嘴角不自觉上扬吧 关注:127贴子:4,583
  • 10回复贴,共1
@爱吃鱼的小猴子 


1楼2011-10-28 13:11回复
    必修1


    2楼2011-10-28 13:11
    回复

      (2)大气运动形式:
      最简单形式:热力环流(图示及说明);举例:城郊风;海陆风;季风主要原因
      热力环流分解:冷热不均引起大气垂直运动
      水平气压差
      水平气流由高压流向低压
      大气水平运动(风):
      形成风的根本原因:冷热不均
      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水平压差(或水平气压梯度力)
      影响风的三个力: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地表磨擦力
      风向的决定:1力风(理论风)--垂直于等压线,高压指向低压.2力风(高空风)--平行于等压线,北右偏,南左偏.3力风(实际地表风)--斜穿等压线,北右偏,南左偏
      注意北半球实际地表气压场中的某点风向的画法
      5、三圈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
      (1)无自转,地表均匀--单圈环流(热力环流)
      (2)自转,地表均匀--三圈环流
      (3)三圈环流的组成:0-30低纬环流;30-60中纬环流;60-90高纬环流
      地表形成7压6风:纬向分布的理想模式(带状)
      各气压带的干湿状况(低压湿;高压干)
      各风带的风向及干湿状况(信风一般较干;西风较湿)
      极锋:60度附近,由盛行西风和极地东风相遇形成
      气压带和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季节性南北移动而移动
      (4)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实际地表状况(块状)
      最重要的影响:海陆热力差
      表现(大气活动中心):
      北半球7月(夏季):亚欧大陆-亚洲低压;太平洋上高压
      北半球1月(冬季):亚欧大陆-亚洲高压;太平洋上低压
      (5)季风环流(重视图示)
      概念理解:是全球性大气环流的组成部分;东亚季风最典型
      季风的成因:
      主因--海陆热力差(可解释东亚的冬夏季风;南亚的冬季风)
      南亚夏季风的成因--南半球东南信风北移过赤道右偏成西南风 (或概括说: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季风的影响:季风的共性特点:雨热同期;降水量季节变化大,易有旱涝灾
      东亚的两种季风气候及各自分布区(以秦淮一线为界);各自气候特点
      --温带季风气候:秦淮以北季风区;冬干冷;夏湿热
      --亚热带季风气候:秦淮以南季风区;冬温和少雨;夏湿热
      --东亚两种季风气候的冬夏季风风向相同,成因相同
      --注意季风区城市工业布局中大气污染企业的分布南亚的热带季风气候:
      --全年高温,旱季(东北季风控制)和雨季(西南季风控制)交替季风区是世界上水稻种植业主要分布地区
      --东亚、南亚和东南亚的季风气候区和东南亚的热带雨林气候区
      6、大气环流与水热输送的关系——是对大气环流作用的总结
      (1)全球性的大气环流:
      促进了高低纬度之间、海陆之间的热量与水汽的交换;
      调整了全球的水热分布;
      是各地天气变化和气候形成的重要因素
      (2)几类重要气候的成因:
      地中海气候:
      南北纬30-40之间大陆西岸;冬受西风控制,暖湿;夏受副高控制,干热
      热带草原气候:
      南北纬10-20度之间;全年高温,雨季受赤道低压控制,干季受信风控制
      温带海洋性气候:
      南北纬40-60之间大陆西岸;全年受西风控制,气候暖湿
      热带雨林气候:
      赤道附近;全年湿热,终年受赤道低压控制
      三种季风气候:(见以上分析)
      7、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锋面系统
      锋面类别 图示 符号表示 过境前天气 过境时天气 降水位置 举例
      冷锋 暖气团控制:晴;气压低 阴天、下雨、刮风、降温 锋后 冬寒潮;夏我国北方暴雨
      暖锋 冷气团控制:晴;气压高 连续性降水 锋前
      低压(气旋)和高压(反气旋)系统
      气压:高低压
      气流:气旋和反气旋
      图:会判断;会画风向
      中心气压 水平气流方向 垂直气流方向 中心天气状况 举例 其它影响
      气旋 低 北逆南顺 向上 阴雨 亚洲低压 沿槽线形成锋面
      反气旋 高 南顺北逆 向下 晴 亚洲高压
      


