涧峡吧 关注:20贴子:1,096
  • 12回复贴,共1

【北方】《北方》电子版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此贴内容为《北方》的电子版,即《北方》中因某种特殊原因而直接写在电子设备上的部分,其写作时间与内容皆和《北方》的其他部分保持一致。


IP属地:四川来自手机贴吧1楼2012-10-10 08:47回复
    十一
    我在路上,收集那些让人心动的地名。比如隧道:弯腰树,木溪悟。前者自然中透着浅浅的幽默,后者则是宁静中自有禅意。又比如一些县乡,有似乎发人深省但又转瞬忘却的禄劝,也有赫赫有名其实现在也平淡无奇的元谋;而让我惊讶的是两个相连的乡镇极富诗意的名字:尔舞,普诗。当然,说到诗意,撒莲,凤冈,榕江,这些组合在一起的文字又有哪一个不是充溢着美感呢?我被这一个个精美的地名吸引,脑海中不由地开始描绘它们背后那些生机盎然的土地。然而我到过,也知道这是一个美丽的误会:这些引人入胜的名字,其实最是名不副实啊。一样的灰蒙蒙的街道,一样的毫无特色的房屋,一样的世俗庸碌的人们,唯一不一样的,也只有那个空负美感的称谓,也只是一个称谓罢了!但我并不以为非常遗憾,尽管名不副实,我却愿意相信它们曾经,或许将来,摆脱了完成了这席卷一切框定一切的城市化进程以后,能够渐渐回归它们姓名中的诗意。总会有那么一天,扯羊的山坡上,会有牧童吹笛;鱼嘴和跳石的孩子们,会在溪畔玩耍,而不是对着老虎机和台球桌满口脏话。我沉浸在美好的想象中,哪怕在令人不甚满意的当下,也体会到了距离和美的关系,这些地名,给了我想象的空间,即使走近它们的生活让我失望,我却已经珍惜这瞬间的心动和向往。因此我爱上了收集,行千里路,就去领略一千个优美的想象空间!


    IP属地:四川来自手机贴吧2楼2012-10-10 08:48
    回复
      今天在车上听到《每一天都不同》,惊讶地发现原来那一句是“如果摔得越痛,才学会飞行”——我原来一直以为是“就学会飞行”的!这小小的谬误让我忍不住思索:“才”和“就”,用在这里有什么区别呢?为什么若龙用的是“才”不是“就”呢?我细细地品味了一番,想到数学概念,应该可以比较准确地区分二者:一个是必要条件,一个是充分条件。如果是“就”的话,其顺理成章的感觉比较浓一些,被动性和机遇性强一些;反过来,用“才”则可以显出条件的必要性,使二者(摔和飞行)之间的关系更加客观,也就因此更有鼓动人心的力量——只有,才,那就去最高的天空里吧,其他无路可走。因此这一点细微的差别又再次让我体会到语言本身的精妙所在,当然,对偶像的敬佩,又更添一层了。


      IP属地:四川来自手机贴吧3楼2012-10-10 08:49
      回复
        前段时间我开始正视那个严重的问题,即用相反的行动来掩饰,或者说来保护真实的内心,结果自己产生了疑惑,如果思想不能指导生活,那艰苦的工作有什么意义?但我也知道这个问题并不是一提出就可以轻易解决的,因为它其实已经存在很久了。于是我采用了之前遇到难题时的常用之法:潜意识后台处理机制,就是置之不理。这两天,果然有了一点进展。
        他胆囊炎发作了,疼得厉害,异乡的深夜我们陪着他去医院开药。我清楚地感觉到自己的冷漠——没有感同身受的痛。我没办法,确实是无能为力,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那根线就断掉了,我明明应该难受,应该心疼的!但,只是应该,我有理智,却骗不了我的心,它真的冷了……可是当我们在医院里,我看到那效率极低的急诊挂号和药房支取,听到同行的其他人并不焦急的谈笑时,我生气了。怎么可以这样?这是急诊啊,是发起来要痛死人的病!他们不急,我急!我快步来回,做着该做的事,照顾着他,直到看他吃下了药,才松一口气。
        这时,我忽然有些释然,长时间被困惑压抑的内心似乎看到一丝缝隙中的光亮:如果我为思想不能化成行动而困扰,那么心灵跟不上惯性的行为,或许会是一个回归性的解决方法。不心疼又怎样呢?我不是依然在为他奔忙吗?不深交又怎样呢?我不是依然倾听着他们的烦闷吗?不矜持又怎样呢?我不是依然在等待那个人吗?不激愤又怎样呢?难道有一天我会背弃我的祖国,不为它感到深沉的自豪吗?
        现在从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的时间越来越短,是不是在提醒我留出更多空间来吸纳呢?


