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拟人吧 关注:33贴子:1,271

【转载】黄老二的来时路——汉冶萍公司与黄石早期工业化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总部镇楼
依旧转自湖北方志网。
看完后有点“江姐真是个罪孽深重的女人啊”的赶脚。


1楼2014-12-20 20:27回复
    2008年3月26,是中国也是亚洲最早最大的钢铁联合企业--汉冶萍公司成立一百周年。黄石建市、工业化与汉冶萍公司有着密切的关系。
    黄石为古矿冶之乡,商代中期就开始了铜矿的采掘、冶炼,到三国又开始了铁矿的采掘、冶炼,隋炀帝做皇帝前在此置十炉铸造过五铢钱,岳飞在此锻制成过“大冶之剑”。但古代采矿、冶炼、铸造,只是一种工场手工业形式,并非工业。真正的近代工业,应从1877年开始,与汉冶萍公司和张之洞、盛宣怀有着密切的关系,张之洞是黄石近代工业的奠基人,盛宣怀则是发展黄石近代工业,使黄石成为长江中游一巨镇的开拓者。


    2楼2014-12-20 20:29
    回复
      黄石近代工业的起源


      3楼2014-12-20 20:31
      回复
        黄石市区原来只是大冶县的两个小镇,一名石灰窑,一名黄石港。石灰窑原来只有罗、柏、张三姓的石灰窑场和两家土榨油坊,连街市都没有;黄石港虽然古代商业较繁荣,但到近代则已衰落,只有一条窄小的街道,生意清淡,两边街上店铺的店员和管帐先生每天大部分时间都在聊天,人称“谈心街”。
        19世纪70年代初,我国的洋务运动已由发展军事工业转到发展民用工业,对煤炭和钢铁的需求量增大,国内生产的土铁已不能满足工业发展的需求。大批进口洋铁,造成白银外流。国内一些有识之士,提出引进西方先进设备和新技术,开发国内的煤铁矿床,兴办钢铁工业。为适应当时形势发展的需要,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的李鸿章上奏清廷,派幕僚盛宣怀密查全国各地煤铁矿藏。


        4楼2014-12-20 20:32
        回复
          盛宣怀受命之后,首先到湖北调查。1875年末,在湖北广济盘塘成立“湖北开采煤铁总局”,开采广济阳城山煤矿。1876年聘英籍矿师马立师到兴国(阳新)半壁山等地勘煤,并在富池口一带开了一些小煤窿。因马立师找矿成果不大,不久被解聘。1877年,盛宣怀通过驻英税司金登干在英国找到矿师郭师敦,遂与之签订雇聘合同,同时为郭师敦找到派克、潭克两名助手。郭师敦等人到湖北广济,立即被派往兴国勘矿。
            郭师敦及助手在总局委员张筱秋的陪同下,在兴国半壁山、富池口一带勘探后至兴国州城,接着自排市、新潭铺到龙港、鸡笼山、银山,足迹几乎遍及兴国全境,找到了不少煤矿和五金矿。在勘探中发现兴国境内的金属矿矿脉多从相邻的大冶县来,于是回广济盘塘向盛宣怀禀报,请求到大冶县一验来脉。
            盛宣怀查阅《大冶县志》,得知大冶县北的铁山、白雉山一带皆产铜铁,自三国至隋唐屡经开采,宋代曾在大冶磁湖畔设磁湖铁务,明代在大冶设立过“安田炉”,附近有圣水、荻洲、龙兴、樊源、安乐、大云等六铁场。于是呈文湖北巡抚翁同爵,请求准许洋矿师到大冶勘查。翁同爵批曰:“据禀已悉,仰即次第察勘,妥筹举办,总期有益于国,无损于民,是为切要。仍将办理形情随时禀报查核。此缴(上海人民出版1981年3月版,页208)”。并札饬州县对洋矿师妥为照护,还拨役派兵随同。
            1877年7月,郭师敦等人从黄石港进入大冶境内,先到磁湖看煤窿,翌日到铁山,发现铁山遍山皆铁,山下古炉渣累累,随采取矿样。1878年初,郭师敦在武昌写出勘查大冶铁山的报告,称大冶铁山铁矿含铁量为63%以上,堪称上等佳铁,可与英、美各国所产上等铁矿相提并论。探见平地以上之矿石,约有五百余万吨之数,平地以下铁层尚未探悉。若以两座熔炉化之,足供一百年之用。


