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儿砸的文字勾起了些许回忆,遂碎碎念几句,很多是聊天时脑子里流出来的观点,把应该能发的整理一下,权当追忆个青春吧。
当年有各种大大和巨巨,但不分性别,不分年龄,不分什么粉啊公啊嬷啊之类那些饭圈恶臭玩意儿。大家都是这个或大或小的圈子的“迷”,都是一起创作的“同好”,是互相讨论共同进步的朋友。我比你小十岁我也可以大方说我觉得你xx写得不对,哪里用这样那样的表达会不会更好;我比你大十岁,也会虚心请教你擅长而我无知的领域,会分享相互的经历一起长见识;嗑cp基本原则是圈地自萌,两个人之间谁攻谁受什么的,高兴了提一嘴,不高兴就读者自己看到了觉得不想看默默退出去——黑角色?人参公鸡?tag出警?那是会被所有人群起而攻之的。
那会儿我们看文,先看的不是文笔啊结构啊遣词造句啊这 m种技术性的东西,而是先看真心。灌注了感情和真心的东西是能被读出来的,哪怕文笔再幼稚,剧情再简单,梗再老套,那种倾注了真心的文章,都可以让人会心一笑。那时候的同人圈是纯纯为爱发电,是以物换物,以作品抛砖引玉。所以同人圈里花钱约稿的行为会被大家看不起,不是现在这种有没有流量或者价格高低的鄙视链,而是真爱鄙视把二次元商业化的行为本身。(不过确实那个年代能上网的基本不缺钱)毕竟我们认为脑细胞应该被浪费在值得爱的东西上。那时的语C还不叫语C,就叫角色扮演(再往前还有个叫法,但我忘了),大家一开始扮演角色,是为了更好地出梗写文画图,大家会在同一个帖子里共同创作一篇文或者一场戏。一个人总有注意不到的地方,但别人可以帮你注意到,而且很多时候,光坐那儿想,是没法有好梗的,但一旦互相聊起来,梗就会自己往外跑,然后有人擅长打戏,有人擅长旁白,有人擅长叙述,有人擅长对话,大家综合起来,再根据吧友的建议改进,最终就是一篇好作品。
当年盖楼类似大家坐在一起,一个人说,一群人听,可以插话讲观点(儿砸语)。以前大家插话,作者可以看、回复,现在楼中楼折叠看着反而不方便。至于老粪偷只算点赞和推荐的“热度”,就相当于拍个灯,甚至拍个灯都是给你脸了(儿砸老哥语),评论是没有热度的,是不能“变现”的,是“区区真心算什么东西”的暗示,是“你的热爱不值钱”。
说句题外话,关于讨论不鸣谢:不管图文,除非别人提前说了随便用,否则都应该在对方同意的前提下带上给梗的人。且不说我觉得这是对同好的礼仪,首先在我接受的教育里,剽窃=无ref.直接把别人的idea拿来用。也就是说,绝不能因为我们是为爱发电,而我做了整合,我就说这是我一个人的东西。你拿了别人的梗,如果你不在最后附上,在我看来便与论文剽窃无异。
那时的一切都靠文字交流,拨号上网的速度在现在看来慢到令人发指,加载一行字要两三秒,网络不好的时候甚至十分钟出不来一页文字,但大家捧出来的不会只有快餐,反倒是精心烹饪的正餐才是主流。现在科技进步了,网速日新月异,资本却为了来快钱用“流量等于钱”的方式强捧快餐文化,使得人们的脑子和品德在潜移默化中被迫退步,长期不间断的即时享乐是脑细胞的麻药,会引起病理意义上的脑萎缩。
我的文学启蒙,可以说除了希腊神话,基本就是贴吧前辈了,那时的生物多样性是百花齐放、千家争鸣。而现在的生物多样性指什么不用我赘述……如今,二十几年网龄的我也成了所谓的“前辈”,却发现什么都回不去了,甚至连帝吧出征寸草不生的民间红客联盟都不见了踪迹。虽然爆吧其实也算网暴,不值得提倡,但让攻击我国网络的站点强行挂它三天三夜的五星红旗真的很热血澎湃。
血凉了,我们这些失去力气的小拇指还能做什么呢?只能做个拿根笔杆子在这儿逼逼赖赖却发现再也拯救不了想守护的东西的小透明,瘫在角落里哀叹:唉……当年真好……
