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短篇小说《语石录》
(一)
一个石头,一个坚硬的石头。
在我的生命周期里,我从不同地方、不同时间见到这块石头。从少年到成年,从短袖到棉衣,从晴朗的天气到阴郁的天气,从我最失意疯狂的时候到我最得意志满的时候。它在我的人生里反反复复地出现,偶尔充当被我随手拿来压书的重物,让我得以从那些足以压垮人的伟大思想里喘口气,去完成我的生活;偶尔充当湖边飞碟状的扁石,被我拾起,掷出,打出几个完美的水漂、溅起几朵浪花。更多时候,它都于我无用,只是存在于那。在客厅里、在书房里、在教堂里、在圆形的建筑里、在方形的建筑里、在建筑一样的建筑里,在所有我到达的地方,安静地屹立在场景的某个部分,在我低头的时候或者转头的时候让我一眼能从中认出它。然而,我未曾在它面前驻足、真正审视它。须知,它首先是一个石头,一个坚硬的石头,一个和人的生命无缘的石头,所有让人欣喜、悲伤、愤怒的事情都对它毫无意义,它从未活过,因此也从未死去。我作为一个人,一个心智正常的人,一个受过高等教育、具有良好礼仪的学者与教授,自然对一个非生非死的石头不感兴趣,即使它是如此地非同寻常,充斥在我的生活中,对我不离不弃。可是一个石头,即使它有些奇异,又能怎样呢!人与石的边界清晰严苛,我不能去理解一个石头在想什么,正如它不能理解人类,那些伟大的思想、充满诗意的文字、教人热泪盈眶的戏剧的意义——它只是一个石头!所以人与石,生活在一起多年,却从未互相对话过——
直到今日。
我厌倦了生活里存在的石头。坦白说,它并不碍眼,也不突兀,没有人疑心过在人的建筑里是否应该存在这个石头——它和环境相得益彰,它只是一个石头——可它只是一个石头!
于是我在这个阴郁的早上忍受着肚子的胀气,生着闷气,在一处灌木从里找到了流淌着清晨露水的石头,在青草的香气和泥土的腥味中竟尝试对石头说话。
“石头!我不知你从哪来,也不知你意欲往何处。你的身体坚硬,形状富有变化,善于伪装自己欺骗人们的眼睛,堂然皇之地出现在人的场所里——可是你欺瞒不过我的眼睛和触觉!我知晓那些石头,在生活中被人忽视的石头,沉重的、轻盈的、完整的、碎裂的、长着青苔的、写着字的石头,这些石头的本质都是同一个石头,也就是你。我的头脑或许开始迟钝,我的感官或许开始昏聩,失去了年少时的敏锐和警觉,可我依然记得你的触感、见到你的本质:一个坚硬的石头。这是你最大的幸运与最大的不幸,上帝的恩赐和魔鬼的诅咒。因为坚硬,你能忍受岁月的流逝,在湖水的重压下、在火焰的灼烧中、在工作的切割机上,都能保持自己的本质,作为一个石头顽强地生存在这个世界上;可也因为坚硬,你不得不面对这所有的苦难和灾害,你原本不须面对这么多:只要你愿意任由自己成为粉末。你并没有,即使你不得不因为人而躲藏在各种伪装下、迫不得已成为各种形状,你依然顽强地作为一个坚硬的石头而存在,继续在我的生活中存在。这种精神固然值得赞扬,只是,石头!我不明白你为何非要存在于世界上,你作为一个无生命的石头,从未活过,从未死去。不知生的喜悦,亦不知死的恐惧,你无感无知,无喜无怒,徒然地存在于我的生活中。倘若你是上帝对我的恩赐,那么你应该尽可能地帮助我,在我困苦的时候启发我,在我绝望的时候抚慰我,为我生、为我死,让我用敬意的目光崇拜着你、用友人的怀抱温暖着你;倘若你是魔鬼对我的诅咒,那么你应该尽全力阻碍我,在我奔跑的时候绊倒我,在我期盼的时候杀死我,使我伤、使我死,让我用恐惧的目光盯着你、用仇敌的践踏愤恨着你。可是你并没有,你并没有遵从上帝的旨意使我受到启发,或者在某个黑色的早上伴随着撒旦的冷笑砸死我,你只是默默地存在于我的生活中,石头一般地注视着我。哦,石头!你究竟怀着怎样的目的接近我,像是被诅咒的物品一样跟着我。石头啊,我不了解你就像你不了解人一般。我已经受够了你的把戏,我不愿意再在生命中见到一个只为存在而存在的石头了!石头,如果可以,请你离开吧,就像死去的人的灵魂一样永远地离开这个世界,不论他在世时对人有过怎样的举措!”
