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吧 关注:4,075,692贴子:73,636,303

关于晚期,一个很反常识的问题?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从洋务运动到清朝灭亡这几十年,除开清朝原有的各种矛盾,最近我还发现其实还有光绪派和慈禧派的矛盾。
在几乎所有书籍里,光绪都被描绘成一个进步有远见的含恨君王,而老佛爷一般被描绘为封建守旧,控制欲强,故步自封的形象。
但是我个人发现了很反常识的盲点,那就是光绪以其老师翁同龢为纽带,站队光绪的主要是各种晚清大儒,总结他们的观念就是“礼仪为干橹” 更多的维护传统儒家思路。
而以“总理各国事物衙门”和恭亲王奕訢为核心纽带,站队老佛爷的反而是李鸿章,曾国藩等中兴洋务派,至少从军事层面,这些大员的观点是“西学为用,以夷制夷。
那么问题来了,看似保守的老佛爷的合作方为什么不是相对保守的儒家,而看似开明进步的光绪合作方也不是相对进步的洋务派?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4-10-08 23:20回复
    儒家強調的是忠君又不是忠太后,帝黨爭取的是光緒主政後的權位,后黨多是中央地方的大員,傾向和實際掌權的慈禧合作才正常


    IP属地:中国台湾来自iPhone客户端2楼2024-10-09 02:51
    收起回复
      慈禧是满清最后的遮羞布。


      IP属地:江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4-10-09 04:36
      收起回复
        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认为西学为用的早期洋务派相比于探索儒学背景下君主立宪的光绪派在体制上属于保守方吧,当然就事论事个人觉得大概率是光绪本人各方面水平捉急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4-10-09 04:47
        收起回复
          慈禧:保大清不保中国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4-10-09 06:46
          收起回复
            现代史观很多是跳出朝代。说洋务运动有用,是国家进步,但对带清来说,也是加速灭亡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4-10-09 06:52
            收起回复
              洋务派与立宪派、辛海派都是最后的探索:学🐏炮、看传教士书那种大明式的传统做法不行;买🐏枪洋炮、开🐏与清合办工厂那种也不行;学霓虹君宪也不行;最后学维新掀桌子,把一切毛病都给清,结果之后军阀混战也不行;跟苏合作,一起北伐又被借鸡生蛋的背刺;最后只有red自己来干了,不到一百年,试了六条道路,最后red孤身成功,成了一道试错题。
              所以49年祭奠时说,那些为了解救试过道路的(尽管有各自的弱点与问题)人们永垂不朽


              IP属地:黑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4-10-09 08:04
              收起回复
                光绪搞君主立宪制和洋务并不冲突。慈禧代表的利益团体搞了几十年却是愈加腐败堕落,无论是封建帝制还是君主立宪,想要国家进步都得拿他们开刀。况且儒家找慈禧合什么作?以儒家理想皇帝的标准要求慈禧她做得到么?洋务派找光绪干嘛?光绪手上有多少实权?还是说洋务派要自觉把手中的权力交给皇帝?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4-10-09 08:14
                回复
                  让我想起了杨度先生


                  IP属地:法国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24-10-09 08:39
                  回复
                    光绪能力不足,虽然他很想振兴大清,但是不知道该怎么办。慈禧虽然守旧,但是也能接受新事物,当然前提是不能影响她的权力。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24-10-09 08:42
                    收起回复
                      这有啥反常识的?不支持慈禧你还想搞洋务?慈禧先把你搞了。 不是大儒你敢挺光绪?慈禧先把你干挺了。你觉得反常识只是因为你看到的是受干预的结果。


                      IP属地:浙江来自iPhone客户端13楼2024-10-09 08:51
                      回复
                        光绪有点类似崇祯,志向远大但能力在变局下差太远了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24-10-09 09:03
                        收起回复
                          翁同龢是帝师,他当然得挺光绪,他那一派自然就是帝党了。奕和慈禧因为权力斗争矛盾不小,后来也被慈禧赶下台了。曾国藩活着的时候还没有光绪呢。李鸿章和翁同龢有仇,他们俩肯定尿不到一个壶里。何况慈禧掌握着权力,他这个北洋大臣没有慈禧的支持也干不下去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7楼2024-10-09 09:41
                          回复
                            进步和保守是相对的。说光绪进步是因为他认为了梁启超,康有为这些维新派的人,这些维新派的人跟洋务派相比是进步。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8楼2024-10-09 12:10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