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容冲吧 关注:8,133贴子:191,277
  • 19回复贴,共1

为防造谣,贴个全文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当初因为喜欢慕容冲来过这个贴吧,没想到在这里连续两次发主题帖都是是因为如此无厘头的原因。
如有冒犯,请吧务删帖。
某些人嘲笑别人拿着嫡庶说事,以为别人看不出你的小心思吗?还嘲笑别人说昭帝是庶皇帝,你心心念念替昭帝抢孙子不就是想压宣帝一头吗?不就是想说不认昭帝宣帝就是庶吗?说昭帝是庶皇帝是笑话,说宣帝是庶皇帝就不是笑话了!你可真行。
既然截了我的文到处挂,就挂全了,别光说嫡庶,我后面还说了,人家曹叡亲政了!亲政了!亲政了!亲政了!亲政了!亲政了!人家皇帝粉都是比政绩,这倒好,比抢孙子!


IP属地:山东1楼2024-01-23 16:48回复
    评论区 @新晋居民_7704508 补充昭穆制度:
    考证《汉书》“孝昭孝宣俱为昭”,按昭穆制度父子之间是一昭一穆,可知刘病已和刘弗陵是隔了一辈的,刘病已可没过继给刘弗陵当儿子,他给刘进的皇考庙上序昭穆,按昭穆刘进才是他爹。[老福鸽/狗头]宣帝没过继给昭帝当儿子,同样也没给他当孙子,《汉书》称上官皇后为皇太后而不是太皇太后,海昏侯夫人上书简牍也称她为太后而不是太皇太后,可知宣帝没有过继给昭帝和上官皇后当孙子。
    再一个,皇帝无子而终,死后再过继后嗣这种操作,也就从霍光过继刘贺开始的,之前也没这玩意儿。[老福鸽/握草]秦汉之前的国君传承父死子继和兄终弟及结合的,有儿子传儿子,没儿子传兄弟,没咋见人死了再过继别人儿子当自己儿子的。[老福鸽/握草]
    总不能让宣帝带着爹过继吧。
    某些人自己也列了陈寿原话【立子若适嗣不继,则宜取旁亲明德,若汉之文、宣者。】
    文、宣本就是惠、昭旁亲,如果这句话代表宣帝过继给了昭帝,那文帝又是过继给了谁?
    昭帝刚驾崩的时候,群臣还想立广陵王刘胥呢,是不是也要把刘胥过继给昭帝?《汉书.霍光金日磾传》【元平元年,昭帝崩,亡嗣。武帝六男独有广陵王胥在,群臣议所立,咸特广陵王。】
    《汉书.武五子传》【王孺见执金吾广意,问:“帝崩所病?立者谁子?年几岁?”广意言:待诏五莋宫,宫中讠雚言帝崩,诸将军共立太子为帝,年八九岁,葬时不出临。】昭帝未出席武帝葬礼。
    《汉书.郊祀志下》【宣帝即位,由武帝正统兴,故立三年,尊孝武庙为世宗,行所巡狩郡国皆立庙。】
    宣帝即帝位,因为是由武帝的正统继位的,所以即位三年后,就尊孝武庙为世宗,到他所巡视的郡国都建世宗庙。这也是汉书原话,不要选择性的引用。
    宋 张载 《经学理窟·祭祀》【夫祭者必是正统相承,然后祭礼正,有所统属。】这不是我说的,要骂就骂张载。
    别碰瓷曹叡了,人家立太子前占嫡占长,而且人家成年即位,亲政了。
    某些人嘲笑别人拿着嫡庶说事,以为别人看不出你的小心思吗?还嘲笑别人说昭帝是庶皇帝,你心心念念替昭帝抢孙子不就是想压宣帝一头吗?不就是想说不认昭帝宣帝就是庶吗?说昭帝是庶皇帝是笑话,说宣帝是庶皇帝就不是笑话了!你可真行。
    既然截了我的文到处挂,就挂全了,别光说嫡庶,我后面还说了,人家曹叡亲政了!亲政了!亲政了!亲政了!亲政了!亲政了!人家皇帝粉都是比政绩,这倒好,比抢孙子!
    礼法制度是为人服务的,而非让人成为礼法制度的奴隶,礼法之争大都是君臣权力制衡后的结果,自古至今都是这个道理。本来就是一个权力制衡打马虎眼的事,后人引用也不过是为争取己方利益提供论据,换个立场你看他还支持吗?非要给人言之凿凿拍板定性。拿着这些东西切割现实存在的血缘是不是拿着鸡毛当令箭了,不说远的,西汉后来的皇帝认吗?
    汉光武帝追尊宣元,也没见宣帝元帝粉天天嚷着刘秀过继给了宣帝元帝,提起东汉都说是刘发的后人。
    还举宋朝的例子,宋朝赵匡胤的弟弟继承哥哥的皇位,那也是过继给哥哥当儿子了?宋太宗后代把皇位还给赵匡胤的后代,那谁是大宗谁是小宗?
    刘贺确实是霍光过继给了昭帝的,怎么没人要刘贺呢。《汉书.武五子传》【昭帝崩,无嗣,大将军霍光征王贺典丧。】
    有些人拉着昭帝一边争刘据的孙子一边还要认刘据当爹,刘据刘询好好的祖孙关系硬是被某些人弄成超级加辈,吃相真是太难看了。