石头沉默不语,它只是一个坚硬的石头。我为这激情的演讲昏了头脑,讲完才意识到自己是多么荒诞,竟对着石头说话,还期待它的回答!我为自己的幻想而感到羞愧,为自己没有好好享受这个曼妙的早晨、对着一个石头浪费时间而难过。可是时间终归流逝了,像我的青春一样过去了,我只能站起身来踱着步子去过我今天剩下的生活。
(二)
“咕嘟咕嘟。”水煮开了,褐色的液体在壶中翻涌。我望着蒸汽一丝一缕地从壶口逃逸,魔鬼在其中栖息,借助尘世的植物结出的果实诅咒人们,自此日与夜的概念被划去,尊为万物之主的人像是狗一样在刺眼的白炽灯下不停歇地嚎叫、乞食、哀愁。
“真是糟糕,”我想着魔鬼与咖啡的联系,试图摆出一副严肃专注的神情。可是一股郁闷始终萦绕徘徊在这间潮湿闷热的办公室,我的心,那颗砰砰直跳,自以为阅尽世间沧桑的心塞满了忧郁和苦闷。“我究竟是怎么了?”我歪着头,作出倾听的样子,似乎这样便能借助形式的力量触摸到隐匿于胸膛一寸之下的血肉,结局也是如愿以偿的无济于事。
自那荒唐的语石已经过去了几日,我用一贯的冷漠姿态在办公室和楼房里走进走出,间歇性摆出无可挑剔的笑容,用人们乐于见到的神情招待来来往往的学生。生活就是这般,重复而又不停歇,每个人都被绑在车轮上匍匐前行。咖啡依然滚烫,我暼了眼时间,意识到这碗咖啡我已然等待半个小时了。日日如此。我想起,一个教授将这半小时称之为咖啡时间(coffee time),并作出结论,揭示人类的重大发现和伟大思想都被浓缩在这短短的半小时里。我无意评判,只是在这半小时里时常思讨,倒不如直接往嘴里灌咖啡粉来得痛快。
“你的心简直是个又硬又冷的石块。”我的前妻指着我的鼻子声色俱厉,她漂亮的眉眼一如少年时,她红色的诱人的嘴唇,我曾无数次充满爱意地从中品尝着人与人之间最美好的情感,现在都被填满了忧伤和痛苦。我时常咀嚼着这幅画面,在那个风雨交加的夜晚,我虔诚地低着头,坐在一张板凳上,聆听我的缪斯对我的最终审判:从一个男人的壮年持续到一个老人的暮年,并在可预计的未来绵延到棺材里。
咖啡不再翻涌,我小心地抿了一口,温热,像血或者泪,于是就这般打算靠在椅子上缓缓喝完。
“咚咚。”
办公室的门被敲响。
“请进。”
推门进来的是一个学生,一个拥有漂亮的灰色眸子的男孩,上身穿着素色的长袖,下半身是一条深色的长裤,低着头,面目温顺,让人不自觉地亲近。他见到我手里还握着咖啡杯,便自觉地将手中的纸张放在了我的办公桌的一角——我的学生都知道那一块存放的材料和文件是我的待办事项,并微笑着向我打了一个招呼。我也对他报以微笑,颔首,以掩饰我没有记住他的名字的尴尬。虽然这并不是我的义务。临末,他在我的注视下毕恭毕敬地走出,不忘关上门。
一个不多见的学生,我想。望着他,让我忍不住想到了年少时的自己,让人怀念那曾经存在过、如今崩塌逝去的黄金时代。在那时,意义尚未被摧毁,上帝尚未被人扼死在他的神殿里,人们捧着圣经齐声朗诵,我们享用着蜜与奶,在大地母亲的怀抱里尽情嬉戏,而无需忍受咖啡的苦涩、白炽灯的刺眼和无处不可见的花花绿绿的广告。在众神离去的舞剧里,现代人像是被宠坏的孩子一般啼哭。
我怀着对那个浅灰色眸子男孩的亲近,拿起他的写满漂亮铅字的纸张。出乎意料,这并不是我要求学生们作的对莎士比亚某篇戏剧人物的研究,而是一份对某种石头的研究。文章的题目是《论沉石》。署名是斯通纳(Stoner)。
(三)
假设世界上存在这样一个石头:一个坚硬的石头,一个孤独的石头,一个沉思的石头,一个同时存在于此处与他处的石头。
为了方便,姑且将它称作为沉石。
