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物化和物化生考生志愿填报分析
1. 分数优势
根据目前了解的情况,浙江省2024年物化双选考生要低于原来的预期。原来我估计95000到99000之间,目前估计在90000到950000之间,极端会低于9万人。按23年计划物化双限包括物化生三限的本科计划有68000个左右。另外还有近8000个单物本科计划也是这类考生可以考虑的。预期今年一段线以上的物化双选考生不一定能达到7万人,加上单物考生最多也就8万人。以7万考生去抢68000个本科计划,考虑到会有许多考生会主动去填报文科类和单物类专业,还有部分考生可能会考虑比较热门的专科专业。即使以10%考生去填报非物化双选专业,这样68000减去63000至少还有5000个本科计划留给二段。从各种数据来看,正常情况下,5000个本科计划是一段录取后留给二段的最低数。按历年情况推算,490分的限物双选考的考生大约最多只有270个,而且越往下人数越少,这样至少需要20分来消化。加上这部分考生会有相当部分考生主动填报专科,所以在实际填报中,450以上的物化考生机会很大。至于450分以下的有没有希望,要看物化考生的实际人数、物化双限本科计划数及物化报考双限物化的比例。从目前我了解的情况看,这个可能性还是比较大的,甚至我不排除400分以下的物化考生读本科的可能性。
我大致推算一下,高分段物化考生没有优势,特控线附近物化双选考生会有5分以上的优势,550分附近会有15分即1500名左右的优势,一段线附近由于优势的累积,所以会有三四十分的优势。
2. 专业考虑
13000名以上高分段,文理科专业都可以报。13000到580分数段,尽量考虑理工科和医科专业,一则理工医科投档线有优势,二则就业比较容易收入也会高点。这个分数段如果有文科类专业实在很喜欢,勉强也可以报。至于580以下基本上可以考虑理工医专业为主,同时如果对单限物理的专业包括职业本科的下星期科专业有兴趣的话也可以报点。文科类专业尽量回避了,护理学也一定要报,当然喜欢护理学的考生也可以报。530分以下的考生文科类本科类专业都不要报,直接填报理工医科专业,单限物理的专业可以少数填报些。护理学如果有喜欢的同学在这个分数段也可以报一下。在填报过程中,要考虑今年理工医科不同专业的热度,同时在考虑23年与24年限科变化带来的影响。大致来说,临床医学、部分学校基础医学和部分学校的口腔医学分数会涨一点。计算机、电气、电子信息类、人工智能和部分学校口腔等专业会稍涨或持平,部分计算机专业、自动化、机械、物理、数学等专业会稍跌,本来就限物理的冷门专业如土木类、材料、化学跌的就多点。二选一或物化生三选一的大量专业如化学、海洋、地质、生物、统计学、化工与制药、矿业、林业工程、环境、生物医学工程、食品、生物工程、植物生产 、自然保护、动物生产、动物医学、林学、水产、草原、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中医、中西医结合、药学、法医学、医学技术类会下跌最多。
另外低分考生如果能接近职业本科的话,可以填报职业本科的理工科专业,这些专业大概率会单限物理。
3. 志愿填报策略
(1).13000名以上的高分生。
从23届和24届数据对比分析,前13000名考生中物化考生会有1万名甚至可能达到11000名,而这个分数段限物化的本科计划数大约1万不到。这部分物化考生并不少,只能寄希望于会有大量考生填报非物化专业。从专业考虑,这部分考生既可以考虑限物化的专业,又可以考虑单限物理的经济管理类专业,还可以考虑限科不严格的法学专业。专业种类可以多考虑些,即可以全报限科严格的理工农医学类专业,也可以与限科不严格的文科类专业混报,但建议不要全报文科类专业,当然你如果喜欢文科类完全不喜欢理工类是另外回事。高分段的物化考生报考热门类的文科类如法学、金融类等应该可以接受。这个分数段物化考生是否有优势,目前还是很难说的,等24年位次号出来再进一步判断。
