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D 平台内存甜点频率科普
对于内存频率大家的认知是不是觉得总是越高越高?其实也要看情况,有时候频率高并不一定实际获得的性能体验会更好,尤其是在游戏环境下,甚至会出现高频内存反而不如低频的情况,这其中的一个关键原因就是“内存分频”,今天小雕课堂就为大家科普讲解一下。

平台一样,为什么6000MHz性能远超6800MHz?
如下图,在AIDA64的内存性能测试中会发现,明明是同样的CPU、主板和内存,运行在6800MHz和6000MHz时候的性能差距非常大,并且还是内存时序完全一致的情况下,延迟前者更是方面足足慢了30%,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造成这种情况的直接原因就是“内存分频”设置。6800MHz的内存频率设置时,这套AMD平台内存FLCK与UCLK之间比值只有2:3,不如6000MHz下的1:2,因此内存的延迟大大增加了,造成了性能拖慢。
“内存分频”是什么?
对计算机有一定基础知识的小伙伴都知道,内存与CPU之间的数据交换还需要一个“内存控制器”俗称“IMC”(Integrate Memory Controller)。过去IMC和内存频率基本是一致,也就是1:1的同步工作模式,此时内存性能可以完全发挥。

INTEL 酷睿CPU 架构图
但是随着时代不断发展,如今的内存频率越高越来,例如在技嘉Z790冰雕X平台已经可以做到一键OCDDR5 8266MHz,如此带来一个问题就是内存控制器跟不上了。由于IMC是集成在CPU体内,体积小、发热难解决,以目前的工艺水平还不足以让其工作在非常高的频率,所以才加入了不同的分频比例(1:2或者2:3),让内存控制器可以在相对低的频率里与高频内存保持正常通信。

百元主板B760M魔鹰搭配i9-13900KS内存超频至8000MHz
目前DDR4平台无论是INTEL还是AMD在3200MHz的内存频率均可以保持1:1,更高的频率需要看CPU IMC和内存的体质如何,有一定运气成分。其中对于INTEL平台而言,选择“K”系列的处理器通常IMC体质更好,因此有的小伙伴即便使用B760M主板也要搭配K系列处理器就是这个道理。

而DDR5内存起步普遍较高,从4800MHz到8000MHz均有,因此无论是INTEL还是AMD默认均采用的1:2分频。其中AMD平台由于IMC的设计不同,普遍在6000MHz达到的性能甜点,再高可能会出现文章开头所说的“6800MHz不如6000MHz”的问题,因此对于普通玩家而言不宜过分追求过高的内存频率。

B650E 电竞雕USB4主板
当然近期随着锐龙9000的发布,AMD平台的内存性能进一步提升。由于新工艺加持,锐龙9000的Zen5架构IMC显著更强。根据AMD官方说法,CPU 默认支持DDR5-5600,在 1:1 结构时钟下最高可支持 DDR5-6400内存,也就是6400MHz不分频也不难。如果搭配技嘉X670或者B650系列主板特殊的D5黑科技功能,开启低延迟和高带宽后锐龙9000内存延迟还可以进一步降低。
如何设置内存分频才能让性能发挥最好?
内存分频在AMD锐龙系列处理器和INTEL 11代酷睿开始存在,在INTEL平台的技嘉主板上可以看到“Gear模式”的选项,其中Gear1就是1:1,Gear2就是1:2,此外还有Gear3、Gear4等。

而在AMD锐龙处理器的技嘉主板上,内存分频设置选项主要调节是“InfinityFabric Frequencyand Dividers”,俗称“FLCK”,这里设置的频率1000MHz就是1:1,2000即为1:2MHz,以此类推。如果你感觉自己的内存性能偏低,不妨按照文章内容设置测试一下,说不定有奇效。