      5楼2011-10-28 13:12
      回复
        锋面气旋(重要!)
        要求:图上每一个天气系统的识别;
        不同地点所受天气系统的控制及出现的天气现象
        8、地理位置、大气环流、地形等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8-1气候因子分析
        地理位置
        A纬度位置:决定太阳辐射——气候差异的最基本原因——决定热量或气温
        B海陆位置:
        例如温带海洋性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海洋性气候温差小,湿度较大;大陆性反之
        大陆东岸季风气候形成是由于海陆之间的热力性质的差异
        大气环流(气压带和风带)
        特点:双重性质——各纬度、海陆之间水热交换;直接控制某地气候特点(水热状况)
        下垫面(地表状况);最近地面大气直接热源与水源
        其它影响气候的因素:人类活动、洋流(寒流降温减湿;暖流增温增湿)
        8-2气候类型
        气候特点(会判断气温降水图;会描述)
        气候要素:气温、降水
        以温定带——月均温在15度以上,为热带气候
        月均温最低在0-15度,为亚热带气候
        月均温最低在0以下,温带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除外)
        以水定型——热带气候分为四种:
        热带雨林气候:全年多雨;
        热带沙漠气候:全年干旱;
        热带季风气候:旱雨两季
        热带草原气候:旱雨两季
        ——亚热带气候分为两种:
        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
        亚热带地中海气候:冬雨夏干
        ——温带气候分为三种:
        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
        温带大陆性气候:全年少雨
        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湿润
        气候成因
        季风气候成因:三种季风气候
        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气候:
        地中海气候(副高和西风);热带草原气候(信风和赤道低压)
        单一气压带和风带控制气候:
        热带雨林气候(赤道低压);温带海洋性气候(西风)
        气候分布
        大陆东岸气候:三种季风气候
        大陆西岸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大陆内部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9、地球温室效应、臭氧层的破坏、酸雨等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危害
        现象 产生原因 污染物 危害 对策
        温室效应 燃烧矿石燃料毁林特别是热带森林的破坏 二氧化碳 海平面上升(原因?)对沿海低地构成直接威胁引起各地区降水和干湿状况的变化,进而导致世界各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具体表现?) 提高能源利用率,采用新能源;努力加强国际间的合作;植树造林
        臭氧层的破坏 使用制冷设备等消耗臭氧物质 氟氯烃等 太阳紫外辐射增加:直接危害人体健康;对生态环境和农林牧渔业造成破坏 全球合作,减少消耗臭氧层物质的排放;积极研制新型制冷系统
        酸雨 燃烧化石燃料(主要是燃煤);汽车尾气排放 二氧化硫和氧化氮等酸性气体 水体酸化,影响鱼类生长乃至死亡;酸化土壤,危害森林和农作物生长;腐蚀建筑物和文物古迹危及人体健康 最根本途径:减少人为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研究煤炭中硫资源的综合开发和利用(如清洁煤技术;清洁燃烧技术;废气再利用)燃烧低硫煤或其它清洁能源
        


        6楼2011-10-28 13:12
        回复
          第三单元 陆地与海洋环境
          主要造岩矿物和三大类岩石
          化学元素——矿物——矿产
          造岩矿物——岩石
          主要的造岩矿物:石英、云母、长石、方解石等
          按成因分为三大类岩石:
          岩浆岩:
          分为侵入岩(如花岗岩——长石、石英、云母组成)和喷出岩(如玄武岩)
          花岗岩是优良的建材和装饰材料
          沉积岩:由外力作用形成;如石灰岩;形成岩层(其中往往有化石)
          石灰岩是烧石灰和制水泥的重要原料
          变质岩:如大理岩(主要由方解石组成,是优良的建材和装饰材料)
          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内容,以及板块运动对地表的影响
          内容:
          地球岩石圈由一些断裂构造(如海岭、海沟等)分成6大板块P97图4-11
          板块不断运动,板块内部较稳定;
          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带)
          板块运动对地表的影响——形成海陆分布、陆地地貌格局
          板块张裂边界(生长界):形成裂谷与海洋,如东非大裂谷、大西洋
          板块挤压边界(消亡界):常形成山脉
          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挤压——海沟;岛弧、海岸山脉
          陆陆板块挤压——巨大山脉,如喜马拉雅山脉是亚欧板块与印度
          洋板块挤压形成
          地壳物质循环的组成、过程及其对地表的影响
          (1)地壳物质循环——自然界四大循环之一(其余为大气环流、水循环、生物循环)
          其组成和过程图示:
          外力作用(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
          沉积岩 岩浆岩(喷出岩和侵入岩)
          变质岩 岩浆
          熔化
          (2)地壳物质循环对地表的影响
          概括:
          内外力不断相互作用,地内与地外的能量转化和物质交换,特别是由大气、水、生物界直接参与并起重要作用的地表物质循环,对地表形态有深刻影响,地表岩石的形成、地貌的变化、土壤层的发育与此密切相关。
          具体表现:
          地质作用:引起地壳及其表面形态变化的作用(长期来看以内力为主)
          地质作用分类 主要来源 作用结果 主要表现形式 其它
          内力作用 地球内能 使地表高低不平 地震、火山地壳运动(水平运动为主和垂直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
          外力作用 太阳辐射 使地表趋于平坦 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其中风力和流水的作用图要求会识别:P99—P100图) 水蚀地貌(水流使沟谷加宽加深;瀑布、峡谷、黄土高原表面沟壑纵横)水积地貌(山麓冲积扇、河流中下游冲积平原及河口三角洲)风蚀地貌(风蚀沟谷、风蚀蘑菇、戈壁)风积地貌(沙丘、黄土高原)
          其中地壳运动的结果——地质构造
          地质构造 基本形态 地貌表现 与人类生产关系
          褶皱 背斜、向斜(要求会依据倾斜形态判断) 背斜成山;向斜成谷地形倒置及成因:背斜成谷,向斜成山 背斜顶部:油、气背斜适合修地下隧道向斜槽部:水
          断层 沿断裂面两侧岩块错位 东非大裂谷、华山北坡大断崖;上升岩块:华山、庐山、泰山下降岩块:渭河平原、汾河谷地 工程建设遇断层加固或避开
          陆地水体类型及其相互关系
          陆地水体类型
          分类 备注
          空间分布 地表水:河水、湖沼水、冰川水等 地下水:潜水、承压水(图4.21要会判断) 冰川是地球上淡水主体,分布于两极与高山地区,直接利用少;地下水是淡水第二主体,但主要为深层地下水,开发难度较大;动态水是人们开发利用的重点,其中以河流水最为重要
          水循环周期 静态水:冰川水、内陆湖泊、深层地下水等 动态水:地表水、浅层地下水
          利用程度 易利用: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 其它
          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以河流为例)
          其中大气降水是陆地水最主要的补给
          注:课本P103的两幅图要会判别各是哪种补给。
          补给类型 汛期时间 影响因素 在我国的分布
          雨水 雨季(我国为夏秋) 雨量 东部季风区
          冰川融水 夏季 气温(冬季断流) 西北地区
          


