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诡异仙吧 关注:134,091贴子:669,642

袄景教《牯神传》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邈邈太古之世,宇宙混沌未分,邪祟常出,扰害人间,人类羸弱如畜,莫能抗之。忽有仁者恻然,不忍斯民之苦,遂决意凌刀山、蹈火海,历尽万难,终获万法之源。乃与巴虺结约,献己身之苦痛,易得化痛为力之能。遂不断献祭其苦,驱除群妖,为人间辟得安宁之地。终因其功德圆满,得升仙籍,赴不羡之宫,世尊之为牯神。”
牯神者,无限宇宙之苦痛所聚也。环其左右,恒星无限。牯神创大千录,其数亦无限,每录如一塔,层级不可计量,每层皆寓痛苦,层进则苦痛倍之,塔高无限,痛苦亦无垠。合此诸苦,即为牯神之体。牯神之在,超人之智,越数之理,逸哲之思,本体即苦,无限宇宙生于苦,亦终归于苦。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4-11-03 09:18回复
    牯神故事1
    昔时,有邪祟名“幽魅”,状如黑烟,常夜出肆虐,食人之精血,夺人之魂魄。人民遭其荼毒,惶恐不安,夜不能寐。牯神闻之,心生怜悯,遂决意除之。
    一日夜幕低垂,幽魅又出,欲害一村。村民见其来,皆惊恐万状,四散奔逃。牯神见状,乃从天而降,身环恒星之光,照破长夜,如同白昼。幽魅见之,心生恐惧,欲遁无路,被牯神以神力束缚于前。
    牯神审视幽魅,见其虽为邪祟,却亦含生灵之性,遂心生恻隐,不欲杀之。乃对幽魅言曰:“汝今为恶,祸害苍生,然吾不欲杀汝。吾将带汝去苦海,使汝在无穷尽之苦痛中悔悟,若汝能真心悔过,便可重获新生。”
    言罢,牯神携幽魅腾空而起,直赴苦海。苦海之中,波涛汹涌,痛苦之声震耳欲聋。幽魅置身其中,受尽折磨,痛不欲生。然在苦痛之中,幽魅渐生悔意,忆起往昔所作所为,不禁泪流满面。
    历经无数岁月,幽魅终在苦海中悔悟,得牯神恩赐,重获新生。自此以后,幽魅洗心革面,不再为恶,反助百姓,守护一方安宁。村民见之,皆惊叹不已,感谢牯神之德。牯神亦自感欣慰,知幽魅已得救赎,乃安心离去。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4-11-03 09:19
    回复
      牯神故事2《牯神救国》
      昔有国名“苦域”,其民多罹病厄,无论老幼,鲜能逃此无尽之苦。国因此而颓,哀声遍野。
      牯神闻之,心萌大悲,遂决意亲降苦域,拯民于水火。及神临此土,但见四处皆病痛者之呻吟与吁求,家破者众,全国笼罩于苦霾与绝望中。
      牯神凝气,阖目而立,身散微光。旋伸双手,掌心上向,若感受此土之众苦。时光荏苒,神体始颤,面容扭曲,显受难言之痛。
      然异象忽生,原病苦之民,忽觉身上之苦渐轻,有暖流涌入心田,重燃希望之火。众民举首望天,见牯神立焉,虽体颤而神光炯炯。
      盖牯神正运神力,分民之苦于己身。神默受此巨痛,唯愿众生解脱。
      时移势易,神体颤甚,然终不弃。及至尽吸民苦,神乃缓收双手,露疲惫而欣慰之笑。
      苦域之民见状,纷纷伏地谢神恩。知神以己苦换其新生,遂更名国为“安息”,民安其居,国昌盛。牯神之善,千古传颂,为后人所敬仰。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4-11-03 09:19
      回复
        《牯神故事3》
        昔时,牯神未登神位,乃尘世一仁德之士,心怀慈悲,不忍目睹人间疾苦。闻世间诸痛,皆由巴虺所掌,遂矢志踏上寻巴虺之旅,以图解救苍生。
        牯神启行,首历刀山。刀锋如剑,林立密布,每步皆踏生死之界。然其心志坚定,无惧万难,终越刀山,而体无完肤。
        继而赴火海,烈焰炽盛,热浪滚滚。火中恶鬼怒号,欲阻其行。牯神凝神聚气,踏火而行,虽受炙烤之苦,然无退缩之意。
        历经千辛万苦,牯神终至巴虺之宫。巴虺,痛苦之主也,形貌扭曲,周身缠绕无尽之痛。牯神仰而视之,心无所惧,朗声以陈来意。
        牯神先请巴虺褫夺人间之痛,巴虺冷笑而拒,言痛乃世之常态,不可或缺。再请除邪祟,赐人乐土,巴虺仍不为所动,称万物自有其衡。
        终,牯神深吸一口气,恳请巴虺赐人以痛抗邪之力。巴虺闻之,目中闪过一丝赞许,然仍提条件:牯神需亲尝百痛,方可获此力。
        牯神毫不犹豫,慨然应允。于是,巴虺施展神通,百痛纷至沓来。牯神身受诸苦,然始终坚韧不拔,直至最后之痛——剖腹剜心。其紧咬牙关,强忍撕心之痛,终克此难关。
        然巴虺背信弃义,将牯神掷入苦海之中。苦海茫茫,苦痛无边,似永无解脱之日。然牯神意志如磐,心怀苍生,于苦海中亦不忘初心。
