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居吧 关注:1,454,807贴子:10,027,012

#诗词# 卢鸿隐士的草堂十志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最近看到B站UP主“周观鱼up”的最新视频草堂十志的讲解,我把视频内容分享给大家。


IP属地:河南1楼2024-11-26 09:58回复

    “嵩山草堂者,盖因自然之溪阜以当墉洫;资人力之缔构复加茅茨。”
    “溪阜”是自然环境,溪是河流,阜是山丘。画面下方这里就是溪流。卢隐士因形就势,把自然环境转换成了居住环境。“因自然之溪阜以当墉”洫。‘墉’是城墙,‘洫’是护城河。他不费任何成本,就把山丘变成了自家的城墙,把溪流变成了围绕自家的小河,搞定外环境以后再搞建筑。‘资人力之缔构复加茅茨’。‘缔构’是构思建造的意思。
    南宋以后的版本都要避讳‘构’字,‘缔构’就改成了‘缔架’。在这里没有避讳宋高宗的名字。从这个细节可以看出,本版应该是南宋以前的作品。‘茅茨’就是茅草屋,就是画面中这种非常简陋的房子。在《九成宫礼泉铭》里面有说“玉砌接于土阶,茅茨蓄于琼室”,就是这么一回事儿。看这位隐士坐在里面煎茶自饮,在当时是把茶饼烤酥了以后碾成沫,再放进锅里进行煎煮,还会放一些葱姜桂皮红枣等等,跟我们今天喝茶的方式是不同的。这里又是溪流,又是山丘。别看人家这房子结构非常简易,容积率低于零点五是妥妥的。看人周围的绿化环境。卢隐士对房子的功能有说明:
    “将以避燥湿成栋宇之用;昭简易叶乾坤之德,道可容膝休闲。谷神同道,此其所以贵也。”
    他这里写的‘叶’是古文的‘协’字,融合的意思。他说房子为人避寒暑挡风雨,只要达成这个基本的功能,它就是合格的房子。这就是乾坤正位,大道至简。房子本身的定位就是这样的。简易的房子不影响人的修行,远离了那些浮华,反而能更接近高真。别看房子简易狭小,他可以容纳隐士的躯壳和灵魂,你的心境足够宽广,就能把狭小之地扩展为万里河山。‘容膝’就是指仅能容下膝盖,带指狭小的空间。这应该是出自春秋时北郭先生的故事,意思是无论你多么荣华,真正所需也不过是这个基本的空间。陶渊明写《归去来兮辞》的时候也引用过。“倚南窗以寄傲,伸容膝之易安。”这其实很符合道家的思想。在后面说‘谷神同道’同样也是这样的,是指人与自然同步所达到的悠远长存的超凡精神状态。
    卢隐士说房子只是为人提供休息的场所,不应该作为人所痴迷的事物,有些人执迷过度就会陷入疯狂。同样是嵩山这处场所,不同的人也会有不同的规划。隐士能因陋就简建个小房子,那别人就可能会建豪华的大房子。
    “及靡者居之则妄为剪饰,失天理矣。”
    这里的靡者就是奢侈的人。他每首诗都会提一个反面的形象。那这里说的是生活奢侈的人。他说如果这样的人来到这里,他们可能会对自然环境大肆改造或者破坏这里的山河树木或者增添更加奢华的建筑,把这里打造成那种土豪的别墅。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就跟朴素的天道完全相悖了。可以看到卢隐士生性淡薄。广厦万间,夜眠八尺。豪华的殿宇和简陋的茅屋在他的眼中是没有区别的。他在“词曰”字样后面是他为草堂写的诗,每一幅画上的版式都是这样的。在这里当然是为草堂写的诗,草堂是他居住的主建筑。
    词曰:“山为宅兮草为堂,芝室兮药房。罗蘼芜兮拍薜荔,荃壁兮兰砌。蘼芜薜荔兮成草堂,阴阴邃兮馥馥香,中有人兮信宜常。读金书兮饮玉液,童颜幽操兮长不易。”
    他说自己以山为宅,以草为堂,他建的茅屋是背靠着山丘。因此说山为宅。‘堂’本意是指房屋的前厅。那在它这种自然环境里面,前厅长满了野草,因此说‘草为堂’,草堂这个名字就是这么来的。
    卢鸿隐居的这个地方就是今天嵩山的卢崖寺这一带,我们在这里登嵩山的话,沿途就可以看到一些相关的景物。这组画里面有一些景观的名字,还保留着。当时这里住着一位著名的隐士。那他提到了好几种植物,房屋周围布满了药香四溢的糜芜,石壁上攀援着茂盛的薜荔,石壁的缝隙里面抽出了生机盎然的菖蒲,石头小路上生长着香气清扬的兰草。
    他打趣说,自己拥有了一个药房。这相当于每天生活在草药园里,给自己买了自助式的医疗保险。“阴阴邃兮馥馥香,中有人兮信宜常”这具有一定的被动疗效,加上隐士的心态非常平稳。在这里安静读书修炼,吃的又是零添加的健康食品,没有什么使自己焦虑的事情。
    乾隆皇帝在提诗里面写道:“朴屋茨茅避燥湿,靡芜薜荔递芳馨。童颜坐者手一卷,知是黄庭内外经。”给足了道家的潇洒形象。修道能起到延年益寿的效果,就是诗的最后一句说的“读金书兮饮玉夜,童言忧操兮长不易”。儒家的那套东西偏重于伦理系,而道家思想是诸子当中的智慧系,能够看到事物的本质,获得真正的平静,往往能使人保持身心健康的状态。
    后来的道教借用了道家的很多元素,在民间还捆绑了一些长生的概念。长生不老也是很多皇帝的梦想。唐朝有多位皇帝死于丹毒,就是奔着长生不老去的。唐玄宗在长安也是很羡慕这个长生的结果,但是他可不敢羡慕这个长生的过程,要放弃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朕舍不得。
    而卢鸿能出山却不出山,确实是真正的隐士。帝王将相不过梦幻一场,三郎不要执迷了,早晚要离宫,不如来山中,大美嵩山欢迎您。可是嵩山太高,长安太远。玄宗皇帝是听不到了。


