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善堂吧
关注: 182 贴子: 492

传播中医药文化

  • 目录:
  • 其他
  • 82
    一点点记录下来,留着我老了看 自我介绍一下,学生北京人士,所做职业与中医不搭界,无大财,但生活衣食无忧。从小喜欢心理学、哲学,受马克思主义哲学熏陶成长的。但在而立之年开始接触中国传统文化,开始喜欢道德经、易经,随学甚浅但感慨万分,发现原来以前所学的中国的老祖宗在几千年前都讲明白了。 在2009年机缘巧合,和我大师兄一起认识了师父,听到了师父广博的知识,看到了很多重病大病也有小病的病人,在师父这里治愈,听得
    放纵😏 12-25
  • 10
    明天冬至了,早晚各一粒牛黄清心丸,保健一下
    ZK浮夸 12-21
  • 2
    从哪没买到融葵饮呀
  • 0
    经核实吧主砖头75 未通过普通吧主考核。违反《百度贴吧吧主制度》第八章规定http://tieba.baidu.com/tb/system.html#cnt08 ,无法在建设 穆善堂吧 内容上、言论导向上发挥应有的模范带头作用。故撤销其吧主管理权限。百度贴吧管理组
  • 7
    概 论 脏腑内脏之总称.脏近实质不外通.五脏心肝脾肺肾.若算心包六脏成; 脏藏精气关神志.精气盈满谷不充.腑则中空与外通.水谷充实不满盈; 胆胃二肠膀焦六.传导化物不藏精,脑髓骨脉胆子宫.中空藏精名奇恒;
  • 12
    砖头,你师傅现在在哪里坐诊?想去拜访求地址。
  • 13
    希望吧主能把联系方式留给我,我父亲肝癌,想找靠谱的中医医治,做过一次介入手术,看到此贴一定回
  • 0
    从哪没买到融葵饮呀
    xjdd130638 5-14
  • 12
    伤寒论第五节 桂枝附子汤 接上节解释 师父:还有个湿重,湿热困重的,身体乏重,汗出以后不解,然后出现水和气之间的粘结。它有这么一个问题,这个桂枝黄芪汤当中必须把握这个身重,原来咱们不太注意身重,身重就是说咱们自己感觉困倦、懒动、懒言,这都是身重的表现。 徒弟:头困身重则湿宜。(又是基础理论歌诀) 师父:对,凡是身重的大便一定是粘滞的,没有干的,也没有稀的,是粘的,身重的病人都这样,他特别身重。因为脾主肌
  • 0
      隐形伤肝行为,情绪伤肝,在如今的社会中,能够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非常不容易:爱人不断地对
  • 6
    伤寒论第四讲 葛根汤 师父:上次咱们讲的桂枝加大黄汤,有大黄的这个,应该是桂枝加大黄汤的,应该有痞块以后以清解化结为主,是吧。它的兼症就是有痞块,腹痛拒按。 徒弟:对,腹痛拒按。 师父:这个桂枝加芍药汤是有奔豚气,气冲上逆这个作用的。 徒弟:上次您讲了一个奔豚气不足的情况,是从后背往上走的。 师父:两种,那个娄明(病人)第二天来了以后,他就说这个事。说这个事的时候,正好我在旁边呢,徒弟问这个是不是奔豚气,
  • 7
    伤寒论第三节 桂枝加芍药汤和桂枝加大黄汤 【桂枝加芍药汤】 师父:前两个方子咱们都是叫做太阳证,今天讲这个有误下的可能,因为误下,出现这个问题。 就是出现感冒、外感风寒以后,以下法为治的,叫做误下。这个汤的名字是桂枝加芍药汤,它有解痉作用的。 这跟咱们目前治疗这小孩有点搭界,但是也不完全搭界。如果这孩子初期的时候用这方子比较合适,叫桂枝加芍药汤。 桂枝加芍药汤。原文是本太阳病,医反下之。 本太阳病,就是太
  • 1
      气血是最为重要的东西,也是健康和美丽的根本,如果一个人的气血不足,根本谈不上什么健康、美丽,而如果肝有问题,极容易导致气血不足,如果肝不好,导致气血不足我们该如何调理呢?   其实无论是养肝还是调理气血不足都很简单,但难的坚持,调理气血可以从运动、睡眠、饮食、心理这几大方面进行着手调理。   一、 运动调理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人生活不规律,饮食不合理,积极进行体育锻炼,是护肝的又一有效
  • 0
    如果我们的肝脂肪含量在5%到10%左右,那我们就患有轻度脂肪肝了,通常轻度脂肪肝是没有什么大碍的,
  • 1
      4月中旬,由中国国际品牌发展委员会主办的2017科技创新重点推广品牌活动大奖盛典在北京国家会议中
  • 0
    吃药太苦、运动太懒,对于养肝,实在太难,吃货的福音来了,让你吃着就养肝,木青胶囊小编亲情推荐
  • 8
