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研究吧 关注:67,896贴子:679,075
  • 5回复贴,共1

文正公宋史查无此人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黄中庸,宋朝福建军城人,谥号文正,在百度百科上写了他奉命编纂了《圣旨典集》《匡正律刑》《大宋新刑律》等文献,可是这些文献一个都查不到,然后个人又有《黄长行诗集》等文献,还是查不到,甚至百度百科上宋徽宗有给他赠文,可是赠文与宋给苏轼的赠文基本一样,百度百科上他与司马光欧阳修的齐名,官至侍中兼枢密院副使宰相,可是宋史上查无此人,只在福建地方文人编纂的文献上有他,还有地方志如《八闽通志》等
哦,还有黄中庸年谱上面有他。
我搜了欧阳修,王安石,苏轼等人在宋史多少列传都搜出来了,唯独黄中庸搜不到。



IP属地:江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4-05-28 14:51回复
    可能电视剧虚构的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2楼2024-06-09 05:19
    收起回复
      关于黄中庸是否真实存在于宋朝历史中,目前存在一定的争议和不确定性。以下是根据现有资料的整理和分析:
      ### 1. **正史记载的缺失**
      - **《宋史》无记载**:在官方正史《宋史》的列传、宰辅表、谥号记录中均未提及“黄中庸”此人。宋代被追谥“文正”的名臣(如范仲淹、司马光、王曾等)均有明确记载,但黄中庸不在其列。
      - **谥号“文正”的权威性**:宋代对“文正”谥号的授予极为严格,仅有少数功勋卓著的重臣获得(如范仲淹)。若黄中庸确为“文正公”,却未被《宋史》收录,可能性较低。
      ### 2. **地方志与族谱的记载**
      - **地方文献中的痕迹**:部分福建地方志(如莆田、仙游等地)及黄氏族谱中提到黄中庸,称其为北宋官员,官至太常寺卿、侍中兼枢密副使等职。但这些记载多未标明原始史料来源,且存在年代矛盾(如官职与宋代官制不符)。
      - **族谱的局限性**:古代族谱常有攀附名人、虚构官职的现象,需谨慎对待。例如,黄中庸的“侍中兼枢密副使”一职在宋代并无此组合,枢密院与中书门下(侍中属此)分掌军政,职能分离。
      ### 3. **学术界的观点**
      - **主流存疑态度**:多数宋史研究者认为,黄中庸可能是后世(尤其是明清时期)地方宗族建构的人物,或混淆了其他历史人物的经历。例如,北宋名臣黄履(曾任尚书右丞)的某些事迹可能被误植到黄中庸身上。
      - **可能的原型推测**:有学者提出,黄中庸的形象可能融合了多位宋代黄姓官员的事迹(如黄中庸之子黄偊在地方志中有零星记载),但缺乏直接证据。
      ### 4. **网络信息的误传**
      - **百度百科的可靠性问题**:百度百科的“黄中庸”词条内容多引用自民间族谱或网络文章,缺乏权威史料的佐证,存在明显错误(如称其谥号“文正”却无朝廷追封记录)。
      - **混淆其他历史人物**:宋代另有黄中(字通老,著有《中庸解》),可能因名字与“中庸”相关而被后人附会。
      ### 5. **建议的进一步考证方向**
      - **查阅原始地方志**:如明代《八闽通志》、清代《福建通志》等,核实黄中庸的记载是否连贯。
      - **分析族谱年代**:若黄氏族谱中关于黄中庸的记载最早见于明清版本,则虚构可能性较高。
      - **比对宋代职官制度**:检查其 alleged 官职(如侍中、枢密副使)是否符合北宋中后期的官制演变。
      ### 结论
      综合现有证据,**黄中庸更可能是后世地方文献或族谱中建构的人物,而非真实存在的宋代名臣**。其形象可能源于对宋代黄姓官员的模糊记忆、谥号误解及宗族文化需求的共同作用。若需确证,需发现宋代原始文献(如墓志铭、奏议、同时代人笔记)的直接记载。建议谨慎对待网络信息,优先参考学术研究(如龚延明《宋代官制辞典》、何忠礼《宋史选举志补正》等工具书)。


      IP属地:湖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5-02-10 03:06
      回复
        我也是今天看到,好奇去问了一下deepseek,好像都没这官职


        IP属地:湖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5-02-10 03:0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