沉石不是一开始就作为沉石的,和人一样。恰如罪犯不是先天就被审判此生必然要做出恶事因而犯下过错,或许是因为童年的悲惨经历,或许是因为此刻的忧郁心情,或许仅仅只是碰上一个很好的时机,倘若不做些什么、成为什么便是浪费了这个机会,于是人成了罪犯、石头成为了沉石。可你若是去询问这个罪犯,去恶狠狠地威胁他、用刀子去逼迫他、把他绑在十字架去焚烧他,他也不会交待自己成为罪犯的动机,而只会告诉你一些无痛无痒的表层原因。这是人的原罪,人之所以成为人的秘密。沉石或许想过这些,或许没有想过,但并不重要。总之,正如人在犯了人的罪行后成为了人的罪犯,沉石也是在犯了石头的罪后成为了石头的罪犯。从它的量词就能看出石头们对它做出的刑罚:它是一个石头,而非一块石头。倘若转化为人的语言的话,那么这个石头算作被判了流放罪,自此之后它再也不能回到石头的家庭里,正如人在被判了流放后再也不能回到原本的城市中。不过石头终究不是人,人的流放尚且有被原谅的可能,石头的流放却是永恒的刑罚,也就是说这个沉石成为了西西弗斯神话里被西西弗斯永恒推行的那个石头,自宣判的那天便和西西弗斯承受同等的磨难。当然,这并不能说这个沉石就是痛苦的了,或许它并没有加缪笔下的西西弗斯一般快乐,但也一定是对这种磨难甘之如饴的:正如我们前文所言,它是一个不寻常的石头。沉石甘愿承受流放的刑罚,正如人活在世上总是要经受种种磨难一般,它将这份困苦和磨难视作自己始终存在的象征,沉石在湖下,在海底,在悬崖旁,在十字架上,在森林的某处,在天秤的一端,它存在于人的建筑、人的事件、人的历史里,并将自己视作世上最坚硬的石头。为此,沉石不惜让切割机、搅拌机、焚烧炉将自己折腾得遍体鳞伤,它从喜马拉雅山的顶端落下,在飓风里翻滚,从活火山口喷涌而出,在地核被挤压:它证实了自己是世界上最坚硬的石头。
可某一天,这个世界上最坚硬的石头忽然发觉自己也是世界上最孤独的石头。这并不是它第一次发觉,可却一定是沉石感触最深的一次。在此之前,它一直将这种孤独视作一种宿命,一种罪犯的原罪,一种为了实现梦想不得不承担的负担,正如它在成为世界上最坚硬的石头过程中使自己遍体鳞伤一般,孤独正是如那些伤口一般对它敢于挑战世间一切的嘉奖。只是沉石并不知晓,伤口是能被愈合的恰如孤独最终依然要被审视的一般。须知,它终究只是一个石头,一个即便有些不寻常的石头,但依旧无法抛弃它是个石头本质的石头,正如罪犯也无法抛弃自己是人的本质一般。人会孤独,会寂寞,会渴望同伴,会期盼爱和抚摸。石头也是这般,随着时间的流逝,沉石对于事物的永恒愈发的渴望,它已经厌倦了自己作为一个石头独自沉思,这宿命般的孤独让它疲惫、永恒的思考令它忧郁,它的外表依然坚硬,内核却已然出现软化的趋向。倘若足够幸运,沉石会在某一天找到愿意接纳它的另一个沉石,或者干脆那些曾经将沉石流放的石头取消了对它的流放。这并不难,只须沉石愿意放弃思考或者它坚硬的本质,成为一块无知无觉的石头亦或者随风飘荡的粉末。沉石知晓,在漫长的岁月下它必然会屈服于时间的魔力,须知,在漫长的时间之下,只要有些许的苗头就必然会成为注定的结局。时间是最暴虐的君王和奴隶主。沉石的结局在它思考的第一秒就已然被写在时间的羊皮卷下,不论它有过怎样的传奇经历或者举措,它都不过是个石头:一个过去或许是石头,现在是石头,未来却必然被齑为粉末的石头。
我们只需静静等待沉石的结局即可。
(一)
一个石头,一个坚硬的石头。
