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和“物质”这两样东西是截然不同的,但是经常有人将这二者混淆,甚至有人认为这二者是一个意思,所以这篇帖子的目的就是为了纠正这样的偏误,以下是具体阐述:
比如“杯子”我们会说它是一个“物”,假如有人问“杯子”是什么?恐怕某些人就会回答“杯子”就是指构成了“杯子”的基本粒子,但是这根本没有触及到“杯子”的本质,这只是回答了“杯子”的“质料”,“质料”是“物质”但却不是“物”;因为“杯子”之为“杯子”从来不是因为“杯子”由什么材料构成,因为无论是“纸杯”,“塑料杯”,“玻璃杯”,它们都是“杯子”
还有一些人会回答“杯子是指装液体的容器”,这的确更加合理,但是我们当再去追问什么是“液体”,什么是“容器”的时候,这样子似乎就会陷入一种“无限追问”当中,最后不得不承认,我们连“杯子”是什么都不清楚,这依然没有抓住“物”的本质
而之所以会陷入以上荒谬的境地,是因为忽略了一个基本事实,即“杯子”之为“杯子”从来不是因为“杯子”自身如何,而是它在与人的交互中才成其为“杯子”,当我们把它拿起来喝东西的时候,那它就是杯子,而没有使用它的时候,或者说没有与人发生直接或间接的关联的时候,那它就是一堆无意义的“质料”;换句话说,当我改变和它发生关系的方式的时候,“物”也改变了自身,比如说“纸杯”我也可以把它一把火烧掉,那么它充当的角色也不再是“杯子”,而是“燃料”
综上所述,任何“物”的存在当然需要“质料”,也就是“物质”,但是“物”和“物质”却没有必然的关联,“物”必然地指涉了与人的关系,这样“物”才实现了自身,“物”才是“物”;不仅如此,人在与“物”的交互当中,不仅认识到了“物”,也认识到了“自己”具有的能力,从而意识到自己的本质性力量#物# #物质# #实践#
比如“杯子”我们会说它是一个“物”,假如有人问“杯子”是什么?恐怕某些人就会回答“杯子”就是指构成了“杯子”的基本粒子,但是这根本没有触及到“杯子”的本质,这只是回答了“杯子”的“质料”,“质料”是“物质”但却不是“物”;因为“杯子”之为“杯子”从来不是因为“杯子”由什么材料构成,因为无论是“纸杯”,“塑料杯”,“玻璃杯”,它们都是“杯子”
还有一些人会回答“杯子是指装液体的容器”,这的确更加合理,但是我们当再去追问什么是“液体”,什么是“容器”的时候,这样子似乎就会陷入一种“无限追问”当中,最后不得不承认,我们连“杯子”是什么都不清楚,这依然没有抓住“物”的本质
而之所以会陷入以上荒谬的境地,是因为忽略了一个基本事实,即“杯子”之为“杯子”从来不是因为“杯子”自身如何,而是它在与人的交互中才成其为“杯子”,当我们把它拿起来喝东西的时候,那它就是杯子,而没有使用它的时候,或者说没有与人发生直接或间接的关联的时候,那它就是一堆无意义的“质料”;换句话说,当我改变和它发生关系的方式的时候,“物”也改变了自身,比如说“纸杯”我也可以把它一把火烧掉,那么它充当的角色也不再是“杯子”,而是“燃料”
综上所述,任何“物”的存在当然需要“质料”,也就是“物质”,但是“物”和“物质”却没有必然的关联,“物”必然地指涉了与人的关系,这样“物”才实现了自身,“物”才是“物”;不仅如此,人在与“物”的交互当中,不仅认识到了“物”,也认识到了“自己”具有的能力,从而意识到自己的本质性力量#物# #物质# #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