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之旅吧 关注:33贴子:418

《帝王之旅》剧本台词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本剧是古装剧中难得的精品,台词都很值得推敲,我想试着记录一下,让更多的人有所了解。不过不敢保证能全部写完,能写多少算多少。


1楼2012-09-09 14:01回复
    第一幕:一对平民的祖孙,在水边。爷爷垂钓,孙儿戏水。
    孙儿:爷爷,你看,好多萤火是哦!一万只,十万只,一百万只,好了不起哦!
    爷爷:我只看到两只萤火虫,一只是黑暗,一只是光明;一只是罪恶,一只是善美;一只是苦恼,一只是快乐。
    然后第一集开始,出片头,每集必放的开场词“宠辱不惊,看花开花落;去留无意,任云卷云舒。 ”


    2楼2012-09-09 14:13
    回复


      这是本剧的两位小主角。


      8楼2012-09-14 21:37
      回复
        一直想更新,可不知道为什么,粘贴后总是无法发表。


        11楼2012-09-14 21:53
        回复
          谁能告诉我这是为什么啊为什么,难道是字数太多的原因吗


          12楼2012-09-14 21:53
          回复
            我减少了字数,似乎还是不行。


            17楼2012-11-30 13:23
            回复
              我再贴贴看。


              18楼2013-01-05 22:13
              回复
                太子和方孝儒并肩立在桥中央,静听水声。
                太子:做人,如果能像流水一样就好了,看似有形又无形。多自在。
                方:像流云也不错,变化多端真自由。
                太子:你觉得允怎么样?
                方:允
                太子:他是不是很像我?我身上的缺点他都有了。软弱、无能,不似大将之才。
                方:我的想法正好跟你相反,你身上的优点他都有。聪明、敏感、智慧,最重要的,还有一颗怜悯之心。
                太子:你不觉得,他身上少了一些,刚毅豪迈之气吗?
                方:这个世界上,就是因为刚毅豪迈之气太多,才乱象频生。


                22楼2013-01-05 23:01
                回复
                   苍生不宁。如果多些像你和允炇这样的人,那是人类之幸。
                  太子:我们这种人,是不应该生在皇室的。
                  方:不,皇室里最需要你们这样的人。
                  太子:好,这点你不懂。我不跟你辩。
                  方:只有你们这样的人,才能够成圣,由圣成王。天下才能够太平。
                  太子:孝儒,我想请你当允
                  炇的老师。
                  方:这个不成问题。
                  太子:你把他当成自己的儿子。
                  方:这……这个实在是不敢当。
                  太子(握住方孝儒的手,目光真诚):孝儒,你就视他为亲子吧。
                  方:哎,你别说,这回我见到允炇哪,好像有一股说不出的感觉。我们之间好像有一种特殊的联系似的。也许就是缘。到底是怎么样的一种缘,一时也说不上来。
                  太子:好。这我就放心了。
                  二人并肩而去。
                  


                  23楼2013-01-05 23:19
                  回复
                    众舞伎正在训练,荷花奏乐。
                    沈玉娘:好,注意啰,云手。转圈。手抬高。注意脚步喔。
                    小朱带着一下人出现在对面。荷花难以置信似地眨了眨眼睛。小朱满面笑容。
                    沈玉娘:小太子来了,快过来。快过来。
                    众舞伎 :参见小太子。
                    小朱:你们继续,继续。我只是来看大家唱歌跳舞,可不是来看大家发呆的。
                    沈玉娘:小太子驾到,有失远迎。请恕教下无礼。
                    小朱:我是不是打扰了大家啊?
                    沈玉娘(微笑转头):你们继续练。
                    众舞伎 :是。
                    沈玉娘:继续练。
                    小朱:那天摔破脸的女孩呢?你没有打他吧?
                    沈玉娘:没有,不过他被我罚跳了一夜的舞。
                    小朱:唉,还是挨罚了。他在哪儿?
                    沈玉娘:荷花。(唤她过来)见过小太子。
                    荷花(礼):小太子。
                    小朱(微笑):你就是那天从台上跌下来的那个?
                    荷花(笑):是
                    小朱:原来你的琴弹得这么好。可是你不像那天那个啊。
                    荷花:那天我是在台上,现在是在台下嘛。
                    小朱:嗯。这是什么琴啊?
                    荷花(举起手中琴):这人啊?中阮。
                    小朱:真好听,我也想学。我可以来这学琴吗?
                    沈玉娘:小太子要学琴还不简单。宫廷中有很多内廷供奉的大乐师可以教小太子啊。
                    小朱:我喜欢来这儿学。这里热闹,好玩。还有那么多的人。
                    沈玉娘:恐怕万岁和太子千岁不会允许。
                    荷花:那就不要告诉万岁和太子千岁,不就行了吗?
                    小朱:对啊,我爷爷奶奶从不限制我到哪儿去。
                    沈玉娘:这是女乐别院,小太子应该到男乐别院去玩耍啊。
                    小朱:我不喜欢跟男孩玩。我觉得这儿挺有意思,(看向荷花)尤其是你。
                    荷花:那小太子可以跟我学唱歌,弹琴和跳舞啊。
                    沈玉娘:荷花,你对小太子说话这么没有礼貌,是要挨罚的。
                    小朱:师傅,你真喜欢罚人,就跟我的老师一样。
                    小太监(匆忙上 ):小太子,太子殿下请您立刻到大本堂去。
                    小朱:啊?今天我不是上过课了?
                    沈玉娘:小太子,你赶快去吧。不要让太子千岁久侯。
                    小朱:哦。