在我的生命周期里,我从不同地方、不同时间见到这块石头。从少年到成年,从短袖到棉衣,从晴朗的天气到阴郁的天气,从我最失意疯狂的时候到我最得意志满的时候。它在我的人生里反反复复地出现,偶尔充当被我随手拿来压书的重物,让我得以从那些足以压垮人的伟大思想里喘口气,去完成我的生活;偶尔充当湖边飞碟状的扁石,被我拾起,掷出,打出几个完美的水漂、溅起几朵浪花。更多时候,它都于我无用,只是存在于那。在客厅里、在书房里、在教堂里、在圆形的建筑里、在方形的建筑里、在建筑一样的建筑里,在所有我到达的地方,安静地屹立在场景的某个部分,在我低头的时候或者转头的时候让我一眼能从中认出它。然而,我未曾在它面前驻足、真正审视它。须知,它首先是一个石头,一个坚硬的石头,一个和人的生命无缘的石头,所有让人欣喜、悲伤、愤怒的事情都对它毫无意义,它从未活过,因此也从未死去。我作为一个人,一个心智正常的人,一个受过高等教育、具有良好礼仪的学者与教授,自然对一个非生非死的石头不感兴趣,即使它是如此地非同寻常,充斥在我的生活中,对我不离不弃。可是一个石头,即使它有些奇异,又能怎样呢!人与石的边界清晰严苛,我不能去理解一个石头在想什么,正如它不能理解人类,那些伟大的思想、充满诗意的文字、教人热泪盈眶的戏剧的意义——它只是一个石头!所以人与石,生活在一起多年,却从未互相对话过——
直到今日。
我厌倦了生活里存在的石头。坦白说,它并不碍眼,也不突兀,没有人疑心过在人的建筑里是否应该存在这个石头——它和环境相得益彰,它只是一个石头——可它只是一个石头!
于是我在这个阴郁的早上忍受着肚子的胀气,生着闷气,在一处灌木从里找到了流淌着清晨露水的石头,在青草的香气和泥土的腥味中竟尝试对石头说话。
“石头!我不知你从哪来,也不知你意欲往何处。你的身体坚硬,形状富有变化,善于伪装自己欺骗人们的眼睛,堂然皇之地出现在人的场所里——可是你欺瞒不过我的眼睛和触觉!我知晓那些石头,在生活中被人忽视的石头,沉重的、轻盈的、完整的、碎裂的、长着青苔的、写着字的石头,这些石头的本质都是同一个石头,也就是你。我的头脑或许开始迟钝,我的感官或许开始昏聩,失去了年少时的敏锐和警觉,可我依然记得你的触感、见到你的本质:一个坚硬的石头。这是你最大的幸运与最大的不幸,上帝的恩赐和魔鬼的诅咒。因为坚硬,你能忍受岁月的流逝,在湖水的重压下、在火焰的灼烧中、在工作的切割机上,都能保持自己的本质,作为一个石头顽强地生存在这个世界上;可也因为坚硬,你不得不面对这所有的苦难和灾害,你原本不须面对这么多:只要你愿意任由自己成为粉末。你并没有,即使你不得不因为人而躲藏在各种伪装下、迫不得已成为各种形状,你依然顽强地作为一个坚硬的石头而存在,继续在我的生活中存在。这种精神固然值得赞扬,只是,石头!我不明白你为何非要存在于世界上,你作为一个无生命的石头,从未活过,从未死去。不知生的喜悦,亦不知死的恐惧,你无感无知,无喜无怒,徒然地存在于我的生活中。倘若你是上帝对我的恩赐,那么你应该尽可能地帮助我,在我困苦的时候启发我,在我绝望的时候抚慰我,为我生、为我死,让我用敬意的目光崇拜着你、用友人的怀抱温暖着你;倘若你是魔鬼对我的诅咒,那么你应该尽全力阻碍我,在我奔跑的时候绊倒我,在我期盼的时候杀死我,使我伤、使我死,让我用恐惧的目光盯着你、用仇敌的践踏愤恨着你。可是你并没有,你并没有遵从上帝的旨意使我受到启发,或者在某个黑色的早上伴随着撒旦的冷笑砸死我,你只是默默地存在于我的生活中,石头一般地注视着我。哦,石头!你究竟怀着怎样的目的接近我,像是被诅咒的物品一样跟着我。石头啊,我不了解你就像你不了解人一般。我已经受够了你的把戏,我不愿意再在生命中见到一个只为存在而存在的石头了!石头,如果可以,请你离开吧,就像死去的人的灵魂一样永远地离开这个世界,不论他在世时对人有过怎样的举措!”
