帛书第26章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是以君子终日行,不离其辎重。唯有环观,燕处则昭若,若何万乘之王而以身轻于天下?轻则失本,躁则失君。
【推导过程】
1、此章出现“君子”与第31章也有“君子”一词,两章所言应同署于军shi战略,本章必定与军事有关。
-
2、“重为轻,根,静为躁,君”从比对语气上理解,“重”是根,“轻”次要,同理“静”是为“君”的主要方面,“躁”次之。
-
3、“重”指农业,古以农业为重;“轻”,《说文解字》:轻,轻车也(战车)。“重”与“轻”指周代的兵农合一(周代兵役制度的一个基本特点),农业对内安民,军事防止外来侵扰。军shi装备生产需要手工业,这也能反映邦国手工业的发展水平。因此“重”解释成农业,对应的“轻”也可代指手工业。
-
4、“静为躁,君”,既然整章都与军事相关,“静”是防守,“躁”是进攻。
-
5、第30章“以道佐人主,不以兵强于天下”这句讲战争的话指两个人,此章“君”与“君子”都应解释成统帅,如果翻译成君王,其他章的“君子”也得翻译成君王。首先在本章“君子”与“万乘之王”有区分,再者其他章用“王”或“侯王”来说明身份而不用“君子”。
-
“君子”与“王”也可视为同一个人,不能理解成有相同职责。所以用“君子”不用“王”是为了区分职责,“君子”一词也符合“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的定位。
-
6、帛书甲乙本用“环观”,其他版本用“荣观”,哪个词准确尚无法定论。我认为作“环观”比较好。从“环”“观”本意去理解,“环”本义是圈形玉器;“观”《说文解字》:谛视也,仔细地看。玉是地位和权力的象征,比如玉玺、玉圭、成语“还壁归赵”。
-
7、“燕处则超若”,“燕处”从军事角度看,这是用动物去传递战争信息。关于用动物作为信息媒介的有“飞鸽传书”、“鸿雁传书”、陈胜吴广鱼腹藏书。超,《説文解字》:跳也。结合第6点,“环观”与“超若”,一静一动形成强烈反差。
-
8、“唯有环观,燕处则超若”“有环观”有圈形玉器并仔细地看,进一步解释为统帅有治邦才干并且工作认真仔细;“燕处则超若”战事来临,马就能休整出兵。“燕”有版本通“宴”,也有翻译成“后宫”,两者所讲的无非是指地点,所以不管身处怎样的场所,战事来临,统帅依然能从安逸的环境脱离,直奔战场。
-
【字义解释】
重,“重本抑末”“强本弱末”古以农业为本为重;
轻,《说文解字》:轻,轻车也①指军事,对他邦发动战争②手工业,包括军shi装备生产;
静,指防守;
躁,①指进攻,②“善战者不怒”指受内在或外在影响,产生情绪波动;
君、君子,指统帅;
行,军事上的行动,应解释成战术布局;
不离,重视;
辎重,指军械、粮草、被服等物资;
终日,任何时候;
唯,仅仅;
环观,①指地点翻译成“某种华丽的场所”,②本义是圆形玉器并仔细地看;
燕处,①指地点翻译成“后宫”,②从军事角度解释成战事信息传播媒介;
超,《说文解字》:跳也,指行动迅速;
乘,古代战车的基本编制单位;
以身,御驾亲征;
本,农业为本。
【释句】
解释一:
对比农业、手工业,农业才是邦之根本;合格的统帅应以守住城池为主要目的,进攻其次。因此一个合格的统帅不管任何时候,在战术布局当中,不要忽视军械、粮草、被服等物资的重要性。
-
仅仅看到统帅平时认真勤勉的工作态度是不够的,因为战事来临,他能马上休整,随时出征,“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
-
奈何拥有万乘的王要御驾亲征,靠武力征服天下。过分喜好战争则失去农业之本;统帅如果受内在或外在影响,产生情绪波动,防守和进攻会变得很被动,“善战者不怒”因此不是一位合格的统帅。
-
解释二:
把“环观”理解成地点,于是“唯有环观,燕处则超若”就有第二种解释:战略防守时,“唯有环观”只要完好地守护自己的营地,战略反攻时“燕处则超若”快速击败对手。
【比对、补充释句】
帛书本第77章:人之饥也,以其取食税之多也,是以饥;百姓之不治也,以其上有以为也,是以不治;民之轻死,以其求生之厚也,是以轻死。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贵生。
-
此章“轻”亦释作“战事”。
-
“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贵生”。
王不要因为人口多了,农业发展好了,就开始增加税收和发动战争,是不贤的表现。这样做才是贤:治邦贵在稳定人口,才能确保农业发展,壮丁都被拉去前线,战死沙场,男耕女织的生产方式被打破,从而导致农业发产滞后,百姓食不果腹,饿殍遍野,因此“百姓之不治也”,所以治邦的关键要素在于确保不发生饥荒和战争,才能稳定人口。
-
-