以上就是本期小雕课堂的全部内容了,看完相信您一定对内存分频机制和AMD与INTEL平台内存设置有了一定的了解。有任何问题也欢迎评论留言,雕妹将尽力为大家解答,记得关注哦!
对于内存频率大家的认知是不是觉得总是越高越高?其实也要看情况,有时候频率高并不一定实际获得的性能体验会更好,尤其是在游戏环境下,甚至会出现高频内存反而不如低频的情况,这其中的一个关键原因就是“内存分频”,今天小雕课堂就为大家科普讲解一下。

平台一样,为什么6000MHz性能远超6800MHz?
如下图,在AIDA64的内存性能测试中会发现,明明是同样的CPU、主板和内存,运行在6800MHz和6000MHz时候的性能差距非常大,并且还是内存时序完全一致的情况下,延迟前者更是方面足足慢了30%,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造成这种情况的直接原因就是“内存分频”设置。6800MHz的内存频率设置时,这套AMD平台内存FLCK与UCLK之间比值只有2:3,不如6000MHz下的1:2,因此内存的延迟大大增加了,造成了性能拖慢。
“内存分频”是什么?
对计算机有一定基础知识的小伙伴都知道,内存与CPU之间的数据交换还需要一个“内存控制器”俗称“IMC”(Integrate Memory Controller)。过去IMC和内存频率基本是一致,也就是1:1的同步工作模式,此时内存性能可以完全发挥。

INTEL 酷睿CPU 架构图
但是随着时代不断发展,如今的内存频率越高越来,例如在技嘉Z790冰雕X平台已经可以做到一键OCDDR5 8266MHz,如此带来一个问题就是内存控制器跟不上了。由于IMC是集成在CPU体内,体积小、发热难解决,以目前的工艺水平还不足以让其工作在非常高的频率,所以才加入了不同的分频比例(1:2或者2:3),让内存控制器可以在相对低的频率里与高频内存保持正常通信。

百元主板B760M魔鹰搭配i9-13900KS内存超频至8000MHz
目前DDR4平台无论是INTEL还是AMD在3200MHz的内存频率均可以保持1:1,更高的频率需要看CPU IMC和内存的体质如何,有一定运气成分。其中对于INTEL平台而言,选择“K”系列的处理器通常IMC体质更好,因此有的小伙伴即便使用B760M主板也要搭配K系列处理器就是这个道理。

而DDR5内存起步普遍较高,从4800MHz到8000MHz均有,因此无论是INTEL还是AMD默认均采用的1:2分频。其中AMD平台由于IMC的设计不同,普遍在6000MHz达到的性能甜点,再高可能会出现文章开头所说的“6800MHz不如6000MHz”的问题,因此对于普通玩家而言不宜过分追求过高的内存频率。

B650E 电竞雕USB4主板
当然近期随着锐龙9000的发布,AMD平台的内存性能进一步提升。由于新工艺加持,锐龙9000的Zen5架构IMC显著更强。根据AMD官方说法,CPU 默认支持DDR5-5600,在 1:1 结构时钟下最高可支持 DDR5-6400内存,也就是6400MHz不分频也不难。如果搭配技嘉X670或者B650系列主板特殊的D5黑科技功能,开启低延迟和高带宽后锐龙9000内存延迟还可以进一步降低。
如何设置内存分频才能让性能发挥最好?
内存分频在AMD锐龙系列处理器和INTEL 11代酷睿开始存在,在INTEL平台的技嘉主板上可以看到“Gear模式”的选项,其中Gear1就是1:1,Gear2就是1:2,此外还有Gear3、Gear4等。

而在AMD锐龙处理器的技嘉主板上,内存分频设置选项主要调节是“InfinityFabric Frequencyand Dividers”,俗称“FLCK”,这里设置的频率1000MHz就是1:1,2000即为1:2MHz,以此类推。如果你感觉自己的内存性能偏低,不妨按照文章内容设置测试一下,说不定有奇效。

以上就是本期小雕课堂的全部内容了,看完相信您一定对内存分频机制和AMD与INTEL平台内存设置有了一定的了解。有任何问题也欢迎评论留言,雕妹将尽力为大家解答,记得关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