石头沉默不语,它只是一个坚硬的石头。我为这激情的演讲昏了头脑,讲完才意识到自己是多么荒诞,竟对着石头说话,还期待它的回答!我为自己的幻想而感到羞愧,为自己没有好好享受这个曼妙的早晨、对着一个石头浪费时间而难过。可是时间终归流逝了,像我的青春一样过去了,我只能站起身来踱着步子去过我今天剩下的生活。
(二)
“咕嘟咕嘟。”水煮开了,褐色的液体在壶中翻涌。我望着蒸汽一丝一缕地从壶口逃逸,魔鬼在其中栖息,借助尘世的植物结出的果实诅咒人们,自此日与夜的概念被划去,尊为万物之主的人像是狗一样在刺眼的白炽灯下不停歇地嚎叫、乞食、哀愁。
“真是糟糕,”我想着魔鬼与咖啡的联系,试图摆出一副严肃专注的神情。可是一股郁闷始终萦绕徘徊在这间潮湿闷热的办公室,我的心,那颗砰砰直跳,自以为阅尽世间沧桑的心塞满了忧郁和苦闷。“我究竟是怎么了?”我歪着头,作出倾听的样子,似乎这样便能借助形式的力量触摸到隐匿于胸膛一寸之下的血肉,结局也是如愿以偿的无济于事。
自那荒唐的语石已经过去了几日,我用一贯的冷漠姿态在办公室和楼房里走进走出,间歇性摆出无可挑剔的笑容,用人们乐于见到的神情招待来来往往的学生。生活就是这般,重复而又不停歇,每个人都被绑在车轮上匍匐前行。咖啡依然滚烫,我暼了眼时间,意识到这碗咖啡我已然等待半个小时了。日日如此。我想起,一个教授将这半小时称之为咖啡时间(coffee time),并作出结论,揭示人类的重大发现和伟大思想都被浓缩在这短短的半小时里。我无意评判,只是在这半小时里时常思讨,倒不如直接往嘴里灌咖啡粉来得痛快。
“你的心简直是个又硬又冷的石块。”我的前妻指着我的鼻子声色俱厉,她漂亮的眉眼一如少年时,她红色的诱人的嘴唇,我曾无数次充满爱意地从中品尝着人与人之间最美好的情感,现在都被填满了忧伤和痛苦。我时常咀嚼着这幅画面,在那个风雨交加的夜晚,我虔诚地低着头,坐在一张板凳上,聆听我的缪斯对我的最终审判:从一个男人的壮年持续到一个老人的暮年,并在可预计的未来绵延到棺材里。
咖啡不再翻涌,我小心地抿了一口,温热,像血或者泪,于是就这般打算靠在椅子上缓缓喝完。
“咚咚。”
办公室的门被敲响。
“请进。”
推门进来的是一个学生,一个拥有漂亮的灰色眸子的男孩,上身穿着素色的长袖,下半身是一条深色的长裤,低着头,面目温顺,让人不自觉地亲近。他见到我手里还握着咖啡杯,便自觉地将手中的纸张放在了我的办公桌的一角——我的学生都知道那一块存放的材料和文件是我的待办事项,并微笑着向我打了一个招呼。我也对他报以微笑,颔首,以掩饰我没有记住他的名字的尴尬。虽然这并不是我的义务。临末,他在我的注视下毕恭毕敬地走出,不忘关上门。
一个不多见的学生,我想。望着他,让我忍不住想到了年少时的自己,让人怀念那曾经存在过、如今崩塌逝去的黄金时代。在那时,意义尚未被摧毁,上帝尚未被人扼死在他的神殿里,人们捧着圣经齐声朗诵,我们享用着蜜与奶,在大地母亲的怀抱里尽情嬉戏,而无需忍受咖啡的苦涩、白炽灯的刺眼和无处不可见的花花绿绿的广告。在众神离去的舞剧里,现代人像是被宠坏的孩子一般啼哭。
我怀着对那个浅灰色眸子男孩的亲近,拿起他的写满漂亮铅字的纸张。出乎意料,这并不是我要求学生们作的对莎士比亚某篇戏剧人物的研究,而是一份对某种石头的研究。文章的题目是《论沉石》。署名是斯通纳(Stoner)。
(三)
假设世界上存在这样一个石头:一个坚硬的石头,一个孤独的石头,一个沉思的石头,一个同时存在于此处与他处的石头。
