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吧 关注:340,861贴子:5,522,217

温梦撷花 ---- 读书 及其他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IP属地:河北1楼2024-08-20 10:23回复
    读书及其他 (-------选自天涯论坛 )
    ===================================
    关于读书
    作者:***
    读书(1) :只有我借书
    对大多数人来说,读书是件苦不堪言的差事,有的人眼睛盯着书,脑子却不在岗;有的人沐浴焚香,无比庄重地拿起书准备好好读一读,却在十分钟后酣然入梦;更有的瞥一眼半寸厚的印刷品就感觉头重脚轻恨不能立时晕过去。
      读书之难,形如减肥,健身、节食乃至吃药,没有一样是容易坚持下来的,由着惰性稍有放松,自以为准备充分的勇气、耐心、毅力如堤溃决,一泻千里。
      早年我在公司里经常像饶舌的婆婆一样跟员工说:读书这件事除了给你知识,更奠定人的底蕴,趁着年轻多读书,将来好处无尽。
      为此我甚至搞了个小图书馆,买了不少我认为有益的书放在一个开放的柜子里供众人取阅。后来气馁地发现,我基本上是唯一的借书人。


    IP属地:河北2楼2024-08-20 10:25
    回复
      读书(2) :占便宜
        读书之难在于除了静心,还必须投入。
        在人们拼命刨食的时代,安静已经难得,还要求将心思投放到书中的环境里去观察、了解乃至思考,好像真的有点为难人。
        可是在我看来,课本上那点东西,的确又无法让一个人拥有足够立身的资本,即使上了四年大学,不读书的人也就是个识字的文盲。
        我跟很多人说,一本书可能藏着几十年的经验和见识,甚至可能是几千年人类思想和知识的总结,你不过花几天时间就弄到手,这是占了多大的便宜!
        一些人唯唯以应,更多人面无表情,估计他们的心声是:这便宜咱不贪。


      IP属地:河北3楼2024-08-20 10:27
      回复
        读书(3) :厚积薄发 朽木可雕
          读书是件厚积薄发的事,读上十本八本未必就能给你带来什么明显的好处,但是你耐着性子坚持读,经年以后你会发现自己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说话更有条理、做事更稳重、思考更缜密、见识似乎也颇有长进,连写个检查都让领导感觉诚恳深刻容易过关。
          读书不可能像戴一串玛瑙项链或者五克拉的钻戒,瞬间让你熠熠生辉,它是耐心的雕琢和打磨,一块朽木也许因之而成为传世的艺术品。


        IP属地:河北4楼2024-08-20 10:30
        回复
          读书(4) :母亲的骄傲
            不谦虚地说,我是天生适合读书的人,所以读书对我从来都是一件能带来愉悦的事情。
            大约十岁前后我就开始拿起父亲书架上那几排整齐摆放着的《史记》来,虽然如读天书,竟然乐此不疲。
            有一次,母亲的朋友高兴地跟她说:丢在阁楼里那些小人书居然卖了不少钱,你赶紧翻翻看你儿子小时候的连环画还在不在。
            母亲一半骄傲一半不屑地道:我儿子从来不读小人书,从识字起他读的都是他爸那些大部头。


          IP属地:河北5楼2024-08-20 10:33
          回复
            改编 金刚王蛇 的诗
            一路奔跑着
            你 如风吹过
            将我的目光无限拉长
            如乡野的羊肠小路
            蜿蜒至天的尽头
            你的足迹渐渐化于茫茫
            忙慌的我
            想一手拉住天边的夕阳
            想一脚踩住你的影子
            想把你的剪影嵌在黛色的星空上
            而你
            跳跃着,飞舞着,微笑着
            水波一样在我脚下轻柔消失
            在暗夜的沉默里
            你的声音久久回响
            星星将它谱成一支曲子
            名叫----
            《声声慢》


            IP属地:河北7楼2024-08-20 15:25
            回复
              读书(5) :中华土鳖
                其实没那么夸张,我记得好像还是有些诸如《三国演义》和《水浒传》之类的连环画,只不过在我读了原著后对它们再也没提起过兴趣。
                我读书向来没有明确的目的性,就是全凭兴趣读读读。
                记得中学时老师是有要求的:一定要读中外名著。
                我读完了几乎全部中国名著,外国名著却成了长久不变的软肋。
                《战争与和平》、《约翰克里斯多夫》、《安娜卡列尼娜》这些煌煌巨著,有的勉强读过一遍,有的只读个开篇就兴趣全无。
                没兴趣就算了,我本也无意要勉强自己成为一个学贯东西的栋梁之才,咱就是一中华土鳖,认了。
                值得庆幸的是,外国名著上的短板倒也没给我带来什么样的恶劣后果。
                读了这么些年的书,收获谈不上多少,倒有些不太入流的甚至可能招人白眼的看法,后面慢慢说。


              IP属地:河北8楼2024-08-21 11:07
              回复
                读书(6) :外国版琼瑶小说
                  关于读书,我保持着一个至今不改的习惯,就是不看简介、不看推荐,因为我不喜欢被别人的观点左右,最关键的是,这些观点也许只是出于一种需要,而不是来自内心。
                  我不知道外国人怎么样,反正我知道中国人是一定要从一本书或者一篇文章里看出点什么意义出来,而且这种意义必须符合当前的政治动向和社会主流。
                  比如《简爱》,一定要说这是一个蔑视权贵、敢于追求幸福和爱情的奇女子,但是在我看来,这不过是一部外国版的琼瑶小说,简也就是个自伤自怜的小女子,全书充斥着一种“有朝一日翻过来”的意淫气息。呃,文字水平还不如琼瑶(我是指翻译者)。