从排序和23年位次号变化角度考虑,计算机、电子信息类、临床医学、部分院校口腔医学类涨分的概率比较高。理工农医学中那些原先限科比较宽松的冷门专业会跌,排序时如果不是特别喜欢的可以把这些专业调至后面。
关于如何冲稳保。这个分数段冲热门专业难度较大,冲限科严格的冷门专业机会很大。考生可根据所冲的专业及限科情况调整冲的幅度。建议至少可以按位次号冲20%。从稳的志愿看,按目前预估,只要不是特别热门的专业,相比23届,理工农医专业的位次号前移10%还是能稳住的。当然计算机、电子信息类、医学类等热门专业以去年相同位次号作为稳。因为24届各种变数大,稳的志愿的区间尽量大点,区间至少在20-30%之间。至于保的志愿,如果是热门专业,保的要深点,反正高分段志愿也填不满的,保底至少可以保到50%甚至更低。当然在正式录取过程时,保到10%一20%肯定是能录取的。在实际填报过程中,个人建议尽量保深,专业可以少选几个,而且有一定的梯度就可以了。当然如果专业不热门,保到20-30%肯定是够了。
总体建议可以先按去年投档线从上到下选择好志愿,然后根据自己喜好和今年限科变化重新调整顺序,下面填报也采取这样的办法。这个分数段冲稳保的数量就不说了。
(2).特控线以上到13000名之间的考生。
从数据上看,特控线以上物化考生可以达到35700人。按去年本科计划有34000个,虽然从数据上物化考生优势不大,但是算上物化考生抢报文科类专业, 所以物化考生优势会相当明显。
从专业角度考虑,专业种类尽量控制在5个以内。与23届单物考生相比。至于排序,在23届同等分数的情况下,医学等热门专业可以排在前面,其他理工农医专业位次号会下降明显,可以放后面。当然如果你有自己喜欢的专业按你兴趣来也可以。如果有限科宽松的文科类专业,按23届位次号计算就算加十分也不一定能进。如果一定要想进去而且特别想去,就要把这些文科类专业的位次号至少前移10%。另外排序时一定要注意23、24届限科的变化,限科的变化对排序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可以先按去年分数排好,然后按专业冷热进行调整,再然后按照选科限制变化进行调整,最后再我自己喜欢进行调整。调整时基本原则不变,就是冲稳保有各自的区间,尽量不要调整出自己的区间里。当然如果位于冲稳之间可以按自己喜欢的进行调整。
至于冲稳保,理工农医类普通专业冲20-30%不成问题,热门专业少冲点。冲的时候要有梯度,逐渐下降,理工农医普通专业的位次号前移10-15%问题不大。至于稳和保就更没有问题了,特控线附近普通专业比去年低5分就属于稳了,保到比去年位次号低20%肯定足够了,比如5万名保到6万名就可以了,如果是热门专业保肯定要更深点。在实际填报过程中要慎重,无论冲还是保都可以更深点。
这部分考生也可以从另外一个思路去考虑,即把今年的位次号减5000作为基准位次号,然后再去按这个位次号去参考23年投档线进行冲稳保,当然排序时要考虑限科变化。
志愿个数,冲30、稳30、保20,冲的可以适当多点。
(3).控线和一段线之间考生
一段线以上物化考生大约7万人,但本科计划大约68000人,考虑到相当部分人会不限物化的专业或去专科,实际录取时只要上一段肯定能有本科读,但热门专业热门地区不能保证。
