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吧 关注:4,056,917贴子:73,345,489

很多人连常识都不懂!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是先有农业革命才会有工业革命,农业革命是工业革命的先决条件和基础。东亚某小国在近代以前,连农业革命都搞不出来,如何能有工业革命出现呢?落后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积重难返的结果,可以说是一直落后的积累


IP属地:广东1楼2024-11-19 23:21回复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4-11-19 23:56
    收起回复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4-11-19 23:56
      回复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4-11-19 23:56
        收起回复
          ,怎么,农业革命的标志不就是商品粮市场的发达。中国宋朝末期、明朝末期和清朝中期都有,什么叫农业革命都搞不出来?


          IP属地:贵州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4-11-20 00:12
          收起回复
            侯建新先生认为:
            16世纪时,英国一般农户耕种的土地面积大约为15英亩,亩产按16蒲式耳计,合计240蒲式耳,化“公制”为5007公斤,合5吨。
            中国明代以江南为例,“一夫耕10—20亩”,折中计15明亩,合14.79市亩,亩产294市斤,合计4347市斤,公制2173公斤,即2吨稍余。中英比较,中国户均粮食产量不到英国的一半。
            侯先生还认为,由于英国“大农场”的普遍出现,16世纪以后中英两国的户均粮食产量的差距不断加大。
            他认为,18世纪上半叶,英国小麦亩产有21蒲式耳,公制为1英亩产量为438公斤,折合中国市制为1市亩72公斤,户均年产6.5吨。
            同时期,中国江南地区的户均面积大约10清亩,合9.22市亩,1市亩净产粮大约421市斤,合计3882市斤,公制1941公斤,2吨不到。
            中英两国比较,中国的户均粮产只有英国的1/3还不到。
            侯建新:《工业革命前英国农业生产与消费再评析》,《世界历史》2006年第4期。
            侯建新:《现代化第一基石:农民个人力量与中世纪晚期社会变迁》,天津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年版。
            其中对1300年前后的英国产均粮食产量也有解答:“英国13—14世纪的劳动生产率是2369公斤/户,封建社会解体时期15—16世纪的劳动生产率是5520公斤/户”。


            IP属地:广东6楼2024-11-20 00:48
            收起回复
              以上摘自侯建新《英国工业化以前农民的“饮食革命”》(《光明日报》2012年07月05日)
              根据1808年的价格水平,估计英国中等农户每人每周的饮食消费大约需要5先令,包括2磅腌肉,蔬菜,半配克褐色面包,2.3加仑脱脂牛奶,1磅奶酪,5.9升淡啤酒。
              经济条件较好的农民,每人每周消费可达7先令3.5便士,除上述消费外,另有4升淡啤酒,黄油和糖各半磅,还有1英两茶叶。
              1745年……
              据记载,汉普郡农场雇工一日三餐的菜单如下:
              早餐是牛奶、面包和前一天剩下的咸猪肉。
              午饭是面包、奶酪、少量的啤酒、腌猪肉、马铃薯、白菜或萝卜。
              晚饭是面包和奶酪。
              在星期天,人们通常还可吃上鲜猪肉。
              在北安普顿郡,雇工的三餐分别为:
              早餐有腌肉、奶酪,午餐有面包、啤酒、烤肉(或煮肉)和布丁,晚餐和早餐大致一样,外加少量啤酒。
              一位史家分析道:18世纪英国农民的热量摄入与20世纪60年代欠发达世界的水平相当接近,蛋白质和脂肪摄入量的不足也颇为相似。
              尽管肉吃的很少,最穷的家庭每周吃肉不超过两天或每周吃肉不超过一次。但他们还是有吃的,并没有挨饿。当时各种济贫机构档案,留下了关于穷人饮食的规定,颇为详细。
              1687年伦敦圣·巴塞洛缪收容所日常饮食包括:
              285.3克小麦面包,1.7升啤酒,2品托汤、肉汤或牛奶糊。
              每周一、二、四和周日4天吃肉,每天170.1克。其他不吃肉的三天吃黄油和干酪。


              IP属地:广东7楼2024-11-20 00:55
              收起回复



                资料,那到处都是,但是神奇的就是某些人就是自称找不到找不到


                IP属地:广东8楼2024-11-20 00:57
                收起回复
                  正常,不是所有人都明白事物发展的递进关系……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4-11-20 01:13
                  收起回复
                    lz引用的论文我先标在这,
                    剩下的我还得去找。










                    IP属地:贵州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24-11-20 01:16
                    回复
                      ,我想,lz应该用这写数据来表面自己的观点最好。










                      IP属地:贵州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24-11-20 01:36
                      回复










                        IP属地:贵州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24-11-20 01:37
                        回复










                          IP属地:贵州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24-11-20 01:37
                          回复





                            IP属地:贵州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24-11-20 01:38
                            回复
                              ,自我总结:英国进行农业革命有他自己的优势,人口并不如中国明朝和清朝,却能理由优良的海洋性气候和地理水文条件而发展农业革命。包括人口稠密地区占据农业发展区的比重,lz并未给出。
                              但楼主客观忽略了中国作为农业国,农业主产区的黄河地区找到了盐碱化的破坏,长江中下游地区成为新的粮产地,但也随之而来需要长江中下游地区供应全国的粮食供给,长江中下游地区人口也仅仅只有全国人口的45%。
                              lz的说法的确正确,但没有考虑到中国自身的客观条件,我认为依旧是有失考虑的。


                              IP属地:贵州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24-11-20 01:47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