    《伤寒杂病论》 公元3世纪初,张仲景博览群书,广采众方,凝聚毕生心血,写就《伤寒杂病论》一书。中医所说的伤寒实际上是一切外感病的总称,它包括瘟疫这种传染病。该书成书约在公元200年~210年左右。在纸张尚未大量使用,印刷术还没有发明的年代,这本书很可能写在竹简上。 219年,张仲景去世。失去了作者的庇护,《伤寒杂病论》开始了它在人世间的旅行。在那个年代,书籍的传播只能靠一份份手抄,流传开来十分艰难。
  • 0
    老师您好请帮我看看掌心的白点是什么,目测和轻触有凸起,轻轻用点力什么也摸不到
    足迹堂 5-30
  • 1
    帮忙看下,这病还有救治的方法吗??问下你师傅!!!谢谢
  • 8
    【止嗽散】 立春之后,感冒者颇多,在感冒初起时,可服用止嗽散,三付药必好,屡试不爽。究其春季感冒之因:冬瘟未去,春节膏粱厚味,春日生发不够,故此外感。此时当用辛温解表,不可用银翘散等寒凉之剂,否则秋日必见发热咳嗽夹痰,慎之。 此方十分安全,老人儿童皆可放心服用。 【组方】 百部12克 荆芥9克 紫苑9克 白前9克 桔梗9克 陈皮12克 生草6克 【功用】 宣肺疏风,止咳化痰 【主治】 外感咳嗽。症见咳而咽痒,咯痰不爽,或微有恶
  • 5
    说件好玩儿而又有意义的医案,发生在自己家里的。 最近我家在做自己家的方子,我常和我师父儿子一起出差办事,无意听了个医案。 我师父的儿子工作比较忙,连续几天一到夜里2-3点就咳嗽,睡不着了,很难受。和我师父一说,我师父让他吃附子理中丸,结果只吃了一丸,好了。 我和我师兄听完就傻了,反复想也想不明白啊,我又反复问了一下,想知道师父是如何诊断的,可师父儿子说就表述了一下半夜咳嗽,脉也没看,很快就和他说吃附子理中
    新愿369 12-20
  • 3
    《伤寒杂病论》是后世业医者必修的经典著作,历代医家对之推崇备至,赞誉有加,至今仍是我国中医院校开设的主要基础课程之一,仍是中医学习的源泉。去年非典期间,该书和张仲景便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这在西医是不可想像的,因为,不可能有哪本19世纪的解剖学著作可以作为今天的教科书,现在西医的治疗也不可能到几百年前的老祖先那里找根据。 在这部著作中,张仲景创造了三个世界第一:首次记载了人工呼吸、药物灌肠和胆道蛔虫
    岐黄门生 12-19
  • 12
    《黄帝内经》 目 录 《黄帝内经·素问》 《黄帝内经·灵枢》 序 重广补注 叙
    MY 12-12
  • 3
    总是牙痒痒,吃甜食会疼。好像是牙周炎反复发作,求问‘该怎么办
  • 0
    吧主你好,最近看了你写的这么多文章很是感动以及支持你。只是对于穆善堂我还不是很了解能简单的介
  • 23
    伤寒论第一节伤寒论简述及桂枝汤 【《伤寒论》简述】 【综述】 张仲景自己的经历及在中医史上的地位大家都十分的熟悉了,就不做过多的赘述了。 【经方的定义】 所谓的经方就指的是张仲景的方子,学习中医的人要明确知道,大家要记住经方的定义。经方出自于张仲景著作:《伤寒杂病论》和《金匮要略》,同样也可以说出自于《伤寒杂病论》和《金匮要略》方子,就叫经方。 【经方的地位】 自古至今《黄帝内经》一直是众医家的理论基础,
    yjh2003tc 8-3
  • 13
    为了满足利比里亚大使的请求,也为了拯救濒死的病人们,师父经过几天几夜的研究,对于埃博拉病毒产生的原因,感染后产生的症状分型,结合中国中医在以往发生类似瘟疫的解决方案和西非地区人种及天时地貌综合考虑,做出三个方剂和一个预防方剂。 从今天起,我们将对埃博拉病毒宣战。
    曾曉智 6-2
  • 1
    签到成为习惯,现在步入十级啦
    砖头75 5-24
  • 16
    孙思邈,世称孙真人,后世尊之为药王,唐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孙家塬人,约生于隋文帝开皇元年(581),卒于唐高宗永淳元年(682),享年101岁。也有人根据《旧唐书》、《新唐书》等分析,认为孙思邈大约生于公元542年,卒于公元682年,终年140岁左右(我们以为后者更为正确,故以之为准)。
    甄臻2012 5-21
  • 9
    无意中看到你的帖子,加你也没有回信,心里很是着急,冒味在这个吧里发个贴,希望不打扰你 我父亲10
  • 10
    1.扁鹊——十年殷诚一禁方 扁鹊是春秋战国时期名医,少年做客馆主管时发现了异人长桑君经常来此住宿。扁鹊认为他是个很有本事的人,于是就热情谨慎地款待他(“遂谨遇之”)。如此十年,终于感动了长桑君,将禁方传授与他。扁鹊以上池之水饮之而能洞察人之脏腑,遂成名医。从《史记》这段记载来看,求师的道路是何等的艰辛。在那医疗条件相对匮乏的时代,欲得真传,除了象扁鹊那样真诚地尊师重道,别无他径。试想,如果扁鹊还象对待