    IP属地:河南2楼2024-11-26 10:12
    回复
      支持


      IP属地:广东3楼2024-11-26 10:32
      收起回复

        我们接着看嵩山实景的第二幅:
        “倒景台者,盖泰式南麋,天门右崖,杰峰如台,泣凌倒景。”
        这里的‘倒景’是特定词语,这个“景”是“影”的通假字。古人认为天道极高处,日月反照,物象颠倒。因此有一处景观被称为“倒影台”,意思是奇峰高耸、冲破云霄的意思。在画面中可以看到高高的山顶。右侧这里的山谷中有云气,古人认为云是从高山深谷中聚生的。所以有诗说:“白云生处有人家”,是有生动含义在里面的。传抄成“白云深处有人家”是不妥当的。
        按他这里描写的特征。“盖泰式南麋,天门右崖,洁峰如台”说的应该是太室山的俊吉峰,或者是极目可见的主峰周边的这些景观,因为特别高俊与天相接,所以他才说“气凌倒景”。卢隐士当年从自己家里面出发,就能登顶。后来,徐霞客到嵩山登顶的时候,景仰前人还先去了卢崖寺。
        徐霞客是个旅游的超级发烧友,他当时没有选择在万岁峰的正路登山,而是在中岳庙以北的这个方向,选择了一条险绝的野路横越山崖,最终翻到常规步道登上俊吉峰。嵩山登顶路径有很多,那休息的地方也有很多。
        卢隐士总结说:
        “登陆有三处可憩,或曰三休台,可以邀御风之客,会绝尘之子,超逸真,荡遐襟,此其所绝也。”
        他说,这里有三个可以休息的地方,被人们称为三休台。登山的时候,体力消耗非常大,可以在这里休整恢复元气,攀登嵩山的主峰考验人的体力,也考验人对自然景观的热爱,能花大气力登山,还很喜悦的人,大多是对生活的意义有高境界理解的人。
        画面中有个人物已经登上极顶,拿着手杖临风伫立。乾隆皇帝提诗相当应景:“太室崇隆走南麓,杰峰到景耸成台。悠人独立云霞表,不为听呼万岁来。”在右侧有一枚印章“独旦翁”,“独旦”就是一个人在灯前坐到天明的意思。这个词出自于《诗经》。高世奇跟他的夫人感情非常好。他在夫人去世之后,经常使用这枚印章,高士奇有着传奇的人生经历,在官场的地位越登越高,越高就越感到危险,跟那些隐士形成极大的反差。那些隐士登的越高,遇到有毅力有胆魄的人就越多。可以“邀御风之客,会绝尘之子,超逸真,荡遐襟,此其所绝也。”登高山固然有意义。遇到高人更有意义。不过很多人体验不到这种感觉。
        “即世人登焉,则魂散神越,目极心伤矣。”
        他这里列的反面形象是世人,指的是认知能力低思考能力弱的群体。这些人只看到表面的形象,有时候脑袋一热就跟着别人登顶。由于本身并没有强大的思想支撑,等到体力消耗殆尽之后,整个人就会呈现崩溃状态,放眼向四周看去,完全看不出有什么特殊的地方。“魂散神越,目极伤心”哎呀,这有什么好看的,我还不如不来了。相同的景色,相同的行为,不同思想境界的人体验是不同的。
        在词曰后面是他的第二首诗:
        “天门豁兮仙台耸,杰屹崒兮云澒涌。穷三休兮旷一观,忽若登昆仑兮期汗漫。仙耸天关兮倒景台,鲨颢气兮轶嚣埃。皎皎之子兮自独立,云可朋兮霞可吸,曾何荣辱之所及。”
        唐代宋之问也写过《嵩山天门歌》气象跟这首是差不多。“穷三休兮旷一观,忽若登昆仑兮期汗漫。”他说通过三修台登顶以后,山巅矗立了一座道观,在那里可以看到两山之间的大豁口。所以他说“天门祸兮仙台耸”。这感觉像是嵩山三皇口区域的一个位置,突出的就是山体的高峻。登临之后,身边有云雾缭绕。“鲨颢气兮轶嚣埃”,“鲨”的本义是吹沙的小鱼,像虾虎之类的这种鱼,在这里引申为呼吸的意思。“轶”是超越的意思。“嚣埃”就是我们常用的一个词“红尘”。隐士精神就是要超越红尘之外的,不被世俗的东西所困扰,通过自己的修行,能够找到真我,能够使自己确立独立的人格,而不把自己的精神价值交给别人评判,不活在某种评价体系单一的文化当中,常说得道仙人超越三界外不在五行中,那表达的是一种自由的状态。
        所以他说,“皎皎之子兮自独立,云可朋兮霞可兮,曾何荣辱之所及”,“皎皎”是光洁不染的意思。当人能够认知到真正的自我,提高明察事物本质的能力,能够理清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那么就会以独立的形态出现。古代常把精通道家思想的人称为“高真”。
        “真”这一个字相当是珍贵的,当具备了这样的特质之后,世俗的荣辱就不能对自己产生影响,无所谓得也无所谓失。坐下来可以和云霞共处,无所谓朋也无所谓友,自己的交游无所不在。愚蠢的人总是担心智者会被孤独所困扰。但是他并不知道孤独是智者的朋友。精神独立是隐士必备的素质。