          5楼2014-12-20 20:32
          回复
             郭师敦勘得大冶铁矿,欧洲各国报纸纷纷刊登消息。《捷报》也刊登文章说:“英国煤铁最富,然而湖北省所雇用的外国矿师则认为中国的铁矿比英国为尤富,大部分的铁很纯,即可制成器物与铁轨。”
              同年12月底,湖广总督李瀚章发下批文,批准盛宣怀带外籍矿师到大冶铁山复勘铁矿,雇工试采,并与铁山管山民户商谈,订立章程,租下或买下产铁矿之山域,勘查铁矿石转运江边道路,选择厂址兴建新式钢铁厂。
              盛宣怀接到湖广总督李瀚章的批文,立即带领郭师敦从武昌省城乘船到黄石港,然后到大冶县城找知县林佐,要林佐陪同复勘铁山矿床及水道。
              林佐曾两任大冶知县,对大冶的山川出产及风土人情十分熟悉。此前,他得知郭师敦到大冶铁山勘探铁矿的消息,曾亲临铁山,绘制了一幅铁山地区地形图。并向盛宣怀详细介绍铁山地区的风土人情。盛宣怀听罢林佐的介绍,对开发铁山、创办新式钢铁工业充满信心。在复勘矿山之后,又勘查运矿水道,选择钢铁厂厂址。在履勘武昌(鄂州)、黄冈两县所属大江南北上下一百多里后,认为这一带南岸多山陇少平川,北岸多沙洲少坚土。最后勘得大冶黄石港东吴王庙旁有一片田地,地形宽展平坦,矿师郭师敦认为是设厂安炉的最佳地点。经过再三比较,盛宣怀决定在黄石港东首兴建中国近代第一家新式钢铁厂,并定名为“湖北铁厂”。随委派周锐到大冶与知县林佐商议租买民山民田事宜。结果周锐乘山主潘姓结讼之机,将该族中房执业的铁山、铁门槛山域买下。
              1878年春,盛宣怀和郭师敦带着大冶铁山的铁矿石赴上海,到轮船招商局用砂罐试炼,炼出生铁交总局官员盛宇怀带回湖北,呈湖广总督和湖北巡抚检验。盛宣怀乘船到天津,亲自向李鸿章禀报利用大冶铁矿及兴建新式钢铁厂的方案,并委托驻英公使在英国打听冶炼钢铁机炉的情况。
              兴建钢铁厂、开采铁矿需要资金。盛宣怀要李鸿章将直隶发存苏典生息本项钱十四万五千串,再在应缴息款内拨钱五千串,凑足十五万串,拨湖北兴建钢铁厂,并要李鸿章做其兄长湖广总督李瀚章和湖北巡抚潘 的工作,让他们将湖北发存汉典生息本项钱十五万串,拨给湖北铁厂,不足部分,由他自己筹措。但李鸿章拒绝了他的请求,由此,在大冶黄石港东兴建湖北铁厂之事被搁置。
              这次开采大冶铁矿,兴建钢铁厂虽未实现,但大冶铁矿蕴藏丰富已令世界瞩目,开采铁山、兴建新式钢铁厂已是迟早的事。


            6楼2014-12-20 20:33
            回复
              黄石近代工业的创建


              7楼2014-12-20 20:34
              回复
                1889 年清廷因修筑铁路问题发生了一场大争论,有的主张修筑边境铁路,便于调兵,以阻止列强派兵入侵;有的力呈铁路之害,反对修筑铁路。时任两广总督的张之洞提出修筑卢(卢沟桥)汉(汉口)铁路的建议,得到清廷醇亲王奕 支持。清廷决定调张之洞任湖广总督,督修卢汉铁路南段。张之洞在两广总督任内,准备在广州珠江南岸的凤凰岗兴建新式铁厂。接到调任湖广督修卢汉铁路的命令,便向清廷提出,修筑铁路要用中国自己制造的铁轨及其铁路器件,并要用中国自己的资本,以免白银外流。要造铁轨,就要兴建炼钢厂。建议在湖北兴建新式钢铁厂,自炼钢铁造轨。接任两广总督的李瀚章不愿在广州建设投资大、见效慢的钢铁厂。清廷批准张将原准备在广州建设的钢铁厂移湖北兴建。


