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平之战吧 关注:9,597贴子:8,616
  • 2回复贴,共1

赵国不该接收上党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上党对秦赵的战略重要性是无可否认的,秦国得到上党,赵国战略形势会非常被动,而且秦赵迟早必有一战,所以上党必争,但争要有争的策略,要看时机把握,赵国不该选择那个时机去接收上党,而且国之强弱有很多外在内在的因素比一地的得失更为关键。
当时的战略形势是秦因改革,又灭韩而愈发强大,是“超级大国”,赵国实力应该是第二强,但与秦国差距较大。赵国如果合纵楚魏并得到齐国援助,还是足以抗秦的,单独对抗商鞅改革后国力大增的秦国则实力不足,特别是体现在后勤粮食供给方面,这是整体实力差距非常重要的体现。
重点是,当时赵国接收上党就必然会陷入单独对抗秦国与秦国决战的窘境。为啥?首先,秦灭韩,诸侯都不敢去救,你赵国去救了没?没有!如果赵国因救韩抗秦而占领上党,那秦国也许会稍微缓一缓,掂量一下赵国实力再说,其它各国也许会为同情韩赵支援一下也说不定,起码你赵国敢带这个头去救韩嘛。但秦国费力独自灭韩而你赵国不救韩却白白接收韩国领土,这不是虎口夺食是啥,老虎岂能忍?其次,上党是韩国割让或送给赵国的吗?不是!是韩上党太守冯亭的私相授受啊,没有王命,没有条约,人家各国才不会管你上党民意如何。所以,在秦国眼里对这件事的态度就不用说了,在其它国家眼里怎么看待这件事?那就是你老大秦国和老二赵国瓜分了韩国!所以你们老大老二因瓜分韩国在长平打起来,我们为啥要帮其中一方?你们两强打个你死我活两败俱伤才好!所以楚魏不援长平,齐国不借粮。这种事即使放在今天的世界各国,恐怕也是一样对待的,谁也不会出兵站队的。各国是不明白“唇亡齿寒”的道理吗?不是,长平之战后的邯郸保卫战人家不就去救赵了嘛,战争性质不同了嘛,而且谁也不长前后眼,谁会时空穿越告诉各国秦要统一六国或赵要在长平被秦暴打?
再者,上党虽然重要,地方也不小,人口也不算少,长期经营会成为赵国对抗秦国的堡垒,增强赵国的实力。但问题是当时的形势,赵国敢接手秦国立马就跟你拼命,别说长期经营了,你得立刻派几十万兵力耗尽国力去守还守不住,那根本就是个大包袱甚至大炸弹,这你赵国也敢要的?
其实当时冯亭献上党,赵国君臣是讨论过的,大部分谋是主张不能要上党的,这些谋臣对当时的形势也是能看清的,但最终以平原君为首的主战派还是更得赵王心意……虽然虞卿在赵王决定接收上党后开会讨论如何对抗秦国时提出了比较智慧的“补救计划”(重贿楚魏,让秦疑诸侯合纵而与赵议和),但秦国也不一定上这个当,秦王对长平之战的态度也是异常坚决,赵国失败是大概率的,只不过如果由廉颇或李牧那样的有经验能顶住压力的名将带兵,也是大概率失败丢掉上党,但也大概率会把主力撤回本土。而赵括这样没经验的将领,还带着赵王速战速决的命令和断粮的压力,全军覆没也就不奇怪了。顶不住各方面特别是上层压力就是经验的重要体现和将帅是否优秀的关键区别。著名将领其实都有主见和能抗压。有主见能顶住上层压力打胜仗最好的例子其实是齐国名将匡章,匡章不受追捧的原因是虽然他军事上成功,但他为齐国打的仗都是空耗齐国国力的那种,从根本上对国家没好处,所以比不得吴起孙膑乐毅田单这种能化腐朽为神奇的(儒生特别追捧这类),也比不得白起王翦这种特别会依仗国势开疆拓土杀敌无数能带来实际利益的(中国国力愈发强大,现在青年特别追捧这类),而这些名将都是很有主见和能抗压的。失败的将领不一定是军事素养不高才能不够,而通常是因为顶不住压力而被迫做出错误决策。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4-01-09 10:46回复
    必须接受


    IP属地:河北2楼2024-01-18 14:55
    回复
      有便宜不占?不占白不占。更何况秦国先得了上党,进可攻退可守,赵国永无宁日


      IP属地:上海来自iPhone客户端4楼2024-02-17 23:0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