        IP属地:四川来自手机贴吧4楼2012-10-10 08:51
        回复
          无所顾忌的人是可怕的。
          没有逻辑的人是不可靠的。
          无所顾忌,跟“光脚的不怕穿鞋的”意思相近。但于我,因为本身顾忌太多,牵挂太多,不忍太多,所以最怕那些不管不顾的人肆意。尤其是,当这些人本身就是我的顾忌,或者我所顾忌的本应该是我们共同的顾忌时,我就会更加难过。
          没有逻辑,这个怕是很常见的。在顺承、递进、转折、条件、选择、并列等等重要的关系之外,最常用也最关键的大概是因果关系。没有逻辑的人在这个关系上存在的障碍不是没有因果,而是强加因果。这就使得有逻辑的人常常感到不解:这么明显的道理,你怎么就不明白呢?你这样子是没道理的呀。如果事情无关紧要,那感到可笑,无奈地摇摇头也就算了;可如果不是,那么这种蛮横带来的伤害是巨大的,有种不瞑目的痛苦缠绕心头,甚至比事情本身更让人难以接受!
          我谈到上述两种人,是因为都吃过亏,心里希望等以后能自主择人相处的时候,可以尽量避免对这样的人付出真情,从而保护自己。但我也清楚这不过是一个美好的愿望,毕竟能努力保持理性,摒除上面两点的人太少太少,我想要避免深交的,竟然是人群中属于常态的那部分呢。


          IP属地:四川来自手机贴吧5楼2012-10-10 13:21
          回复
            感动二则
            开车去土林,穿过一个桥洞,注意力从坑坑洼洼的路面回到前方时,就发现了两个不同的方向。我们停下车,向路边一位带着孩子的妇女问路,她不知道,于是我们便在周围转了一会儿。又找了几个人询问以后,我们开回刚才的路口……那位妇女还在原点,略有些歉意地看着我们的车经过。车经过了,我下意识地回头看了一眼:这时,她牵着孩子,开始继续她之前的路途。刹那间,我懂了她原地的守候。在这川南偏僻的小城,郊野尘土飞扬的路边,我被一位大概与我永无交集的农村妇女深深地感动,为了一车陌生人偶然的询问,她因为没能给我们答案而对我们有了责任。这最朴素的善良和真诚仿佛扑面而来的阳光,照得我遍体生暖却也无所遁形,我还怎么能纸上谈兵沾沾自喜呢?先好好学学这偶遇的善意吧。
            仍然是开车,去召觉的路尽是浓雾盘山。车子急转上180度的大坡,紧贴的密林里,却突然出现一座端正而孤单的坟!我们很惊讶,这是谁啊,这么突兀地强硬地长眠在此?我们的思维,又惯性地往高官巨贾的方向上去了。可是接着谜底就揭晓:这是当初筑路的人,死在这荒山野岭的,就地掩埋。死的人很多,死一个就埋一个,埋就埋在在他们为之牺牲的路边,好看它日后一路顺风!我们无言以对。再看时,谁还会觉得这墓穴打搅了山林的清幽呢?谁还会妄加指摘,批判景观的破坏呢?只剩满心肃穆罢了。刚才的突兀瞬间变成深刻的和谐,一种深沉的奉献让车轮下的道路曲折得伟大!而我,渺小的我,无知的我,幸福地享受着逝者心血的我,要何时才能学会平和谦逊,博大宽容,何时才能不再犯自以为是的错,不再冒犯那些平凡中的英雄呢?