        IP属地:河南4楼2024-11-26 10:39
        回复
          我只知道陶渊明的隐居
          学习一下其他人的隐居


          IP属地:浙江5楼2024-11-26 10:52
          收起回复

            再画面过来是第三幅画:
            “樾馆者,盖即林取材,基巅拓架,茅茨居不期逸,为不至劳,清谈娱宾,斯为尚矣。”
            此后的这些景观都在卢隐士家背后的山上,“樾馆”是他提供休息的地方,“樾”的本意是两棵大树遮蔽下的阴凉处。他这个“樾馆”相当于是自己建造的客舍。“盖即林取材,基巅拓架”。他说这里取材倒是真方便,直接从外面的山林里面伐木,要多大的就砍多大的,然后选择一处地形合适的地方,山上还有很多位置是天然有用的。比如说有的地方山石构成空间,再用自己的木材进行搭配,很快就能搭出一个房舍。依然还是前面说的“茅茨”。
            画面当中看到的绝对是自然极简主义风格,几根圆木做的立柱,上面用茅草搭了屋顶,其实就是个简易的棚子,里面有个人坐在蒲团上读书,这个带斑块的不是兽皮,是蒲草编起来的坐垫,从周边的环境就能看出来他说的“基巅拓架”。选在自然形成的坚固的高处。“茅茨居不期逸,为不至劳,清谈娱宾,斯为尚矣”,不指望这里有多么舒适,也不会使自己过度劳累,生活要处于平衡状态。偶尔在这里跟来访的人谈笑,本身就算是享受生活了,像牛马一样往死里工作是不要的。接着他又说了反面的形象。
            “及荡者鄙其隘阒,苟事宏丽,乖其实矣”。
            “荡者”是指虚荣的人。他说有一些人受虚荣心驱使,瞧不上这种偏远静谧的地方。他们拼命钻营,想要获得宏大华丽的住所。在这个拼命的过程当中,会使自身遭受到不可估量的损害,整天沉迷于打拼,却不知道一场辛苦为谁忙,这跟自然之道是完全相悖的。
            乾隆皇帝对此有一点小看法,卢隐士这话说的不太友好,朕正需要这些牛马来干活呢。都不虚荣的话朕怎么拿捏他们呢?所以他在上头提诗当中写到:“一笠孤亭四柱虚,蒙笼嘉樾绿云如。既称素履相忘世,何较区区荡者居。”哎呀,知道您清高您了不起,但是人各有志,就不要拉踩别人了。高世奇在旁边盖了个印章“真知此中之妙”,跟后面的意境还是挺匹配的。
            词曰:“紫岩隈兮清溪侧,云松烟茑兮千古色。芳藿蘼荫兮荫蒙茏,幽人构馆兮在其中。藿蘼蒙茏兮开樾馆,卧风霄兮坐赭旦。粤有宾兮时戾止,樵苏不爨兮清谈已,永岁终朝兮常若此。”
            我们在网上看到别人发旅行照片,总是感觉风景特别美,等自己真去了以后感觉差点意思。因为照片总是会添加滤镜。我们看卢隐士写的这首诗,可以说把滤镜参数拉满了。大家已经看到这幅画了。
            在周围的山石树木之间,搭建了一个简易的草棚子,那转换成诗就完全不同了。“紫岩隈兮清溪侧,云松烟茑兮千古色”,转换成我们现代语言的话,清澈的溪水潺潺流淌,溪边的山石紫气氤氲,林间的鸟萝密布如烟,直立的青松冠盖如云。看下方这块石头上就可以垂钓,还是很方便的。在后面他又开始科普药用植物,藿香和蘼芜药香阵阵,菟丝子和荭草长满周围,来这里的客人你不要害怕,不管是中暑晕倒还是跌打损伤,咱这里都有药。“幽人构馆兮在其中”选在这个地方建筑客设是有道理的。大家喜欢的话随时可以来。“卧风霄兮坐赭旦”大家都把酒菜带好,直接在这里开个通宵,早期自由朴素型团建。卢鸿可以说是隐士当中的顶流。嵩山这个地方古刹林立,卧虎藏龙,前去拜访他的人非常多。
            唐玄宗也会时常派使者过去。所以他说“粤有客兮时戾止,樵苏不爨兮清谈已,永岁终朝兮常若此”,“戾止”是到来的意思,他这是化用诗经里面的“我克戾止”,意思是诸多宾客来到这里蓬荜生辉。接着他又说我这里条件有限,没有什么奢华的东西款待你们。“樵苏不爨兮清谈已”是他引用了曹魏文学家应璩的书信,‘樵’是取得生火的木材,“苏”是取得引火的干草。“爨”是生火做饭,“樵苏不爨兮”就是只有柴火没有米,引申为清贫的意思。
            他说我只能陪着你们聊聊天,提供提供情绪价值。我这里有大锅一口,要什么酒菜你们自己带,尊重大家的自主饮食权利。我要保持这种隐士状态,不会因为前来拜访的人多就改变初衷,“永岁终朝兮常若此”他这里说的‘常’是恒常永远的意思。李三郎你看好了,贫道说到就能做到。


            IP属地:河南6楼2024-11-26 11:35
            回复
              收到
              谢谢
              靓仔
              分享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4-11-26 13:01
              回复

