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南车吧 关注:59贴子:1,134
  • 11回复贴,共1

《道德经》、《诗经》、《山海经》及甲骨文里的指南针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道德经》、《诗经》、《山海经》及甲骨文里的指南针
原创经达华,欢迎转帖,2013年9月
指南针何时发明?通行的说法是发明于汉朝。
著名的指南针复原例子,是王振铎的指南勺。根据东汉王充《论衡·是应篇》:“司南之杓,投之于地,其柢指南。”王振铎用天然磁石打磨出“勺”,置于铜质地“盘”。该模型作为中国最早有记载的指南针的模型而广为流传:

但是,俺认为早在春秋战国的老子《道德经》就有指南针的描述,而更早的指南针使用记载是在西周。
容俺慢慢道来------


IP属地:广东通过百度相册上传1楼2013-09-12 20:25回复
    一、《道德经》“居善地”
    老子《道德经》第八章(王弼版) :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道德经》第八章通行译文:
    最善的人好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停留在众人都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最善的人,居处最善于选择地方,心胸善于保持沉静而深不可测;待人善于真诚、友爱和无私,说话善于格守信用;为政善于精简处理,能把国家治理好;处事能够善于发挥所长,行动善于把握时机。最善的人所作所为正因为有不争的美德,所以没有过失,也就没有怨咎。
    以前俺也认同上面的通行译文,但如今看法改变了。
    如今俺认为: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这七句,是描述水作为仪器工具而用于各种场合。
    俺举例说明“上善若水”是如何用于这七种场合的:
    1、“心善渊”:渊=处下

    2、“与善仁”:仁=亲近

    3、“言善信”:信=成字画

    4、“正善治”:治=测水平

    5、“事善能”:能=驱动

    6、“动善时”:时=计时

    7、“居善地”:地=要建造城池时,水善用于“地”去测量。

    “地”是一种测量仪器。
    俺认为“地”是与水有关的指南针!


    IP属地:广东通过百度相册上传2楼2013-09-12 20:25
    收起回复
      二、仪器“地”
      有“天”就有“地”,但是,甲骨文偏偏没有“地”字!
      天圆地方,俺认为甲骨文“地”=囗。这是另外的话题。
      “地”字最初一出现就非常复杂,金文“地”:

      篆文的各种“地”: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地,元气初分,轻清阳为天,重浊阴为地。万物所陈列也。从土,也声。

      俺按仪器的结构来解读“地”:
      “土”上有“灵活转动”的“人字覆盘”,“人字覆盘”上有“箭头”,“箭头”指着“刻度”,仪器的“灵活转动”与“水”有关。
      简单的专业指南针:

      宋代使用的早期指南水浮针盘,其结构为由盘中央的水浮针与外圆的方位盘构成。方位盘共分24等分,以24个字表示,即用“12 地支”的子、丑、寅、卯、辰、己、午、未、申、酉、戌、亥,再加上“天于8 字”的甲、乙、丙、丁、庚、辛、壬、癸和“八卦4字”的乾、艮、巽、坤。


      IP属地:广东通过百度相册上传3楼2013-09-12 20:26
      收起回复
        三、《道德经》“人法地”
        《道德经》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
        等于说“人要效法地,人更要效法天”。
        古人兴建城池,通过“人法天”来确定地点,然后通过“人法地”来确定方位。
        1、周公测日影确定在洛阳建城,这是“人法天”。
        《周礼·大司徒之职》记载: “以土圭之法,测土深,正日景,以求地中。日至之景,尺有五寸,则天地之所合,四时之所交。百物阜安,乃建王国。”

        2、用“指南针”来确定城市的方位,这是“人法地”、“居善地”。
        洛阳东周城
        东周时代都城史称王城。位于河南省洛阳市涧、洛两河的交汇处。史书记载自周平王东迁至周景王止,以王城为国都凡十二世,周敬王时因避王子朝之乱迁都于成周,至周赧王又迁回王城。洛阳东周城兴建的年代不晚于东周初年,西汉以后逐渐荒废,至随末平毁。1954~1960年由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勘察发掘。
        洛阳东周城址图:

        东汉洛阳城
        东汉洛阳城位于今河南洛阳市以东十五公里,东、西、北三面城垣断续相望,现仍基本完整,残高五至七米不等;南城垣则因洛河北移而冲毁,现已荡然无存。城呈不规则长方形,据西晋时记载,洛阳城东西六里余,南北九里余,故后人称为“九六城”。

        俺发现古代的城池并非严格的东西南北走向。而要严格测量出东西南北在古代并非难事,究其偏向的原因,俺认为古代建造城池时,走向是用指南针来确定的!这样做符合《道德经》所说的“人法地”、“居善地”。
        中华大地上有许许多多的古代城池遗址,这些遗址的坐向基本上都有所偏离正南。
        古代城池遗址的坐向,是古代指南针的使用证据!


