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不良情绪的自我调节
摘要:人的情绪是心理健康与否的“晴雨表”。不良情绪不仅影响人的身心健康,而且妨碍人际交往、降低工作效率。因此,学会通过转移注意、自我安慰、自我发泄等自我调节不良情绪的方法,对于维护自我身心健康具有重要的实现意义。
关键词:情绪的两极性;不良情绪;自我调节;升华
中图分类号:B84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042(2002)03-0088-04
情绪是人们对各种事物的态度的体验,它是人的需要得到满足与否的一种主观反映。每个人的需要不一样,满足需求的程度也不一样,人们体验到的情绪也就不一样。情绪具有两极性:每个人的情绪都有肯定和否定、积极与消极的相反的特点,即人的情绪经常会因其需要满足与否表现出时好时坏的特点(当然间隔时间长短不一)。由于人的需要不可能时时、事事都能得到满足,应而不良情绪的体验在所难免。
一、不良情绪及其危害
所谓不良情绪,通常是指过分强烈的情绪反应与相对持久地体验到的消极、否定的情绪。俗话说,“人之不如意事常常十之八九”,可见不良情绪是人生活中不可避免的心理现象。最近清华大学、北京大学进行的考试专项调查表明,在被调查的467人中有90%的学生出现过考试焦虑症状,其中40%的学生情况比较严重,近80%的学生曾经被各种生理异常状况所干扰。紧张、注意力下降、考试时思路迟缓、大脑出现空白、发烧、肠胃出现问题等,这都是考前学生由不良情绪所导致的结果。
不良情绪对人的身心健康十分有害。因为过分强烈的情绪反应,往往会抑制大脑皮层的高级心智活动,使意识活动范围变得狭窄,使人失去正常的推理判断能力,从而不能正确的评价自己行动的价值及后果
,进而引起正常行为的瓦解,降低工作和学习效率。
情绪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显示:当人们产生了焦虑、忧愁、悲伤、痛苦等不良情绪的时候,往往会伴随着一系列的生理变化,如人们情绪紧张时,就会出现心跳和脉动次数增加、血压升高、出汗量增加、皮肤导电性增强等现象。在一定的范围内来说这是正常的,因为情绪活动的时间过长,生理的变化也会持续下去,久而久之边极易造成机体系统活动的紊乱,减弱人体的免疫功能,从而诱发各种各种心身反应疾病。医学心理学研究结果表明,长期情绪紧张极易诱发下列疾病:特发性高血压症、十二指肠溃疡病、溃疡性结肠炎。纤维质炎或局部肌肉剧痛等。临床经验也证明,气喘、背痛、便秘、痛经、阳痿、偏头痛、心动过速、“班秃”、“不育症”、“定期牙痛”等生理紊乱和症状,都与不良情绪不好而致病,都与不良情绪和恶劣心境有关。据美国新奥尔良饿奥施斯纳诊所所统计,在500位连续求诊入院的肠胃病人中,因情绪紧张而致病的高达76%。由此可见,不良情绪给人们带来的危害具有一定的普通性。
消极的情绪反应不能过分已尽人皆知,而积极的情绪反应也要适可而止,却被许多人所忽视。通常人们总认为越高兴越好,其实过度高兴,也同样是有害身心健康的。《儒林外史》中的范进中举后喜极而疯,《精忠岳传》里“虎骑龙背,笑煞老牛毛,气死金兀术”,虽是小说的描写,但生活中这样的事并非没有。据报道,国外有人得知三个儿子在奥运会上同时得到金牌后高兴得突然死去就是例证。再如,我国曾有一位老教师其儿从军长期未归,来自多方面的消息都说他牺牲了。这位老教师忍痛坚持教育工作,以儿子的牺牲为动力做出了卓越的成绩(这是自我积极调节的结果)。然而突然一天,儿子来到他面前,使之狂喜失控,在一阵大笑之后全身瘫痪,持续几天不能正常工作,亦不能进食睡眠。可见,“乐极生悲”的确不是耸人之谈。
因此,学会自我调控不良情绪不仅意义重大而且也非常必要,正如苏联著名心理学家阿偌欣所言:“人类已进入情绪重负的非常时代。要想克服这种情况,只要锻炼自己的意志,学会控制情绪,理智的克服所谓‘情绪应激’。”实践证明,控制不良情绪是保持身心健康,确保事业成功和生活快乐的要诀。