                再过来是草堂十志的第四幅画:
                “枕烟庭者,盖特峰秀起,意若枕烟。秘庭凝虚,窅若仙会,即扬雄所谓爰静游神之廷是也。可以超绝纷世,永洁精神矣”。
                这是十幅画里面最长的一幅,就是为了全屏展示这幅枕烟亭,不得不将视频的宽高比设置成了二比一。从画面中可以看到画的是高山,虽然不是嵩山的最高峰,但是他所在的位置非常显高,给人造成直插云霄的感觉。“枕烟庭者,盖特峰秀起,意若枕烟。秘庭凝虚,窅若仙会。”山峰在云烟之间若隐若现,仿佛是神仙往来的地方。
                画面中可以看到山间的云气,画中人物站在顶峰向远处眺望。这就是汉代杨雄在赋中所说的“爰清爰静,神游之庭”也就是隐士淡泊宁静而精神汇聚之地。卢鸿说隐居在这个地方可以“超绝纷世,永结精神矣”提高自己的思考能力和精神境界。
                对别人强加给自己的价值观进行解绑,就可以超越纷繁的世俗生活,使自己的精神纯粹而有力量。看人生不过大梦一场,看世间不过戏剧一出,他前一句写的是“超绝纷世”所以后一句下意识也写了一个‘绝’字。所以后面这个‘绝’字是多余的,应该点去。接着还是举了反面的形象。
                “及机士登焉,则寥阒儻恍,愁怀情累矣”。
                “机士”是指那些附庸风雅的人,这帮人装模作样来到这里,总是想把自己装扮成雅士,但是个人的素养撑不住自己的人设,很快就呈现出忧郁苦闷的样子。因为他们有限的思想维度无法把人与自然合理的连接。卢隐士是绵里藏针的功夫着实了得啊。
                枕烟庭这么美的名字也着实是汉语词汇中独有的美感,多音字数量庞大是汉语的短板,使很多生僻的专用字无法高频使用,不然有很多词语是非常有艺术感的。
                我们看卢隐士写的这首枕烟庭诗:
                “临泱漭兮背青荧,吐云烟兮合窅冥。恍歘翕兮沓幽霭,意缥缈兮群仙会。窅冥仙会兮枕烟庭,竦魂形兮凝视听。闻夫至诚必感兮祈此巅,契颢气,养丹田,终仿像兮覯灵仙”
                ‘窅冥’是云天悠远看不到尽头。‘歘翕’是指倏忽之间,‘缥渺’是虚空之间若有若无,只需要单独解释这么几个词,就能构成一个仙境般的画面,就是他说的“意缥缈兮群仙会”。枕烟庭这里山峰在烟云间若隐若现,就像神仙往来的地方,对于世外的隐士来说是个好地方,“竦魂形兮凝视听”,‘竦’是恭敬整肃的意思。‘魂形’是指自己的身心两方面。‘视听’是指自己的感觉和动作,时时修正自己的仪态和思想,直接跟山巅的仙人对话,保持着至诚的态度向仙人祈祷。“至诚必感兮祈此巅”,尊敬的仙宫里面的大神,在下是个虔诚的修士希望得到您的点化,虔诚的态度是必须要有的,而且自己还要用功修炼。“契颢气,养丹田,终仿像兮覯灵仙”,这里的‘絜’字是他错写成‘契’。本应该是‘契’字。这个字常见于道家的经典,‘契’是神相通合的,隐士也是在自然环境下修炼,使自己的呼吸节奏跟自然同步,沉淀深厚的丹田元气最终可以达到益寿延年的效果。当人的身心健康状态远超一般标准的时候,精神就会同步升华,跟遇到真正的仙人没有什么不同。
                “终仿像兮覯灵仙”,‘仿像’是隐约若有实质的意思,抄本一般改成了‘仿佛’,其实是不需要改的,‘仿像’本身就是诗赋中常用的词语。这里的‘覯灵仙’是指遇到了神仙,抄本都改作了近义的‘觌’字,是避讳了宋高宗的名字导致的。卢鸿的隐士形象是立得住的,他回朝就能官居五品,但是他终身不为所动,最终在嵩山羽化还归道山。他写嵩山十景是突出隐士合于自然的境界,还列出了十类的反面形象,使得不同思想境界发生直接碰撞,不是哪一种好或者哪一种不好的问题,而是具体的人要做哪一种选择的问题。
                隐士是要找寻一个真我,不使自己以某种幻象的形式附着在另一种形象之上,当真实的精神无法驱动虚假的躯窍时,就会像他前面所说的那些‘机士’一样尴尬,就像一个木匠为很多大学者做过书柜。于是产生了自己也读过万卷书的错觉,动不动就列个书单出来给大家推荐,这就是逾越了自己的真正实力。如果你想要匹配住这种形象的话,就必须去真的读很多书,用真实的功力去充实自己的精神。这就像世外的隐士吸风饮露洗涤灵魂。


                IP属地:河南8楼2024-11-26 13:35
                回复

                  画面过来是草堂十志的第五幅画:
                  “云锦淙者,盖激溜冲攒,倾石丛倚,鸣湍叠浪,喷若雷风,诡辉分丽,焕若云锦,可以莹发灵瞩,幽玩忘归。”
                  这幅画的主题是流水,‘淙’就是水流的形态,而且是象声词。这个地名很高级,叫“云锦淙”,实际就是山岭怪石之间的溪流。因为地形高而变化复杂,形成的多方向流柱的立体溪流,“激溜冲攒,倾石丛倚”,描写的就是水流形态,‘激’是溪流撞到石头上水花四溅,‘溜’是水流顺着石头快速流淌,‘冲’是溪水汇成主流强力喷涌。‘攒’是溪水在石头的影响下发生了回旋聚合。
                  “激溜冲攒,倾石丛倚”八个字描写溪水形态和地势。“鸣湍叠浪,喷若雷风”这八个字描写溪水的流动声音。今天我们想安静下来的时候,会听一些自然界的白噪音,会使人的心情得到平静。如果亲身站在清澈的小溪旁,那感觉又会不一样。
                  形态和声音都有了,还有颜色。“诡辉分丽,焕若云锦”这是“云锦淙”的名字由来,‘诡辉’是异彩变幻无穷的意思。古人写赋的时候喜欢用这个词,在阳光的照射下,错落的山石调节着明暗关系,茂盛的草木提供了色彩。纵横交错的溪流呈现出奇光异彩,使人觉得这里是充满灵气的地方,常常在这里游玩很久以至于忘了回家。我们看画面里的人物坐在地上非常放松的样子。就像柳宗元写《西山宴游记》那样,不知不觉忘了回家的时间,在这样的环境里确实能让人心情放松,别的不说,就这几条溪流里面鱼肯定是不少的。这个人旁边放的竹杖就可以改成钓竿。卢隐士对这个环境也是非常满意的。当然他也知道有人享受不了,于是乎反面形象又来了。
                  “及匪士观之则反,曰寒泉伤玉趾矣”。
                  ‘匪士’是指对隐士持反对意见的人,你可以支持隐士思想,那别人也可以反对隐士思想。卢鸿引用了晋代的反招隐诗:“寒泉伤玉趾”。这些反对者到这里观察了一下,立刻就掉头往回跑。边跑边叫嚷着这里水太凉了,老子脚都被冰的没有知觉了。他们觉得跑到深山里隐居是小题大做。所谓大隐隐于市,真想修身在哪不一样,钻到深山里面居住,完全不靠谱。那么恶劣的环境,蚊虫鼠蚁你怎么解决?碰到虎豹豺狼你怎么办?你那个茅屋四面透风,山里面的风可是很硬的,整天风吹日晒很快就衰老了,还没等成仙就比实际年龄老了十岁,你还谈什么养生,这说的都是一些现实的问题啊。
                  卢隐士倒是有高真修士的坦荡胸襟,把反对者的看法也写出来了。这些看法未必就没有道理。重要的是每个人对自己生命历程的选择。他用后面的诗回答了不同意见者。
                  词曰:“水攒冲兮石丛耸,焕云锦兮喷汹涌。苔驳荦兮草夤缘,芳幂幂兮濑溅溅。水石攒丛兮云锦淙,波连珠兮文沓绛,有契冥者媚此幽,漱灵液兮乐天休,实获我心兮夫何求。”
                  他说你们这些人觉得这里简漏,但是我觉得这里风景很好,我经常站在这里的溪流旁边,看着清澈的水流绕过重叠耸立的怪石,看着溪流在阳光的映射下发出的光彩,还有攀附在石壁上的青苔和藤蔓,以及水边的香草和野花。这些景物组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使人的心情特别舒畅。山中的条件不够优越,这正是隐居者所要付出的代价。凡是有得就有失,生命的过程就是不断在得失之间做选择。如果能够领悟这些道理,那么就会回归到最朴素的状态,也会感受到这个幽静之地的乐趣。其实人真正的需求很简单,在这里虽然只有粗茶淡饭,但是远离了那些浮华喧嚣与自然同乐,反而更能感觉到自己是真正存在的。卢隐士的重点在最后一句话“实获我心兮夫何求”,大道至简合乎我的本性,从纷繁的世界里脱离出来的那一瞬间,自己像个真正的人,不被绑架的生活才是真正的生活。卢鸿同时还是一个画家,据说草堂十志最初就有他本人画的,只不过时间太久,遗失了原本。我们现在才看到历代画家的临摹本。