                8楼2014-12-20 20:34
                回复
                    张之洞到湖北之前,查阅史书,知道大冶产铁,于是致电湖北巡抚奎斌,要他详询大冶知县,了解大冶产铁矿的情况。盛宣怀得知张之洞要在湖北创办新式钢铁厂的消息,便一面向醇亲王奕 上条呈,建议开办大冶铁矿,一边电告张之洞,说他早在1877年就聘请英国矿师郭师敦勘得大冶铁矿,并从民间买下了几座矿山,如果张之洞开办,他可以将矿山献出,希望张之洞聘原矿师复勘。张从广州到湖北路过上海时,与盛宣怀进行面晤,盛向张提出将钢铁厂建在大冶黄石港他原选定的厂址。张在开办大冶铁矿的问题上听取了盛宣怀的意见。他到武昌总督署后,将原在广东聘请的英、比、德矿师调到湖北进行铁矿复勘,并在大冶和长江沿岸及湖南等处查勘煤矿。
                    1890年初,勘矿工作结束。在选择钢铁厂厂址上发生了一场争论,盛宣怀主张将钢铁厂建在大冶产铁矿之区,即黄石港东,以钢铁厂就铁矿,比国矿师白乃富建议将钢铁厂建在武昌省城。盛宣怀要把钢铁厂建设在黄石港是原勘得大冶铁矿的矿师郭师敦的主张。从郭从白,成为当时争论的焦点。同年5月,盛宣怀致电张之洞说:“白乃富云,武昌设铁厂,是铁石灰石皆须逆运,恐运费太巨,郭师敦原勘在黄石港近灰石山处觅定高基,安置炉机,荆煤下运黄石港,与武昌运费必不相上下,此系二百年远计,似宜从郭不从白。”(抄本张之洞电稿。)李鸿章建议将钢铁厂建在煤矿产地,以钢铁厂就煤炭。
                    张之洞遂派矿师洋匠暨道员徐建寅督率测绘人员到大冶黄石港实地勘测,查勘结果,认为该处少平川。张之洞通过比较,最后选厂址于汉阳大别山(龟山)下,“从白不从郭”。于是致电李鸿章说:“详询矿师,外洋移煤就铁者,但视所便,不拘一格”。张之洞认为“远近难易,实觉此胜于彼多矣”(张集,奏议卷30,页l-12)。他说德国克虏伯钢铁厂,建在德国的蒂森,其铁矿石则从西班牙运来,远在数千里之外,克虏伯已发展成世界第一流的钢铁厂。而把钢铁厂建在汉阳,从大冶取铁石仅百余里,有何不可。
                    钢铁厂厂址选定汉阳,称汉阳铁厂。遂在武昌设立“湖北铁政局”,任命蔡锡勇为总办,开工建设。


                  9楼2014-12-20 20:36
                  回复
                      大冶黄石港虽然未被选上钢铁厂厂址,但张之洞决定引进德国设备,购买德国器材,聘请德国工程技术人员,开办大冶铁矿作为汉阳铁厂的原料基地。1890年7月初设大冶矿务局于大冶铁山铺,开始征购土地,建设采场,修筑从铁山铺至石灰窑江岸的运矿铁路,在石灰窑江岸修建卸矿码头。1893年大冶铁矿运矿铁路建成,该路全长31公里,是湖北省境内第一条铁路,仅比中国境内第一条铁路唐山至胥各庄的运煤铁路晚十一年。此时,湖北铁政局将设在铁山铺的大冶矿务局迁往石灰窑江边,改称“大冶运道矿务总局”(后又改称大冶铁矿)。同年,大冶铁矿投产,成为中国第一家用机器开采的大型露天铁矿。黄石诞生了第一家近代新式官办企业。
                      张之洞在建设大冶铁矿的同时,在大冶开办王三石煤矿、李士墩煤矿及道士 煤矿。王三石煤矿系用机器开采,是湖北省最早用机器开采的煤矿。为冶炼锰铁,开办兴国银山锰矿(后改阳新锰矿)和铁山白杨林锰矿。冶铁要白石作熔剂,又开办铁山石鼓山、牛铁山白石矿。厂矿建设要用墙砖,而老式用手工制造的墙砖质量差,加之生产效率低,无法供应厂矿建设用砖。张之洞聘请英国制砖技师哈里森来华,并购置全套制砖机器,在汉阳铁厂内、武昌金沙洲、大冶下陆村分别建设三座机器制砖厂,这是湖北机器制砖业的开端。厂矿建设和修筑卢汉铁路要用水泥,张之洞得知大冶石灰窑地方有很多石灰石、白石山,于1894年托人将这些山上的石灰石带到德国化验,德国专家化验后认为这种石灰石可生产上等水泥。他致电驻德公使许景澄,委托他在德国订购制造水泥的机器,准备在大冶石灰窑兴建水泥厂。后因经费问题,决定先办小厂,延后再建大厂。1907年,张之洞决定以商办形式在石灰窑兴建水泥厂,遂上奏清廷。得到清廷批准后,采取招标的方式,由福建候补道程祖福应标,经过一年多的建设,一座年产七万吨水泥的中国近代第二家水泥厂在石灰窑建成投产,名“湖北水泥厂”,实现了他由小到大的愿望。建设大冶铁矿、煤矿等需要石灰,石灰窑古老的石灰业出现了第一个鼎盛时期。1890年后,石灰窑的三家石灰厂,年产石灰高达2500吨。
                      为了从大冶石灰窑把铁矿石、白石、煤炭运到汉阳铁厂,湖北铁政局在长江开辟汉冶航线,置楚富、楚强、汉兴、汉发等7艘拖轮,每艘拖轮带拖驳2只,平均可运载矿石350吨,日开一次。
                    张之洞兴建汉阳铁厂,相继开办大冶铁矿、煤矿、锰矿、白石矿,又兴建水泥厂。这些厂矿的诞生,奠定了黄石地区近代工业的基础,使黄石地区开始成为湖北省乃至中国近代重工业的基地,成为全国洋务运动的中心之一。


