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本人寻找清朝中后期至民国时期松桃县(原松桃直隶厅)在思南县(原思南府府属)插花地“豆麻”(或坪,或村寨、硐寨)老地名,现在思南县什么地方?望知情者告知,谢谢。
以下“豆麻”文献信息引用参考:根据清雍正《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清朝道光《思南府志》《思南府续志》、《松桃厅志》、《中国地方志集成.贵州府县志辑.民国息烽县志.嘉靖思南府志.民国思南县志稿》及光绪三十一年(1905)至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调整思南府、铜仁府所属互插花地文献描述以及部分清朝、民国时期舆地图(包括地名资料)等载录:1、清朝雍正《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鹦鹉关,在城西北三十里。日头关,在城西三十里。“芙蓉关”,在城西南三十里。崇山关,在治南三十里。2、清朝道光《道光思南府志》《思南府续志》:罗纹图(一甲,思南府属管辖):山雷坝、野粟溪、煎茶溪、平阳盖、傅家寨、林坝溪、豆麻坪。“芙蓉关”:思南府城西南四十五里“豆麻坪”(或村寨、硐寨)出“永和场路”;3、清朝《松桃厅志》:督陀里:越印江至思南府200里由府渡河60里在司之西距城460里。民村(或寨):豆麻、鸦鹊嘴、酸枣水、闻家寨、闻家湾。4、《中国地方志集成.贵州府县志辑.民国息烽县志.嘉靖思南府志.民国思南县志稿》地理志,市集村寨描述:许家坝距思南县城40里(西),山雷坝距思南县城50里(西),付家寨距思南县城50里(西),新隆场距思南县城60里(西)。5、黔东北插花地调整文献描述:光绪三十一年(1905)至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之间,历经五次经官民陆续清理查勘,分别对凤岗县、务川县、沿河县、德江县、思南县、印江县、松桃县、江口县、石阡县、镇远县等各自区域内插花地所属地进行调整。其中,民国四年(1915年)11月省署督催插花委员熊飞会同思南新任知事许肖嵩拨定思南与印江,石阡、凤泉、德江新界:经过镇远道尹林炳华,思南知事邓殿华、许肖嵩及省署督催插花委员黄吉裳、刘清、熊飞等会同查勘划拨定界,此次插花清理拨正结果大致如下:由印江县拨入有毛坝、黄坝、孙家坝;由德江县拨入有大坝场、木根洞、梧桐树、邵家桥、张家寨、鹦鹉溪、塘头、潮底、水淹坝;由务川县拨入有青杠坡、杨家坳、帅家沟、坝竹丫、木荛三、邵家渡、营基顶、买头坝;由风泉县拨入有土香坝、一碗水、桶口、亭子坝、周家丫、毛坝、黄泥堡、南盆、大坝、坑水;由石阡县拨入有芭蕉溪、苗民司、钡头、仁和场、洪家坝、红石梁、磨溪岩、水田坝、四野屯。由松桃县拔入有宽坪、督挖、“豆麻”;由镇远拨入有板桥、前后屯等。
以下“豆麻”文献信息引用参考:根据清雍正《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清朝道光《思南府志》《思南府续志》、《松桃厅志》、《中国地方志集成.贵州府县志辑.民国息烽县志.嘉靖思南府志.民国思南县志稿》及光绪三十一年(1905)至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调整思南府、铜仁府所属互插花地文献描述以及部分清朝、民国时期舆地图(包括地名资料)等载录:1、清朝雍正《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鹦鹉关,在城西北三十里。日头关,在城西三十里。“芙蓉关”,在城西南三十里。崇山关,在治南三十里。2、清朝道光《道光思南府志》《思南府续志》:罗纹图(一甲,思南府属管辖):山雷坝、野粟溪、煎茶溪、平阳盖、傅家寨、林坝溪、豆麻坪。“芙蓉关”:思南府城西南四十五里“豆麻坪”(或村寨、硐寨)出“永和场路”;3、清朝《松桃厅志》:督陀里:越印江至思南府200里由府渡河60里在司之西距城460里。民村(或寨):豆麻、鸦鹊嘴、酸枣水、闻家寨、闻家湾。4、《中国地方志集成.贵州府县志辑.民国息烽县志.嘉靖思南府志.民国思南县志稿》地理志,市集村寨描述:许家坝距思南县城40里(西),山雷坝距思南县城50里(西),付家寨距思南县城50里(西),新隆场距思南县城60里(西)。5、黔东北插花地调整文献描述:光绪三十一年(1905)至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之间,历经五次经官民陆续清理查勘,分别对凤岗县、务川县、沿河县、德江县、思南县、印江县、松桃县、江口县、石阡县、镇远县等各自区域内插花地所属地进行调整。其中,民国四年(1915年)11月省署督催插花委员熊飞会同思南新任知事许肖嵩拨定思南与印江,石阡、凤泉、德江新界:经过镇远道尹林炳华,思南知事邓殿华、许肖嵩及省署督催插花委员黄吉裳、刘清、熊飞等会同查勘划拨定界,此次插花清理拨正结果大致如下:由印江县拨入有毛坝、黄坝、孙家坝;由德江县拨入有大坝场、木根洞、梧桐树、邵家桥、张家寨、鹦鹉溪、塘头、潮底、水淹坝;由务川县拨入有青杠坡、杨家坳、帅家沟、坝竹丫、木荛三、邵家渡、营基顶、买头坝;由风泉县拨入有土香坝、一碗水、桶口、亭子坝、周家丫、毛坝、黄泥堡、南盆、大坝、坑水;由石阡县拨入有芭蕉溪、苗民司、钡头、仁和场、洪家坝、红石梁、磨溪岩、水田坝、四野屯。由松桃县拔入有宽坪、督挖、“豆麻”;由镇远拨入有板桥、前后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