摘要:人的情绪是心理健康与否的“晴雨表”。不良情绪不仅影响人的身心健康,而且妨碍人际交往、降低工作效率。因此,学会通过转移注意、自我安慰、自我发泄等自我调节不良情绪的方法,对于维护自我身心健康具有重要的实现意义。
关键词:情绪的两极性;不良情绪;自我调节;升华
中图分类号:B84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042(2002)03-0088-04
情绪是人们对各种事物的态度的体验,它是人的需要得到满足与否的一种主观反映。每个人的需要不一样,满足需求的程度也不一样,人们体验到的情绪也就不一样。情绪具有两极性:每个人的情绪都有肯定和否定、积极与消极的相反的特点,即人的情绪经常会因其需要满足与否表现出时好时坏的特点(当然间隔时间长短不一)。由于人的需要不可能时时、事事都能得到满足,应而不良情绪的体验在所难免。
一、不良情绪及其危害
所谓不良情绪,通常是指过分强烈的情绪反应与相对持久地体验到的消极、否定的情绪。俗话说,“人之不如意事常常十之八九”,可见不良情绪是人生活中不可避免的心理现象。最近清华大学、北京大学进行的考试专项调查表明,在被调查的467人中有90%的学生出现过考试焦虑症状,其中40%的学生情况比较严重,近80%的学生曾经被各种生理异常状况所干扰。紧张、注意力下降、考试时思路迟缓、大脑出现空白、发烧、肠胃出现问题等,这都是考前学生由不良情绪所导致的结果。
不良情绪对人的身心健康十分有害。因为过分强烈的情绪反应,往往会抑制大脑皮层的高级心智活动,使意识活动范围变得狭窄,使人失去正常的推理判断能力,从而不能正确的评价自己行动的价值及后果
,进而引起正常行为的瓦解,降低工作和学习效率。
情绪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显示:当人们产生了焦虑、忧愁、悲伤、痛苦等不良情绪的时候,往往会伴随着一系列的生理变化,如人们情绪紧张时,就会出现心跳和脉动次数增加、血压升高、出汗量增加、皮肤导电性增强等现象。在一定的范围内来说这是正常的,因为情绪活动的时间过长,生理的变化也会持续下去,久而久之边极易造成机体系统活动的紊乱,减弱人体的免疫功能,从而诱发各种各种心身反应疾病。医学心理学研究结果表明,长期情绪紧张极易诱发下列疾病:特发性高血压症、十二指肠溃疡病、溃疡性结肠炎。纤维质炎或局部肌肉剧痛等。临床经验也证明,气喘、背痛、便秘、痛经、阳痿、偏头痛、心动过速、“班秃”、“不育症”、“定期牙痛”等生理紊乱和症状,都与不良情绪不好而致病,都与不良情绪和恶劣心境有关。据美国新奥尔良饿奥施斯纳诊所所统计,在500位连续求诊入院的肠胃病人中,因情绪紧张而致病的高达76%。由此可见,不良情绪给人们带来的危害具有一定的普通性。
消极的情绪反应不能过分已尽人皆知,而积极的情绪反应也要适可而止,却被许多人所忽视。通常人们总认为越高兴越好,其实过度高兴,也同样是有害身心健康的。《儒林外史》中的范进中举后喜极而疯,《精忠岳传》里“虎骑龙背,笑煞老牛毛,气死金兀术”,虽是小说的描写,但生活中这样的事并非没有。据报道,国外有人得知三个儿子在奥运会上同时得到金牌后高兴得突然死去就是例证。再如,我国曾有一位老教师其儿从军长期未归,来自多方面的消息都说他牺牲了。这位老教师忍痛坚持教育工作,以儿子的牺牲为动力做出了卓越的成绩(这是自我积极调节的结果)。然而突然一天,儿子来到他面前,使之狂喜失控,在一阵大笑之后全身瘫痪,持续几天不能正常工作,亦不能进食睡眠。可见,“乐极生悲”的确不是耸人之谈。
因此,学会自我调控不良情绪不仅意义重大而且也非常必要,正如苏联著名心理学家阿偌欣所言:“人类已进入情绪重负的非常时代。要想克服这种情况,只要锻炼自己的意志,学会控制情绪,理智的克服所谓‘情绪应激’。”实践证明,控制不良情绪是保持身心健康,确保事业成功和生活快乐的要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