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后谷称 《三国志8 REMAKE》的开发成本超越了《三国志14》。然而,《三国志14》的开发成本明显不高。对比《三国志13》,《三国志14》在CG、3D模型等方面的费用明显下降。《三国志8 REMAKE》更是进一步将《三国志14》的这一特征“发扬光大”。
首先,在《三国志8 REMAKE》中,孙策、貂蝉等主要角色的3D模型被取消。同时,《三国志8 REMAKE》无OP与CG动画,仅含ED在内的六个PPT动画。这一情况尚不如《三国志14》,遑论CG数量不少的《三国志13》。
其次,《三国志8 REMAKE》类似《三国志12》,未开发大地图。而在原版《三国志8》中,便是《三国志12》式地图。复用《三国志13》、《三国志14》、《三国志 霸道》的素材,修改出一个手游级别大地图的成本应该不高。而色块拼图级别的大地图,则不应宣传什么“开发成本高”的说法。
再次,战斗界面实质上只有野战,未有攻城战。城池、关卡上无法进行补给与遭遇战,本质是大号箭塔。这一设计机制尚不如《三国志10》与《三国志13》。同时,战斗地图的范围也小,在降低了开发成本的同时,也降低了排兵布阵的策略性。
最后,立绘大量复用《三国志14》、《三国志 霸道》的素材。本作的立绘全面外包给中国画师,且出现了“三个手指”的明显AI绘图痕迹。因此,这一方面的成本明显历代最低。同时,人物数量完全继承《三国志14》,无新增人物。本作仅对一些主要人物的数据进行了微调,人物简介则可以完全照搬。因此,史料分析与人物设定费用明显低于历代作品。至于人物关系系统则是简化版的《三国志13》朋友圈系统。
那么,《三国志8 REMAKE》的开发成本为何会高于《三国志14》?首先,《三国志14》的开发成本原本就很低,尤其是与《三国志13》相比更为明显。《三国志13》与《信长之野望 创造》分别是各系列投资最多的游戏。后续作品的成本明显不及前两者。因此,光荣的发展思路是降低成本,提高投入产出比,实现以小博大,而非增加投资,提升游戏体验。看越后谷之前操刀的《大航海时代4》与《太阁立志传5》的重置版质量,也可印证光荣让他开发只为省钱、而非花钱的事实。至于本作与《三国志14》开发成本的比较,如同两个侏儒比身高,谁高一厘米就算赢。同时,日本近年来遭遇了输入性通胀,全社会工资水平上涨。而光荣也自去年起明显上调了员工工资。
其次,比起《三国志13》、《三国志14》,《三国志8 REMAKE》的剧情数量更多。但对于开发人员而言,无非是多输入几段文本。同时,本作的历史剧情发展容易断掉,且细节打磨不够,如赵云的长坂坡剧情无法获得青釭剑。这一现象反映出本作的剧情空有数量,设计机制却并不严谨,
再次,在配音方面,《三国志8 REMAKE》目前仅支持日语配音。一些知名声优对知名人物进行了配音。然而,这些配音在游戏中主要表现为“单词式配音”,工作量很小。由于剧本数量多,旁白配音倒是不少,但只仅支持日语配音,实在难以相信本作的配音成本会明显高于前作。
最后,《三国志8 REMAKE》的音乐在继承原作的基础上,邀请原版音乐制作人重新编曲了一部分曲目。这部分曲目仅编曲微调,而非完全新编,因此工作量有限。同时,光荣拥有未新编曲的原版曲目版权,这部分的费用为零。综上,本作的音乐费用很难高于前作。
在《三国志8 REMAKE》发售后,便有许多网友质疑其开发成本超越了《三国志14》的说法。更有一些网友调侃“建议光荣严查越后谷,开发经费是否被贪污”。虽然这一说法仅为戏言,但从上述情况看来,光荣宣传的《三国志8 REMAKE》的开发成本规模与实际游戏体验之间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差距。至于《三国志8 REMAKE》的开发成本都花在哪里了?这个问题的答案,我也想知道。