    IP属地:山东2楼2024-01-23 16:48
    回复
      我对昭帝本人没有恶意,我也无意攻击昭帝本人。我针对的是某些总拿他当碰瓷工具人的做法和言论。


      IP属地:山东3楼2024-01-24 09:17
      回复
        关于大宗小宗,建议看一下金景芳先生的《论宗法制度》:
        事实上,只有在不与政治权力抵触的地方,宗法才被承认有效,一遇与政治权力抵触,宗法便失去效力,不适用了。……
        古人使用大宗一词,所指的对象并不固定,有宗法上的大宗,也有政权上的大宗。……
        毛传说“王者天下之大宗”,并不是没有根据的。不过,应该知道,这是政权上的大宗,不要与宗法上的大宗混为一谈罢了。……
        所以,毛传说:“为之君,为之大宗也。”又说:“王者,天下之大宗。”这两句话,从其本身意义来讲,并没有毛病,只是不应当说成是宗法的宗罢了。王国维说:“天子诸侯虽无大宗之名而有大宗之实。”其错误就在于混淆了政权上的大宗与宗法上的大宗两个不同的概念。程瑶田说:“盖宗之言尊也,凡有所尊,皆可曰宗。”(《宗法小记·宗法述》)这话是对的。总之,具体的历史不是简单的、僵硬的,而是复杂的、变化的。……
        最初的宗,起于祖先崇拜,只限于有血缘关系的,但是,并不排除后来又用宗以表述阶级关系。天子诸侯的统治,本质上是阶级统治,主要靠政治权力,但是并不排除在与政治权力不抵触的限度内,还利用旧有的血族组织为它们服务。尽管这样,仍然不能把分封制度归结为宗法制度。所有上述情况,都是历史的具体情况。具体的历史,就是这样极其复杂而多变化的,要了解它,只有用具体的分析,不是“仅仅站在那里远远地望一望”或搬用什么现成的公式所能办到的。一看见宗字,便以为是宗法的宗,恐怕是近来讲宗法制度的通病,而这个毛病不能不说是受了王国维《殷周制度论》的影响。……
        宗法制度也自周初开始。近人曾謇著《周金文中的宗法纪录》列举周金文中的宗子、宗妇、大宗、宗室、皇宗、新宗等等名称(见食货第二卷第三期),证明周有宗法,确然可信。丁山先生著《宗法考源》,断言:“五宗者秦汉以后立新制,必非周人之旧法。”(见前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四本第四分)是不正确的。在秦汉的历史条件下,不但不可能产生这样宗法制度,即捏造这样宗法制度也不可能。因为,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捏造也不能完全不以客观材料为根据。……
        为什么说宗法制度到秦完全破坏呢?因为宗法制度是与分封制联系着的,到秦,分封制不存在,宗法制度失去了政治基础,归根到底是由于失去了经济基础。先前,土地为奴隶主所有,人民仅有一定数量土地的使用权,没有所有权,不能自由买卖。这时,土地允许人民私有,自由买卖,先人遗产纵令还由嫡长子一人继承,很可能转眼耗尽,化为乌有;其不继承遗产的,很可能瞬致千金,居然豪富。在这样情况下,即令还有大宗、小宗,也不过如化石一般空存躯壳,不能负起统宗、收族的责任,没有现实意义。所以必归破坏无疑。我们知道宗法制度是与服制、庙制有联系的,请就庙制考察一下。本来“庙者,貌也,象先祖之尊貌也”,而《史记》记秦始皇二十七年立极庙,是身存而预立庙;本来“诸侯不敢祖天子,大夫不敢祖诸侯”,而汉惠帝元年却明令郡诸侯王立高庙;本来“天子七,诸侯五”,有迁毁之制,汉于高帝时却令诸侯王都皆立太上皇庙,至惠帝尊高帝庙为太祖庙,景帝尊文帝庙为太宗庙,行所尝幸郡国各立太祖、太宗庙,至宣帝本始二年复尊孝武庙为世宗庙,行所巡狩亦立焉,凡祖宗庙在郡国六十八合百六十七所,而京师自高祖下至宣帝与太上皇,悼皇考,各自居陵旁立庙,并为百七十六(见《汉书·韦玄成传》),简直宗庙竟泛滥成灾了;本来七庙五庙,庙各异宫,而汉明帝临终遗诏遵俭无起寝庙,藏祖于光烈皇后更衣别室,其后章帝也遵行无改,后世立庙遂概用同堂异室之制。这一切都说明什么?说明先前的庙制到秦被破坏了。请再就服制考察一下。服制也同庙制一样,由汉文帝遗诏“已下(柩已下圹)服:大红(功)十五日,小红十四日,纤七日,释服”(见《汉书·文帝纪》),即可以明显看出先前的服制,已不能复行,后世虽还有人呶呶争讼不休,终不能恢复古制。原因是时代前进了,原来这些制度——宗法制、服制和庙制,乃是旧基础奴隶主经济的上层建筑物,现在旧基础已为新基础地主经济所代替,与旧基础相适应的上层建筑物不可避免地也随着倾倒。
        ——以上均摘自金景芳《论宗法制度》