为了方便,姑且将它称作为沉石。
沉石不是一开始就作为沉石的,和人一样。恰如罪犯不是先天就被审判此生必然要做出恶事因而犯下过错,或许是因为童年的悲惨经历,或许是因为此刻的忧郁心情,或许仅仅只是碰上一个很好的时机,倘若不做些什么、成为什么便是浪费了这个机会,于是人成了罪犯、石头成为了沉石。可你若是去询问这个罪犯,去恶狠狠地威胁他、用刀子去逼迫他、把他绑在十字架去焚烧他,他也不会交待自己成为罪犯的动机,而只会告诉你一些无痛无痒的表层原因。这是人的原罪,人之所以成为人的秘密。沉石或许想过这些,或许没有想过,但并不重要。总之,正如人在犯了人的罪行后成为了人的罪犯,沉石也是在犯了石头的罪后成为了石头的罪犯。从它的量词就能看出石头们对它做出的刑罚:它是一个石头,而非一块石头。倘若转化为人的语言的话,那么这个石头算作被判了流放罪,自此之后它再也不能回到石头的家庭里,正如人在被判了流放后再也不能回到原本的城市中。不过石头终究不是人,人的流放尚且有被原谅的可能,石头的流放却是永恒的刑罚,也就是说这个沉石成为了西西弗斯神话里被西西弗斯永恒推行的那个石头,自宣判的那天便和西西弗斯承受同等的磨难。当然,这并不能说这个沉石就是痛苦的了,或许它并没有加缪笔下的西西弗斯一般快乐,但也一定是对这种磨难甘之如饴的:正如我们前文所言,它是一个不寻常的石头。沉石甘愿承受流放的刑罚,正如人活在世上总是要经受种种磨难一般,它将这份困苦和磨难视作自己始终存在的象征,沉石在湖下,在海底,在悬崖旁,在十字架上,在森林的某处,在天秤的一端,它存在于人的建筑、人的事件、人的历史里,并将自己视作世上最坚硬的石头。为此,沉石不惜让切割机、搅拌机、焚烧炉将自己折腾得遍体鳞伤,它从喜马拉雅山的顶端落下,在飓风里翻滚,从活火山口喷涌而出,在地核被挤压:它证实了自己是世界上最坚硬的石头。
可某一天,这个世界上最坚硬的石头忽然发觉自己也是世界上最孤独的石头。这并不是它第一次发觉,可却一定是沉石感触最深的一次。在此之前,它一直将这种孤独视作一种宿命,一种罪犯的原罪,一种为了实现梦想不得不承担的负担,正如它在成为世界上最坚硬的石头过程中使自己遍体鳞伤一般,孤独正是如那些伤口一般对它敢于挑战世间一切的嘉奖。只是沉石并不知晓,伤口是能被愈合的恰如孤独最终依然要被审视的一般。须知,它终究只是一个石头,一个即便有些不寻常的石头,但依旧无法抛弃它是个石头本质的石头,正如罪犯也无法抛弃自己是人的本质一般。人会孤独,会寂寞,会渴望同伴,会期盼爱和抚摸。石头也是这般,随着时间的流逝,沉石对于事物的永恒愈发的渴望,它已经厌倦了自己作为一个石头独自沉思,这宿命般的孤独让它疲惫、永恒的思考令它忧郁,它的外表依然坚硬,内核却已然出现软化的趋向。倘若足够幸运,沉石会在某一天找到愿意接纳它的另一个沉石,或者干脆那些曾经将沉石流放的石头取消了对它的流放。这并不难,只须沉石愿意放弃思考或者它坚硬的本质,成为一块无知无觉的石头亦或者随风飘荡的粉末。沉石知晓,在漫长的岁月下它必然会屈服于时间的魔力,须知,在漫长的时间之下,只要有些许的苗头就必然会成为注定的结局。时间是最暴虐的君王和奴隶主。沉石的结局在它思考的第一秒就已然被写在时间的羊皮卷下,不论它有过怎样的传奇经历或者举措,它都不过是个石头:一个过去或许是石头,现在是石头,未来却必然被齑为粉末的石头。
我们只需静静等待沉石的结局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