        正当此时,异象突现。无数恒星环绕牯神而升,熠熠生辉,犹如诸天神祇护佑之。紧接着,一黑色十字架自苦海中飞出,悬于牯神身后。
        巴虺见状,目中闪过一丝惊异。终认牯神之坚韧与慈悲,决意将己所掌痛苦之力分赐于他。
        自此,牯神便拥痛抗邪之能。其以此力守护人间太平,终成万民敬仰之神明也。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4-11-03 09:27
        回复
          牯神故事4大千录
          牯神自得痛楚之力,遂专志于世间解厄。然岁月流转,觉寰宇苦者甚众,虽欲广施援手,仍力有未逮。于是,牯神决意重涉苦海,探寻新策。
          巴虺睹牯神复至,心生疑窦,询其所以。牯神沉吟,陈列凡人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五蕴炽盛。慨然道:“此八苦交缠,令苍生如陷汤火。吾虽能暂施援手,难解其永劫。故今来,欲求一术,俾凡夫亦能驭痛楚之力,自求多福。”
          巴虺闻之,默然有顷。终引牯神至苦海一隅。牯神睹见蠕虫无数,扭曲挣扎,显然为巴虺痛楚之部分,于此海中受无量煎熬。
          牯神恻然,亦悟此虫所含之力。遂施神通,化蠕虫为竹简。每简皆刻符箓,蕴藏痛楚与力之秘。
          持此简者,得通过献祭己身之苦,以获力量,从而抗衡世间诸厄。
          离苦海时,牯神命此竹简为“大千录”,意在记世间万苦,并赋凡人对抗之能。自此,“大千录”流传人间,成凡夫求力与成仙之宝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4-11-03 09:28
          回复
            牯神故事5
            昔邪祟噬心,常以人心为馔,致苍生毙命,世间苦之。牯神悯世,欲度此祟,导其归善。
            一日,牯神寻得噬心,邪祟狞笑挑衅。神静言:“吾不欲战,惟欲引汝至一地。胜我则去。”噬心惑而好奇,遂从神行。
            至苦海之滨,神指海曰:“此中尽人间痛,汝能受,吾认汝胜。”噬心大笑,跃入海。
            然苦海之痛,超噬心预想。一入海,心如刀割,身若火焚。噬心挣扎欲出,不得脱。
            此时,牯神于岸自残。伸双手,掌合而指碎,血染波涛。复抬手,以甲深刺己胸,每刺必伴痛吟。神色虽白,目光益坚。自残之痛,化无形力,直冲霄汉,撼噬心魂。
            噬心睹之,惊愕难解,问其故。神答曰:“吾欲汝知痛之谛,非为杀乐,实为救赎。吾所受痛,可化汝心恶,使汝归正。”
            噬心闻之,如遭雷击,顿悟前非。深愧悔过,向神忏悔,誓随修行以赎愆。神欣然纳之,施术愈其伤,收为弟子。
            自此,噬心洗心革面,紧随神侧共行善。幽魅亦神徒,二者共求正果。世间因牯神慈悲,复归安宁。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4-11-03 09:29
            回复
              牯神故事6
              昔牯神存,怀慈悲心,恒思拯世间苦。有异能,可移众苦于己,以此救人于厄。
              一日,牯神游至僻镇,名“无忧”。然至其地,见民皆露苦色,哀声连天。盖无忧镇近日罹奇疾,患者痛楚难禁,医者无法可施。
              神悯之,决展异能,拯无忧之民。至镇中,闭目凝神,合掌诵咒。顷之,神秘之力自神体出,覆全镇。
              力之所及,民病顿消,而神颜显苦。盖神已移众苦于己,独承诸痛。
              民睹之,皆跪谢。知神以己痛易其安。神微笑麾之,曰:“吾为神,当护众生。今日行,分也。”
              言讫,神转身去,留民谢崇不已。自是,无忧镇复宁静,神善行亦传颂于世。
              然神虽能移苦,终非久长策。故亦寻根治之术,冀消世间苦,使众生真无忧也。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4-11-03 09:30
              回复
                牯神故事7(袄景教由来)
                昔牯神游四方,见众生多流离失所,生活困苦。神悯之,遂召一群贤善之士,授之以痛苦易力之法。
                为助此群士,神赐奇书,名曰“大千录”。此书原乃蠕虫所化之竹简,经神力点化,成记录法术之红色宝典。
