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定谔吧 关注:1,016贴子:2,998
  • 2回复贴,共1


IP属地:北京1楼2008-06-29 14:05回复
     这一时期在机械、水力等技术发展基础上物理思想活跃,但对物理现象很少作定量叙述。 
    〈3〉宋元明时期(960~1644) 
     我国古代技术成就极为丰富,但往往著述不详或流散失传,只知其名而不知其详,因而许多“巧器”历代都有人重新“创制”。如由仰韶文化时期尖底陶罐发展而成的皙器,“虚则皙,中则正,满则覆”(《荀子•宥坐》),是由于重心由高变低而又变高而致的,晋人杜预、 南北朝祖冲之,魏、隋、唐、宋都有多人试制,指南车也有东汉张衡、三国马钧、祖冲之、宋燕肃、吴德仁等多人多次制成或未成。后魏时有郭善明与马岳同时研造,郭未成但心怀妒嫉,见马岳垂成,便用毒酒杀之。而燕肃在造这种凭靠齿轮传动使木人手指方向不变的指南车遇困难时,出门“见车驰门动而得其法”(宋陈师道《后山丛谈卷一》),这也是从机械原理中悟出的。可惜的是往往因古代人悟而未述或述而失传。记里鼓车也是利用齿轮传动,使车轮走满一里时有一齿轮转满一圈并拨动小人打鼓一次。这说明我国手工机械制造中齿轮构造等工艺相当娴熟,但直到宋代才记载较详。
     苏颂(1020~1101)和韩公廉1092年建成了我国古代最大型的先进天文钟楼“水运仪象台”, 其结构详细载于苏颂《新仪象法要》中,它涉及天文、力学、机械制造,其中有相当于钟表擒纵器的“天衡”,是保证等时性的杠杆装置。元代郭守敬(1231~1316)在天文仪器制造的种类(简仪、仰仪、定时仪、日月食仪等十几种)、结构和精度方面达到很高水平。 
     宋代曾公亮(997~1087)在《武经总要》这一军事著作中除记载兵工机械、枪炮、军用油泵( “猛火油柜”)等外,还在《寻水泉法》中详载了虹吸管(“渴乌”),它在《后汉书•张让传》及唐代《通典》中都有记载,包括“取大竹去节”,“油灰黄蜡固封”,“竹首插入水 中五尺”,"烧火使“火气潜通”入水,“则水自中逆上”等。 
     河北石家庄隆兴寺的转轮藏建于北宋,人在台上绕轴走动时轮藏会缓慢地反向转动,这实际上是动量矩原理的应用。 
     宋应星(1587~1644)的《天工开物》是明代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的百科全书,在卷十 五《佳兵篇》中记述了测试弓弦弹力大小的方法:“凡试弓力,以足踏弦就地,秤钩搭挂弓腰,弦满之时,推移秤锤所压,则知多少”方法十分巧妙(图1)。该书在我国失传300 年,于1926年才由日本找回翻印本。 
     总的来说,我国古代力学知识与古代精湛的工艺技术往往密不可分。但各时期对技术知识的整理汇集、研究提高、保存流传都未受到重视,致使技术特别是科技理论不能代替人力形成明显的生产力,科举八股把教育与知识分子的注意力引到文字游戏或仕途官场上。一方面是大量生产知识与技术积累而又散失,缺乏系统整理,一方面是经验性的定性的力学概念始终带有思辨色彩(如“气”、“道”、“理”),缺乏数学的定量引用和系统实验的基础,因此经典力学理论只能等待西方传入。


    IP属地:北京3楼2008-06-29 14:05
    回复
      古人的智慧真是高深莫测啊
      现代人不是智慧少了,而是用的地方不对....


      IP属地:北京5楼2008-07-07 17:1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