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黄巾记载过少,就不说了。剩下的胜场,白马斩颜良没问题,襄樊一度取得优势也没问题,别的好像就没有了。
白马之战楼上说过了阵斩敌方主将吕蒙董袭也干过,含金量高还是高的。
襄樊前期天灾倒也不太有什么说的,不过襄樊后期在徐晃传里的记载是比较详细的,所以我感觉和徐晃的战败比较能说明关羽的实力。
关羽传:而曹公遣徐晃救曹仁,羽不能克,引军退还。
徐晃传:贼屯偃城。晃到,诡道作都堑,示欲截其后,贼烧屯走。晃得偃城,两面连营,稍前,去贼围三丈所。未攻,太祖前后遣殷署、朱盖等凡十二营诣晃。贼围头有屯,又别屯四冢。晃扬声当攻围头屯,而密攻四冢。羽见四冢欲坏,自将步骑五千出战,晃击之,退走,遂追陷与惧入围,破之,或自投两水死。
太祖令曰:“贼围堑鹿角十重,将军致战全胜,遂陷贼围,多斩首虏。吾用兵三十余年,及所闻古之善用兵者,未有长驱径入敌围者也。且樊、襄阳之在围,过于莒、即墨,将军之功,逾孙武、穰苴。“晃振旅还摩陂,太祖迎晃七里,置酒大会。
曹操评价是:且樊、襄阳之在围,过于莒、即墨,不确定是否有故意吹敌人以更加抬高徐晃的意思。不过按照记载中的表现明显是徐晃轻松拿捏了关羽的一切行动和准备。关羽这时大概是60岁左右并不算很年迈,所以以此作为他军事能力的最终高度我认为可行。
结果就是徐晃的玩具,看到这个表现我的第一反应是陆抗的西陵之战,大方向正确,对方一旦有任何行为,都能够非常好的判断出对方的想法予以反击,完全主导了战局走向,并且一战击退对方。那么有人说羊祜菜就有人认为关羽菜。有人认为陆抗太强,就有人认为徐晃太强,这个纯靠自己判断。我的评价就是徐晃陆抗很强,打得很漂亮,他两能排到一流名将,那么关羽最高自然就是二流将领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