专业建议基本上考虑限物或物+化专业特别是一段线高出不多的同学,建议考生可以热门与冷门专业相结合,而且专业种类尽量少点。与此同时,志愿投档线的跨度区间一定要大。至于排序,可以考虑自己喜欢的学校和专业优先,同时结合限科变化。至于冲,这部分考生可以按今年位次号冲30%甚至更多,特别是一段尾,冷门地区冷门专业的限科严格的理工农医专业更是可以多冲点。至于稳和保也不用刻意去区分了,只要拿23届位次号保到10到20%,保到最低的本科为止。但要注意,23年的吉林医药学院等限科严格的专业投档线低,24届时要注意不能拿来作保底。至于要不要用专科来保底,目前看意义不大,除非考试院大大减少招生人数或者物化人数大大增加。如果只想读本科,专科就不用保底了,不出意外的话二段填报肯定有机会能上本科的。建议等今年六月一定要仔细看招生人数的变化。如果招生人数大减的话, 还是要拿专科保底的,如果真拿专科保底,一则可能考虑限物化的专科专业,同时要注意比较热门的专科投档线会明显提升。
一段尾冲本科地域的选择,原则上先冲省内本科,而且可选择一下专业,再然后保底是外地特别是东北、西北、海南三亚等地的本科,同时浙江广厦也可以放这个区间里。到了这个位置,大家到时候会发觉80个志愿不够用。
这里有个问题,有些考生可能地问,今年物化考生如何把今年位次号转化成23年位次数。确实如果有了转换后的位次号,就可以拿去年的投档线进行冲稳保了。如此所述,我前面已经说了,靠近特控线的减5000名,550分附近可以减15000名,一段线附近可以减3万名。比如今年的10万可以看作去年的85000名。不过如果按转换后的位次号去报,不能再冲30%了,而是按换算后的位次号再按去年投档线冲15%,保20%。不过按以前情况,冷门地区冷门专业可以再多冲点。
这个分数段的排序难度会比较大,特别是低分段。我个人建议首先尽量不要多选专业,特别是不要什么专业都考虑。如果一个考生既考虑理工农医,又考虑经济管理类。这个志愿的排序真的会成问题。如果只是选择理工农医类专业,只要知道单物变物化的位次号下跌会比较少,而二选一特别是三选一的专业的位次号下跌会比较多。考生和家长们可以去看一下我上面写的各个专业下跌情况。
总体来说,从目前数据来看,比原来估计的可以更乐观点,一段低分考生可以冲更多点。
(4).二段单物和物化考生等一段录取结果,根据余下本科计划数和物化考生人数再作分析。
1. 分数优势
根据目前了解的情况,浙江省2024年物化双选考生要低于原来的预期。原来我估计95000到99000之间,目前估计在90000到950000之间,极端会低于9万人。按23年计划物化双限包括物化生三限的本科计划有68000个左右。另外还有近8000个单物本科计划也是这类考生可以考虑的。预期今年一段线以上的物化双选考生不一定能达到7万人,加上单物考生最多也就8万人。以7万考生去抢68000个本科计划,考虑到会有许多考生会主动去填报文科类和单物类专业,还有部分考生可能会考虑比较热门的专科专业。即使以10%考生去填报非物化双选专业,这样68000减去63000至少还有5000个本科计划留给二段。从各种数据来看,正常情况下,5000个本科计划是一段录取后留给二段的最低数。按历年情况推算,490分的限物双选考的考生大约最多只有270个,而且越往下人数越少,这样至少需要20分来消化。加上这部分考生会有相当部分考生主动填报专科,所以在实际填报中,450以上的物化考生机会很大。至于450分以下的有没有希望,要看物化考生的实际人数、物化双限本科计划数及物化报考双限物化的比例。从目前我了解的情况看,这个可能性还是比较大的,甚至我不排除400分以下的物化考生读本科的可能性。
我大致推算一下,高分段物化考生没有优势,特控线附近物化双选考生会有5分以上的优势,550分附近会有15分即1500名左右的优势,一段线附近由于优势的累积,所以会有三四十分的优势。
2. 专业考虑
