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尼族吧 关注:2,678贴子:86,734
  • 43回复贴,共1

哈尼族&土家族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阿卡人伟兰古 的最新研究成果一文中,动物遗产学研究结果多出显示“哈尼族”与“土家族”尽管相距遥远,却有着血脉上的亲缘关系。伟兰古的文章中也作了一些解释,不够详细。我四年前的一些文字,正好能对此作出一些解释。是否有理,欢迎讨论。
限于空间和时间,择其要发表如下:


1楼2013-10-20 16:09回复

    4、丝绵交易与腊伯<?xml:namespace prefix="o" ns="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xml:namespace>
    诺玛阿美时期,哈尼人开始与“腊伯”进行棉丝交换。诺玛的美名传到东方,传进了腊伯高高的大城,腊伯的乌木派大队马帮,跋山涉水来到诺玛河边,他们用五彩丝线交换哈尼的红米,又用亮亮的金银来换哈尼的白棉。
    “腊伯”是一个来自“东方”的族群,也有自己的乌木。“腊伯”从最初与哈尼先民马帮贸易,发展到在诺玛阿美定居,再发展到与哈尼联姻——娶走了乌木的女儿,然后与哈尼先民斗智,最后以武力赶走了哈尼。据此,从其东方而来进入蜀地的族群极有可能是历史上的“巴人”。以哈尼语词素解释,“腊laq”即“哈腊haqlaq”,意为老虎;“伯boq”即“巴”,意为巴人。合为“崇拜虎的巴人”。众所周知,巴人以崇白虎而闻名。有意思的是,据学者考证,“巴”的吴方言音为“bo、buo”,而且为入声。亦即“巴”在古语中的发音与“伯boq”完全一致。此外,《土家民族跳丧习俗的变迁》中指出:“巴人共同的祖先是白虎,现土家人仍称虎为‘老巴子’”。不仅如此,作为巴人后裔的土家族流传有“一种放羊的土家族姑娘嫁给白虎星君的故事”,其中,姑娘叫她的儿女呼白虎为“利巴”。此中“一种放羊的土家族姑娘”实际上是源自氐羌的哈尼先民,正因此其语言与白虎星君不一,而对“白虎星君”的称呼“利巴”正是“腊伯”的同音异记。
    童恩正先生认为取代杜宇族的开明族“可能是从川东徙来的一种民族,熟悉水性,善于之水。……综合各方面的资料进行审查,我们认为开明氏属于巴族的可能性最大”,同时还指出“(开明氏)进入成都平原,臣服于杜宇族,在消除水患开发成都平原的生产斗争中做出了一定的贡献,随着开明族势力的增长,就不断与杜宇族发生矛盾,经过一段剧烈的斗争,终于逐走杜宇族,统治了川西”。与哈尼人口述史一致。


    2楼2013-10-20 16:09
    收起回复

      从与腊伯的丝绵交易,可知诺玛阿美时期也即杜宇称王的古蜀时期,蜀地的“棉”是一种重要的商品。界一般认为棉花是东汉明帝时从外域通过新疆传入中原的。但也有学者认为“草棉是从外域约于西汉武帝之时传入新疆,然后进入关陕,而木棉乃土生土长,原产于我国,在殷商时期就大量种植”。而且提出考古证据“崇安县文化馆在白岩崖洞墓发现了商代棉布”;“河南安阳县小屯村殷墟出土的棉布”。中国历史上关于棉布的最早记载当属汉代张骞在大夏见到的“蜀布”。《史记西南夷列传》道:“张骞使大夏来,言居大夏时见蜀布,邛竹杖”。对于“蜀布”,认为是木棉布也有说是麻布;而农学家李璠教授认为蜀布是用“四川本地特产的棉花织成哈尼人口述史中的丝棉交易对此作出了印证。正因此,“蜀布”即出自蜀地的棉布。在棉花生产尚未普及的历史时期自然“物以稀为贵”。<?xml:namespace prefix="o" ns="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xml:namespace>
      因为斗不过“腊伯”,哈尼人决定离开。“九山的藤子又扭又弯,诺玛河像弯藤爬向远方,顺着河水走过七日马路,哈尼大队停下来歇歇脚掌。河水在这里转了个弯,折头流向东升的太阳。顺着诺玛河(即岷江)停停走走,哈尼先民来到了岷江汇入长江之处。“腊伯”一路追杀,“哈尼从此离开了亲亲的诺玛河水,爬上了野羊在走的陡峭山岗”。所谓“陡峭的山岗”指的是岷江南方的凉山和乌蒙山山区。从这里,哈尼先民“走过数不清的高山大河,哈尼找着生息的地方。……再走七十七日路,就到色厄作娘”。将大理作为目标,哈尼先民继续南迁。如童恩正猜测,“杜宇族的最终下落,可能是迁徙到了今四川南部和云南北部。”


      4楼2013-10-20 16:13
      收起回复
        正好在看《哈尼考辨》,似有类似观点提及。


        来自手机贴吧5楼2013-10-20 16:27
        收起回复
          是啊。这是之前没有想到的。哈尼族和土家族的父系和母系都呈现出很强的相似性和相近性。不过一点是,在藏缅语言里,现在对土家语和白语的归属争议最大了。


          6楼2013-10-20 18:06
          收起回复
            姐姐的帖子,潜心学习中~


            IP属地:云南7楼2013-10-20 19:40
            收起回复


              IP属地:云南8楼2013-10-20 19:42
              收起回复
                上次我看一期节目时,看到土家族做糯米粑粑及某些恋爱习俗与本族相似时,觉得惊讶,也许有关吧。我个人认为,我祖先在历史上损失惨重,记忆支离破碎,又缺乏文字,然而如此精良的稻作文明,很难相信是一个唐宋时期仍然在牧羊的民族,一定在很早之前就发生高度发达的稻作文化。我之前有个猜想,庄蹻是楚人,楚人喜绿,而我们口中所谓的pui niu即“中原人或汉人”(原谅我的哈尼文,我不会啊)是否是同一个群体?那么在祖先眼中,巴人和楚人来源地也相差无离,也许认为就是同一个群体,庄蹻就是被派过来继续追杀的兵将。所以,后来的传说中反复提到被人追杀的情节。


                IP属地:云南9楼2013-10-20 21:15
                收起回复
                  一直喜欢姐姐的贴子,姐姐知识渊博,很认可姐姐的观点,姐姐应尽快出书造福于哈尼,造福于社会,姐姐的观点才是正史!


                  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3-10-22 01:31
                  收起回复
                    嗯,表示赞同,很有力的说服力!


                    来自手机贴吧11楼2013-10-22 10:07
                    回复
                      很有意思,学习了


                      12楼2013-10-24 20:34
                      回复
                        我的研究表明,氐人及其后裔与哈尼族先民交往密切,这些氐人后裔就包括巴人、僰人等。甚至乌蛮族群中本身就吸纳了大量巴人、蜀人、僰人的成分。


                        IP属地:云南13楼2013-10-27 12:19
                        收起回复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18-02-06 08:0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