                    10楼2014-12-20 20:37
                    回复
                      黄石近代工业的发展


                      11楼2014-12-20 20:37
                      回复
                          张之洞创办的以汉阳铁厂、大冶铁矿为主体的中国第一家钢铁联合企业投产之后,遇到了极大的困难,一是无可供钢铁冶炼之煤焦;二是产品质量低劣;三是耗资过巨。企业严重亏损。由于甲午战争中国失败,向日本赔款2亿多两白银,清政府已库空如洗,张之洞再也无力筹措维持厂矿生产的资金,已心力交瘁,官办终于失败。
                          为了避免中国第一家钢铁企业倒闭,张之洞决定招商承办,将官办企业改为官督商办,让企业变为政府的债务人。1896年张之洞将汉冶厂矿交时任津海关道的盛宣怀招商承办,举盛任督办。
                          盛宣怀接办汉阳铁厂、大冶铁矿后,改汉阳铁厂为总厂,大冶铁矿隶属总厂,设办事处于上海,由督办遥领。接着借德债开办萍乡煤矿,解决冶炼钢铁的煤焦问题;借日债改造扩建汉阳铁厂,扩充大冶铁矿生产规模。至1907年,汉阳铁厂年产生铁能力达7万余吨,年产钢能力达4万吨;大冶铁矿年产矿石能力达到30余万吨;萍乡煤矿年产原煤能力达到100万吨,年产焦炭达到10万吨以上。至此,汉阳铁厂成为东亚第一雄厂。


                        12楼2014-12-20 20:38
                        回复
                            大冶铁厂的兴建,使黄石地区拥有近代冶金工业,由原料工业向前跨进了一大步。湖北水泥厂1914年让位给中国近代第一家水泥厂--启新洋灰公司的子公司“华中兴业社”,改称“华记湖北水泥厂”,生产迅速发展。
                            黄石地区因汉冶萍公司大冶铁矿、大冶铁厂以及为钢铁工业、铁路修筑需要而兴建的水泥厂的出现,促进了地区民营煤矿的快速发展。
                            铁矿、铁厂、水泥厂在建设过程中,从江苏、浙江等近代工业较发达的地区引进了一批管理人员和留学回国的工程技术人员。这些人家中较有钱,他们在本地区工作生活一段时间,看到办煤矿赚钱较快,有些人便把家中的闲钱拿来投资煤矿。据中国最早的女留学生之一,中国第一位医院女院长、中国著名语言学家赵元任的夫人扬步伟在《一个女人的自传》一书中记述,她父亲清末担任大冶铁矿协办时,就在石灰窑招股开办煤矿,赚了不少的钱。她当时随父亲住在石灰窑大冶铁矿职员住宅里。她在南京的姑父,听说他父亲招股开煤矿,就把南京的房子押给别人,带着一家人到大冶石灰窑开煤矿。
                            民营煤矿中较大的有周晋阶组建的富源煤矿股份有限公司,涂瀛洲与德国人拉卜葛合作组建的富华煤矿股份有限公司。富源、富华两煤矿是湖北省最早用电、最早用凿岩机凿岩的煤矿。还有柯润时在黄荆山南麓柯家湾创办的利华煤矿股份有限公司,该公司后由留学美国归来的王季良接收矿权,在矿山建设了中国第一条越山运煤架空索道。


