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风云之势
子曰:“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1】
又闻:慎始而敬终【2】
第一节、照猫画虎一、老成谋国
当初,努尔哈赤起兵,统一女真诸部,做大之后,威胁明朝,于是有萨尔浒之战,明朝大败。其后后金攻略如火,明朝一路溃败下来,丢城失地,至广宁之战(1622年春),甚至溃败至于山海关,丢失了整个辽地。前后损失十数万大军,其中不乏精锐。这时候,如果后金打过山海关,那就真的威胁明王朝的生存了,所以此时,明朝最大的政治问题就是解决后金。
河西七百里,边城俱为煨烬,关外几成异域。【3】
其后由于后金兵力人力并不充足,因此对于辽西走廊并未占领,而是将人民驱赶到辽河以东,后来将右屯的粮食运完之后,又退过三岔河,回到辽东,将山海关至三岔河一大片地方放弃。
.......是时经略熊廷弼逮,尚书张鹤鸣以视师往,……,再推王在晋,在晋苦辞人以经邦事挟之,不得已往至关,卽歴数永平西至通州之可守者以闻,人云其意欲弃关以捐重任矣,颇籍籍或以语之于是议筑重关于山海关外八里铺,……【4】
明朝方面由于广宁之战失败,当时辽东经略熊廷弼及巡抚王化贞被逮,朝廷要推选官员负责对后金作战的任务,最后推出王在晋。他老成谋国,在大略上,有许多远见卓识,以今人的眼光审视,他确实是熊廷弼之后,最适合应对大局的人才。如:
在晋又题昔清抚之败起于轻敌;三路之败起于轻进;广宁之败起于轻逃;轻之一字遂以亡辽。臣尝谓必有复全辽之力量而后可复广宁;必有灭奴之力量而后可复全辽;不然启无已之争,遗不了之局,而竭难继之供,不可不虑。得旨:边关事宜慎重,览奏具见老成长虑【5】。
岂非汉唐旧策?又如:
……年来辽左兴供繁浩,甚于川酋造孽......臣亦当量力而行,不至于束手无措,庶免尾大不掉之患……【6】
笔者的理解,避免尾大不掉,是文人领军的基本意义所在吧。此时明军云集山海关:
……关城聚秦、晋、川、湖、齐、梁、燕、赵之众……【7】
天启二年(1622年12月)底,已集中兵力七万九千八百六十九人,马一万二千七百六十匹【8】。到天启五年(1625年)略有增加:
兵部尚书大学士孙承宗开报汰过关门兵马总数原额官兵一十三万四千四百三十三员名……【9】
笔者曾经仔细揣摩盘点王在晋的策略,以为并无不妥。他作为主帅,制定方略并落实之,便是他的职责所在:
今日开章大义、须以安人心为主、而练兵缮器次之、修堞造房次之、积草储粮次之、兴屯播糓次之、恤流离禁虚冒次之【10】
又:
……编成队伍,操练兵革之事悉以委之各营,操练敎习技艺,某营逢三,某营逢六,某营逢九,据山海道印揭开报甚明,一不操而职即行提各营将领查究矣,练兵与修筑各不相妨,非因筑凿顿忘训练也,乃亲边估计,悉由部道去者不可问矣,令犹有二赞画二监司在焉……【11】
以上两条,便是他的政治大略与军事方面的管理策略。这其实就是最适合当时明朝的最佳战略。本书数十万字的讨论,不出其外。可以看出,王在晋临危受命,临事而惧,谨慎万分。他的军事策略可以归纳为“重练兵、轻屯田”。
王在晋虽然谋划老成,但是大明帝国已经走到了末路,人们不会关心他的策略是否真的符合国家利益,大家都打着自己的算盘。当时关外土地并未被后金占据,而明朝一向在边关采取屯田养兵的政策。当时山海关上多少文武官吏看着关外的大片土地没人耕种,不免心生贪婪:
........于是议筑重关于山海关外八里铺,……监军道阎鸣泰袁崇焕力争不能得,奏记于首揆叶向高,在晋之所倚任者其分理军需兵部主事沈棨,赞画军需举人孙元化,所与估工建议者也,亦阴以不可闻于首揆,首揆岀四牍示公,曰:是不能臆决,我将亲阅焉,公曰是,宜亲往,其敢烦首揆乎,是时六月十一日也,公大病方小差疏请于十五日,单车就道而以职方主事鹿善继赞画中书舍人宋献随行【12】
王在晋的性格稳打稳扎,通盘无妙手,他认为“兵可进宜强,兵不可进宜怯”先巩固山海关。为加强山海关防御,又打算在关外八里铺修筑一座城池,放四万大军在里面,如此形成重关。将军队集中在山海关,便于管理训练。但是,他的计划遭到了部下们的反对。当时袁崇焕、阎鸣泰、沈棨、孙元化等人向内阁首辅叶向高告状,叶向高与孙承宗商量,孙承宗于是决定亲自赴山海关,观察形势。
二、帝师临边
当时袁崇焕也来到了山海关,任兵备佥事,他力主关外屯田“以辽人守辽土,以辽土养辽人”,前进宁远,锦州。“以辽人守辽土,以屯田养辽人,且筑且屯,且屯且前,坚壁清野以困敌....”
袁崇焕的策略在王在晋手里得不到认可,便越级报告给叶向高(东林),同时还有阎鸣泰、沈棨、孙元化都向当时的内阁首辅叶向高打小报告。之后帝师孙承宗(东林)插手进来,采用守山海关必须前出的理念。叶向高等东林党人支持孙承宗的理念,于是孙承宗接手辽事,重建山海关-宁远一线防务,耗费巨资,修筑堡垒,组建关宁军,意图恢复辽东。
兵使(袁崇焕)曰:守宁远者仆与阎抚军之策也,王经略欲以百万守关,争于边不得,故争于朝,幸相公至,止逐懦夫方奋然有为,……【13】
兵使(袁崇焕)说:守宁远是我和阎鸣泰商议的策略,但是经略王在晋决议以修八里铺巩固山海关,在这里无法和他争,所以把上书朝廷(指写信给叶向高),幸亏相公(孙承宗)来了,把懦夫赶走,正是奋然有为的时候。……..
大致而言,组建关宁军,有两个要点:一是屯田(以辽土养辽人);二是“用辽人,守辽土”
孙承宗为什么替代王在晋?他说:“经略去矣,代者且将奈何,以其以天下之大付之不可知之人,不如以天下之大付之不可知之我。”【14】他明白自己的行为的代价:天下;他知道自己的状态:不可知之我;而他认为王在晋或其他人是:不可知之人。笔者,无法评价,但是后来的历史证明,这个错误实在是太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