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中爱乐吧 关注:31贴子:215
  • 4回复贴,共1

【群邮的延续】贝多芬钢琴奏鸣曲全集发布计划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群邮的贝多芬钢奏全集计划就搬到这边来了,重新从头发布起。


IP属地:广东1楼2013-05-08 14:40回复
    还在悲怆、月光吗?乃们out了,贝多芬32首钢琴奏鸣曲里能说的有很多,这个楼就是专门发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的,可以看看其他奏鸣曲长什么样子。从作品意境或者表现力上看,不逊色于最著名的那几首甚至更高的比比皆是。

    贝多芬最后三首奏鸣曲
    下载地址: http://pan.baidu.com/share/link?shareid=270062&uk=2031053685
    如果仔细地研究过贝多芬32首奏鸣曲的创作年谱,可以看出奏鸣曲对于他的创作有特殊的意义,几乎是带有总结意味的。他并不是很均匀地隔一段时间就写一首奏鸣曲,而是过了相当一段沉寂之后,紧邻着连续写出两三首来。所以把贝多芬创作年份和作品号接近的奏鸣曲放在一起听,会有别样的感觉。
    最具代表性的,当然就是贝多芬最后的三首奏鸣曲。虽然最后一首奏鸣曲创作完成距离他的生命结束还有五年多(1821—1822年),但终结的意味已经相当明显。如果说第30奏鸣曲(作品109)是带有回望、渴望超脱,那么31显然已经开始浸润到整个终结的历程里,在彷徨里寻找光亮。紧接着,32的第一乐章给予了严峻的完全否定,在硝烟散尽之后,乘着第二乐章扶摇直上,升入天国。
    不同以往爆发力十足、一路ff的贝多芬,这里展示的贝多芬完全是另外一副样子,安静得令人不敢相信。那并非恐吓的前兆,而只是纯粹的安宁,悠长得超脱了任何交战的动机。在这个静谧的氛围里,即便激烈的情绪也染上了久远叙事而不是置身此刻的色彩,变得人畜无害,感染力却反而更强了。在这长达一个多小时的漫步里,如果恍然间再回想起《悲怆》、《月光》、《暴风雨》、《热情》这些奏鸣曲响起的时代,只觉得沧海桑田,如同经历了隔世般。对于经常面对绝望的现代人而言,这三首奏鸣曲是最亲切的陪伴。


    IP属地:广东2楼2013-05-08 14:44
    回复
      经过口味的巨大变化之后,我们开始重新回到大神的襁褓状态。之所以推出这一张,完全是因为一场乐迷中口口相传的历史名演。

      下载地址: http://pan.baidu.com/share/link?shareid=281268&uk=2031053685
      摘一段访谈以说明吧。
      焦元溥: 您有没有特别喜爱的钢琴家?
      巴维杰: 我非常崇拜古尔达。不止他的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他的德彪西和拉威尔也一样令人信服。很少有钢琴家能像他一样让我觉得自己正面对真理,觉得他演奏出绝对真实正确的诠释,完全就是作曲家想要的。古尔达正是能以作曲家的头脑思考,有能力就乐曲最初的灵感素材再行创造的钢琴家。我也深深佩服波利尼的清晰冷静和高度智力,还有古尔德的惊人精准......不过说到最喜爱的钢琴家,我以一个亲眼目睹的故事来告诉你我最景仰的钢琴家是谁。首先,我先问你三个问题。你曾经在音乐会现场被感动到流眼泪吗?
      焦:当然。
      巴:但你可以想象,在一场音乐会中--还不是特别的音乐会,只是一般的音乐会--全场观众都深受感动,感动到在同一个地方大家一起掉眼泪吗?
      焦:我可以想象,虽然这实在难以置信。
      巴:那么你能够继续想象,当年被感动的两位听众,在三十年后回想起这场音乐会,竟然又掉下眼泪吗?
      焦: 这真是太不可思议了!
      巴: 上周我听了查卡里亚斯的贝多芬五首钢琴协奏曲之夜,音乐会后和他与该乐团首席施图勒一起吃宵夜。施图勒也是匈牙利人,问我内子还记不记得三十年前,他们在布达佩斯所见证的一场音乐会。“那位钢琴家当时演奏贝多芬《第七钢琴奏鸣曲》。他的第二乐章弹的出神入化,音乐在他指下宛如人生,带领全场听众一起经历最深刻的情感。那乐章结束后是一段绝对的静默,充满音乐的沉默......而当钢琴家开始弹第三乐章的小步舞曲时,他的歌唱宛如天堂般轻盈温暖--刹那间,全场观众紧绷的情感在那一刻全然释放,大家竟同声一哭......”说到这里,施图勒停了下来。想到这场难忘的儿时音乐会,有一次,他和我内人竟然又再度掉了眼泪!若不是我亲眼看到他们的泪水,我真的难以相信一场演奏可以有这样伟大的力量。
      焦:这实在是可以用一生来品味的艺术感动。
      巴:你猜得到那位创造奇迹的钢琴家是谁吗?
      焦:在这种情况下,我心里只有一个名字--里赫特。
      巴:太好了!完全正确!我想我不用继续说我对里赫特的感想了吧!这让我再一次了解,音乐是时间,而非声音。如果没有那两乐章中的静默,就没有这种音乐力量。
      摘自游艺黑白 p188-189
      PS这本书爱乐图书角里有喔!至于上册还是下册,一查就知道了