                  IP属地:河南9楼2024-11-26 13:50
                  回复

                    过来是草堂十志的第六幅画:
                    “期仙磴者,盖危磴穹窿,迥接云路,灵仙仿佛若可期。及儒者毁所不见则黜之,盖疑冰之谈信矣。”
                    ‘蹬’是可以登山的石头路径,当时的路肯定没有现在的好,都是一些原生态的石头。所谓的“危磴穹窿”看起来像登天的梯子那样。如果大家去过嵩山的话,会发现嵩山到现在还有许多原生态的路,卢隐士是懂得命名艺术的,管这种有序向上连接的山石叫“期仙凳”。
                    ‘期’是汇合的意思,只要你胆子足够大,敢往上攀登,就能出现神奇的效果。“迥接云路,灵仙仿佛若可期”,不断向上攀爬就能越过云烟,隐约感觉有仙人向你招手,这幅画真的有点像现实的嵩山。嵩山有很多野路的地形都是这样的。今天还有很多人热爱登山,总是对登顶过程中的未知遭遇充满好奇心。好奇心是思想发明的最大驱动力。卢隐士说这个地方叫期仙凳,没准哪天就能看到点灵异现象,对生命充满好奇人生才会精彩。
                    当然也会有很多偏执的人啊,无论你说什么东西他都不信,“及儒者毁所不见则黜之,盖疑冰之谈信矣。”。注意他这里面的反面形象是‘儒者’。有些抄本改成‘传者’是不对的。他这里是以庄子的状态出现的。他说“及儒者毁所不见则黜之”是引用了班固在《汉书》里面抨击儒者的话。班固说后世的这些所谓儒者跟先秦时期的儒者不是一回事,他们胡乱歪曲经典。古文里面的三五个字,他们都能东拉西扯注解出几万字。这些人没有发明任何新的思想,“安其所习,毁所不见,终以自蔽”。整天抱着自己学到的有限知识,诋毁任何自己没有见过的东西,最终达到自欺欺人的效果。他说的是这些个儒者,不是百家争鸣时代的儒者,可以说抨击的非常有力量。卢隐士在后面又精准补刀,“盖疑冰之谈信矣”就是庄子说的“夏虫不可以语冰”。所以有趣的事情只跟懂的人分享。
                    在后面是为期仙凳写的诗:
                    词曰:“霏微阴壑兮气腾虹,迤逦危磴兮上凌空。青霞杪兮紫烟垂,,鸾歌凤舞兮吹参差。鸾歌凤舞兮期仙蹬。鸿驾迎兮瑶华赠,山中人兮好神仙,想像闻此兮欲升烟,铸月炼液兮伫还年。”
                    卢鸿刚才把儒者批判了一番,让乾隆皇帝感觉不大舒服。很多专制统治者内心都喜欢道家,人家知道什么是高级的东西,但是智慧系的东西都不值得推广,百姓都智慧了,那皇帝怎么办啊?所以班固说的那些儒者,那是皇权稳固的中坚力量。
                    乾隆皇帝觉得自己得给他们说两句话。于是在提诗里面写道:“入云丛樾锁嵚寄,谒帝升天定不疑。漫说无端儒者毁,既仙何用更期为。”。您就不要说什么“儒者毁所不见”的事情了,您早晚都要成仙的人,还管这些世俗的闲事做什么呢?期仙蹬这处景观在您的笔下充满了神仙色彩,又是烟云,又是彩虹,又是鸾凤,又是飞鸿,想必山中修炼的人很享受这种风景。“铸月炼液兮伫还年”是道士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祭祀神灵的那一套方式。所以隐士还是多关心这些事情比较好。这是乾隆皇帝给出的意见。
                    嵩山是由少室山和太师山组成的。大家熟知的少林寺在少室山,卢鸿隐居的地方属于太室山这边。作为当时的著名隐士,他随便讲学都有数百弟子前来,这也是他的形象能够立得住的原因,人家不是混不下去被迫隐居的。其实包括陶渊明也是。陶渊明要非出来做官也是可以的,是他主动选择了归隐。不过陶渊明的官稍微小一些而已。而卢鸿出山就是谏议大夫,这个是正五品上的职官级别。我们熟悉的那些唐代诗人,其实没有多少人能做到这个级别。正因为他能为而不为,所以在隐逸群体当中地位超然。他写这种关于神仙的诗,不管有多么神秘兮兮,仿佛大家都可以接受。因为人家始终没有搞终南捷径那一套。可以看得出来人设想要立得住需要经受时间的考验,不然就凭他说“儒者毁所不见”,乾隆皇帝就得破口大骂,至少要阴阳怪气,就像阴阳高士奇那样,所以立住自己的人设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啊。


