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天记吧 关注:1,152,305贴子:22,981,070

回复:弘扬中国文化——道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稷下各学派围绕天与人进行了交流与争鸣。孟子认为,天是人事的最高主宰,天命具有至高
无上的权威性。在孟子看来,人民的降生。事业的成败、帝王的权位、天下的治乱,都是天
的指令。实际上,孟子将天看成是一个至高无上的无所不能的精神性的实体。由此,他沿着“
尽心、知性、知天”的思维模式和认识路线,建构了“天人合一”的唯心主义哲学体系。


83楼2014-10-22 21:53
回复
    荀子关于天人关系的认识与孟子大相径庭。荀子认为,天就是自然界,其运行变化具有规律
    性,这种运行变作的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即:“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天
    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荀子·天论》)荀子还认为,人
    是天下最珍贵的。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并且不是一般的部分,而是特殊的一部分。荀子说:“
    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
    天下贵也。”(《王制》)荀子基于对天人关系的唯物主义认识,提出了“明于天人之分”、“制
    天命而用之"”的光辉思想,代表着稷下学宫中关于天人关系认识路线的一翼。


    84楼2014-10-22 21:53
    回复
      管仲学派对天人之辩的回答也是唯物主义的,而且更具有现实性,比如《管子,度地》将能
      根除水、旱、虫等五种灾害说成是人能主宰自然界。从具体的改造自然的实践中认识天人关
      系。"


      85楼2014-10-22 21:54
      回复
        为什么百科稷下学宫里面没有黄老与其他派系的辩论,怎么这么多都是儒家的,偶们黄
        老也是显学,哪位大神能不能补充下,黄老学派与其他学派的辩论


        86楼2014-10-22 21:54
        回复
          人性善恶之辩
          稷下学宫中,关于人性的善恶之辩,主要有三种代表性看法。这就是孟子的性善论、告子的
          性无善无不善论、荀子的性恶论。


          87楼2014-10-22 21:54
          回复
            孟子的性善论。孟子说:“人之性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今夫水,
            搏而跃之,可使过颡;激而行之,可使在山。是岂水之性哉?其势则然也。人之可使为不善
            ,其性亦犹是也。”(《孟子·告子上》)可见,孟子认为人的本性是善的,因为"人皆有不忍
            人之心"和生来就具有仁、义、礼、智四种善端。至于人做了不善的事,不是因为其本性不善
            ,是由于他自己不把握自己,被形势左右所致。


            88楼2014-10-22 21:55
            回复
              告子的性无善无不善论。告子说:“性,犹湍水也,决诸东方则东流,决诸西方则西流。人性
              无分于善不善也,犹水之无分于东西也。”(《孟子·告子上》)告子将人性比作水渠中的水
              ,让它向什么方向流它就向什么方向流。人性的善端,不是生而就有的,是靠后天的教育和
              社会环境的熏陶而形成的。


              89楼2014-10-22 21:56
              回复
                荀子的性恶论。荀子和孟子一样,认为人的本性是生而具有的,然而他却得出了与孟子性善
                论相对立的结论--性恶论。为什么荀子会得出性恶的结论呢?
                荀子解释说:“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顺是,故争夺生而辞让亡焉;生而有疾(嫉)恶焉
                ,顺是,故残贼生而忠信亡焉;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声色焉,顺是,故淫乱生而礼义文理
                亡焉。然则,从人之性,顺人之情,必出于争夺,合于犯分乱理,而归于暴。故必将有师法
                之化,礼义之道,然后出于辞让,合于文理,而归于治。用此观之,然则人之性恶明矣,其
                善者伪也。”(《性恶》)
                显然,荀子认为在人性中,最能支配人类生活的是人的好利恶害之情,而好利恶害发展的结
                果,必然产生尔虞我诈、争夺、犯分乱理等不道德的行为,故说人性是恶的。他同时认为,
                这种恶的人性,经过后天的学习教育,注重对"人性"的改造,就可以做出善的行为。