13000名以上高分段,文理科专业都可以报。13000到580分数段,尽量考虑理工科和医科专业,一则理工医科投档线有优势,二则就业比较容易收入也会高点。这个分数段如果有文科类专业实在很喜欢,勉强也可以报。至于580以下基本上可以考虑理工医专业为主,同时如果对单限物理的专业包括职业本科的下星期科专业有兴趣的话也可以报点。文科类专业尽量回避了,护理学也一定要报,当然喜欢护理学的考生也可以报。530分以下的考生文科类本科类专业都不要报,直接填报理工医科专业,单限物理的专业可以少数填报些。护理学如果有喜欢的同学在这个分数段也可以报一下。在填报过程中,要考虑今年理工医科不同专业的热度,同时在考虑23年与24年限科变化带来的影响。大致来说,临床医学、部分学校基础医学和部分学校的口腔医学分数会涨一点。计算机、电气、电子信息类、人工智能和部分学校口腔等专业会稍涨或持平,部分计算机专业、自动化、机械、物理、数学等专业会稍跌,本来就限物理的冷门专业如土木类、材料、化学跌的就多点。二选一或物化生三选一的大量专业如化学、海洋、地质、生物、统计学、化工与制药、矿业、林业工程、环境、生物医学工程、食品、生物工程、植物生产 、自然保护、动物生产、动物医学、林学、水产、草原、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中医、中西医结合、药学、法医学、医学技术类会下跌最多。
另外低分考生如果能接近职业本科的话,可以填报职业本科的理工科专业,这些专业大概率会单限物理。
3. 志愿填报策略
(1).13000名以上的高分生。
从23届和24届数据对比分析,前13000名考生中物化考生会有1万名甚至可能达到11000名,而这个分数段限物化的本科计划数大约1万不到。这部分物化考生并不少,只能寄希望于会有大量考生填报非物化专业。从专业考虑,这部分考生既可以考虑限物化的专业,又可以考虑单限物理的经济管理类专业,还可以考虑限科不严格的法学专业。专业种类可以多考虑些,即可以全报限科严格的理工农医学类专业,也可以与限科不严格的文科类专业混报,但建议不要全报文科类专业,当然你如果喜欢文科类完全不喜欢理工类是另外回事。高分段的物化考生报考热门类的文科类如法学、金融类等应该可以接受。这个分数段物化考生是否有优势,目前还是很难说的,等24年位次号出来再进一步判断。
从排序和23年位次号变化角度考虑,计算机、电子信息类、临床医学、部分院校口腔医学类涨分的概率比较高。理工农医学中那些原先限科比较宽松的冷门专业会跌,排序时如果不是特别喜欢的可以把这些专业调至后面。
关于如何冲稳保。这个分数段冲热门专业难度较大,冲限科严格的冷门专业机会很大。考生可根据所冲的专业及限科情况调整冲的幅度。建议至少可以按位次号冲20%。从稳的志愿看,按目前预估,只要不是特别热门的专业,相比23届,理工农医专业的位次号前移10%还是能稳住的。当然计算机、电子信息类、医学类等热门专业以去年相同位次号作为稳。因为24届各种变数大,稳的志愿的区间尽量大点,区间至少在20-30%之间。至于保的志愿,如果是热门专业,保的要深点,反正高分段志愿也填不满的,保底至少可以保到50%甚至更低。当然在正式录取过程时,保到10%一20%肯定是能录取的。在实际填报过程中,个人建议尽量保深,专业可以少选几个,而且有一定的梯度就可以了。当然如果专业不热门,保到20-30%肯定是够了。
总体建议可以先按去年投档线从上到下选择好志愿,然后根据自己喜好和今年限科变化重新调整顺序,下面填报也采取这样的办法。这个分数段冲稳保的数量就不说了。
(2).特控线以上到13000名之间的考生。
从数据上看,特控线以上物化考生可以达到35700人。按去年本科计划有34000个,虽然从数据上物化考生优势不大,但是算上物化考生抢报文科类专业, 所以物化考生优势会相当明显。