                    IP属地:河南10楼2024-11-26 15:43
                    回复

                      过来是草堂十志的第七幅画:
                      “涤烦矶者,盖穹谷峻崖,发地盘石,飞流攒激,积漱成渠。澡性涤烦,迥有幽致。可为智者说,难与俗人言。”
                      这里说的是一条自然形成的沟渠,“穹谷峻崖,发地盘石”,画面中可以看到这个自然地貌,本来是高低分布的巨石,经过漫长时间的暴雨山洪,山谷里的河流不断冲刷这些石头。“飞流攒激,积漱成渠”水性至柔,可化至刚。硬是冲刷出了天然的沟渠,隐士抱着一张古琴坐在这里。根据这个地形来观察,他应该是从上面这个石头上跳过去的,看来弹跳力和骨密度还是可以的。
                      这个地方弹一首高山流水很合适,周围又没有任何干扰,所有的烦恼跟着流水一起流去。所以这个地方叫‘涤烦矶’。水边突出的石头称为‘矶’。“澡性涤烦,迥有幽致。可为智者说,难与俗人言。”,只有内心足够平静才能够如此。而世俗中的人百事缠身,在焦虑的状态中是感受不到乐趣的。
                      乾隆皇帝对这种风景很是喜爱。他四处旅游的时候也经常发感慨。于是他在诗中写道:“左右流泉中屿平,携琴不操膝前横。到斯应绝一切想,试问烦从何处生。”。卢鸿常年居住在这种环境里,在诗句当中自然会有更细致的描写。
                      词曰:“灵矶盘礴兮溜奔错,漱泠风兮镇冥壑。研苔滋兮泉珠洁,一饮一憩兮气想灭。磷涟清淬兮涤烦矶,灵仙境兮仁智归,中有琴兮徽以玉,峨峨汤汤兮弹此曲,寄声知音兮同所欲。”
                      你们看这些充满灵性的石矶,看这些充奔交错的溪流,凉爽的清风徐徐吹来,清新的气息充满了整个山谷。低下头来看岩石上布满的青苔,弯下腰来再仔细看泉水溅起的露珠晶莹剔透,自然环境会洗涤人的精神。在这一饮一憩之间,那些世俗的烦恼会消灭殆尽。完成了精神上的换新之后,再看山中的木石流水,处处充满着仙境的氛围,忍不住抱起古琴弹奏一曲,群山峨峨,流水汤汤,把这优美的音乐传递给同道者。“寄声知音兮同所欲”卢隐士在这里提到了知音,并不是说人家隐居了就没有朋友。
                      有些思想维度狭小的人,在生活中总是会产生某些错觉,老是觉得谁谁谁孤僻没有朋友,谁谁谁读书读傻了,不会交流,而真实的情况未必如此。并不是人家没有朋友,只是人家的朋友名单里面没有你,也并不是人家不善于交流,而是人家的交流对象不包括你。隐士的精神世界是超越世俗之上的。


                      IP属地:河南11楼2024-11-26 15:56
                      回复

                        画面过来是草堂十志的第八幅图:
                        “冪翠庭者,盖崖讞积阴,林萝沓翠,其上绵幂,其下深湛。可以王神,可以冥道矣。”
                        ‘冪翠庭’是林间的休闲空地,‘冪’是覆盖的意思。从画面中可以看到,几棵大树的树冠相互遮盖,使下方出现一块可以休息的空间。野营的时候最喜欢这种地方了,当然下雨的时候不推荐,万一闪电下来会有危险。他描写的也很清楚,说险峻的山崖高高耸起,挡住强烈的阳光,刚好此处又有一片茂密的树林,其中几棵挺拔的大树根深稳固,树冠茂盛交叠,形成了伞盖一样的状态,正好坐在树荫下休息。
                        这对于隐士来说是调养心神修炼大道的好地方。这底下坐着两个人正在交流,其中一个人还抱着古琴。乾隆皇帝的质疑精神又来了,他满怀疑惑的提了一首诗:“连林叠翠堪为幕,天地之间寄一身。离世自应成独往,不知对坐又何人。”。朕还以为远离尘世都是独来独往,原来卢隐士的隐居是这样的状态,看来隐士的生活还是充满情趣的嘛,就不知道对面坐着的又是谁。看来这是高配置的隐居生活,这前方是流淌的小河,清静修心的绝佳场所,隐士和普通的游客心态是不一样的。那普通游客是什么样的呢?
                        “及喧者游之,则酣谑永日,汩轻薄厚。”
                        ‘喧者’就是喧闹的人群。这些人只会看表面的景观,他们聚在一起终日高声谈笑,沉沦于山清水秀的景色当中,却发现不了这背后的精神境界。且听卢隐士为大家吟诗一首:
                        词曰:“青崖阴兮月涧曲,重幽叠邃兮隐沦躅。草树绵幂兮翠蒙茏,当其无兮庭在中,当无有用兮幂翠庭,神可谷兮道可冥。有幽有人兮张素琴,白玉徽兮绿水阴,德之愔兮澹多心。”
                        带道家元素的诗听起来就玄之又玄。有的时候虽然听不太懂,但是内心大受震撼。当然他这首诗还是看得懂的。他说羃翠庭在被群山环抱的山林之间,周围的石崖深涧清幽静谧,这里也没有什么亭台楼阁,但是在大树的阴凉底下刚好有这么一处可以休息的地方,可以说是天恩赐的一块宝地。虽然没有人造的屋舍,却是大自然的恩赐。
                        看这里香草茂盛,大树高耸遮住阳光,正是修神养道的好地方。我有时候静静坐在这里弹一曲古琴,心情顿时感觉舒畅。而且你们看看我这张琴,“白玉徽兮绿水阴”描写的是中国古琴的形制,‘白玉徽’就是琴的徽位,‘绿水阴’是泛着碧绿光泽的琴身,卢隐士的装备配置确实相当可以。看得出这是一张名牌古琴。
                        最后他说“德之愔兮澹多心”,这里的‘多心’是指世俗之心,‘德之愔兮’是引用了《左传》的典故,“祈招之愔愔式昭德音”。有一些版本误抄为听‘聽之音兮’是不对的。原来说周穆王想要耗费财力满世界去旅行,祭公谋父做了祈招诗来劝他。于是周穆王听取了他的建议,最终得以善终。那卢隐士的意思是,人要收敛自己的贪心,尤其是超越自己能力之外的贪求。如果贪求过多的话,是会招致祸患的。平静下来认清自我,这才是利人利己的最佳选择。


