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吧 关注:160,348贴子:2,989,296
  • 7回复贴,共1

道德经第四十章阅读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楼防删。


IP属地:辽宁1楼2024-02-09 14:11回复
    个人理解,仅供参考。


    IP属地:辽宁2楼2024-02-09 14:12
    回复
      原文:
      反者道之动,
      弱者道之用。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IP属地:辽宁4楼2024-02-09 14:13
      回复
        《道德经》全篇都是在说一个字:道。
        这一段也不例外。


        IP属地:辽宁5楼2024-02-09 14:14
        回复
          【反者道之动】,这句是说“道”是运动的,变化的。
          这里的【反】和【动】是指相反,是指相对,是指相反、相对的运动,也就是说“道”中包含了相对性。
          “道”就是”道“,哪来的相对性?
          既然有了相对性,必然就有相对性的两个方面,是哪两个相对的方面?
          是“道”这个哲学学术中的两大重要概念:
          1本质(也就是“道”)。
          2现象(也叫显现、表达、主观印象······)。
          本质,也就是“道”和“无”对它的抽象表达(“道”“无”就是本质),是看不见摸不着忽隐忽现的不确定的,未知的。
          现象,是具体直白的,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已知的。
          这两大重要概念组成了“道”这一哲学核心的相反的相对性(变化的论证性),所以叫做【反者道之动】。


          IP属地:辽宁6楼2024-02-09 14:17
          收起回复
            【弱者道之用】
            显而易见在本质和现象双方的相对而言,本质是看不见摸不着抽象的隐形的,从形象方面来讲,是隐形的,是未知的,是弱者。
            显而易见在本质和现象双方的相对而言,现象是具体的直白的看得见摸得着的非常真实的,是已知的,所以从形象方面看,现象就相对于隐形的本质来讲就更强势一些。
            本质和现象的关系是,本质是未知的,我们通过已知的现象来寻找(求得)论证未知的本质。
            在这个通过已知的现象,来寻找(求得)论证未知的本质的过程中,最终的目的是找到原来不知道的本质。
            这就是这个寻找(求得)论证的作用,对本质的求证,也就是这个求证的作用。
            而本质就是“弱”的(抽象形容)。
            【弱者道之用】就是这个意思,对于“弱者”的求证,是以已知的现象来求证未知的本质。
            这就是哲学的两大重要概念本质和现象的相互关系,目的是求证本质,求证也做用于本质。
            而本质就是“弱”(抽象形容)
            这就是这句【弱者道之用】的意思。


            IP属地:辽宁7楼2024-02-09 14:22
            回复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还是在说“道”这个哲学的核心中的:本质和现象的关系。
              “有”就是现象;“无”就是本质。
              天下所有的万物所显现的表达的现象,就是这句【天下万物生于有】的意思,这里的【生】是指显现出来、表现出来的意思。
              天下所有的万物所显现出来的,所表现出来的都是现象。
              而现象是怎么来的?
              是从本质中产生的,没有本质哪来的现象?
              现象是从本质中显现出来、表现出来的,“无”是本质;“有”是现象。
              现象是产生于本质之中的,就是这句【有生于无】的意思。


              IP属地:辽宁8楼2024-02-09 14:2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