            IP属地:四川来自手机贴吧6楼2012-10-11 16:32
            回复
              10.14
              我的很多问题,都是在说和写的过程中得到惊喜的解决,这次也不例外。为什么总是忍不住要展现出我有思考呢?我明知这样之后,心的缺口就会被打开,并且顺理成章地越来越大,我的保护区就会缩小,最终核心系统可能只剩下天体,而只有经历中那难以触及的部分同它一起。但我其实,不需要谁的进入和理解,也不觉得怎样的孤掌难鸣啊,默默地旁观不就行了吗?安静地进步不是更事半功倍吗?我并不是想要炫耀的人。因此我很不解,多次改变无果后也只能用“本性难移”来勉强解释。
              但是今天却茅塞顿开:这难道不正是发挥长处来践行善的最佳方式吗?我早已发现自己的好是润物细无声的,因为无声,所以常常难以察觉,也就让我感到偶尔的沮丧和失望。尽管善是我自己的事,不需要铭记或报答,但这样的一个不好之处就在于我的行为本来应该产生的效果打折了,即只剩实际帮助,心理支持被淡化。因此这时就需要有另外一种表达方式来弥补这个缺失,其实我早已在做,而且甚至比前一种体贴做得更得心应手,那就是心灵关怀,俗称“知心姐姐”。
              不是为了探听他人内心的隐秘,也不是为了显示自己多么成熟理性,只是因为看得多些听得多些想得多些说得多些,于是力所能及地,不惜被认为过分地,对身边的人谈谈我真实的看法,若能有所启发或慰藉,那便让我欣喜,深感值得。于我本人,是凭借着真,在践行善,这已经是最充分的理由了。


              IP属地:四川来自手机贴吧7楼2012-10-17 08:50
              回复
                “这样也可以,那样也可以,你就有了一个强大的内心”心里专家说。一直埋头写东西的我,颇受触动。初时我以自身作参照,觉得经历回忆,是有意识的丰富,以及不会混乱的坚定,因此“这样那样”,只是与世界拥抱的角度不同,却各有裨益,自然也就都“可以”。然而之后我细细想来,却发现这句话实际是一句普遍成立的结论,并不只限于主观上本就强大的人。因为随遇而安,事实上是非常难得的境界,那些我们认为是很无所谓的人——如果他们没有刻意修炼的内在系统——其实正是内心空灵的人。他们无欲无求,宠辱不惊,故而对面前一切境况都能坦然接受,淡定从容,这才外化成“都可以”的洒脱随意。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后者甚至比前者更加强大:毕竟前者有实在的精神,需要能量来加以保护和运转;而后者却是毫无负担的天性使然(当然,这“天性”一定有它自身的由来),不必担心抵抗的艰难。那么,也许我可以得到一个不甚严谨的结论:海纳百川,终究不如虚怀若谷。


                IP属地:四川来自手机贴吧8楼2012-11-05 08:03
                回复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这句言简意赅的老话,应该为我所厌恶。我是以善为信仰的人,固知求善不易,一步步,爬得艰辛。但我不想看到后半句话一针见血,总觉得是种残忍的戳穿。就好像,无论我们多努力,努力了多久,只要一不小心,就会立刻前功尽弃,万劫不复。真叫人胆战心惊,简直没有了坚持的动力。不过最近,我倒是平衡了一些。因为用了辩证的观点来看,后半句虽触目惊心,前半句却也暗藏玄机:“崩”
                  固然是一瞬间的事,“登”又何尝不是一念之间的行动呢?只要迈一步,就踏上了善的道路,没有任何基础的限制,无论何时何地,就能让自己的生命呈现出向上的姿态。恶尚且要求你已经有一定高度(才能“崩”),善却永远在你面前抬头可及的位置,它不会抛弃你,哪怕你是曾经堕入深渊的人,也没关系。攀登,是一个多么美好的词,一回头,就看到自己的成长,多么自豪!我爬着爬着,只愿有一天习惯成自然,到达“从善如流”的境界。