从专业角度考虑,专业种类尽量控制在5个以内。与23届单物考生相比。至于排序,在23届同等分数的情况下,医学等热门专业可以排在前面,其他理工农医专业位次号会下降明显,可以放后面。当然如果你有自己喜欢的专业按你兴趣来也可以。如果有限科宽松的文科类专业,按23届位次号计算就算加十分也不一定能进。如果一定要想进去而且特别想去,就要把这些文科类专业的位次号至少前移10%。另外排序时一定要注意23、24届限科的变化,限科的变化对排序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可以先按去年分数排好,然后按专业冷热进行调整,再然后按照选科限制变化进行调整,最后再我自己喜欢进行调整。调整时基本原则不变,就是冲稳保有各自的区间,尽量不要调整出自己的区间里。当然如果位于冲稳之间可以按自己喜欢的进行调整。
至于冲稳保,理工农医类普通专业冲20-30%不成问题,热门专业少冲点。冲的时候要有梯度,逐渐下降,理工农医普通专业的位次号前移10-15%问题不大。至于稳和保就更没有问题了,特控线附近普通专业比去年低5分就属于稳了,保到比去年位次号低20%肯定足够了,比如5万名保到6万名就可以了,如果是热门专业保肯定要更深点。在实际填报过程中要慎重,无论冲还是保都可以更深点。
这部分考生也可以从另外一个思路去考虑,即把今年的位次号减5000作为基准位次号,然后再去按这个位次号去参考23年投档线进行冲稳保,当然排序时要考虑限科变化。
志愿个数,冲30、稳30、保20,冲的可以适当多点。
(3).控线和一段线之间考生
一段线以上物化考生大约7万人,但本科计划大约68000人,考虑到相当部分人会不限物化的专业或去专科,实际录取时只要上一段肯定能有本科读,但热门专业热门地区不能保证。
专业建议基本上考虑限物或物+化专业特别是一段线高出不多的同学,建议考生可以热门与冷门专业相结合,而且专业种类尽量少点。与此同时,志愿投档线的跨度区间一定要大。至于排序,可以考虑自己喜欢的学校和专业优先,同时结合限科变化。至于冲,这部分考生可以按今年位次号冲30%甚至更多,特别是一段尾,冷门地区冷门专业的限科严格的理工农医专业更是可以多冲点。至于稳和保也不用刻意去区分了,只要拿23届位次号保到10到20%,保到最低的本科为止。但要注意,23年的吉林医药学院等限科严格的专业投档线低,24届时要注意不能拿来作保底。至于要不要用专科来保底,目前看意义不大,除非考试院大大减少招生人数或者物化人数大大增加。如果只想读本科,专科就不用保底了,不出意外的话二段填报肯定有机会能上本科的。建议等今年六月一定要仔细看招生人数的变化。如果招生人数大减的话, 还是要拿专科保底的,如果真拿专科保底,一则可能考虑限物化的专科专业,同时要注意比较热门的专科投档线会明显提升。
一段尾冲本科地域的选择,原则上先冲省内本科,而且可选择一下专业,再然后保底是外地特别是东北、西北、海南三亚等地的本科,同时浙江广厦也可以放这个区间里。到了这个位置,大家到时候会发觉80个志愿不够用。
这里有个问题,有些考生可能地问,今年物化考生如何把今年位次号转化成23年位次数。确实如果有了转换后的位次号,就可以拿去年的投档线进行冲稳保了。如此所述,我前面已经说了,靠近特控线的减5000名,550分附近可以减15000名,一段线附近可以减3万名。比如今年的10万可以看作去年的85000名。不过如果按转换后的位次号去报,不能再冲30%了,而是按换算后的位次号再按去年投档线冲15%,保20%。不过按以前情况,冷门地区冷门专业可以再多冲点。
这个分数段的排序难度会比较大,特别是低分段。我个人建议首先尽量不要多选专业,特别是不要什么专业都考虑。如果一个考生既考虑理工农医,又考虑经济管理类。这个志愿的排序真的会成问题。如果只是选择理工农医类专业,只要知道单物变物化的位次号下跌会比较少,而二选一特别是三选一的专业的位次号下跌会比较多。考生和家长们可以去看一下我上面写的各个专业下跌情况。
总体来说,从目前数据来看,比原来估计的可以更乐观点,一段低分考生可以冲更多点。
(4).二段单物和物化考生等一段录取结果,根据余下本科计划数和物化考生人数再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