        IP属地:山东4楼2024-01-24 09:28
        回复
          有些人自己贴论文贴的起劲,别人贴论文就是不看史料,汉书记了钩弋夫人父亲是黄门、“握拳”、“十四个月”、“望气者言奇女子”你不也说是班固贴金吗?薛定谔的史料。
          我无意用这个来攻击钩弋夫人,只是列举钩弋夫人的争议来源是汉书,在现代也被很多历史爱好者和营销号拿来说事,某些人直接把这全打到卫粉头上了,只要不合你意的,全是卫粉干的,天下何人不通卫?
          也别给我扣X粉的帽子,我喜欢的人物多了去了,扣帽子扣不过来的。谁也没精力天天跟你这搅和着,不干别的事了。


          IP属地:山东6楼2024-01-24 09:48
          回复
            某些人是不是搞错了重点,我质疑的不是昭帝是否正统,而是宣帝是否过继给了昭帝,是你们拿着礼法说事我才提葬礼啊,既然要提礼法就全提啊,葬礼不是礼法吗?葬礼说明不了昭帝是否正统,那“过继”“宗法”之礼又怎么能质疑宣帝呢?又来了薛定谔的礼法。同样是皇帝,只许你们扒拉宣帝,不许别人提昭帝吗?
            宣帝不是上一任皇帝指定,所以他不是正统喽?那文帝也不是正统喽。真是逆天。

            非要拿着昭帝踩宣帝一头,心思不要太明显。


            IP属地:山东7楼2024-01-24 10:45
            收起回复
              嫡庶、礼法在昭帝这里是小事,在宣帝这里就成了能否继位的大事。真是双标的不要不要的。


              IP属地:山东9楼2024-01-24 10:55
              回复
                别人反对和质疑的从来不是昭帝本人,而是你们拿着鸡毛当令箭踩宣帝的行为。
                要说正统,大家都是正儿八经的皇帝,要说礼法,大家都有礼法上的缺角。本来汉代礼法制度就混乱,很多东西都是后来才慢慢成型,到了这里直接成了你攻击宣帝的工具。
                鬼精鬼精的,每次都把矛头引向昭帝本人,自己躲起来装正义。


                IP属地:山东10楼2024-01-24 10:59
                回复
                  宣帝不承认过继给昭帝他就不是正统皇帝了吗?真是笑话。按这么说开国皇帝都按反zei论处了?
                  人家宣帝元帝的粉丝也没去刘秀的地盘嚷嚷刘秀过继给宣元、跟刘发没关系了。


                  IP属地:山东11楼2024-01-24 11:03
                  回复
                    自己口口声声说着嫡庶什么的不重要,转眼就踩宣帝是小宗。还不许别人反驳,反驳就是别人闹庶皇帝的笑话,你踩宣帝的时候没意识到自己先闹了庶皇帝笑话吗。
                    汉书武五子传里把刘据排昭帝前面的是班固,高五王传里把惠帝和刘肥排文帝前面的也是班固,你也去嘲笑班固吧,笑他不懂礼法,闹庶皇帝笑话。


                    IP属地:山东13楼2024-01-24 11:30
                    回复
                      我上网只代表我自己,不代表这那的粉圈。
                      谁论证刘据昭帝大宗小宗的了,自己看不惯去反驳呀,躲在这里挂我算什么本事?冲我发什么火呀,那些帖子又不是我发的,让我去删?你没问题吧?
                      哪只眼睛看见我说你是昭帝粉了,真昭帝粉会拿着昭帝到处碰瓷吗?


                      IP属地:山东14楼2024-01-24 11:46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