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倘若有一天你的仇人变好了,不再杀人,彻底变成好人了,若是这样的话……你觉得自己还需要复仇吗?”“一码归一码,有仇就得报”这或许是很多玩家的心声。但我并不认同这些玩家的看法,因为玩家毕竟是玩家,根本无法完全代入到游戏中的角色。因此,他们忽略了很重要的一个因素,那便是,以满穗的视角,亲身经历这趟千里路途的体验。对方仇人的身份是一成不变的,但自己主观的感受却可以根据经历的变化而变化,所以说,这个问题并没有准确的答案,不同经历的人会有不同的看法,从而得到不同的答案。《炎拳》和《饿殍》就是两个很好的例子。在姐姐被德玛杀死后,身位弟弟的藤本到处追杀德玛,得知德玛变好了,藤本疯了。但最终还是在梦境中毅然决然的杀死了他,并且还导致了自己的欲火焚身。饿殍就不一样了,满穗不惜转移仇恨,暂时放走良,也没能亲手杀死良,完成复仇。是什么导致了二人的不同呢。没错。就是二人的亲身经历。(有些不见党读到这里可能会疑惑为什么满穗没有选择不见,从而质疑我的论文不严谨。那么,请这些人去看我之前发过的《对于结局的小小看法》这篇文章)藤本在寻仇的过程中并未亲眼目睹德玛的变好,也没有过多与德玛接触,更别说产生情了。这与饿殍中的满穗是截然相反的。满穗是一个孩子,考虑事情还是较为简单,如同琼华她们一样,很容易信任和依赖一个对她们好的人。并且寻仇三年,满穗已经很久没有感受过被关怀和爱戴的感觉了。在这样的情况下,她遇到了一个在旅途中拼死保护自己,为自己考虑,送自己成人礼,还不求回报的人。那么对他产生依恋的情愫而导致自己下不了手就是完全符合逻辑的了。毕竟,去者日以疏,来者日以亲。
九年的时间是否足以抹平心底的仇恨,满穗是否愿意在九年后与良生活在一起。请看我的下一篇文章《谈穗情》
九年的时间是否足以抹平心底的仇恨,满穗是否愿意在九年后与良生活在一起。请看我的下一篇文章《谈穗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