                    24楼2013-01-09 21:04
                    回复
                      大本堂。方孝儒端坐椅上,太子侧立一旁,小朱行跪拜礼。
                      方孝儒(起):好了,好了,快点起来。(扶起小朱)快起来。(向太子)子标,你还真固执。我答应做允炆的老师就是了。为什么一定要行拜礼呢?
                      太子:这也不算什么正式拜师礼。你呢,进京城的时候不多,这次回去,不知道什么时候再来。这叩了头,感情就不一样了嘛。(向小朱)允炆,方先生的学问道德,是你一生受用不尽的。你要好好听方先生的话。
                      小朱:嗯。方先生以后替我上课啦。
                      太子:方先生现在是穆王梓叔的世子傅,他是要回云南去的。我呢,是真希望有一天,方先生能够亲自教授你。你自己好好争取吧。
                      小朱:嗯。
                      方孝儒:大家都尽人事,争取这个机缘吧。
                      太子(语重心长):来,允炆,方先生与我是情同手足。你要视他为师为父,明白吗?
                      小朱(点头):嗯。
                      太子:好。孝儒,我这个人无才无能,对孩子恐怕没有什么大帮助。以后,就请你替我多尽点儿为父的责任。(拱手)
                      方孝儒(阻止):子标,你说什么呢?我知道你现在的心情。我和你一样,都很悲痛自责。我们除了好好活下去,还能怎么样?别再说泄气话了。
                      太子:我现在觉得,太累了。我真想趟下去,永远不起来。
                      太子慢慢独自向外走,方孝儒若有所思。
                      小朱(不解):方老师,爹怎么了?他病了吗?
                      方孝儒(回过神来):哦,他没病。他只是感到,有些疲惫。
                      太子走远,小朱凝立。


                      25楼2013-01-09 21:21
                      回复
                        陈迪:臣领旨。(退场)
                        朱元璋蹒跚而出,方孝儒注目。
                        小朱和方老师一起放风筝,欢声笑语,太子满面病容在旁观看。
                        小朱:飞起来了。
                        方孝儒:子标,你也来试试吧。
                        小朱:爹,你看!
                        方孝儒(坐到太子旁边):子标,怎么样?你也来试试吧。
                        太子接过线,专心望着天上的风筝。
                        小朱画外音:孝儒老师钧鉴,自您回云南以后,父亲心情一直很好,可是身体却越来越坏。最近很少能起床,身上的脓疮也越来越厉害,已经有十个御医在轮流医治,仍不见起色。父亲不让我告诉您这些。想起他和您在一起放风筝时的快乐,我就忍不住提笔给您,老师,有什么办法能令父亲不痛?请您教我,我一定去做。
                        太子卧床。
                        小朱(上前为父吸出脓血):爹。
                        太子:爹不痛了。
                        朱元璋:有子孙如此,朕复何忧?