                          14楼2014-12-20 20:40
                          回复
                              1900年日本侵略势力侵入大冶铁矿,随后用输出资本的形式控制大冶铁矿,进而控制汉冶萍公司。日本为了从大冶攫取更多的铁矿石发展日本的钢铁工业,以便发动侵略战争,一直觊觎大冶除大冶铁矿开采的矿山之外的所有铁矿山,尤其是与大冶铁矿狮子山采场毗邻的象鼻山,该山铁矿石含铁量高,含磷等杂质少,日本要汉冶萍公司取得该山的开采权,开采铁矿石以极低的价格运销日本抵债。汉冶萍公司因欠日本的债款,深陷日本设下的陷阱之中,公司每向日本财团借一笔新债,日本就要汉治萍公司攫取大冶铁矿周边的新矿山的开采权作为条件。象鼻山系张之洞开办大冶铁矿时从民间购得,1896年交大冶铁矿给盛宣怀招商承办时,未将此山交给盛宣怀,仍属湖北地方所有。
                              为断绝日本的觊觎,加上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世界钢铁价格猛涨,湖北省于1915年9月成立“湖北官矿公署”,决定自行开采象鼻山铁矿,1917年成立“象鼻山铁矿”管理机构,1918年开工基建,基建工程分山内、山外两部分,山内工程在象鼻山,包括采场建设及修理车间、矿石集配站建设等;山外工程在黄石港东沈家营江岸,包括矿办公处、住宅、江岸卸矿码头、机修厂等。并从铁山象鼻山修筑一条运矿铁路,经张儒、肖铺至沈家营江边,铁路全长22.25公里。这是黄石地区出现的第二条铁路。象鼻山铁矿于1920年投产,生产规模为年产铁矿石20万吨,是湖北省仅次于汉冶萍公司大冶铁矿的第二座大型铁矿。
                              汉冶萍公司大冶铁矿的开采引起世人瞩目之后,除日本垂涎三尺外,其他西方国家也想涉足大冶及整个鄂东南地区。1903年德国礼和亨达利洋行与华商张德春签订合办龙角山铜矿的合同,准备开采龙角山铜矿,因张之洞反对,合办未实现。1916年湖北官矿公署督办高松如为了不使鄂东南地区矿山的开采权落入外国人之手,以当时铜元短缺,铜价高涨为由,向北京政府申请在鄂东南地区开铜矿,建设炼铜厂。经北京政府农商部批准后,成立“大新铜矿”(因铜矿跨大冶、阳新两县,故名大新),开采龙角山、七峰山、封三洞、天台山、赤马山的铜矿石,在阳新富池口设炼铜厂冶炼。富池炼铜厂是湖北省最早引进西方设备、技术的炼铜厂。
                              汉治萍公司大冶铁矿1920年还成立采石处,开采老虎墙、中窑湾两座白石山,生产白石、哆 石,供汉阳铁厂、大冶铁矿作冶炼的熔剂,供粤汉铁路铺设路基。
                              汉冶萍公司厂矿的兴办,使黄石出现一大批近代厂矿,石灰窑、黄石港、下陆、铁山通过铁路连战一片,产业工人达到13000余人,加上家属多达数万人。引进了电报、电话等近代先进通讯设施和火车、轮船等先进交通工具。石灰窑、黄石港成为繁荣的商业街。本地人、外地人、外国人融合为一体。到20世纪20年代,黄石地区已成为我国重要的铁矿、冶金、煤炭、建材工业基地。原来的石、黄两小镇成为长江中游一颗璀璨的明珠。航行长江的招商局轮船,英商怡和、太古公司的轮船,日清公司的轮船都在黄石港停靠。本地区对外交流扩大。


                            15楼2014-12-20 20:41
                            回复
                                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在原大冶铁厂成立”华中钢铁有限公司“,打算利用汉冶萍公司大冶厂矿(铁厂、铁矿)基地,建设年产100万吨钢的新钢厂,并委托美国麦基公司作了新钢铁厂的设计。华中钢铁有限公司下设采矿、炼铁、炼钢、轧钢、炼焦、动力、机械等厂。公司还做了城市规划,向国民政府行政院申请成立黄石市。后因内战爆发,建厂与建市被搁置。但华钢的建设者想方设法,利用小型设备,搭起了钢铁厂的架子,为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的扩建打下了基础。
                                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中央重工业部及其钢铁局的负责人偕苏联专家马洛歇夫到黄石考察汉冶萍公司厂矿旧址,准备在黄石建设我国第二钢都。后选厂址于武汉,改称“武汉钢铁公司”。
                                1950年8月中央批准成立湖北省辖黄石市。
                                汉冶萍公司与黄石工业化、城市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可以说没有汉冶萍公司厂矿,也就没有今日之黄石市。


                              16楼2014-12-20 20:4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