        IP属地:广东通过百度相册上传4楼2013-09-12 20:26
        回复
          六、东汉王充“司南”指南针真相
          东汉王充《论衡·是应篇》:“司南之杓,投之于地,其柢指南。”
          王振铎先生依据这十二个字,制作司南模型,作为中国最早有记载的指南针的模型:

          这个模型,用天然磁石打磨出“勺”,置于铜质地“盘”。
          但,这个模型备受争议。争议粗略分为两类:
          其一,天然磁石制作的该司南模型,其天然磁力太小,不可能转动,即不指南。
          其二,《论衡·是应篇》中“司南之杓,投之于地,其柢指南”,其“司南”并非指南针,而是其他,例如指南车。
          俺认为首先是王振铎先生制作的司南模型不正确,而这些争议与“司南之杓”真相不着边际。
          俺对“司南之杓,投之于地,其柢指南”中的“司南”分析如下:
          1、“司南”是自动指南的
          这个问题本来不是问题。只要看多一行文献就明白“司南”是自动指南的。东汉王充《论衡·是应篇》:“司南之杓,投之于地,其柢指南。鱼肉之虫,集地北行,夫虫之性然也。”
          王充说“指南”和“北行”是“性然也。”所以,“司南”是自动指南的!能够自动指南,唯有“磁”指南针!
          2、“司南”是“投之于地”,并非“搁之于地”
          (1)、什么是“投”?
          且看词汇:五体投地、投奔、投笔从戎、投鞭断流、投篮等。“勺”的“投之于地”应该如人的“五体投地”,是凹面向下!
          王振铎先生制作的司南模型,“勺”的凹面向上。这样的“勺”是搁,不是投,弄反了。
          (2)、什么是“地”?
          且看由地盘和天盘组成的汉六壬盘:

          请留意“地”中央有一立杆!
          (3)、“勺”“投”“地”

          “勺”“投”“地”的形制如上图指南龟,把“龟”换为“勺”就是。
          显然,天然磁石制作的“勺”,勺体下扣“投之于地”,是灵动的,是能够自动地“其柢指南”的。
          东汉王充“司南”指南针真相大白于2013年。


          IP属地:广东通过百度相册上传7楼2013-09-12 20:41
          收起回复
            七、发明指南针的条件很简单
            古人发明指南针的条件:
            1、天然磁石
            2、打磨技术
            具备1和2,就可以导致指南针的发明。

            也就是说,发明指南针的条件是极低的!
            中国古人5000年前就开始打磨玉器了。
            所以,古人得到奇异的磁石,把玩,打磨是正常的事。
            把玩,则发现磁石具有吸引与排斥的极性。
            把玩过程,特别是打磨成为器具时,穿吊佩戴时,会发现其指南性能。
            北宋科学家沈括,在他的《梦溪笔谈》中就提到了关于指南针的用法,他曾经做过四种指南针方案,他试验后认为,缕悬法最好:

            缕悬法!简单地吊起天然磁石块,就会发现其指南属性。
            这个发现过程,无需指南车概念,也无需炼铁技术。
            明确记载磁石的书籍:
            公元前4世纪左右的《管子·地数篇》:“上有慈石者,下有铜金.”
            公元前4世纪的《鬼谷子》:“若慈石之取针”。
            公元前3世纪的《吕氏春秋·精通》:“慈石召铁,或引之也”。
            俺认为记载“若慈石之取针”,则发明缕悬法指南针就是自然而然的事。
            更何况,中国古人的科技水平实在是匪夷所思。。。


            IP属地:广东通过百度相册上传8楼2013-09-12 20:44
            回复
              八、古代分辨方向的工具“癸”
              “癸”是天干十个“天神”之中的最后一个。
              早在商代,商王族就广泛使用天干。
              甲骨文“癸”:

              金文“癸”:

              篆文“癸”: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癸,冬时,水土平,可揆度也。
              许慎的这个解读,一直在误导了后人。让人以为“癸”是平整夯实土地的工具“硪”。

              “癸”通“揆”。
              《康熙字典》言“揆”:
              《说文》葵也。《尔雅·释言》度也。《易·系辞》初率其辞而揆其方。《注》循其辞,以度其义。《诗·鄘风》揆之以日。《史记·律书》癸之为言揆也,言万物可揆度,故曰癸。又百揆,官名。《书·舜典》纳于百揆。《传》纳舜于此官,揆度百事也。《后汉·百官志注》百揆,尧初别置,周更名冢宰。
              显然,“癸”是测量方向的仪器!早在商代就有了。
              俺解读“癸1”:

              一根“旋转”的“箭头”,“箭头”指“北”。明显只能解释为指南针!
              俺解读“癸2”:

              每端的一小横表示有“回程”,整体表示“两个转动的圆环”

              大型的“癸”是黄道经纬仪。
              俺解读“癸之龟”:

              “癸”结构用于保持“指针”处于水平状态,这是一种复杂的指南针设计方案:

              唐代魏徵寿著《隋书·帝纪第二·高祖下》:“或任居端揆,博达古今,或器推令望,学综经史。”
              所谓“任居端揆”,俺认为就是“居善地”!就是建房子看风水之摆弄指南针。


              IP属地:广东通过百度相册上传9楼2013-09-12 20:58
              回复
                九、《山海经》“其中多旋龟”
                《山海经·中山经》:
                “又西七十二里,曰密山,其阴多玉,基阴多铁。豪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洛,其中多旋龟,其状鸟首而鳖尾,其音如判木。无草木。”
                《山海经·南山经》:
                “又东三百七十里,曰阳之山,其阳多赤金,其阴多白金。又兽焉,其状如马而白首,其文如虎,而赤尾,其音如谣,其名曰鹿蜀,佩之宜子孙。怪水出焉,而东流注于宪翼之水。其中多玄龟,其状如龟而鸟首虺尾,其名曰旋龟,其音如判木,佩之不聋,可以为底。”

                其中有指南针的描述:
                “其中多玄龟,其状如龟而鸟首虺尾,其名曰旋龟,其音如判木,佩之不聋,可以为底。”
                《山海经》的这段指南针描述,简直就是俺这篇文章的概括性总结!
                古人古怪的文笔,留给大家来把玩翻译吧。


                IP属地:广东通过百度相册上传10楼2013-09-12 21:35
                回复
                  十、文章要点总结
                  俺竭尽所能写下这篇文章,确实有不少俺的独家见解:
                  1、《道德经》“居善地”=建房子用仪器“地”来确定方位。
                  2、“地”解读:“土”上有“灵活转动”的“人字覆盘”,“人字覆盘”上有“箭头”,“箭头”指着“刻度”,仪器的“灵活转动”与“水”有关。
                  3、 《道德经》“人法地”=具体到建房子,就是要用指南针来效法地以确定方位。
                  4、古代城池遗址的坐向偏离正南,是古代指南针的使用证据!
                  5、《诗经·文王有声》“维龟正之”,是指南针使用的文字记载!
                  6、“龟”字,记录着指南针的结构!
                  7、东汉王充“司南”指南针是勺体下扣。
                  8、“癸”解读:每端的一小横表示有“回程”,整体表示“两个转动的圆环”。有某“癸”直接解读为指南针。
                  9、“癸之龟”解读:“癸”结构用于保持“指针”处于水平状态的指南针设计方案:
                  10、《隋书·帝纪第二·高祖下》“任居端揆”=居善地。
                  11、《山海经》“其中多旋龟”=指南针。

                  特此记录以上11点俺的见解。
                  俺相信,中国古代指南针的发明,因本文而清晰了许多,又深奥了许多。


                  IP属地:广东通过百度相册上传11楼2013-09-12 21:36
                  回复
                    十一、第七章补充
                    明确记载磁石的书籍:
                    《山海经·北山经》:
                    “又北三百二十里,曰灌题之山,其上多樗柘,其下多流沙,多砥。有兽焉,其状如牛而白尾,其音如詨,名曰那父。有鸟焉,其状如雌雉而人面,见人则跃,名曰竦斯,其鸣自呼也。匠韩之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泑泽,其中多磁石。”


                    IP属地:广东12楼2013-09-22 21:02
                    回复
                      @xyz寒宫 @723_726 讨论一下指南针吧。
                      俺本想找找古代指南针的实物针,然后再公布俺上述文字。但估计凭个人能力是找不到的。


                      IP属地:广东13楼2013-09-25 09:44
                      收起回复
                        假设古人拿到天然磁石,知道了磁石的相吸和相斥性质。
                        然后,如何才能够发现磁石的指南性?
                        不妨列举发现指南的方式:
                        1、把磁石放置于浮于水的小木板上。
                        2、用细线悬吊起磁石。
                        3、用磁石给锥足锥尖十字架木偶人平衡配重,偶然发现车载木偶人指南,
                        俺认为3的可能性远小于1和2.


                        IP属地:广东14楼2013-11-09 22:00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