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病史和临床表现
患者应有原发性或继发性的可导致肾损害的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狼疮性肾炎等,或者存在长期慢性肾小球肾炎、急性肾损伤恢复期等情况。
2. 实验室检查
尿常规:可见大量蛋白尿、血尿、管型尿以及尿量减少等异常情况。
血液生化检查:包括肌酐、尿素氮水平测定,若发现明显增高,则提示可能患有肾功能衰竭。
肾脏病理学检查:是确诊肾功能衰竭的重要手段之一,可以对患者的肾脏病变组织进行活检,观察其形态结构变化,有助于鉴别其他类型的疾病。
3. 影像学检查
如肾脏超声等检查后,出现肾脏结构和功能改变,则可判断为肾衰竭。
4. 急性肾衰竭的诊断标准
肾小球滤过率下降:急性肾衰竭的患者根据肾小球滤过率可分为4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血肌酐水平在133-177μmol/L,患者无明显症状;第二阶段是血肌酐水平在178-442μmol/L,血肌酐水平在443-707μmol/L,患者可能会伴有乏力、恶心、呕吐、全身浮肿等症状;第三阶段是血肌酐水平在707μmol/L以上,患者可能会出现全身酸中毒;第四阶段是尿量减少,但每天尿量一般在400ml以下,或每小时尿量<15ml。
血肌酐升高:当患者的血肌酐值达到707μmol/L或以上时,则可诊断为急性肾衰竭。
尿量减少:当患者的尿量每天在50ml以下时,则可判断为急性肾衰竭。
患者应有原发性或继发性的可导致肾损害的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狼疮性肾炎等,或者存在长期慢性肾小球肾炎、急性肾损伤恢复期等情况。
2. 实验室检查
尿常规:可见大量蛋白尿、血尿、管型尿以及尿量减少等异常情况。
血液生化检查:包括肌酐、尿素氮水平测定,若发现明显增高,则提示可能患有肾功能衰竭。
肾脏病理学检查:是确诊肾功能衰竭的重要手段之一,可以对患者的肾脏病变组织进行活检,观察其形态结构变化,有助于鉴别其他类型的疾病。
3. 影像学检查
如肾脏超声等检查后,出现肾脏结构和功能改变,则可判断为肾衰竭。
4. 急性肾衰竭的诊断标准
肾小球滤过率下降:急性肾衰竭的患者根据肾小球滤过率可分为4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血肌酐水平在133-177μmol/L,患者无明显症状;第二阶段是血肌酐水平在178-442μmol/L,血肌酐水平在443-707μmol/L,患者可能会伴有乏力、恶心、呕吐、全身浮肿等症状;第三阶段是血肌酐水平在707μmol/L以上,患者可能会出现全身酸中毒;第四阶段是尿量减少,但每天尿量一般在400ml以下,或每小时尿量<15ml。
血肌酐升高:当患者的血肌酐值达到707μmol/L或以上时,则可诊断为急性肾衰竭。
尿量减少:当患者的尿量每天在50ml以下时,则可判断为急性肾衰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