                  IP属地:四川来自手机贴吧9楼2012-11-05 08:04
                  回复

                    11.13
                    每次谈到道德这个话题,总会说起很多平凡的甚至是底层的人在紧急关头,意外发生的瞬间所做的那些震撼心灵的选择。这时我就常常会感到一种矛盾:一方面,生活中接触到的形形色色的人们,很多时候无法避免地呈现出比较狭隘庸俗、浅薄自私的状态;而另一方面,我们又不能否认,也许在横祸飞来的刹那,挺身而出的正是身边那个刚刚才满口脏话随地吐痰的家伙。因此,每当我“择人相处”的时候,我总会有些不安,担心自己这样会犯了狂妄片面的错误。然而,经过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反复的思索,我渐渐发现这里面其实是没有根本的矛盾在的,即是说,对特殊情况的关注和对自身生存环境的追求是有关联却又各自独立的。我的确需要时刻谨记那些平凡中的伟大,在面对最底层的人时也绝不轻易论断乃至自恃高人一等,而是应当心怀敬意,但这并不意味着我就要始终生活在他们当中,用不分彼此的方式来表达我的尊重。相反,我应该坚持并努力去选择和优化自身的外部环境,这是我的追求以及对自己负责的表现,虽不至于“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但尽量与心灵充实,品行优秀的人交往,肯定是没错的。同时,我又想到,其实只有当我不是“身处其中”的时候,我才有可能更清楚地看见那些琐碎凡俗的心灵不易被发现的闪光点,从而更好地去学习它,尊重它,否则天天浸泡在厌烦与鄙夷之中,哪里还看得见什么美好之处呢?所以说,我应该分清“旁观”与“俯视”的区别才是。

                    11.20
                    今天发现了一个进步。
                    赶去西操跑1500米的路上,我出了不算小的事故。在二校门右转的时候,车速太快,因此甫一转弯看到障碍物的刹那,我已经来不及作出反应,只能眼睁睁由着车子直直地撞上半人高的石墩子——“砰”——人被弹飞起来摔倒在地,车随之侧翻180度,准确地砸在我身上……我没多想的,只是本能地看了看四周,人来人往,行色匆匆,很正常啊。我爬起来,动了动腰,还好没事,把车从地上拽起,继续赶去跑步。
                    跑步分两组,我在第一组。不出所料,我光荣地跑在了最后,没有及格。跑的过程中无人可跟,无人相随,是我太慢,也是我够顽强,不曾枉费了这些年意志的修炼。跑完真是很难受,喘不过气,两腿发软,我独自在终点附近游荡着,调整呼吸。这时第二组却也开始跑了,我连忙走到场边,大声地为每一个经过我的同学打气,素不相识又怎样呢?我知道跑这个很难,我刚刚才经历过,那就是充分的理由了。
                    第二组有一个女生被大部队甩得很远,只见她一个人在跑道上气喘吁吁地跑着,根本看不出她和她们竟是同组的……我的目光一直追随着她的身影,心里暗暗有了主意。终于,她跑到最后一圈了,我瞅准了她的方向,迈开刚刚得了些休息的双腿朝她跑去。到她身边了,我和她并肩跑起来,边跑边喊:“加油加油”“只有最后几十米了”“把眼睛闭上吧,再坚持一下”……她到终点了,我走开了。
                    本来,这两件事无甚关联,我也并未觉得它们于我的修炼有什么增益。但过后静思,我发现了问题:是我,在刚刚领教了人心冷漠后就毫不犹豫地设身处地倾力相助吗?是我,丝毫没有把自身的遭遇和自己应该做的事联系起来,丝毫不受影响吗?是我,已经修炼到这一步了吗?
                    我欣喜万分,为这偶然发现的巨大进步。


                    IP属地:四川10楼2012-12-14 14:04
                    回复
                      首先再次感谢你的到来。
                      解释一下:这些不是一篇文章,而是很多段文章,我一直都有这样的集子,和完整的随笔不一样的。
                      然后,关于我的信仰,你可以看一下这里的精品区“跋山涉水”里的文章。
                      你哪里浅薄了?于我,大概更接近你的定义。
                      关于脾气,你不用担心,推荐你一个好方法——学我,我这么温柔……