          7楼2011-10-28 13:15
          回复
            光合作用:无机物 有机物;太阳能 生物能(或化学能)
            生物循环:绿色植物合成有机质 动物
            环境 微生物分解
            (其中粉色箭头表示有机质流动;黑色箭头表示无机质流动)
            生物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促使自然界物质和化学元素迁移运动、能量流动转化,从而把地理环境中有机界和无机界联系起来。
            改造三大圈层,地球面貌发生了根本变化,形成了适宜人类生存的地理环境
            大气圈成分的改变;
            陆地水成分的改变;绿色植物参与水循环,改善了陆地水分状况
            生物出现后加快了岩石风化,促进了土壤的形成;沉积岩多是在生物的参与下形成的
            环境效益(因地而异):
            A净化空气、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从而改善生态条件,保护农田、牧场,保障农牧业稳产高产;
            B城市绿地具有吸烟除尘、过滤空气、降低噪音及美化环境的作用
            生物对环境的指示作用
            植物生长对环境(其中气候的光、热、水的影响制约突出)依赖性大,并适应环境,因而对环境有明显的指示作用
            骆驼刺——干旱环境;荷花——水湿环境;
            “枣发芽,种棉花”——植物对气候的指示;
            矮牵牛叶片受损——二氧化硫污染的指示
            11、土壤的形成及其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形成过程:
            风化 低等生物着生 高等植物着生
            岩石 成土母质 原始土壤 成熟土壤
            生物在土壤形成过程起着主导作用
            低等植物和微生物在母质上着生,标志成土的开始
            生物的出现,使岩体风化加快,母质肥力不断发展;
            生物对母质的改造:一是有机质的积累过程;二是养分元素的富集过程
            选择性吸收 光合作用
            矿物养分 植物 有机质
            土壤肥力 腐殖质
            土壤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处于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相互紧密接触的过渡地带,是陆地环境各要素综合作用的产物;
            土壤是地表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非常活跃的场所,是联系有机界和无机界的中心环节;
            土壤具有能够生长植物的肥力特性,为植物生长提供条件,从而使地表面貌发生了根本变化
            12、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待查)
            自然资源能为人类生产和生活提供原料、能源和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
            开发利用自然资源需要一定的技术条件和资金投入
            13、土地资源、气候资源、海洋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矿物资源的特征和组成
            (1)陆地自然资源
            自然资源 属性 组成 共性特征
            土地资源 可再生 陆地自然资源是有限的陆地自然资源的利用潜力是无限的陆地自然资源有一定的分布规律一个地域的自然资源组成相互联系的整体
            气候资源 可再生 光、热量、降水、风等
            水资源 可再生
            生物资源 可再生
            矿物资源 非可再生
            (2)海洋资源
            类型 组成 特征
            海洋化学资源 食盐、镁、溴、淡水等
            海洋生物资源 鱼、虾、贝、藻等 海洋


            9楼2011-10-28 13:15
            回复
              11楼2011-10-28 13:20
              回复
                12楼2011-10-28 13:20
                回复
                  13楼2011-10-28 13:21
                  回复
                    14楼2011-10-28 13:36
                    回复
                      15楼2011-10-28 13:3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