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用的计谋,除了写藏头诗这一步算是成功了,把员外诓到了梁山,这一步还幸好是燕青外出了没在家,否则第一步就露馅了,燕青说的看我三言两语就盘倒他,以燕青的精明这话还真不吹牛。
吴用的本意是把员外搞上山之后,你就得从了梁山了,其实他的算计就只是到此为止了,没想到员外死活不从,劝了几个月,就是要下山回家, 其实这时候吴用其实已经没计了, 后面的打补丁都是越打越麻烦。
他想利用李固管家来告卢员外造反,这看似很好的一步借刀杀人的棋,但这个计策有个最大的变数就是李固,怎么就能确定李固一定就会去告呢? 毕竟员外的燕青就是一个绝顶的忠仆,你吴用咋就知道李固就一定会反水? 没准李固也是个忠心耿耿的人呢?他怎么就能确定李固不会回家把诗擦了,然后去济州府首告梁山强掳良人上山,我家主人是无辜的,救不救的出来另说,起码摘干净造反的罪名。
到了后面简直就是漏洞百出了,吴用一直是在补前面的窟窿,你既然都想到了让柴进去收买二蔡,怎么就想不到李固既然都已经送了一次金子要下死手了,难道李固就不会第二次收买么?要不是燕青忠心救主,卢员外已经成为野外枯骨了, 燕青可没见过吴用,更不可能是受吴用的计策指使。
吴用让柴进送金子,把死罪改成活罪,之后想的后招就是让石秀和杨雄下山打探消息,等石秀二人遇到燕青,卢员外已经被燕青救了,奈何两个人走不快又被抓回去了,如果没有燕青,等石秀二人走到大名府,只怕卢员外都头七了。
石秀刚进城,就赶上卢员外砍头,这时间干的真是一点空余都没有,石秀舍得一身剐,拼死相救,这纯粹是石秀义气使然,也非吴用的计策好,卢员外真是命好遇到石秀,要是按着吴用的计策来,卢员外这时候应该已经喝上孟婆汤了。
吴用的本意是把员外搞上山之后,你就得从了梁山了,其实他的算计就只是到此为止了,没想到员外死活不从,劝了几个月,就是要下山回家, 其实这时候吴用其实已经没计了, 后面的打补丁都是越打越麻烦。
他想利用李固管家来告卢员外造反,这看似很好的一步借刀杀人的棋,但这个计策有个最大的变数就是李固,怎么就能确定李固一定就会去告呢? 毕竟员外的燕青就是一个绝顶的忠仆,你吴用咋就知道李固就一定会反水? 没准李固也是个忠心耿耿的人呢?他怎么就能确定李固不会回家把诗擦了,然后去济州府首告梁山强掳良人上山,我家主人是无辜的,救不救的出来另说,起码摘干净造反的罪名。
到了后面简直就是漏洞百出了,吴用一直是在补前面的窟窿,你既然都想到了让柴进去收买二蔡,怎么就想不到李固既然都已经送了一次金子要下死手了,难道李固就不会第二次收买么?要不是燕青忠心救主,卢员外已经成为野外枯骨了, 燕青可没见过吴用,更不可能是受吴用的计策指使。
吴用让柴进送金子,把死罪改成活罪,之后想的后招就是让石秀和杨雄下山打探消息,等石秀二人遇到燕青,卢员外已经被燕青救了,奈何两个人走不快又被抓回去了,如果没有燕青,等石秀二人走到大名府,只怕卢员外都头七了。
石秀刚进城,就赶上卢员外砍头,这时间干的真是一点空余都没有,石秀舍得一身剐,拼死相救,这纯粹是石秀义气使然,也非吴用的计策好,卢员外真是命好遇到石秀,要是按着吴用的计策来,卢员外这时候应该已经喝上孟婆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