                      IP属地:四川来自手机贴吧12楼2012-12-17 09:12
                      回复
                        12.25
                        人家常说,敢于自我剖析是一种莫大的勇气,若真如此,那么善于自我剖析呢?是不是也是一种智慧?我是做习惯了这件事,有没有到“善于”的水准倒是不敢妄言的。既是习惯,今天就又来做一做。
                        今天谈的是感情观。我总是不时会想起老杨对我说的话:“我知道你很乐观,但是只有乐观是不够的,我希望你快乐。”想来真是抱歉,保持快乐的妙法还没有找到,乐观倒快要失去了,我确实对不起自己的良师益友。
                        “正因易逝,更该美到极致。”这是我在《十四》中所写的,当时是一句难得的看开,却不想到现在成了与人相交的咒语,被我当作言行的指导方针,向看重的人做着炽烈而悲观的付出——我待人那么真诚热情,用充满善意的心去体贴他人的需要,即使自己疼痛难忍无人顾也要伸出援手!只因我重情,我求善,我相信这世间,有一个这样的我,就必有一个这样的对方,能如我一般深切地对待感情……真的吗?我在自欺,其实我是不信的,我最不信,我不信我身边的人能够如我,所以我才全力投入,如火焰一般宁愿单方面照亮一段同路而行的缘分,只因我不信别人的天长地久。明天,明天的事谁说得清呢?今日充满同情的理解,谁知道明天会不会变成攻讦的把柄?今日开怀大笑把酒言欢的知己,明天一句“长大了”便形同路人。一辈子的朋友,她们说的“以后”那么轻,我笑而不语,我不信。我的记忆可以停在当初最美好的时候,你们呢?你们做得到么?所以我不强求,我不会再像从前一样慢慢去打磨一段友情,慢慢去契合,我只要此时此刻我们朝夕相处的快乐,就不去想以后怅然若失的痛,我是不信的,以后。
                        “我不晓得,我不舍得,为将来的难测,就放弃这一刻。”他的词不出意料地直击我心,我不舍得。即使那么悲观那么不信,我还是如此地渴望着心心相印,只是单纯的人和人之间的羁绊,不论友情还是爱情。我能够遇到一个彼此看重的人有多难,能参与对方的生活的机会又是多么珍贵?我为什么不把握现在?我为什么要欲擒故纵试探人心?我为什么要计较双方付出关心的比例?我为什么要抑制热情的本性而不是大声地说出“我喜欢”?既然都已经不去想以后了,那现在被人当成傻子也不要紧了吧。瞧她,一厢情愿;瞧她,毫不矜持;瞧她,把在乎挂在嘴边,到底是否真心?喔,原来你们也要说“真心”的吗?那你们有没有细想过它的分量?我已经把真心长在脸上,旁人却笑称好拙劣的面具。
                        我是聪明很多了,我终于接受了智者的忠言,明白茫茫人海,仅得一段同行的缘分足矣,不要奢求有人能照应自己,我真的看开了。我看开了,所以才倍加珍惜当下,可是这样的看开是那样悲观,悲观得以绝望的姿态去对待!我太深情,也太不信深情;我怕情浅,也太相信情浅。若有人看见这风格诡异的自我剖析,请让我继续我的信与不信。唯有你,已出现或未出现的你,若你愿为我模糊我明智的看破,请你相信,我始终会是陪你走向以后的那一个。


                        IP属地:四川15楼2013-01-08 21:37
                        回复
                          1.6
                          我又来咬文嚼字了,还是关于若龙的词,关于一个出现在我最熟悉的歌里的小小谬误,这一次是《看得最远的地方》。“被泼过太冷的雨滴和雪花,更坚持微笑要暖得像太阳”,这是原版,而我一直以为是“还坚持微笑要暖得像太阳”,又是连词。其实这两者差别很明显,我却忍不住又来赘述一番。“还”的话,表达的是什么呢?是不屈的意志,依旧坚定的选择,疲惫和痛苦中对自己的承诺,不曾被磨蚀的骄傲,足以令人感动和震撼。那么,“更”呢?截然不同。“更”是一种明白,一种彻悟,一种神奇的方法论,一种疼痛磨砺出的智慧:要抵抗冰冷,惟有温暖的阳光;因为遭受过泼撒,所以要用微笑善待他人。这样一比,谁更叫人叹服呢?我却没有答案。私以为,两者都是多么难能可贵的强大,区别只在阶段的不同,只有凭借“还”在煎熬中步步前行,才会有“更”的柳暗花明豁然开朗,二者是顺承关系递进关系,而不是选择关系。顺便说一句,我的偶像也没有做这道选择题,因为这一句的上一句,分明唱的是“像从来没有失过望受过伤,还相信敢飞就有天空那样”,是“还”呵。


                          IP属地:四川17楼2013-01-08 21:3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