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洋务运动到清朝灭亡这几十年,除开清朝原有的各种矛盾,最近我还发现其实还有光绪派和慈禧派的矛盾。
在几乎所有书籍里,光绪都被描绘成一个进步有远见的含恨君王,而老佛爷一般被描绘为封建守旧,控制欲强,故步自封的形象。
但是我个人发现了很反常识的盲点,那就是光绪以其老师翁同龢为纽带,站队光绪的主要是各种晚清大儒,总结他们的观念就是“礼仪为干橹” 更多的维护传统儒家思路。
而以“总理各国事物衙门”和恭亲王奕訢为核心纽带,站队老佛爷的反而是李鸿章,曾国藩等中兴洋务派,至少从军事层面,这些大员的观点是“西学为用,以夷制夷。
那么问题来了,看似保守的老佛爷的合作方为什么不是相对保守的儒家,而看似开明进步的光绪合作方也不是相对进步的洋务派?

在几乎所有书籍里,光绪都被描绘成一个进步有远见的含恨君王,而老佛爷一般被描绘为封建守旧,控制欲强,故步自封的形象。
但是我个人发现了很反常识的盲点,那就是光绪以其老师翁同龢为纽带,站队光绪的主要是各种晚清大儒,总结他们的观念就是“礼仪为干橹” 更多的维护传统儒家思路。
而以“总理各国事物衙门”和恭亲王奕訢为核心纽带,站队老佛爷的反而是李鸿章,曾国藩等中兴洋务派,至少从军事层面,这些大员的观点是“西学为用,以夷制夷。
那么问题来了,看似保守的老佛爷的合作方为什么不是相对保守的儒家,而看似开明进步的光绪合作方也不是相对进步的洋务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