      这张CD记录的可能正是这场音乐会——1976年在布达佩斯的演出实况。李赫特一如既往地出人意料,连续上演四首早期贝多芬“非著名”钢琴奏鸣曲——第1、7、9、12号奏鸣曲。李赫特证明了真正的大师可以无视人们对曲目的熟悉程度,让音乐直入人的内心。观众也非常给力,整场的音效如同置身录音室一般。有人形容第二和第三乐章酝酿出的“布达佩斯之哭”是“为音乐而哭,为人生而哭,为自己的痛苦与救赎的希望而同声一哭”。
      但“非著名”又不是“不好”的同义词。访谈里着力的第七奏鸣曲,是伟人情怀的初现。曲中可以隐隐看到晚年作品的预兆,乐章之间的承接意义在加强,钢琴奏鸣曲真正作为一个初具规模的宏大的整体而呈现,简洁而深刻的笔触使人难以忘怀。这一切是否毫无征兆呢?看看第一奏鸣曲吧!在愉悦的音乐盛行的年代里,初出茅庐的贝多芬竟然敢使用那样有冲击力的开头作为主题,他的创作力之旺盛从一开始,就一直如此不可阻挡。早在这时我们已经可以相信,拥有如此创造力的人,必然不会停止对灵魂深处的探索。
      附注:
      1、关于“布达佩斯之哭”的音乐会出处,更为人认可的说法是50年代在同一地点的演出,但目前还没有录音流出,倒是同年代在布拉格有录音发布,演绎比较相近,但录音不比此版,故没有在这里发布。
      2、本CD第14轨,也就是第12奏鸣曲的第三乐章不全,因为是网上的源,目前也无从补全。不过之后还会回头介绍它。9因为接在悲怆后面,所以等到介绍《悲怆》的时候再来细说。


      IP属地:广东4楼2013-05-08 14:53
      回复
        @我是沐大 的干活
        让我们先告别晚期与上帝对话的贝多芬,来看看早期的贝多芬吧。这次发的是布伦德尔演奏的贝多芬第1、2、3奏鸣曲,这三部作品都是编号2。我刚接触这些早期作品时,很难想象这是一个年轻的作曲家写的(后来一想,是贝多芬写的,也就见怪不怪了),因为这三部作品从结构、素材写作感觉上都很成熟,非常严密,俨然一副古典乐派的大家风范。虽然有人说早期贝多芬的作品有莫扎特痕迹,但在这里丝毫感觉不出来,似乎贝多芬一开始就知道自己早期作曲风格然后再付诸笔尖。
        总的来说,三部奏鸣曲都是生机勃勃,充满活力。乐章分布也都一样:快板—慢板—谐谑曲—终曲快板。三部奏鸣曲写得都很棒,快板、谐谑乐章都是十分流畅而动听的,令人意外的是三个慢板乐章也都不错,第二奏鸣曲的慢板带有宗教进行曲的气质,第三奏鸣曲的慢板既恬静又悲伤…那种复杂程度仍人难以想象……我个人比较喜欢第三奏鸣曲,因为第三的技巧辉煌,听起来轻松、容易入耳,建议大家先听听第三~


        IP属地:广东5楼2013-05-08 14:57
        回复
          同样是@我是沐大 的发布
          下面这张是由索科洛夫演奏的贝多芬专辑。曲目有《两首回旋曲》、《“丢失一便士的愤怒”回旋曲》、《第四钢琴奏鸣曲》、《第二十八奏鸣曲》其实仔细听后我不太打算发,因为主打的第四奏鸣曲弹得并不那么有特点,而且由于是现场录音,音效稍差了点。不过由于@恰空的空 喜欢索科洛夫,再加上之前已经说好,所以还是发了。反倒是几首回旋曲让我爱不释手,因为想不到擅长演奏大作品的索科洛夫弹起小作品照样不敢怠慢,依然灵气十足,细节方面也很注意,现场的稳定性也很强。
          贝多芬降E第四钢琴奏鸣曲是他第一首“大奏鸣曲”,有“挚爱的女郎”一称,拥有明媚的第一乐章、静谧感人的第二乐章,第四乐章的甜美让人能隐约看到第27钢琴奏鸣曲第二乐章的影子。

          链接: http://pan.baidu.com/share/link?shareid=423557&uk=3207953500&third=15


          IP属地:广东6楼2013-05-08 15:0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