首先,在《三国志8 REMAKE》中,孙策、貂蝉等主要角色的3D模型被取消。同时,《三国志8 REMAKE》无OP与CG动画,仅含ED在内的六个PPT动画。这一情况尚不如《三国志14》,遑论CG数量不少的《三国志13》。
其次,《三国志8 REMAKE》类似《三国志12》,未开发大地图。而在原版《三国志8》中,便是《三国志12》式地图。复用《三国志13》、《三国志14》、《三国志 霸道》的素材,修改出一个手游级别大地图的成本应该不高。而色块拼图级别的大地图,则不应宣传什么“开发成本高”的说法。
再次,战斗界面实质上只有野战,未有攻城战。城池、关卡上无法进行补给与遭遇战,本质是大号箭塔。这一设计机制尚不如《三国志10》与《三国志13》。同时,战斗地图的范围也小,在降低了开发成本的同时,也降低了排兵布阵的策略性。
最后,立绘大量复用《三国志14》、《三国志 霸道》的素材。本作的立绘全面外包给中国画师,且出现了“三个手指”的明显AI绘图痕迹。因此,这一方面的成本明显历代最低。同时,人物数量完全继承《三国志14》,无新增人物。本作仅对一些主要人物的数据进行了微调,人物简介则可以完全照搬。因此,史料分析与人物设定费用明显低于历代作品。至于人物关系系统则是简化版的《三国志13》朋友圈系统。
那么,《三国志8 REMAKE》的开发成本为何会高于《三国志14》?首先,《三国志14》的开发成本原本就很低,尤其是与《三国志13》相比更为明显。《三国志13》与《信长之野望 创造》分别是各系列投资最多的游戏。后续作品的成本明显不及前两者。因此,光荣的发展思路是降低成本,提高投入产出比,实现以小博大,而非增加投资,提升游戏体验。看越后谷之前操刀的《大航海时代4》与《太阁立志传5》的重置版质量,也可印证光荣让他开发只为省钱、而非花钱的事实。至于本作与《三国志14》开发成本的比较,如同两个侏儒比身高,谁高一厘米就算赢。同时,日本近年来遭遇了输入性通胀,全社会工资水平上涨。而光荣也自去年起明显上调了员工工资。
其次,比起《三国志13》、《三国志14》,《三国志8 REMAKE》的剧情数量更多。但对于开发人员而言,无非是多输入几段文本。同时,本作的历史剧情发展容易断掉,且细节打磨不够,如赵云的长坂坡剧情无法获得青釭剑。这一现象反映出本作的剧情空有数量,设计机制却并不严谨,
再次,在配音方面,《三国志8 REMAKE》目前仅支持日语配音。一些知名声优对知名人物进行了配音。然而,这些配音在游戏中主要表现为“单词式配音”,工作量很小。由于剧本数量多,旁白配音倒是不少,但只仅支持日语配音,实在难以相信本作的配音成本会明显高于前作。
最后,《三国志8 REMAKE》的音乐在继承原作的基础上,邀请原版音乐制作人重新编曲了一部分曲目。这部分曲目仅编曲微调,而非完全新编,因此工作量有限。同时,光荣拥有未新编曲的原版曲目版权,这部分的费用为零。综上,本作的音乐费用很难高于前作。
在《三国志8 REMAKE》发售后,便有许多网友质疑其开发成本超越了《三国志14》的说法。更有一些网友调侃“建议光荣严查越后谷,开发经费是否被贪污”。虽然这一说法仅为戏言,但从上述情况看来,光荣宣传的《三国志8 REMAKE》的开发成本规模与实际游戏体验之间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差距。至于《三国志8 REMAKE》的开发成本都花在哪里了?这个问题的答案,我也想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