                        IP属地:河南12楼2024-11-26 16:32
                        回复

                          画面过来是草堂十志的第九幅画:
                          “洞玄室者,盖因岩作室,即理谈玄。室反自然,玄斯洞矣。”
                          这处景观叫洞玄室,是隐士们谈玄论道的地方,看原画题字已经改‘洞元室’,避讳宋朝皇帝的虚空祖宗赵玄朗。前面我们看到他不避讳宋高宗的名字可以推知这是北宋时期的临摹作品。有的学者以为是李公麟的摹本,文字当中说“因岩作事”,‘因’是顺应的意思。从画面中也可以直接看到,这是顺应地势而形成的空间,是周边的山石围出来的。刚好两个人可以坐在这里聊天,前面还有潺潺流水,还真是藏风聚起的宝地。“室反自然,玄斯洞矣。”他说这处空间是自然形成的。隐士就是追求道法自然,如果有杂念的人居住在这里,那就是另外一种情况了。
                          “及邪者居之,则假容窃吹,妄作虚诞,竟以盗言。”
                          ‘邪者’是指思想不纯粹的人,他对这种人批判的非常狠,说如果这些心念不正的人居住在这的话,“则假容窃吹,妄作虚诞,竟以盗言”,‘盗’这个字说的是非常狠的。在原文里面写的‘次’应该是‘吹’。“假容窃吹”出自《北山遗文》,所以有心念不正的人就算居住在这里也是滥竽充数,每天装扮成隐士的样子。其实心里面整天想着进京做官,这就是“妄作虚诞,竟以盗言。”,令人看起来荒诞无稽,简直是欺世盗名的行径。这话说的真是不友好啊。
                          卢藏用的棺材板微微动了一下,虽然都姓卢同一个郡望,但是两个人的形象截然相反,卢鸿是嵩山著名的隐士。他在当时有门徒五百,可以说名气非常大。虽然他说自己“樵苏不爨”,但这个基本是谦虚的话,人家门徒五百,不乏地方豪强,不可能让老师挨饿的。再说他是带谏议大夫衔的隐士,唐玄宗每个月还要发放钱粮,别看人家住的破草棚子里面,但不是陶渊明那样半饥饿状态的隐居。他的隐士形象总是令乾隆皇帝有点不适,忍不住又提了一首诗:“词征入殿偶为之,石室洞玄应不离。大聚门徒至五百,真逃名亦岂如斯。”,乾隆把‘洞玄’写成‘洞元’,他是为了避讳他爷爷康熙的名字玄烨。
                          他说卢鸿确实是推辞了唐玄宗的征兆,确实终生隐居在嵩山草堂,想必经常在洞玄室里面盘旋讲道,可是他有门徒五百,声势浩大。他作为一个隐士有这种配置大家觉得合适吗?乾隆皇帝心里面是觉得有点不合适。
                          但我们刚才在前面说过了,卢鸿用生平经历,把自己的形象立得很稳。乾隆皇帝总想批判他,但是不敢说的太狠,卢隐士可能微微一笑啊,就喜欢你看不惯我,也拿我没办法的样子。
                          我们看洞玄室这首诗:
                          “词曰:岚气肃兮峦翠冥,室阴虚兮户芳迎。披蕙帐兮促萝筵,谈空空兮核玄玄。恵帐萝筵兮洞元室,秘而幽兮真可吉。反自然兮道可冥,泽庙思兮草玄经,结幽门,在黄庭。”
                          他说,这个地方群山耸翠,清风徐来。自然的地势兜抱住这个空间,周边树木繁茂,花草幽香。坐在这里谈玄论道是最好的,身处清新自然的环境里,使人的心情都会变好。对于一个隐士来说,这里是可遇不可求的好地方,“秘而幽兮真可吉”这个地方的位置很隐秘,不会受到世俗的干扰,没有那些干扰,就更能接近自然。人的内心就更容易平静下来。
                          当人摆脱世俗观念负担的时候,就会产生更加深邃的思想,“泽庙思兮草玄经”引用的是汉代杨雄撰写《太玄经》的典故,以周易为基础框架,配合阴阳家的学说,非常玄乎的一本书。他在诗里面还提到‘黄庭’这个字,这个是道教典籍里的常用术语。“上有魂灵下关元,左为少阳右太阴,后有密户前生门,出日入月呼吸存。”,这是人体超级经络中虚设的那么一个位置,很玄乎啊,具体说不清。
                          按《黄庭经》里面说明的话,可能就是在丹田之上,肚脐与命门之间。王羲之还写过小楷书法作品《黄庭经》,非常有名的作品啊。因为这种虚无缥缈的感觉,道士的东西总是自带一些高级感,也或许真的有某种沟通宇宙的密码,只不过长期以来并不能够被人类所破译。


