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贴目的只为讨论和分享 愿各位球友涨球再涨球
----------------------------------
我个人练正手拉球很漫长 有很长一段时间不得要领 只能拉拉慢球
换了许多种方式
1模仿 反复看了很多国手的视频
马龙、张继科、张怡宁(防守 卷)、孙颖莎(连续)、刘诗雯(快弧)、柳成敏(爆冲)、王励勤
2过程(先只描述现象后面详细分析)
2.1重新稳固攻球基础→作用不大(因为目的不明确 后边讲)
2.2练习抽球→作用一般(因为发大力)
2.3原理调整(右手持拍)
2.31转腰上下调整:转腰往下引一点球拍,引下去多少回来就上引多少(忘了网上谁教的了)
(效果还行 但每次腰不转到位就不会打 动作大)
2.32 蹬转:拉球引手→右脚蹬地→把蹬地的力量转换为手臂向前的力量,尽量迎前(房老师教的)
(作用一般 有时需要单独控制蹬地节奏和手臂节奏就和谐不起来了)
2.33迎前:个人迎前比较大 程度是穿羽毛球鞋脚震的发麻走不了路 右膝盖疼
(迎前多是拉球时抬右脚发力两脚原地蹦 或者 重心右脚→左脚时候右脚离地了
蹦问题不大 因为国乒发力时候也存在原地蹦 大问题是个个球都这么打
最后通过减少身体前压解决了 现在只有暴冲会使劲前压 膝盖也不疼了)
2.34完全身体去合球的节奏 尝试大小臂开始都不加力 尽量松起来 自己希望是鞭打
(理想很丰满...不好说 后边解释)
2.35手臂开始由于冲台内较多 肘比较抬 后来看见几个拉球好的手都比较低动作偏前后
于是开始调整自己手低一点 也偏前后 觉得前后的话容易加上撞击
(直到有一天我看见打的不错的这个人冲台内来了个肘下→前→上的大风车...
我才发现不少看着挺吓人的都长期只练拉出台 才会有这效果)
2.36转腰水平调整:由于大迎前和大转腰导致攻球非常别扭
尝试减小动作攻球只为转身后球拍正面对准来球撞击
(效果中规中矩 比之前撞击来球的效果好很多 但还达不到理想)
2.37重新练习抽球:因为撞击比以前好了 所以小力量也能透板
(练的时候自信满满 实战没啥机会用
虽然发力球质有一个很大的提升但一般力量加摩擦就不好加撞加撞就不好加摩擦
想要高质量只能发大力 但发大力经常慢半拍)
2.38磨手感:通过量保证撞击的感觉 偶尔玩直拍 在直横之间来回犹豫
(开始的时候已经练杂了 一天一个样 一会一个样 上的时候连上 不上的时候连着不上
直板正手却一直很舒服很稳定...
直到有一天练到自己觉得直板正手握起来比横板别扭 我就知道这劫快渡了)
2.39重新看视频,推翻自己以前的一切 重新品了几遍来回来去
(偶然间遇到陈康宁的一个视频 描述的是先顶住球再摩擦 马上从无解变通透了
现在回头品品其实就是先撞后摩
练了一段之后无论练习还是实战效果都很好
今天恰巧又刷到一个帖子佐证了我的想法 感觉问题不大 于是就来分享下)
--------------------------------------------
其实说起来也简单
就是像标题《一体化的非一体》
简单说下自己的理解 不一定对 还希望大家多指点
1身体(重心)作用:决定引手的位置(即正手用胯带手 反手用腹部带手)
重心前压多少决定球加了多少的质量
2大臂:稳定球拍挥动平面(大臂不加一点力挥拍可能会翻肘抬肘)
3小臂:前期稳定追求正面撞击 撞击前一瞬间加速造弧线
4手腕:出手瞬间控制弧线(正手多内勾控制角度 反手多下压防止出界)
5手指:正手食指加强支撑 反手拇指加强支撑
注:以上身体的所有任务一定要完成 但具体哪个部位完成其实都行
比如加质量的工作用大臂也能完成 只不过比用重心加的上限低而且还原慢
但如果重心真满负荷了 用大臂也未尝不可
----------------------------------------------------------
换一种说法
正手拉球其实是分段的 而我们要把这些分段的非一体化的动作练到一体化
或者说 有些动作我们看起来是一个动作 其实每段都有每段的作用
1跨带手(这样手才不会乱跑 反手不捂裆 正手不拉大手) 重心压右脚
2重心往左脚移 重心略前压 腰平转 球拍板面向前时球正好快到了
(此时手感还是完全为了撞 没有一点为了摩擦 正面硬刚)
3感觉马上触球瞬间 加速收小臂(之前练球从来没收这么快过 真需要爆发力)
(此时就是拉弧线手型 没有一点为了撞)
注:(身体弧线随机应变)
结果就是出球撞的非常实,带弧线而且不会冒高(因为拉弧线手型的时间短)
可以通过调整起撞击→弧线的时间长短来控制弧线上限 比不分段的动作控弧线要简单许多
也就是说40+之后的拉球 触球之前就是要撞
比传统拉球从引拍就开始算弧线要简单的多 能量传递效率也比从开始就起弧线要高
缺点就是 练完球之后小臂酸 之前没有过
--------------------------------------------------
正手:撞→快撞到瞬间摩→手腕勾弧线或加旋转
身体带大臂→大臂固定肘→小臂起弧线
反手:撞→快撞到瞬间摩→手腕外摆压弧线或加旋转
