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宗修行吧 关注:23,877贴子:3,254,839

无知者无畏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者无畏


IP属地:山东1楼2024-09-28 20:52回复
    abcdttx、百度用户Uvv757被楼主禁言,将不能再进行回复



    IP属地:山东2楼2024-09-28 20:52
    回复
      这货不知道什么叫作根,以为是个实在的东西,有叫作根的这么一团物质


      IP属地:山东3楼2024-09-28 20:54
      回复
        根是照明之义,识是了别之义。这货把见闻等认为是识,搞笑他是认真的


        IP属地:山东4楼2024-09-28 20:57
        回复
          了别就是分别,不但能辨明颜色不是声音,也能辨明狗叫不是狼嚎,这个辨别性叫作识,也就是区分的能力,这叫识


          IP属地:山东5楼2024-09-28 21:01
          回复
            所谓照明就是显现,怎么显出色相来,需要有眼根,怎么出现声音,需要有耳根,也就是有视觉和听觉,这是根。


            IP属地:山东6楼2024-09-28 21:03
            回复
              这货也举经说六入,如眼与色,如果眼、色二者独立,没法互入,眼根没法入色尘,如果独立而能入,入已后变什么呢?


              IP属地:山东7楼2024-09-28 21:06
              回复
                比如氢燃烧成水,H仍独立在水分子中,水和土成泥,泥中仍有水性,但是如果这货见到美女流了口水,这里眼色互入的见性,不会有美女住在里面,从他的见性里解剖不出美女来


                IP属地:山东8楼2024-09-28 21:14
                回复
                  识,是识别,有别,叫识,无别只照明叫根。但是,只要显相,都叫别,有光明就有黑暗,有色就区别于声,只有显出具体的相,就有区别于此相的非此相,总体上都叫识,于是就有了唯识,在总体上都可以归作识。但如果从狭义角度,如果已经立了根,识则仅作为照明后的了别义


                  IP属地:山东9楼2024-09-28 21:25
                  回复
                    唯识是把一切都归作识,十八界是分立。既然先立根与尘,识的意思就狭窄了,不是唯识所讲的识。如果不限制,把根和尘就给冲没了,十八界也就不成立


                    IP属地:山东10楼2024-09-28 21:28
                    回复
                      如果要讲十八界,就不能讲唯识。再比要讲五阴,就不能讲六入,只能从五阴角度说,如果混杂起来就讲不清楚。五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都是归结到某个层面某个角度。如果讲男女,只能或男或女或男女,不能脱离男女这两个要素,如果再讲身高,就乱了。不是不能讲,但是没必要,或者说没意义


                      IP属地:山东11楼2024-09-28 21:37
                      回复
                        这货连小乘都搞不清楚,何况大乘。根有扶尘极和胜义根,前面已说明,根是照明之义。如何照明呢?人初生之后,在十二因缘里的识缘名色,识缘名法与色法,眼根是结色为根,耳根是揽声为根,意是与法尘相合,等等,说到底,人这个生命体是对现实世界的反应,这个世界总体分为六尘,于是有六根,这是佛陀的分类,世界一切现象都跑不出这六个方面,都跑不出人的感知


                        IP属地:山东12楼2024-09-28 21:53
                        回复
                          不要搭理!不要搭理!不要搭理!(合十)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24-09-28 23:20
                          回复
                            十二因缘,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名是心法,色是色法,心色二法,一切法就全包括了。六入,就是说人可以认识世界,世界可以被人认识,世界与人二者可以交互。当交互以后就产生触,所谓六入缘触。触是接触,如果不能接触,那么人仅是人,物仅是物,二者如平行线,各行其是而不相交,但二者可以相触的


                            IP属地:山东14楼2024-09-28 23:44
                            回复
                              五遍行心所法,作意,触,受,想,思,触是十二因缘里的触,然后是受,人生起感受,所谓触缘受


                              IP属地:山东15楼2024-09-28 23:4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