扩张,换来的却是接二连三的打击。2007年9月特大洪水,一个分厂被冲垮;2008年1月,特大雨雪冰冻灾害,邓静的另两个分厂被压塌,3万亩竹林全部被毁。2008年,邓静在一次展览会上受到启发,花重金成立研发部,将竹地板卖出了木地板的价钱,效益提高四倍。她的企业成为行业后起之秀,企业年利润增长率连续三年超过100%。
创新,永不停步:郭仕权
霞浦县的紫菜种植户祖祖辈辈都是靠天吃饭,很难从紫菜身上赚到钱。乡亲们望着紫菜烂掉,却束手无策的叹息声,在郭仕权的成长记忆中留下深深的烙印。1998年,郭士权尝试制作紫菜烤干炉。两年后,他将紫菜烤干技术在全县免费推广,霞浦县的紫菜种植面积迅速扩大。2003年,紫菜供过于求,郭仕权欠下40多万元债务。2005年,他说服父亲抵押了家中唯一的老宅,决定创出一条品牌经营之路;他开发出76个品种的紫菜产品;他把自己老婆的照片印在产品上。销售额从2006年的70多万飞跃到2009年的1亿多元。在他的带动下,霞浦县有近一半的人口在种植紫菜。其中有四分之一的紫菜通过他销售出去。
商机无限,出奇制胜:李志民
“再不做这一生可能都没有机会了,那就再搏一下吧。不冒险才是最大的冒险。”这是李志民2000年时说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