手带小臂→带大臂
----------------------------------
我个人练正手拉球很漫长 有很长一段时间不得要领 只能拉拉慢球
换了许多种方式
1模仿 反复看了很多国手的视频
马龙、张继科、张怡宁(防守 卷)、孙颖莎(连续)、刘诗雯(快弧)、柳成敏(爆冲)、王励勤
2过程(先只描述现象后面详细分析)
2.1重新稳固攻球基础→作用不大(因为目的不明确 后边讲)
2.2练习抽球→作用一般(因为发大力)
2.3原理调整(右手持拍)
2.31转腰上下调整:转腰往下引一点球拍,引下去多少回来就上引多少(忘了网上谁教的了)
(效果还行 但每次腰不转到位就不会打 动作大)
2.32 蹬转:拉球引手→右脚蹬地→把蹬地的力量转换为手臂向前的力量,尽量迎前(房老师教的)
(作用一般 有时需要单独控制蹬地节奏和手臂节奏就和谐不起来了)
2.33迎前:个人迎前比较大 程度是穿羽毛球鞋脚震的发麻走不了路 右膝盖疼
(迎前多是拉球时抬右脚发力两脚原地蹦 或者 重心右脚→左脚时候右脚离地了
蹦问题不大 因为国乒发力时候也存在原地蹦 大问题是个个球都这么打
最后通过减少身体前压解决了 现在只有暴冲会使劲前压 膝盖也不疼了)
2.34完全身体去合球的节奏 尝试大小臂开始都不加力 尽量松起来 自己希望是鞭打
(理想很丰满...不好说 后边解释)
2.35手臂开始由于冲台内较多 肘比较抬 后来看见几个拉球好的手都比较低动作偏前后
于是开始调整自己手低一点 也偏前后 觉得前后的话容易加上撞击
(直到有一天我看见打的不错的这个人冲台内来了个肘下→前→上的大风车...
我才发现不少看着挺吓人的都长期只练拉出台 才会有这效果)
2.36转腰水平调整:由于大迎前和大转腰导致攻球非常别扭
尝试减小动作攻球只为转身后球拍正面对准来球撞击
(效果中规中矩 比之前撞击来球的效果好很多 但还达不到理想)
2.37重新练习抽球:因为撞击比以前好了 所以小力量也能透板
(练的时候自信满满 实战没啥机会用
虽然发力球质有一个很大的提升但一般力量加摩擦就不好加撞加撞就不好加摩擦
想要高质量只能发大力 但发大力经常慢半拍)
2.38磨手感:通过量保证撞击的感觉 偶尔玩直拍 在直横之间来回犹豫
(开始的时候已经练杂了 一天一个样 一会一个样 上的时候连上 不上的时候连着不上
直板正手却一直很舒服很稳定...
直到有一天练到自己觉得直板正手握起来比横板别扭 我就知道这劫快渡了)
2.39重新看视频,推翻自己以前的一切 重新品了几遍来回来去
(偶然间遇到陈康宁的一个视频 描述的是先顶住球再摩擦 马上从无解变通透了
现在回头品品其实就是先撞后摩
练了一段之后无论练习还是实战效果都很好
今天恰巧又刷到一个帖子佐证了我的想法 感觉问题不大 于是就来分享下)
--------------------------------------------
其实说起来也简单
就是像标题《一体化的非一体》
简单说下自己的理解 不一定对 还希望大家多指点
1身体(重心)作用:决定引手的位置(即正手用胯带手 反手用腹部带手)
重心前压多少决定球加了多少的质量
2大臂:稳定球拍挥动平面(大臂不加一点力挥拍可能会翻肘抬肘)
3小臂:前期稳定追求正面撞击 撞击前一瞬间加速造弧线
4手腕:出手瞬间控制弧线(正手多内勾控制角度 反手多下压防止出界)
5手指:正手食指加强支撑 反手拇指加强支撑
注:以上身体的所有任务一定要完成 但具体哪个部位完成其实都行
比如加质量的工作用大臂也能完成 只不过比用重心加的上限低而且还原慢
但如果重心真满负荷了 用大臂也未尝不可
----------------------------------------------------------
换一种说法
正手拉球其实是分段的 而我们要把这些分段的非一体化的动作练到一体化
或者说 有些动作我们看起来是一个动作 其实每段都有每段的作用
1跨带手(这样手才不会乱跑 反手不捂裆 正手不拉大手) 重心压右脚
2重心往左脚移 重心略前压 腰平转 球拍板面向前时球正好快到了
(此时手感还是完全为了撞 没有一点为了摩擦 正面硬刚)
3感觉马上触球瞬间 加速收小臂(之前练球从来没收这么快过 真需要爆发力)
(此时就是拉弧线手型 没有一点为了撞)
注:(身体弧线随机应变)
结果就是出球撞的非常实,带弧线而且不会冒高(因为拉弧线手型的时间短)
可以通过调整起撞击→弧线的时间长短来控制弧线上限 比不分段的动作控弧线要简单许多
也就是说40+之后的拉球 触球之前就是要撞
比传统拉球从引拍就开始算弧线要简单的多 能量传递效率也比从开始就起弧线要高
缺点就是 练完球之后小臂酸 之前没有过
--------------------------------------------------
正手:撞→快撞到瞬间摩→手腕勾弧线或加旋转
身体带大臂→大臂固定肘→小臂起弧线
反手:撞→快撞到瞬间摩→手腕外摆压弧线或加旋转
手带小臂→带大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