                IP属地:河北9楼2024-08-21 11:10
                回复
                  读书(7) :一公里外的篝火
                    其实外国人写的书我也不是全然读不下去,有些还是很吸引人的,比如《基督山伯爵》、《三个火枪手》,读完心情无比的爽,像这样的武侠小说金庸写得也很好。
                    《福尔摩斯》系列如果按学者们的观点,大约是很难从中总结出重要意义的东西,但我觉得它们告诉我逻辑严谨和知识广博的重要性。
                    莎士比亚的作品我拣了一些来读,比如在中国也家喻户晓的《哈姆雷特》、《李尔王》、《麦克白》,除了知道老外如何敬仰外,我自己比较缺少观感,因为那里面的内容在时间和空间上都离我太过遥远,就像看一公里外的篝火,无论燃烧得再怎么旺,你也无法感受到它的热度。


                  IP属地:河北10楼2024-08-21 13:27
                  回复
                    读书(8) :磨剪子嘞,戗菜刀
                      外国人的诗我几乎不读,因为读不懂原文,又看不上译文。
                      比如普希金那几首著名的诗:《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我曾经爱过你》,译成中文味同嚼蜡,直白干瘪得像磨刀匠的吆喝:“磨剪子嘞,戗菜刀!”
                      我甚至还抄写过雪莱的《西风颂》,再三读了,我终于确认,它原来也许是一盘好菜,但如果被人咀嚼后再吐出来的话,就算不嫌恶心,起码也不会有什么好滋味了。


                    IP属地:河北11楼2024-08-22 11:14
                    回复
                      读书(9) :尊诗重文
                        还是说咱中国人自己的成果吧。
                        中国人写东西,总体上分为“诗”“文”两类,我也按这个顺序来说。
                        虽然国人口中常常念叨“诗文”“诗文”,但如果究其重要性的话是要反过来念才对。
                        诗歌无论在哪一个年代都属于闲情逸致的产物,或者是重压之下的痛苦呻吟,中国人只把它当一种娱乐项目、一种发泄渠道。
                        无论官员还是文人,真正重视的是“论”、“表”、“铭”之类,毕竟这跟事业前途的联系更紧密。


                      IP属地:河北12楼2024-08-22 11:15
                      回复
                        读书(10) :老百姓的打油诗?
                          以诗言志、以诗咏物、以诗关情、以诗消遣,也只有诗词才能体现出文人们洒脱、多情和敏感的一面,确切地说,诗使他们表现得更像活生生的人。
                          一旦读到各种论,就算逻辑严谨、大义凛然,看起来都像一个个面冷心硬的道学先生。
                          提起《诗经》,中国人立时为之振奋,却又一脸茫然。
                          要依我说呢,选几首比较著名的读读也就罢了。《诗经》里的篇目,一部分是祈祷颂扬之作,没什么可读性,意义也不大,“风”这一部分占了大多数,其实不过是当时各国普通民众的咏叹感慨,谈不上文学水平,也没多少深刻道理。
                          中国人觉得它高冷,是由于几千年来的文字变迁导致它读起来艰深晦涩,再加上媒体专家无限度的追捧宣传。
                          就我个人的观点来看,那不过是老百姓随口吟出的打油诗,实在不必夸大其词。


                        IP属地:河北13楼2024-08-22 11:19
                        回复
                          读书(11) :传承《诗经》
                            如果一定要说《诗经》的重要意义,最多也就是历经岁月传承下来殊为不易。
                            如果出于对孩子的培养,不妨选一些耳熟能详的,比如《关雎》、《蒹葭》、《淇奥》、《木瓜》、《鹿鸣》等。
                            须得逐字讲解,让他们知道因为那时候发明的文字数量还比较少,不得不一字多音或一字多意,老祖宗并不是故意为难后人。
                          特别提醒:背上几首并能讲得头头是道,的确可以唬住人,但务必认真细致,如果把“蒹葭”念成“qianxia”、《淇奥》读成“qi'ao”的话,唬人立马就变成丢人了。


                          IP属地:河北14楼2024-08-23 14:07
                          回复
                            读书(12) :不认识的字太多
                              虽然对屈原的能力和见识颇有些不以为然,但他的诗实在值得一读,无论《离骚》还是《楚辞》抑或是《九章》《九歌》。
                              不要被那一个接一个的“兮”搅晕了,其实去掉这个字,读起来颇有唐宋风范,有些甚至很像散文。
                              司马相如人品不怎么样,玩文字天赋很高,读了他的《长门赋》你就知道繁缛而空洞、华丽至浮夸是怎样一种境界了。
                              以上这两位的作品不建议高中以下的孩子读----如果不认识的字太多,恐怕孩子宁愿读字典。


                            IP属地:河北15楼2024-08-23 14:08
                            回复
                              读书(13) :敲黑板:要!朗!读!
                                接下来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高耸如云的巅峰,唐诗宋词。
                                特别建议:唐诗宋词是要朗读出来的,如果只是默不作声地背,有点明珠暗投之嫌。
                                古典诗词讲究韵律,到了唐宋更是极其严格。就我所知,那时候字的发音可能跟现在有区别,但韵、调却基本没变。
                                一首合仄押韵的诗歌,朗读起来犹如余光中那七层塔檐上悬挂的风铃,悠扬、悦耳,还朗朗上口,既能帮助记忆,又能让人感受其中韵味。
                                我记得小时候读的是《唐诗三百首》和《宋词一百首》,很老的版本,现在依然在发行。后来读其他版本(包括个人诗集)就没那么认真了,所以想来它们对我的影响是最大也是最基础的。


                              IP属地:河北16楼2024-08-23 14:1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