当年有各种大大和巨巨,但不分性别,不分年龄,不分什么粉啊公啊嬷啊之类那些饭圈恶臭玩意儿。大家都是这个或大或小的圈子的“迷”,都是一起创作的“同好”,是互相讨论共同进步的朋友。我比你小十岁我也可以大方说我觉得你xx写得不对,哪里用这样那样的表达会不会更好;我比你大十岁,也会虚心请教你擅长而我无知的领域,会分享相互的经历一起长见识;嗑cp基本原则是圈地自萌,两个人之间谁攻谁受什么的,高兴了提一嘴,不高兴就读者自己看到了觉得不想看默默退出去——黑角色?人参公鸡?tag出警?那是会被所有人群起而攻之的。
那会儿我们看文,先看的不是文笔啊结构啊遣词造句啊这 m种技术性的东西,而是先看真心。灌注了感情和真心的东西是能被读出来的,哪怕文笔再幼稚,剧情再简单,梗再老套,那种倾注了真心的文章,都可以让人会心一笑。那时候的同人圈是纯纯为爱发电,是以物换物,以作品抛砖引玉。所以同人圈里花钱约稿的行为会被大家看不起,不是现在这种有没有流量或者价格高低的鄙视链,而是真爱鄙视把二次元商业化的行为本身。(不过确实那个年代能上网的基本不缺钱)毕竟我们认为脑细胞应该被浪费在值得爱的东西上。那时的语C还不叫语C,就叫角色扮演(再往前还有个叫法,但我忘了),大家一开始扮演角色,是为了更好地出梗写文画图,大家会在同一个帖子里共同创作一篇文或者一场戏。一个人总有注意不到的地方,但别人可以帮你注意到,而且很多时候,光坐那儿想,是没法有好梗的,但一旦互相聊起来,梗就会自己往外跑,然后有人擅长打戏,有人擅长旁白,有人擅长叙述,有人擅长对话,大家综合起来,再根据吧友的建议改进,最终就是一篇好作品。
当年盖楼类似大家坐在一起,一个人说,一群人听,可以插话讲观点(儿砸语)。以前大家插话,作者可以看、回复,现在楼中楼折叠看着反而不方便。至于老粪偷只算点赞和推荐的“热度”,就相当于拍个灯,甚至拍个灯都是给你脸了(儿砸老哥语),评论是没有热度的,是不能“变现”的,是“区区真心算什么东西”的暗示,是“你的热爱不值钱”。
说句题外话,关于讨论不鸣谢:不管图文,除非别人提前说了随便用,否则都应该在对方同意的前提下带上给梗的人。且不说我觉得这是对同好的礼仪,首先在我接受的教育里,剽窃=无ref.直接把别人的idea拿来用。也就是说,绝不能因为我们是为爱发电,而我做了整合,我就说这是我一个人的东西。你拿了别人的梗,如果你不在最后附上,在我看来便与论文剽窃无异。
那时的一切都靠文字交流,拨号上网的速度在现在看来慢到令人发指,加载一行字要两三秒,网络不好的时候甚至十分钟出不来一页文字,但大家捧出来的不会只有快餐,反倒是精心烹饪的正餐才是主流。现在科技进步了,网速日新月异,资本却为了来快钱用“流量等于钱”的方式强捧快餐文化,使得人们的脑子和品德在潜移默化中被迫退步,长期不间断的即时享乐是脑细胞的麻药,会引起病理意义上的脑萎缩。
我的文学启蒙,可以说除了希腊神话,基本就是贴吧前辈了,那时的生物多样性是百花齐放、千家争鸣。而现在的生物多样性指什么不用我赘述……如今,二十几年网龄的我也成了所谓的“前辈”,却发现什么都回不去了,甚至连帝吧出征寸草不生的民间红客联盟都不见了踪迹。虽然爆吧其实也算网暴,不值得提倡,但让攻击我国网络的站点强行挂它三天三夜的五星红旗真的很热血澎湃。
血凉了,我们这些失去力气的小拇指还能做什么呢?只能做个拿根笔杆子在这儿逼逼赖赖却发现再也拯救不了想守护的东西的小透明,瘫在角落里哀叹:唉……当年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