  • 21
    《伤寒杂病论》
  • 10
    《黄帝内经·素问》 《黄帝内经·灵枢》 一、《黄帝内经》是什么书?
    砖头75 9-19
  • 7
    《伤寒杂病论》简史 《伤寒杂病论》目录 公元3世纪初,张仲景博览群书,广采众方,凝聚毕生心血,写就《伤寒杂病论》一书。中医所说的伤寒实际上是一切外感病的总称,它包括瘟疫这种传染病。该书成书约在公元200年~210年左右。在纸张尚未大量使用,印刷术还没有发明的年代,这本书很可能写在竹简上。 219年,张仲景去世。失去了作者的庇护,《伤寒杂病论》开始了它在人世间的旅行。在那个年代,书籍的传播只能靠一份份手抄,流传开来
    砖头75 9-9
  • 6
    医圣张仲景 张仲景是一个传奇人物。他凭一部《伤寒杂病论》顽强地穿透历史的隧道,传播、扬名、济世、救人,而且是"道经千载更光辉",终成一代医圣。
    砖头75 9-2
  • 5
    明清时期
    砖头75 8-26
  • 2
    秦汉时期 先秦两汉是我国传统针灸医学的重要形成时期。产生于秦汉之际的医学巨著《黄帝黄帝内经》,把灸疗作为一个重要的内容进行系统介绍,强调“针所不为,灸之所宜”(《灵枢·官能》)。它首先指出“灸火芮者亦从北方来”。因为“北方者,……其地高、陵居,风寒冰冽,其民野处而乳食,藏(脏)寒生满病,其治宜灸。”(《素问·异法方宜论》),说明灸疗的产生与我国北方人居住条件、生活习俗和发病特点有关。灸疗的适应证包括
    砖头75 8-26
  • 1
    三、重视效果的反复验证。现代针灸防痛保健的另一个重要进展是对其临床效果进行大量的对照观察,以证实其可靠程度。一般方法有三种:一种是设立对照组加以比较。这一工作在上世纪50、60年代就已开展。如当时以针灸预防流感,就同时设不同的药物预防组进行对比,结果证明针灸较某些西药的预防效果为优。二是通过长期积累大量病例来证明效果确实。如针刺预防炎症,观察例数达七千余例,发现只要被预防者身体反应功能尚可,即可达到防
    砖头75 8-6
  • 1
    古代概况 最早记载针灸预防的古籍文献,是《黄帝内经》。它既提出了针灸防病的思想“上工刺其未生者也;其次,刺其未盛者也……故曰: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此之谓也”。(《灵枢•逆顺篇》)。意思是说,凡是良医总是在疾病未发生之前,或者在发病的早期就进行针刺,所以良医重视预防疾病的程度要胜过治疗疾病;又强调针灸有保健强身的作用:“是故刺法全神养真之旨,亦法有修真之道,非治疾也”。(《素问•刺法论》)。
    砖头75 8-5
  • 1
    预防疾病、增进健康是中医学的重要思想内容之一。公元前八至七世纪的《易经》中就已提到“君子以思患而豫(预)防之”,这是“预防”二个字最早出现在古籍中。此后,在西汉成书的《淮南子》更明确指出:“良医者,常治无痛之病,故无病”。表明古人已认识到预防疾病是趋吉避凶、保健延年的一种主要手段。现代,随着物质文明的提高,科学技术和社会思想的进步,预防医学已经发展成为一门防止疾病发生、增进身体健康、提高工作能力、
    砖头75 8-5
  • 1
    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 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
    砖头75 8-5
  • 1
    王叔和与张仲景的渊源颇深,不但为他整理了医书,还为我们留下了最早的关于张仲景的文字记载。王叔和在《脉经》序里说:“夫医药为用,性命所系。和鹊之妙,犹或加思;仲景明审,亦候形证,一毫有疑,则考校以求验。” 之后,该书逐渐在民间流传,并受到医家推崇。南北朝名医陶弘景曾说:“惟张仲景一部,最为众方之祖。”可以想像,这部奠基性、高峰性的著作让人认识了它的著作者,并把著作者推向医圣的崇高地位。
    砖头75 8-5

  • 发贴红色标题
  • 显示红名
  • 签到六倍经验

赠送补签卡1张,获得[经验书购买权]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本吧信息 查看详情>>

会员: 会员

目录: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