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02任汝千般快乐,无常终是到来,唯有径路俢行,但念阿弥陀佛!
-
0通过精进修持密宗,即生之中可成就殊胜的悉地。修行者应全身心投入到实证的行为中,从上师那里获得正知见,即实修实证。只有实修实证,才可能从教法中获取利益,解脱并成佛。
-
10印光大师《净土法要》邪卝琺惑世篇 节录
-
10若信心不足,还未往生,先成自障
-
9最终沦为魔的傀儡,借其口,向初学传播真假难辨的相似佛法。
-
39第一类自在往生,是须证最低伏惑事一心不乱的。最低阶位观行位初品。
-
7《印光大师答念佛600问》
-
7较彼专仗自力者,其难易不可同年而语矣。
-
6印祖言,住持佛法之人,若不依佛制,即是魔类,况彼魔子是魔王眷属,完全不是佛法乎!
-
15更何况散心境?感佛定中说法,非是附体,非是通灵,切勿混为一谈!
-
14印祖开示节录
-
6智者知礼大师《观经疏妙宗钞》所判
-
0观照的“观”是指无分别智慧状态下的观照,而观行则是解行并重,知行合一。般若不仅是理论,更是实践。观自在菩萨通过智慧的观照消除烦恼障和所知障,达到心灵的自由。修行者应从贪婪和偏见中解脱,获得自由。
-
11出自《西方确指》附序(附注:佛法中绝无扶乩降鸾附体灵媒等事)
-
9附印光大师开示
-
5《妙宗钞》判第六品生,对应观行位初品,即五戒十善合格的善男子修证阶位……
-
4印光大师开示节录
-
9印光大师开示
-
9印祖开示
-
5此种人,久久或致著魔
-
5弥陀要解
-
4印光大师开示
-
5蕅益大师《弥陀要解》中开示
-
6
-
30老人在医院过世,立即放入冰柜,请问还能往生吗
-
0修行并非仅限于禅修、打坐等形式,而是渗透在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中。修行者应将所闻道理应用于生活实践,从每一个念头、言行中复盘、反省。独处时,修行者应以第三者的视角审视自己的言行举止和思维念头,从而提升自我。
-
39并不是所有人都会有临终走马灯现象
-
7已经有前车之鉴,魔至其堕楼身亡,邪说害人
-
16
-
7家里有一只我养了半年的小鹦鹉 很有灵性也很爱我 天生来就和我亲 一起吃饭一起睡觉从来没生过病出过差错 昨晚小鹦鹉和我睡一个被窝(我们经常一起睡 )今不知怎么着醒来小鹦鹉被我压死了 我想让它的灵魂得到解脱投胎到一个好人家 但是家人让我到周末去专业的寺庙里解决 但是我怕过这么久小鹦鹉的灵魂会难受 有专业人士来解答吗 谢谢 我忏悔我对小鹦鹉的不负责狂妄自大 冤有头债有主
-
11不是生前决定信,就能决定生。未得定心,生前修不出定善之人,还要看临终诸缘……
-
3莲池大师《答净土四十八问》中说到……
-
0六度是菩萨修行的六种行为,包括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和智慧。通过实践六度,我们可以培养无私、自律、耐心、勤奋、专注和洞察力,最终达到佛性的圆满。
-
11修观想念佛应注意的事项(印祖开示)
-
5世间不明理人,稍有修持,便怀越分期望。(注:未证伏惑事一心前,不求见佛)
-
7印祖开示:观想念佛时,如何避免魔境?
-
6包括见佛,包括他人说的种种修行境界,包括感应……
-
0
-
0五戒是佛教徒的基本道德准则,通过遵守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的戒律,我们可以培养自律,减少对他人的伤害,促进个人和社会的和谐。
-
0
-
1八正道不仅是一种精神修行的指导,也是日常生活中的行为准则。通过将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融入日常生活,我们可以提升道德品质,减少痛苦,增加快乐。
-
0
-
1《楞严经》: 佛告阿难:“诸佛如来,语无虚妄。若复有人,身具四重十波罗夷,瞬息即经此方他方阿鼻地狱,乃至穷尽十方无间,靡不经历。能以一念将此法门,于末劫中开示未学,是人罪障应念销灭,变其所受地狱苦因成安乐国,得福超越前之施人,百倍、千倍、千万亿倍,如是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 “阿难,若有众生能诵此经,能持此咒,如我广说,穷劫不尽。依我教言,如教行道,直成菩提,无复魔业。”
-
0八正道不仅是一种精神修行的指导,也是日常生活中的行为准则。通过将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融入日常生活,我们可以提升道德品质,减少痛苦,增加快乐。
-
0《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 复次,曼殊室利,若有四众苾芻、苾芻尼、邬波索迦、邬波斯迦,及余净信善男子、善女人等,有能受持八分斋戒,经一年、或复三月受持学处;以此善根,愿生西方极乐世界无量寿佛所听闻正法而未定者,若闻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临命终时,有八菩萨乘神通来,示其道路,即于彼界种种杂色众宝华中自然化生。或有因此生于天上,虽生天中而本善根亦未穷尽,不复更生诸余恶趣;天上寿尽还生人间,或为轮
-
0《得无垢女经》: “得无垢女,诸菩萨摩诃萨,成就四法随心所愿生佛国土。何等为四?一者、于他亲友心不生嫉;二者、常求六波罗蜜欲令满足;三者、心信清净坚固;四者、于诸菩萨常起师想,乃至初发菩提心者,皆生师想而供养之,而不偏著亲友因缘。得无垢女,诸菩萨摩诃萨,若能成就如是四法,随其所愿生佛国土。” 尔时,世尊而说偈言: “不嫉他利养, 求波罗蜜善, 常净坚固心, 于菩萨师想。 不谄求乐缘, 欲令亲得乐, 常修此功德
-
1《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 时药上菩萨,说是过去五十三佛名已,默然而住。尔时,行者即于定中,得见过去七佛世尊毗婆尸佛,而赞叹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所宣说五十三佛,乃是过去久远旧住娑婆世界,成熟众生而般涅槃。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及余一切众生,得闻是五十三佛名者,是人于百千万亿阿僧祇劫不堕恶道。若复有人能称是五十三佛名者,生生之处常得值遇十方诸佛。若复有人能至心敬礼五十三佛者,除灭四重、五逆及
-
0《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尔时,四天王白佛言:“世尊,若有能持此经典者我当拥护,令其志愿皆得满足。所以者何?能持此经是法器故。” 尔时,世尊普观众会而作是言:“诸仁者,我此所说甚深方广希有法门,非诸众生有少善根而能听受。能听受者即为承事供养于我,亦为荷担无上菩提。是人当得辩才无碍,决定生于清净佛土。是人临终定得亲见阿弥陀佛、菩萨大众而现在前。我今在此耆阇崛山诸菩萨众所共围绕,彼临终时亦如是见。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看高清直播、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