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老美法案,箭星组合订单好操作。但也有例外,比如通讯卫星,印尼的,卫星人家直接买断了,火箭用谁的上家管不着。但前提是委托方本身要有实力,要么能抗住对方的抗议,要么本身技术可以,卫星本体多数是自己技术,自然话语权大,比如阿联酋的卫星——反之阿联酋的月球探测器就是欧美技术太多,自己没话语权,只能被迫取消了。
其实法案不是完全没有漏洞可钻。过往里也有个例,国内有些院校的科学实验就是在ISS上做的,方式是委托第三方,以他们的名义去办手续,这个一度挺火,火到老美不得不专门管了一下,警告了几个公司。或者参加国际合作项目。比如哈工大的学生卫星紫丁香一号就是老美的天鹅座带到ISS上释放的。
其实大家多去看看国外的发射任务,杂七杂八的卫星很多,学生的、科研的、国际组织的、甚至是行为艺术的(艺术卫星了解一下),毛子和印度都能揽到一大堆合同。我们揽不到和老美有关,也和航天目前国家背景太强有关,政治意味还是太强。
类似影视飓风跟Insta360合作的那个卫星,做好了放1年,发射前1天才知道,还只能在场外山坡上看。这还是国内商业卫星,国际的你这么玩谁找你?
商业发射潜力是很大的,至少条条框框少了太多。你看海阳发射,哪次不是白天?海阳的旅宣明显比文昌强度高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