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词人谢逸,字无逸,号溪堂先生。因“吟《蝴蝶诗》三百首,人呼为谢蝴蝶”(《王直方诗话》)。江西临川人。《宋史》无传,联缀方志等书中有关片断,可为其生平勾画出一个大致轮廓。谢逸生于宋神宗赵顼熙宁元年(1068),卒于宋徽宗赵佶政和三年(1113),享年四十五岁。逸父谢方,处士。母黄氏,据《临川县志》载“读书教子,不以得丧累心”,是一位有学问的高行女子。从弟谢薖,与谢逸齐名,同为江西派诗人,“诗文不亚其兄,时称二谢”(清谢旻《江西通志》卷八十)。谢逸家境艰窘,“无地可桑麻”(《谢幼盘文集》卷五),“生涯如转蓬”(谢逸《次王直方承务见寄韵》),他的创作活动经常是在饥寒交迫的情况下进行的:“下帷却扫谢俗子,冻吟不管儿号寒。只今食粥已数月,千虑百忧烦笔端。”(吕本中《东莱先生诗集》卷二)谢逸在科场也极不顺利,“再举进士不第”(清陆心源《宋史翼》卷二十六),终于和他的从弟谢薖一起“老死布衣”(清童范俨《临川县志》卷四十三)。谢逸尽管穷愁潦倒一生,但在北宋末年污浊混乱的现实中,却保持了自身的清洁。吕本中说“无逸……虽困甚,然未尝少屈”(《东莱吕紫微师友杂志》),并进一步称道他和谢薖“修身砺行,在崇宁大观间不为世俗毫发污染”(《谢幼盘文集》卷首)。谢逸的才能很受当时人的推许,《冷斋夜话》卷十称:“临川谢逸……高才,江南胜士也。黄鲁直见其诗,叹曰:‘使在馆阁,当不减晁、张。’”
谢逸是五代花间词派的传人。在北宋后期的词坛上,自成一家。所著《溪堂词》,“皆小令,轻倩可人”(明毛晋《跋溪堂词》),今存词六十二首。他的词“既具花间之浓艳,复得晏欧之柔婉”(薛砺若《宋词通论》),长于写景,妙于言情;善于在词中以自然景物意象融化人物情事意象,形成情景交融、浑然无痕的意境;从而使他的一些成功之作置于第一流词人的名作中亦毫不逊色。试以他的代表作《江神子》为例说之。
杏花村馆酒旗风。水溶溶,飏残红。野渡舟横,杨柳绿荫浓。望断江南山色远,人不见,草连空。 夕阳楼外晚烟笼。粉香融,淡眉峰。记得年时,相见画屏中。只有关山今夜月,千里外,素光同。
清况周颐《蕙风词话》卷一说:“词有淡远取神,只描取景物,而神致自在言外,此为高手。”此词即以“描取景物”起笔,这是词人的常用手法。落花时节的荒村野渡,酒旗飘风,飞红片片;江上春水溶溶,岸边杨柳堆烟:这清丽凄妍、淡而又浓的自然景物意象中,似有若无间已融入了词人的主观感情。流水落花,孤舟野渡,阒寂无人,这迷离幽凄的画面里,不正隐含着作客异乡的词人一缕孤独的情思吗?所以词人泊舟柳岸,到酒家借酒消愁去了。山遥水远的羁旅孤寂,最容易勾起人们对温馨往事的回忆。这正如人在冰寒雪冷中最容易怀恋温暖的炉火一样。至此,作者的怀人已成为情所难免。但三杯两盏淡酒,怎消得离愁万缕?上片后三句即写由于怀人而凭栏远眺,景物画面也从眼前拉开,词笔由清晰的景物意象转化为模糊,即从眼前的清清江水、片片落红、渡口小舟、丝丝杨柳扩大为极目凝视中的整个江南山色、连天芳草。由于此处写的是远景,所以这里的景物意象给人一种淡远模糊之感。在这里,画面、词境随着词人的视线扩大,词人目光所及的地方,也就是词人情感所及的地方;江南山色、连天芳草映入词人的眼中,被怀人的目光——这情感染色体,染上了一层朦胧的感情色素。这样,词人感情所及的空间便由江南某个荒村野渡弥漫为整个江南的万水千山,这是一个巨大的感情空间。随着词人视线的由近而远,随着感情空间的由小而大,词人怀人的情思也由浅到深,由淡到浓;开头景物中隐含的一缕情思,到此已涨为一片情海,所以,情事意象也从景物意象中溢出来,这便是“人不见”。但这溢出在表现上只是瞬间的,因为“单情则露”(沈雄《古今词话·词品》),所以,作者紧接着又把这一句情语融入“草连空”的景语中去了。
谢逸是五代花间词派的传人。在北宋后期的词坛上,自成一家。所著《溪堂词》,“皆小令,轻倩可人”(明毛晋《跋溪堂词》),今存词六十二首。他的词“既具花间之浓艳,复得晏欧之柔婉”(薛砺若《宋词通论》),长于写景,妙于言情;善于在词中以自然景物意象融化人物情事意象,形成情景交融、浑然无痕的意境;从而使他的一些成功之作置于第一流词人的名作中亦毫不逊色。试以他的代表作《江神子》为例说之。
杏花村馆酒旗风。水溶溶,飏残红。野渡舟横,杨柳绿荫浓。望断江南山色远,人不见,草连空。 夕阳楼外晚烟笼。粉香融,淡眉峰。记得年时,相见画屏中。只有关山今夜月,千里外,素光同。
清况周颐《蕙风词话》卷一说:“词有淡远取神,只描取景物,而神致自在言外,此为高手。”此词即以“描取景物”起笔,这是词人的常用手法。落花时节的荒村野渡,酒旗飘风,飞红片片;江上春水溶溶,岸边杨柳堆烟:这清丽凄妍、淡而又浓的自然景物意象中,似有若无间已融入了词人的主观感情。流水落花,孤舟野渡,阒寂无人,这迷离幽凄的画面里,不正隐含着作客异乡的词人一缕孤独的情思吗?所以词人泊舟柳岸,到酒家借酒消愁去了。山遥水远的羁旅孤寂,最容易勾起人们对温馨往事的回忆。这正如人在冰寒雪冷中最容易怀恋温暖的炉火一样。至此,作者的怀人已成为情所难免。但三杯两盏淡酒,怎消得离愁万缕?上片后三句即写由于怀人而凭栏远眺,景物画面也从眼前拉开,词笔由清晰的景物意象转化为模糊,即从眼前的清清江水、片片落红、渡口小舟、丝丝杨柳扩大为极目凝视中的整个江南山色、连天芳草。由于此处写的是远景,所以这里的景物意象给人一种淡远模糊之感。在这里,画面、词境随着词人的视线扩大,词人目光所及的地方,也就是词人情感所及的地方;江南山色、连天芳草映入词人的眼中,被怀人的目光——这情感染色体,染上了一层朦胧的感情色素。这样,词人感情所及的空间便由江南某个荒村野渡弥漫为整个江南的万水千山,这是一个巨大的感情空间。随着词人视线的由近而远,随着感情空间的由小而大,词人怀人的情思也由浅到深,由淡到浓;开头景物中隐含的一缕情思,到此已涨为一片情海,所以,情事意象也从景物意象中溢出来,这便是“人不见”。但这溢出在表现上只是瞬间的,因为“单情则露”(沈雄《古今词话·词品》),所以,作者紧接着又把这一句情语融入“草连空”的景语中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