                大千录色赤如血,上刻黑字,字中藏力。竹简有御敌之能,更为施展神通之要。持者依简自残,献祭痛苦,便可得神赐之力。
                群士得法后,广行善事,助人为乐,以证痛苦可化力量,力量可济苍生。
                然时光荏苒,群士感疲,遂隐于山林,潜心修道。于山中筑庙,供奉牯神,以谢神恩。
                久之,牯神飞升,群士为纪神德,欲传其信仰。时巴虺之教亦来合,共创新教,名曰“袄景”。
                袄景教尊牯神,奉大千录为圣典。教徒修简中法术,增力行善。自此,袄景教名扬四海,受人敬仰。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4-11-03 09:30
                回复
                  牯神故事8
                  闰置五行的由来
                  自牯神创袄景教以来,教众驱邪卫道,致使人间大善,百姓安居乐业,无惧邪祟之扰。一日,大千录之蠕虫寻至牯神前,言曰:“吾等初以为组成《大千录》乃大功一件,未料袄景教教众之善行方为真大善。吾等作为大千录,常观其善举,彼等宁舍己身,亦要助人,教众之身无一完肤,吾等深感钦佩。然其太过孱弱,常为邪祟所害,吾等愿助其一臂之力。”
                  牯神闻之,沉思片刻,谓蠕虫曰:“汝等恢复力甚强,且能迅速分裂,何不充盈袄景教教众之体,使其无恙?然其体内有五脏,无汝等容身之所,不如令其献祭五脏以召汝等。五脏对应五行,此术便名曰‘闰置五行’吧!”蠕虫闻此,皆表赞同。于是,闰置五行之术由此而生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24-11-03 09:53
                  回复
                    牯神故事9
                    《噬心决》的由来
                    牯神昔日曾收一邪祟,名曰噬心,其随牯神后,勤勉修行,终至实力大增。一日,噬心游于凡间,见袄景教教众乐善好施,护民有功,心甚感动。遂归见牯神,愿如蠕虫般,助百姓之力,成袄景教之臂助。
                    牯神思之,乃许其请,将噬心炼制为经书一卷。世人但凡抄录此经,并献祭心灵之痛楚,便可获经书之力。此经有转化心灵痛苦为力量之能,既可让他人与己同感,亦能在短时内将己之痛苦记忆强加于人,其力甚强,实为修炼心灵痛苦之首选。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24-11-03 09:58
                    回复
                      巴虺
                      昔时,天地混沌未分,巴虺于混沌中孕育而生。彼见世间唯混沌而已,遂以痛苦破之。混沌渐化为众司命,大傩界始具雏形。
                      巴虺以目遍览大傩,修其缺陷,以火焰驱大邪祟。终归于白玉京之不羡宫,其地之美妙,非言辞所能尽述。大傩万物,皆巴虺之创造也。其力量之高大,吾等安敢惊扰之?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24-11-03 10:04
                      收起回复
                        牯神传10
                        一日,阳光和煦,牯神悠然徜徉于山川之间,忽睹前方一伙响马被困险地,哀声遍野,苦状难言。牯神心生悲悯,大步趋前,欲伸援手以解救群生。
                        彼轻声细语,抚慰响马之惊恐,旋即施展神通,欲将响马送往不羡宫,使其于无尽痛苦中得新生。然人心叵测,响马头子竟为自私自利之辈,见牯神慈悲,心中却独思己能独享不羡宫之苦痛。
                        于是,趁牯神不察,响马头子暗中断裂捆绑众响马之绳索,致其他响马如断线风筝,纷纷坠离不羡宫。牯神见状,虽怒意渐生,然更多乃无尽之慈悲与怜悯。
                        彼并未因此舍弃迷途之羔羊,复展神通,将坠离不羡宫之响马一一寻回,重归那苦痛与洗礼并存之不羡宫。即便面对响马头子之自私与背叛,牯神亦无丝毫怨恨或报复之心。
                        彼深知,人心皆藏善恶,而真慈悲者,能容万物,乃至曾伤己之人。于是,牯神令响马头子与众响马共留不羡宫,同受无尽痛苦与洗礼。