                        27楼2013-04-03 11:45
                        回复
                          方孝孺回忆太子当初请他做允炆老师之事,分明有如托孤。
                          太子:我想请你当允炇的老师。
                          方:这个不成问题。
                          太子:你把他当成自己的儿子。
                          方:这……这个实在是不敢当。
                          太子(握住方孝儒的手,目光真诚):孝儒,就视他为你的亲子吧。
                          方:哎,你别说,这回我见到允炇哪,好像有一股说不出的感觉。我们之间好像有一种特殊的联系似的。也许就是缘。到底是怎么样的一种缘,一时也说不上来。
                          太子:好。这我就放心了。
                          方孝孺旧地重游,但知己已去,只有他孤身一人。
                          方孝孺和朱棣同处一室。
                          朱棣:太子突然英年早逝,除了父皇母后,最悲伤的,当然是我们这些兄弟了。不过太子这一生,也有他的幸运之处。例如,能和像方先生这样的大学问家同窗共学。父皇对我们则重武轻文,不知道是父皇有意偏心呢,还是父皇懂得因材施教?
                          方孝孺不语。
                          朱棣:好,长话短说,这次奔丧期间能够见到先生,确实是一种机缘。我想请先生随我回燕,做我燕王府的辅臣。
                          方孝孺(略带惊愕,面色仍旧平和):可是儒生,已是沐王的世子傅啊。
                          朱棣:云南那个蛮荒的地方,怎么容得下像先生这样的大学问家呢?父皇派先生驻云南,只不过是他老人家的忌才之心罢了。就这么说定了,啊?
                          方孝孺:承大王抬举,儒生还是不能前往。
                          朱棣(始料未及,按捺住不悦):为什么?
                          方孝孺:儒生已答应太子生前所嘱,要我有时间辅助允炆,钻研经史之学及成人之道。这是个承诺。(诚恳地)太子已去世,儒生就更不能食言了。
                          朱棣(面色稍和):原来如此啊。
                          方孝孺:请恕罪。
                          朱棣:何罪之有?(目光自信)不过我有预感,先生必为我所用。
                          方孝孺又是一惊,久久无言。


                          32楼2014-03-30 21:34
                          回复
                            大殿上,朱元璋端坐中央,马皇后和小朱坐两旁,众藩王下坐。
                            朱元璋:儿子们,这十几年来,咱们难得共聚一堂,想来都是爹的错。贫寒出身,一生征战,九死一生打下了江山,却从来不知道怎么把日子过好。不知道过好日子!大明立国到今天,已经有二十多年了,可是朕是越来越担心,不是多虑,只是世情险恶,位高势威啊。(众皇子凝神谛听)朕今天为什么要把自己的骨肉一个个地分送到外地去立藩封王,一年也见不到一两个儿子回来。为什么?咱们是一家人哪。朱家,血浓于水。今天,大明江山朕不让自己的儿子来扛,难道要让别人来扛吗?(众皇子精神一振)你们封王在外,有的称职,有的失职。朕虽然老了,但不糊涂。大致来说,你们都是朕的好儿子,朱家的好子嗣。可是(欲哭不能),今天不幸,老大早亡。像老大这么好的子嗣,都能早亡!你们说还有天理在吗?没有!所以今后什么事我们都要靠自己。我,就是天;你们,也就是天,明白吗?(举杯)来,这一杯为自己,为朱家,为大明,干了它吧!
                            众子:为自己,为朱家,为大明!(一饮而尽)
                            朱元璋:老大的丧期已经过了,悲伤是千年万载也过不了。人总是要振奋起来。太阳还是要天天升起来!朕知道大家都很孝顺,都希望早立太子,可是朕还硬朗,这事不急。另外有一桩更重要而且急迫的事情,就是北元太尉,青儿目乃,拥兵边界,一直是我们北边的大患。朝廷屡次出兵北征,只能远阻,不能消灭。朕今天打算想个釜底抽薪的办法,所以--老二!老三!老四!你们分路率兵北征。(老二、老三面面相觑)这次一定要一举迁灭北方那批蛮子!(朱棣信心满满),然后咱们大家就可以高枕无忧。(举杯)来,这次为咱们朱家的同根,你们三兄弟,大家一块儿来吧!
                            其余皇子:二哥、三哥、四哥,为国辛苦了。
                            老二、老三、老四:保家卫国,义不容辞!
                            朱元璋:好!不愧是朕的好儿子!尽快凯旋!
                            老二、老三、老四:遵旨。
                            小朱旁观着眼前的一切,长出了以口气。


                            34楼2014-04-04 13:24
                            回复
                              朱棣;大师,这征北元,看来是只能胜,不能败了。
                              僧;任何征战都只能胜,不能败。
                              朱棣:大师,你要献我必胜之策了。
                              僧;愚僧并无必胜之策,一切成败全在大王您自己。
                              朱棣(点头,片刻后);大师,你猜我这次回朝见到谁了?
                              僧;谁?
                              朱棣:方孝儒。
                              僧:大王可曾礼贤下士?
                              朱棣(背起双手,站在门中,目眺远山):大师对他一向推崇备至,可惜他是个不识抬举的笨蛋。
                              僧:此话怎讲?
                              朱棣(并不回头,不时挥手,志得意满):今天的燕国是诸藩之首,今天的燕王是诸王之最,我请他来就辅臣之职,他竟然拒绝了。理由是他现在已经是沐王的世子傅。还有他答应了太子生前的嘱愿,要教导朱允炆。(转过身来,不解)大师,我燕王竟敌不过蛮荒之境与平凡小儿,此人之聪颖大有问题吧?


                              40楼2014-09-20 10:2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