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奇怪。cross channel是几乎找不到缺点的作品,无论配乐、人设、伏笔、描写、立意、故事完整程度,乃至看完朋友塔情节之后体会到的田中罗密欧胸中的黑暗,都不存在什么可以挑剔的地方。对比之下,混沌之子是一部叙事诡计并不算核心、个人线一团糟编剧无比放飞自我、男主结局几乎不能让任何人满意的作品。
但我回想起来,居然觉得这两部作品水平差不多。从各大排名来看确实也是差不多。怎么评价这一现象呢...我觉得是“回味”。我一想到混沌之子,就想起一个自命不凡又处处看不惯这世界的男孩如何一步步走向成熟,宫代拓留身上的很多地方与我们何其相似,看着这个孩子怎样戳破自己自大的妄想而去背负去成长,说得不好听一点实在是有“脱宅”的功效。
田中罗密欧选择了一种相当普遍又相当难以捉摸的情感——孤独。讲实话他已经做得够好了,太一最后在学校里那段真是写独处时孤独的巅峰。了解一点抑郁症的朋友应该知道抑郁症有所谓“躯体化”的现象,我愿称田中的描写是用文字描写的孤独的“躯体化”。不过,可能孤独是更加难以回味也更加不堪回味的情感,cross channel个人觉得是没有混沌之子“劲大”的。
由此探讨一下别的作品。比如说濑户口的hira hira hihiru与swan song这两部作品,故事情节起承转合紧致有序,人物刻画也不可谓不鲜明,但就是感觉少了某种回味。濑户口当然也不能说不深邃,他想探讨的主题是很有意思的,只是总感觉离“神作”少了那么一口气。大概这就是佳作和神作的区别吧。
但我回想起来,居然觉得这两部作品水平差不多。从各大排名来看确实也是差不多。怎么评价这一现象呢...我觉得是“回味”。我一想到混沌之子,就想起一个自命不凡又处处看不惯这世界的男孩如何一步步走向成熟,宫代拓留身上的很多地方与我们何其相似,看着这个孩子怎样戳破自己自大的妄想而去背负去成长,说得不好听一点实在是有“脱宅”的功效。
田中罗密欧选择了一种相当普遍又相当难以捉摸的情感——孤独。讲实话他已经做得够好了,太一最后在学校里那段真是写独处时孤独的巅峰。了解一点抑郁症的朋友应该知道抑郁症有所谓“躯体化”的现象,我愿称田中的描写是用文字描写的孤独的“躯体化”。不过,可能孤独是更加难以回味也更加不堪回味的情感,cross channel个人觉得是没有混沌之子“劲大”的。
由此探讨一下别的作品。比如说濑户口的hira hira hihiru与swan song这两部作品,故事情节起承转合紧致有序,人物刻画也不可谓不鲜明,但就是感觉少了某种回味。濑户口当然也不能说不深邃,他想探讨的主题是很有意思的,只是总感觉离“神作”少了那么一口气。大概这就是佳作和神作的区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