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热门吧 关注:3,032贴子:22,966
  • 0回复贴,共1

在校生代表施博辰在电机系2021级研究生新生迎新会上的发言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发布时间:2021-09-14 浏览次数:11276次

尊敬的各位老师、电机系的各位研究生新生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来自电博17班的施博辰,导师是赵争鸣教授。非常荣幸在这里代表电机系在读的研究生,欢迎各位新生同学加入电机系,开启人生一段新的旅程。你们当中有些同学是2017年进入电机系本科就读,当时我非常高兴能够作为新生辅导员迎接你们进入清华,与你们共同度过的日子还历历在目;转眼间四年过去了,看到你们选择继续在电机系攻读研究生,追求更高的学术和人生理想,我要对你们表示最衷心的祝福。在座的还有一些新朋友,你们都是从全国乃至世界各地来到这里的最优秀的同学,今天也加入了清华电机系的大家庭;作为一名学长和你们的同学,我非常高兴和荣幸能够与你们相识。在这里,我要对你们的到来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对你们加入清华电机系表示最衷心的祝贺!
此刻,作为一名即将踏上新征程的研究生,你们一定对未来几年的生活充满期待和憧憬。的确,回顾我自己的成长经历,我感到在清华电机系的研究生经历,正在使我的人生迈上一个新的台阶。一方面,电机系为我们提供了世界一流的学术平台,包括最先进的实验和工作条件、顶尖的学术大师、浓厚的学术氛围、丰富的国际交流机会,这些为我们聚焦学术前沿、扩展国际视野、潜心科学研究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持;另一方面,电机系的老师、同学和校友,会成为我们成长过程中的良师益友,他们的关心、帮助和支持会助力我们完成研究生阶段的成长与蜕变。
在这段新旅途的起点,我想与大家分享三个小的感受和建议。
第一是希望我们能成为与导师“共振”的人。我想,在研究生的几年时间里,没有什么关系比“导学关系”更重要了,这种重要性甚至超过了你的恋爱关系,因为如果你算一下你的科研工作时长和谈恋爱的时长的话,对一名合格的研究生来说,前者应该是远远超过后者的。所以与导师的默契非常重要。我愿意把一种理想的导学关系称之为一种“共振”关系,就像电路里面,电感和电容的谐振才能激发出最大的能量。与导师在一起时,如果你们也能形成共振,你们的想法、思路和工作能够互相激发,形成一种正向的反馈,那么一定可以在科研工作中产生最大的能量。那么,如何成为与导师共振的人呢?我们仍然可以用谈恋爱来作比喻,我想,这个世界上也许有极少数天生就完美般配的人,但是更多的有缘人是在相处中不断加深了解、不断磨合调整,最终走到一起的。所以在这里,我想特别向大家分享研究生的一个重要的品质,那就是主动性,主动与导师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沟通、交流,而不是等着导师找自己进行工作汇报。这种主动性说明科研工作已经成为生活的一部分,而非导师布置的任务。一旦形成这种主动性,就可以逐渐建立起自己与导师的默契,找到你们的共振点,一起合作完成一些有价值的创新工作。
那么在这个过程中,第二件重要的事情就是珍惜时光,把握方向。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学习和科学研究都是无限的;因此,我们需要把宝贵的青春聚焦到最有价值的工作中,而不要做一个“贪心”的人,什么都想尝试,最后可能每项工作都不够深入。特别是对于博士生后期来说,更重要的是“专”和“精”而非“广”和“博”。所以,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聚焦。但是聚焦的过程中,方向是至关重要的。朝着一个错误的方向前进,再勤奋、再聪明的人也只能越走越远。所以我们要主动把握方向,利用好电机系和导师提供的科研平台,聚焦于最有价值的科研工作中,把个人的发展与国家、社会的需要相结合,在人生最富创造力的阶段做一些真正有意义的事情。
说到这里,就要提到第三个小的感受,那就是坚韧的重要性。因为真正有意义、有价值的创新工作往往是困难重重的,没有人做出来过,没有参考的范本,即便导师也不能完全给出解决方案。在这样一条探索之路上,必定面临无数的困难和挑战,唯有足够坚韧,才有坚持走下去的勇气。这听上去有点令人沮丧,因为我们都更喜欢成功的感受而不是失败的感受;但是事实上,即便我们是全国最顶尖的研究生,我们仍会面临无数次的失败;而且,我们失败的次数,很可能远远多于我们成功的次数:如果不是这样,那么我们选择的工作相比于我们的能力可能就太没有挑战了。所以,失败一定是家常便饭,不要害怕它,而是要以一种坚韧的态度拥抱它,从失败中学习和成长,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坚韧地前行。
最后,我还想说,身体是科研工作的物质基础,研究生阶段没有强制的体育锻炼,但是我们都应该把锻炼身体内化为一种习惯,保持健康的体魄,努力践行清华“争取至少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的理念和目标。
最后的最后,再次欢迎各位同学加入电机系研究生的大家庭,祝贺你们开启人生新的篇章,祝愿你们在这里收获自己满意的成长和进步。谢谢大家!


IP属地:湖北1楼2024-07-14 00:11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