                          IP属地:河南13楼2024-11-26 16:52
                          回复

                            画面过来是草堂十志中的最后一幅画:
                            “金碧潭者,盖水洁石鲜,光涵金碧,岩葩林茑,有助芳阴。鉴洞灵虚,道斯胜矣”。
                            卢鸿隐居的太室山区域有很多优美的潭水,他这里写的是金碧潭,名字就是根据潭水特征取的。“水洁石鲜,光涵金碧”。从画面中可以看到这幅画主体就是潭水,周围的山石形成环抱之势。当吸水注入到这里,碧水在阳光的照射下泛着金光,所以称为金碧潭。卢隐士是会选择地点的。看他双手抱膝坐的这个位置是周围最佳的观景地点。从水波纹可以看出来,远处的溪水流进来之后,慢慢变得缓慢,形成较为静态的水面。
                            坐在这里观景是正合适的,背后还有大树遮阴。所谓“岩葩林茑,有助芳阴”,手里面如果再配一把钓竿就更生动了。注意他这里漏了一个字,“鉴洞灵虚,道斯胜矣。”原文漏了一个‘灵’字。画中‘洞’和‘鉴’的顺序也应该调过来。‘洞鉴’是了彻的意思,‘灵虚’是道教的密旨,就是在清幽之地修真得道的意思,这是超出世俗的隐士作为。世俗的人们是触及不到的。卢隐士对世俗人们的行为也很了解。
                            “而世生缠乎利害,则未暇游之。”
                            ‘世生’就是世俗中生活的人,就像生活中的我们大多数人为什么不能像隐士那样洒脱?卢鸿说四个字导致的‘馋乎利害’,整个人被纠缠在利益与损失之间。有的人每天为生计忙忙碌碌,有的人欲求不满还要无尽拼搏,最终导致身心俱疲。只能沉沦在人生的黑白道旅途中,哪还有时间来看一眼绚丽的自然风光,这大概是世人不能轻易摆脱的枷锁。满足了基本的生活需求之后,适当放弃一些东西,往往会使自己更轻松一些。
                            可是放下两字,谈何容易。看高士奇在旁边盖的印章“出则参乘,入必御前”,这是史记当中秦始皇给蒙毅的待遇,外出跟皇帝乘坐同一辆车,在朝也跟在皇帝的身边。康熙皇帝对待高士奇就是如此妥妥的五星级御前红人。羡慕隐士确实像摆个姿态,其实他是放不下的。
                            因此经常被乾隆皇帝嘲讽。其实今天我们很多人又何尝不是呢?我们大约只能看到城市的喧嚣。而无所求的隐士才能看到山川的灵秀,看看人家卢隐士写的诗:
                            “词曰:水碧色兮石金光,滟熠熠兮濙湟湟。泉葩映兮烟茑临,红灼灼兮翠阴阴。翠相鲜兮金碧潭,霜月洞兮烟景涵,幽有人兮好冥绝,炳其焕兮凝其洁,悠悠千古兮长不灭。”
                            嵩山自然形成的潭水,普通人看了也未必就有多么惊叹。经他这么一渲染,给人感觉好像是个仙境一样。卢鸿本来就是当时的画家,艺术造诣是远超大多数人的。乾隆皇帝想来想去北宋的李公麟是类似于这种境界的画家。于是他在提诗当中写道:“能书能画两超尘,传得嵩山十志真。未必后来无继者,山庄津逮有公麟。”李公麟能把景色绘制的同样巧妙,碧绿的潭水轻轻荡漾,水边的石头反射着金色的光芒,名副其实的金碧潭。主要是他引申出来的闲适色彩,使人在精神上得到某种宁静,这里绿树红花相映,泉水汩汩流淌,山间烟雾缭绕,是无限静谧与舒畅的地方,与之相应的就是长安城里的喧嚣。
                            当然鱼与熊掌不可兼得,想要做世外高人就得远离红尘纷扰。思维能力质朴的人总是觉得隐士的消极避世是负面形象,都逃避责任跑去隐居了。那社会如何运转呢?这是他们不了解社会的运行和发展机制。而卢隐士这首诗的最后两句“炳其焕兮凝其洁,悠悠千古兮长不灭”,是有一种超脱世俗的精神,没有什么世俗事物能够永垂不朽,无数风云人物到最后也不过是一抨黄土。包括长安城里的唐玄宗,在漫天的盛世欢呼中迷失了自我,不但使自己获得了一个狼狈的晚年,也使癌细胞活跃的唐朝正式进入了化疗期。也包括在这幅画卷上提诗的乾隆皇帝。在他去世一百多年以后,以尸骨散花的方式完成了最后一次行为艺术表演。结局并非其所愿,但结局是历史的必然。而只有某种静观事物本质的精神可以真正的永垂不朽,隐士偏居在山里未必消极。也许他们只是在告诉世人生活还可以有另外一种选择。这就是草堂十志的图画部分,由于是由十幅组成的,它连起来就是长卷。


                            IP属地:河南14楼2024-11-27 09:29
                            回复

                              在后面有历代相关收藏者的题拔。首先是后隔水花陵上乾隆皇帝提题拔。他说这幅作品工整不呆板,景物绘制繁密但不显得冗杂,笔法非常细腻,用墨很重却能层次分明,可以说是造诣非常深厚的画家。
                              其次,则使用了不同的书体,遒劲有力,卓而不群,看上去确实有出尘之势。从前都认为这幅是卢鸿的真迹,但是卷面并没有他的名款。也许隐士除了喜欢隐藏形迹,更喜欢隐藏自己的名气。由于作品后面有杨凝式和周必大的题拔,这才使人知道作品与卢鸿相关。
                              唐朝开元年间到如今已经过去一千多年了,古画流传属实不易。内府收藏的“美人调鹦鹉图”,还有韩干画的“照夜白”都比这个作品要旧。而这幅纸墨完好如常。如果说这是卢鸿的真迹貌似有点牵强。我看这组画的技法与北宋李公麟的“山庄图””相似。
                              如果说这组作品是后人临摹的,那我觉得可能是李公麟的手笔。就算是李公麟的真迹,我们现在也都不多见。所以这组草堂十志图即使是李公麟仿卢鸿的作品,那也称得上是买王得羊。总归是一件令人开心的事情,就不用计较他有没有名款的事情了。乾隆四十一年六月上旬御题并识。
                              乾隆皇帝觉得这是李公麟的手笔。其实按这幅画的技法特征,还有题字里面避讳字的特征。这组作品大约就是北宋时期的,李公麟确实也喜欢临摹此类作品。乾隆皇帝的看法是颇有道理的。不管是卢鸿还是李公麟都是古代大名鼎鼎的艺术家。
                              因此乾隆皇帝说:“即非真卢而得真李,亦不啻买王得羊。”‘买王得羊’是个历史典故,‘王’是指著名书法家王献之,‘羊’是指王献之的外甥羊欣。当时有人想买王献之的真迹,却买到了羊欣的作品。意思是虽然最初的愿望没有达到,但是结果也是不错的。所谓买王得羊不失所望。


                              IP属地:河南15楼2024-11-27 09:4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