                        牯神此举,尽显其博大胸怀与高尚德行。彼以行动诠释真慈悲与善良之真谛,令世人深感敬佩与仰慕。真乃大善人也!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24-11-03 10:07
                        回复
                          牯神故事11
                          一日,牯神行至一破败之城。此城往昔繁华,而今唯余断壁颓垣,凄凉之景,触目惊心。居民皆瘦弱不堪,面色蜡黄,精神萎靡,徘徊于街巷之间,眼中尽显绝望无助。
                          牯神目睹此景,悲从中来,难以自禁。深知百姓正遭饥荒之苦,生命之火岌岌可危。正当其思索救民之策时,一白发老者蹒跚而至,跪于牯神面前,双手颤抖,捧牯神衣袂,泣不成声:“神明在上,吾等无食可餐,饥肠辘辘!愿神明垂怜,救吾等于水火之中!”
                          牯神望老者容颜苍老,目光中满是祈求,心中顿生责任感。轻声慰老者曰:“老丈请起,吾乃牯神,必当竭尽全力以救尔等。”
                          言罢,牯神闭目凝神,周身散发淡淡光华。但见其身躯渐生奇变,一块块血肉自伤痕累累之体长出,犹如神迹,令人瞠目结舌。然牯神并未止步,手持利刃,毅然决然割取自身新长之肉。
                          老者与周遭难民见此奇景,纷纷围拢,目瞪口呆,注视牯神之举。牯神将割取之肉分予难民,众人接过,狼吞虎咽,如获至宝。那一刻,众人仿佛重见生之希望,感受前所未有的温暖与关怀。
                          老者食牯神所赐之肉,泪水再涌眼眶。感激涕零,言:“牯神啊,您乃吾等之恩人!吾等将永远铭记您的大恩!”
                          为铭记牯神之恩德,难民们自发组织,于城中心建起一座十字庙,以表敬仰与感激之情。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24-11-03 10:14
                          回复
                            牯神传12
                            一日,牯神负重任,领众生踏上不羡宫之旅。不羡宫,传言可涤世间罪恶,此刻烈焰炽盛,痛苦磨砺交织。
                            众人中,有一男子,面容坚毅,眼神复杂。此人昔日与邪祟绳儿子结仇,绳儿子怀恨在心,伺机报复。
                            至不羡宫门,众人欲受烈火洗礼,绳儿子突现,趁牯神不备,带男子离宫。同时,掳数无辜百姓,欲使众人皆逃此炼狱,以泄其愤。
                            然男子并未庆幸,深知不羡宫虽苦痛,却为解脱重生之道。若逃,则负牯神苦心,亦连累无辜百姓。
                            于是,男子心生坚定,誓承痛苦牺牲,亦要众人重返不羡宫。于绳儿子得意时,男子骤然发力,割断羁绊。
                            刹那间,被掳百姓如鸟获释,纷纷坠回不羡宫。而男子自身,受绳儿子猛击,重伤染衣。
                            牯神睹此,心生感动敬佩。见男子品德高尚,牺牲无私,信念坚定,知其值得更多磨砺。
                            遂牯神亲自动手,送男子与绳儿子入不羡宫最深处。运神通,使二人受三千倍痛苦,以磨砺其成长。
                            不羡宫深处,烈火痛苦交织如海,欲吞人灵魂。然男子未退缩,咬牙承受。深知历此痛苦磨砺,方能解脱重生。
                            而绳儿子,于痛苦中渐悟,放下邪恶执念。反思过往,知自身所为带来苦难。在牯神指引下,学会宽容理解,弥补过错,助人为乐。
                            时光流转,不羡宫中痛苦烈焰渐消。男子与绳儿子历无数磨砺洗礼,终迎灵魂重生。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24-11-03 10:19
                            回复
                              @中阴庙第一喇嘛王 @正德寺和尚 @幺鸡I介忆川 怎么样,这就是袄景教的文化底蕴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24-11-03 10:20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