特此声明:本人所有作品均为原创,未经本人许可不能转载、摘编。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是以君子终日行,不离其辎重。唯有环观,燕处则昭若,若何万乘之王而以身轻于天下?轻则失本,躁则失君。
【推导过程】
1、此章出现“君子”与第31章也有“君子”一词,两章所言应同署于军shi战略,本章必定与军事有关。
-
2、“重为轻,根,静为躁,君”从比对语气上理解,“重”是根,“轻”次要,同理“静”是为“君”的主要方面,“躁”次之。
-
3、“重”指农业,古以农业为重;“轻”,《说文解字》:轻,轻车也(战车)。“重”与“轻”指周代的兵农合一(周代兵役制度的一个基本特点),农业对内安民,军事防止外来侵扰。军shi装备生产需要手工业,这也能反映邦国手工业的发展水平。因此“重”解释成农业,对应的“轻”也可代指手工业。
-
4、“静为躁,君”,既然整章都与军事相关,“静”是防守,“躁”是进攻。
-
5、第30章“以道佐人主,不以兵强于天下”这句讲战争的话指两个人,此章“君”与“君子”都应解释成统帅,如果翻译成君王,其他章的“君子”也得翻译成君王。首先在本章“君子”与“万乘之王”有区分,再者其他章用“王”或“侯王”来说明身份而不用“君子”。
-
“君子”与“王”也可视为同一个人,不能理解成有相同职责。所以用“君子”不用“王”是为了区分职责,“君子”一词也符合“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的定位。
-
6、帛书甲乙本用“环观”,其他版本用“荣观”,哪个词准确尚无法定论。我认为作“环观”比较好。从“环”“观”本意去理解,“环”本义是圈形玉器;“观”《说文解字》:谛视也,仔细地看。玉是地位和权力的象征,比如玉玺、玉圭、成语“还壁归赵”。
-
7、“燕处则超若”,“燕处”从军事角度看,这是用动物去传递战争信息。关于用动物作为信息媒介的有“飞鸽传书”、“鸿雁传书”、陈胜吴广鱼腹藏书。超,《説文解字》:跳也。结合第6点,“环观”与“超若”,一静一动形成强烈反差。
-
8、“唯有环观,燕处则超若”“有环观”有圈形玉器并仔细地看,进一步解释为统帅有治邦才干并且工作认真仔细;“燕处则超若”战事来临,马就能休整出兵。“燕”有版本通“宴”,也有翻译成“后宫”,两者所讲的无非是指地点,所以不管身处怎样的场所,战事来临,统帅依然能从安逸的环境脱离,直奔战场。
-
【字义解释】
重,“重本抑末”“强本弱末”古以农业为本为重;
轻,《说文解字》:轻,轻车也①指军事,对他邦发动战争②手工业,包括军shi装备生产;
静,指防守;
躁,①指进攻,②“善战者不怒”指受内在或外在影响,产生情绪波动;
君、君子,指统帅;
行,军事上的行动,应解释成战术布局;
不离,重视;
辎重,指军械、粮草、被服等物资;
终日,任何时候;
唯,仅仅;
环观,①指地点翻译成“某种华丽的场所”,②本义是圆形玉器并仔细地看;
燕处,①指地点翻译成“后宫”,②从军事角度解释成战事信息传播媒介;
超,《说文解字》:跳也,指行动迅速;
乘,古代战车的基本编制单位;
以身,御驾亲征;
本,农业为本。
【释句】
解释一:
对比农业、手工业,农业才是邦之根本;合格的统帅应以守住城池为主要目的,进攻其次。因此一个合格的统帅不管任何时候,在战术布局当中,不要忽视军械、粮草、被服等物资的重要性。
-
仅仅看到统帅平时认真勤勉的工作态度是不够的,因为战事来临,他能马上休整,随时出征,“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
-
奈何拥有万乘的王要御驾亲征,靠武力征服天下。过分喜好战争则失去农业之本;统帅如果受内在或外在影响,产生情绪波动,防守和进攻会变得很被动,“善战者不怒”因此不是一位合格的统帅。
-
解释二:
把“环观”理解成地点,于是“唯有环观,燕处则超若”就有第二种解释:战略防守时,“唯有环观”只要完好地守护自己的营地,战略反攻时“燕处则超若”快速击败对手。
【比对、补充释句】
帛书本第77章:人之饥也,以其取食税之多也,是以饥;百姓之不治也,以其上有以为也,是以不治;民之轻死,以其求生之厚也,是以轻死。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贵生。
-
此章“轻”亦释作“战事”。
-
“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贵生”。
王不要因为人口多了,农业发展好了,就开始增加税收和发动战争,是不贤的表现。这样做才是贤:治邦贵在稳定人口,才能确保农业发展,壮丁都被拉去前线,战死沙场,男耕女织的生产方式被打破,从而导致农业发产滞后,百姓食不果腹,饿殍遍野,因此“百姓之不治也”,所以治邦的关键要素在于确保不发生饥荒和战争,才能稳定人口。
-
-
特此声明:本人所有作品均为原创,未经本人许可不能转载、摘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