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吧 关注:411,871贴子:11,363,189
  • 33回复贴,共1

论诗词的基本形态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首先很感谢吧主的认可,在隐退半年之久偶然得了小吧主。所以为归来讲点可能有用的干货。
诗词以它独特的格式规则韵律在固有的书面用语中提炼而来,它也应当为拥有固有书面用语知识人群所能感受和阅读的,起码在借以注释的情况下能懂其大概。
也就是说一个正常的学子(范以高中生为基准),他是能够看懂的,至于境界的领会和内心的感悟那是另一回事。如果放在古代,就应当是科举考试等入过学堂之人能够读懂。如若不是如此,古代之诗人便不能令其名诗传阅坊间,名扬天下,亦不能于千年以后被我们熟知并认可。
这便引出一个问题——古今书面语的变迁。从诗经到魏晋,从唐诗到宋词,以致后来的元曲以及现代诗,书面语的差异感受就不必一一论证了。
对于写诗,从而有如下分歧,是写古诗所用书面语之诗,还是当代书面语之诗?
答案是两者皆可,但有区别。考古学者会有学术类的成就,但学术类作品的阅读量和流通性如何就不言而喻了。新诗类作品至少在阅读量和流通性具有绝对优势。(如果古代书面语可以统称为古诗,现代用语是否就是新诗呢,暂且如此)
然而有趣的一点是,就当代流通性而言,并不是新诗特有,而是大部分所能见到的古诗也有,并且这是大部分古诗得以能够让我们看到的重要原因。有一点泾渭分明的现象就是,我们熟知的几乎全是有着现代书面语流通属性的诗。
最重要的问题是如何写呢?这个问题然后导致了另一个两极分化的问题,沦为打油和宁愿考古(兴趣所致考古的不在此列)。
现代诗亦有它的风采,所以打油诗它应该只是一个纯水平问题,而非题材用字的基本问题。
  怎么写好一首具有流通性,通俗而又不俗气的诗呢?我想,起码有一点,不急于写成,诗应当如品茶,和雨对奕慢中出。至于这部分云云,可期后以待。
ps:拥有现代书面语特性的古诗,亦视为其使用的是现代书面语。但此类古诗的文化背景等等又与现代用语有差别。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4-10-23 19:58回复
    首席欣赏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4-10-23 22:00
    收起回复
      诗词是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形态。以下是一些基本的诗词形态:
      1. **古体诗**:
      - **四言**:每句四个字,如《诗经》中的许多诗篇。
      - **五言**:每句五个字,如唐代王维的《相思》。
      - **七言**:每句七个字,如唐代杜甫的《登高》。
      - **杂言**:句子字数不等,形式自由,如李白的《将进酒》。
      2. **近体诗**(又称今体诗):
      - **律诗**:通常为八句,分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每句五言或七言,要求对仗工整,平仄协调。
      - **五言律诗**:每句五个字。
      - **七言律诗**:每句七个字。
      - **绝句**:通常为四句,每句五言或七言,也有六言绝句,但较少见。
      - **五言绝句**:每句五个字。
      - **七言绝句**:每句七个字。
      3. **词**:
      - **小令**:较短,通常每首不过数十字。
      - **中调**:长度适中,每首词的句子数量和字数介于小令和长调之间。
      - **长调**:较长,有的词牌可达百余字。
      - 词有固定的词牌和格律,每个词牌都有其特定的平仄、字数和韵律要求。
      4. **散曲**:
      - **小令**:形式灵活,类似词的小令。
      - **套数**:由多个曲牌连缀而成,内容较为完整,类似戏曲中的唱段。
      5. **赋**:
      - 赋是一种介于诗和散文之间的文学体裁,注重辞藻华丽和铺陈排比。
      6. **骈文**:
      - 骈文是一种讲究对仗工整、声律和谐的文体,常用于颂赞、哀悼等文章。
      这些基本形态各有特点,诗讲究意境和韵味,词注重抒情和细腻,而赋和骈文则更侧重于文采和形式美。中国诗词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还衍生出许多变体和流派,共同构成了博大精深的诗词文化。


      IP属地:重庆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4-10-23 22:22
      收起回复
        其实大家都忽略了一点。
        有没有可能民间的语言,以前和现在的区别根本不大。
        官方以及典籍记录,只是书面记载的表达的方式。
        而民间和私下所说都和我们相差不大。
        听戏文,以及明清小说,就能感受到,秦腔里很多戏文都有些年代了,它里面白的时候确实不怎么拽文,听起来就像现在人写得一样。


        IP属地:陕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4-10-23 22:56
        收起回复
          诗词的基本形态?液态。


          IP属地:重庆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4-10-24 09:22
          收起回复
            诗词的基本形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结构:诗词通常有固定的结构,比如律诗有固定的句数和对仗要求,绝句则较短,词则有词牌名,规定了词的格式和韵律。
            2.韵律:诗词讲究押韵,即在特定位置的字音要相同或相近,形成韵律感。
            3.节奏:诗词的节奏感是通过音节的长短、停顿的安排来体现的,这在朗读时尤为明显。
            4.意境:诗词追求意境的营造,通过意象和情感的结合,传达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5.修辞:诗词中常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增强表达效果。
            6.平仄:在古汉语中,诗词的音调有平仄之分,平声和仄声的交替使用,形成了诗词的音韵美。
            7.对仗:在律诗和对联中,对仗是常见的修辞手法,即上下两句在意义、结构、词性等方面要相互对应。
            8.情感:诗词是情感的抒发,无论是豪放还是婉约,都蕴含着诗人的情感和态度。
            9.意象:诗词中常用自然景物、历史典故等作为意象,通过这些意象来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
            10.形式:诗词有多种不同的形式,如古风、律诗、绝句、词、曲等,每种形式都有其特定的规则和特点。
            这些基本形态共同构成了诗词的美学特征,使其成为中华文化中独特的艺术形式。


            IP属地:重庆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4-10-24 09:35
            收起回复
              的确不该急于写成,很多时候妙手偶得的最好,但一般也就一两句,为了一句强行凑个诗出来效果还是打折扣,放在那里静待时机,不定哪天又有灵感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4-10-24 12:47
              收起回复
                诗词的语言其实并不是通俗不通俗的问题,而在于“真”。通俗的可以是“风吹草低见牛羊”,不通俗的可以是杜甫的《丽人行》,语言对于诗词的评判不构成主要因素,而所写需真才是真正重要的。现在写作的人大部分不看词论,空想臆断,认为通俗的就是低级的,繁华得让人看不懂的就是高级的。这是一种典型的错误论调,自古词家所说的“拙”就是指的通俗,如“却道天凉好个秋”,这就是巧拙,王国维也提到用代词为人所笑,用词应不加粉饰。所以语言用词还真不是主要问题。


                IP属地:重庆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4-10-25 12:40
                收起回复
                  👌这样的贴子会使诗词吧里绝大多数人越来越明的,那些故弄玄虚的就不太好混了。上边所有讲的理论性方面的内容都很在理,没多少钻牛角的强词夺理的以其昏昏使人昭昭的谬论出现。想再继续看下去没有续集了,热切等待,充电蓄能。点赞助贴表以支持和欣赏。👍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4-11-02 21:15
                  回复
                    支持!几年不见诗友变成小吧了恭喜恭喜


                    IP属地:黑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24-12-15 20:58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