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叶由理绘吧 关注:260贴子:64,059
  • 0回复贴,共1

好奇心是爱情的开始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挺不错的一篇文章。
很多人会觉得双方聊得来就是喜欢,可人们恐怕都体验过生活中明明跟一个朋友很聊得来,两人观点相近,相处也舒服,但就是一点感觉也没有。
他们能够滔滔不绝说半天,相谈甚欢且默契,甚至聊到半夜才放下手机,这些其实都是共性的惊喜感,不是喜欢也不是爱。
有些时候他们对对方频繁的分享,很可能是是为了寻找共性,“哦,原来他和我看法一致啊。”但可能其实并不想了解这个人本身。
好奇心才是爱情的开始。
对方过去经历了什么,对方究竟是怎样的人,到底是怎样的经历,塑造了如今的他,到底是怎样的心迹,让他面对爱时渴望又胆怯,迟疑又勇敢。
那个不容易、习惯自我安抚的他。
想要穿越到过去,听他说从没有人倾听的心事。
想要见证他每次成长中的喜悦,给他鼓舞。
很多时候,很多人他们根本不了解真正的别人,而是将自己的想法投射到别人身上,反复沉溺在别人眼中自己看似“美丽”的倒影。
倒影背后,是人们无法接受不完美的自己,不完美的过去。于是,也难以接纳别人的瑕疵,包括爱情的不完美。
人们偏执地借助美好的事物和话语伪装,隐去不堪的部分来力求完美,却又在一点不完美,没有得到回应时就就暴怒,断裂关系。不自觉采用或硬或软的手段来满足自己需要,循环反复地破坏关系。让别人窒息,也让关系窒息。
爱,不浮华于表面的契合,是充满了内心的情感链接,哪怕当对方不在身边时,也能感受到对方。
爱情不只是快乐和美好,更是真实,有时甚至是承受真实背后的残酷,所以真爱包含了爱上对方的缺点,如果一段关系带来的只有开心,那多半不是爱,真正的爱一定是会让人们有痛苦感。
一些打着感情专家的人误导别人,他们的观点有:“家不是讲道理的地方”“爱一个人一定会秒回”
毒鸡汤极端化了某些现象,但却没有真正把握事情的发展逻辑,更没有全面的认识人性。
就拿家不是讲道理的地方这个观点来说,不断妥协的背后,是爱的疲惫,如果不能同时增加爱,那么当爱被消耗完的时候,关系也就结束了。
爱情是认知问题,而不是技巧问题。
要真正懂一个道理,必须要认识到,没有一个道理能放入四海皆准。
人的情感不一定都是本能的反应,情感反应是在社会文化的影响下被塑形出来的,而爱情成为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情感其实仅有百年历史,从五四时期,爱情经历了一个降维过程。
最初,爱情是一个挑战社会隔离的力量,爱情与自由意志相关联,具有一种解放力,到如今,爱情成为了一种自我独特性的确认。
这种改变一方面变得更接近纯粹关系,另一方面也成为了现在爱情变得更为不易的原因。
因为现今的爱情不得不处理自我和他者、感情和理性、激情与长久的关系。
爱情被视为超越理性的存在,它最迷人的一面其实可以说是感性和激情,因此,与甜蜜爱情相伴的是对自我的不可控,甚至有人会发现自己都不认识自己了,自己也接受不了那么愚蠢的一面。
爱情会给人们带来巨大的不确定性,不确定对方会持续的爱着自己,不确定自身是否值得被爱等等。
由于巨大的工作压力和对将来的担忧也使得很多人也不愿意去挑战那种不确定性,而是希望在日常生活中握住一些确定性的东西,以此来获得安全感。
所以很多越年轻的人越是会选择单身或是恋爱中用量化指标以示对抗。
那些没恋爱的人用追星、纸片人来“代餐”。
而想恋爱的人互相衡量财产状况,已恋爱的人之间偏好用转账等仪式性的方式来衡量对方的爱。
为了避免不确定性,人们似乎企图将爱情变为一个确定性的东西,这本质上和爱情是背道而驰的,越是如此就越难获得理想中的爱情。
显得真正的爱情倒似乎是不合时宜了,它有非常多的不确定性,也很难追求效率,甚至不能“用成败论英雄”,所以爱情越来越成为了一部分勇敢者们的游戏。
爱情的意义之一就是让人踏上寻找自己的旅程,不断形塑自己,打开对生活的想象,体验有趣的人生,某种意义上来说爱是奢侈品。
这奢侈品不区分背景、经济实力等等。
社会学有一个关于幸福拐点的研究,随着物质水平的提高,物质带给人幸福感的边际效应在逐步递减。
所以真正的爱情虽然不能吃也不能用,但依然具有永恒的意义。
回到爱情的本质,它是对对方的好奇心,也是无条件的给予,在相爱的过程中学习爱的能力。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4-09-18 11:36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