                90楼2014-10-22 21:58
                回复
                  秦朝设有七十员博士官的制度,据说是沿用了齐国稷下学宫的传统;而且,秦的著名博士叔
                  孙通(为汉朝制订朝礼,朝礼制定后,刘邦曾经说:“吾乃今日知为皇帝之贵也。”),就号
                  称“稷下生”。


                  91楼2014-10-22 21:59
                  回复
                    百科——道家
                    战国时期,道家内部分化为不同派别,著名的有六大派,除了老庄学派外,杨朱学派、黄老
                    学派、彭蒙田骈慎到派、老子学派和宋尹学派都曾兴盛一时,其中以黄老派最盛。其时,黄
                    老思想不但成为田齐的治国思想,并通过百家争鸣对诸子产生了巨大影响,而且在楚国和吕
                    不韦统治时期的秦也发挥过一定作用,以至于在战国末期形成了蒙文通先生所说的“黄老独盛
                    压倒百家”的局面。


                    92楼2014-10-22 22:00
                    回复
                      道家现存为五大学派:黄老之学,老庄之学,杨朱之学,玄学派,新道家。
                      老庄学派
                      老庄派以自然为本,天性为尊,法天心而无心弗志而为,以为无为而使人退欲消妄,削其物
                      性,以己之虚无澄他人之妄心而为。主张清虚自守,齐物而侍,清静无为。以致“不为物累逍
                      遥天下。”因其“不参物事,不与物谋”齐物而论的思想,成为历代文人雅士远离残酷现实的精
                      神家园,其代表人物是庄子。代表作:《庄子》


                      93楼2014-10-22 22:00
                      回复
                        黄老学派
                        黄老派以两相自然为本,事因之而循之,物因之而动之,法天地之使万物自然,甚至不得不
                        然而为,以无为谓之使物我自然,以使物我共逍遥,善于行不言之教,使人自化。形成一种“
                        大音希声”般的“仁”,故看似无所作为,实则无所不为。主张“不贵治人贵治己”,因俗简礼,
                        与时迁变,除衍存简,休养生息,成了历次大乱后政府的治世急救包,同时也与中国古代盛
                        世关系密切。代表人物为文子,田骈等。代表作:《鹗冠子》、《管子》、《吕氏春秋》、
                        《淮南子》、《论衡》等。


                        94楼2014-10-22 22:01
                        回复
                          杨朱学派杨
                          朱派则主张全生避害、为我贵己、重视个人生命的保存,反对他人对自己的侵夺,也反对自
                          己对他人的侵夺,不与物往以不染物性,无为以两不相累,两不相扰。通过对个体的自我完
                          善进而达到社会的整体和谐。代表人物杨朱、子华子、詹何。春秋战国后,因不容于世,后
                          湮灭不存。但其全生保性的思想被道教全盘继承。代表作:没有著作传世


                          95楼2014-10-22 22:01
                          回复
                            新道家
                            新道家,主要指的是当代新道家,它是董光壁先生在《当代新道家》一文中首先提出的,在
                            他的文章中,新道家指的是那些受道家思想启发作出卓越贡献的科学家。后来,陈鼓应、金
                            岳霖、胡孚琛、孔令宏、张京华等人把新道家的概念进行拓展,把它定义为一切从事道家道
                            教研究的专家学者;宫哲兵先生进一步扩大了新道家的内涵,他认为凡是认同道,继承道家
                            传统,在新条件下建立新体系并使之得到运用的人,都可称为新道家。
                            还有民间人士认为,凡是愿意按自己的天性生活,也不反对别人按自己的天性生活的现代人
                            ,都是新道家。代表作:《道家的人文精神》、《论道》、《当代新道家》、《道家文化研
                            究》


                            97楼2014-10-22 22:04
                            回复
                              介绍个传播中华文化的网站
                              劝学网
                              http://www.quanxue.cn/CT_NanHuaiJin/index.html


                              98楼2014-10-22 22:0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