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玄风吧 关注:20贴子:2,110
  • 14回复贴,共1

笑傲江湖读书随记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个年纪读出一种层次。
只是小时候还不相信。
随缘更新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3-10-26 08:54回复
    《笑》前十回:主要描写势如水火的不同意识形态之间的对立(五岳剑派和日月教、华山剑宗气宗)。对自己阵营中人的教育灌输、对对立阵营中人的不共戴天的敌视。然而人群可以分阵营而立,人性的普遍美好感情却不分意识形态而产生,比如知己友情(曲洋和刘正风)、比如帮助遇到困难的人的善心(令狐冲试图救助曲非烟)、比如爱情(盈盈和令狐冲)。意识形态之争的环境,要求人遇到事情,比如对方遭遇了困难,首先要分析自己与他是不是处在一个阶级,而不是把对方当成一个活生生的有独立人格的人来看待。这显然是反人性的。美好的感情一旦开放在意识形态对立的夹缝中,注定是悲剧。(比如倚天的杨逍和纪晓芙)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3-10-26 09:14
    回复
      有人的地方就有政治,江湖就是政治。
      人栖居在大地上,各种阵营、政治集团、意识形态最初是怎么形成的?
      笑傲里面目前能看出来2个成因。
      .
      这几日来,岳灵珊为大师哥担足了心事,此刻乍然相逢,数日来积蓄的激动再也难以抑制,突然拉住他衣袖,哇的一声哭了出来。令狐冲轻轻拍她肩头,低声道:“小师妹,怎么啦?【有谁欺侮你了,我去给你出气!】”
      .
      第一个成因就是【义气】,就是为了朋友不分是非、不问缘由、两肋插刀、挺身而出的义气。这个江湖义气一直是金书里面很推崇的正面情感,尤其是侠客行里面表现得更加厉害。很多人看武侠小说,也是在追求这种快意恩仇的江湖感觉。义气这个情感起源于人类同胞互相帮助以求生存的需求,铭刻在人的基因之中。在原始社会,义气无疑发挥了绝对积极作用,人们互相帮助、抵御野兽、救助受伤同伴,人类社会得以延续和发展。但随着生产力提高,人类文明开始开化,开始有了是非、规则的概念,不讲理的人对社会发展起到了阻碍的消极作用,此时如果这个不讲理的人的朋友为了讲义气而极力维护,那么他也会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如果这个人朋友有很高的社会地位,那么可能会导致一定时间的是非颠倒、文明倒退。理论上来说,社会生产力越高,越需要人们一定的社会规则行事,以维护社会正常运行,越需要人们讲理、就事论事而不是无脑帮助自己人。权力越大、地位越高的人,越需要摒弃义气而按规则行事。要想达到这个理想状态,社会生产力必须高度发达,让社会成员能够不需要额外走关系、走后门,按正常程序就能获得同等的资源。现在推动法治建设,就是在向这个目标而努力。
      (有点扯远了)
      人们的基因中有为朋友两肋插刀的倾向。人群中人的能力有高有低。
      能力较高的精英相对地位较高,周围会自发围绕一些人,以期获得依靠、地位和资源。(义气最早的产生就是为了获得更多的生存资源,虽然文明社会人们可能意识不到)
      当一个精英的朋友或者根本就是精英自己与其他人发生摩擦冲突时,精英和周边的那些人当然不能袖手旁观。如果对面能力弱小,则被精英这一方抹平。如果对面也有精英,两方势均力敌,则两大敌对阵营形成。
      最初的矛盾一直没有解决,就会逐渐演变成世仇,只要双方存在一日,就会一直你来我往,永无宁日。
      两大阵营的人开始分别对自己阵营的人,尤其是新鲜血液,灌输己方正义、对面邪恶的思想,以巩固自己行为的正当性。意识形态自然而然形成。
      至于最早的摩擦是什么?可能是物质利益之争,也可能是精神利益之争。
      这个尺度小至邻里小朋友们玩闹,大至国家争斗,只要是人群所在之处,政治无所不在。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3-10-27 02:16
      回复
        第二个成因是【思想】,也就是精神利益之争。
        精神思想引起的政治斗争甚至比物质利益斗争更加血腥残酷。
        物质利益尚可以妥协,可以谈判,可以通过发展生产来调和。
        而精神思想毫无回寰余地。
        简单来说,就是一开始,两个精英的思想出现分歧,谁也不肯承认自己是错的,都认为对方错了。于是开始试图消灭对方,天长日久,两大敌对阵营形成。
        两个精英的思想,也通过一代代意识形态灌输,分别如钢印一般刻在两个阵营的人们脑海中。
        为什么精神思想毫无妥协余地?这个与人的信念、信仰相连,一旦承认对方思想的合理性,自己的信仰也就随之崩塌。信仰死去,人即为行尸走肉。这个后果比失去物质更加严重。
        好像有医学研究说,当人发现自己思想是错的时候,人的大脑会极力抵抗。当人不得不承认错误的时候,人的大脑会产生类似于短路的变化。从生理角度来看,对自己的思想产生怀疑也是一件痛苦的事情。
        .
        这个代表栗子是华山的剑宗气宗之争(叹气)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3-10-27 02:32
        回复
          然而,然而。
          在最初的矛盾逐渐随时间远去之后,两个阵营之间的斗争并不会随之消停,而是会越演越烈,阵营也会越来越壮大。这是因为有越来越多的人被牵扯其中(那些人的两肋插刀的朋友都不能袖手旁观)
          时过境迁,最初的矛盾早已不再重要,大地上唯余两派狂热的人类在不知疲倦地争斗。他们有的甚至根本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打,或者这不共戴天的仇恨究竟从何而来。
          .
          刘正风脸上突然闪过一丝凄凉的笑容,说道:“曲大哥和我一见如故,倾盖相交。他和我十余次联床夜话,偶然涉及门户宗派的异见,他总是深自叹息,认为双方如此争斗,殊属无谓。……
          .
          时间越长,命运的无谓感和悲凉感也就越强。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3-10-27 02:52
          回复
            至于随着文明的开化,会不会有更多的人意识到自己荒谬的处境?或者是能够克制住自己无脑帮助朋友的欲望来就事论事讲理?
            lz年纪太轻了,真的不知道。
            况且这个“理”其实也是人定的。有什么方法确定自己相信的理就是绝对正确的呢?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3-10-27 03:02
            回复
              对自己阵营、尤其是新鲜血液的意识形态灌输be like:
              .
              霎时之间,脑海中涌现许多情景,都是【平时听】师父、师娘以及江湖上前辈所说魔教中人如何行凶害人的恶事:江西于老拳师一家二十三口被魔教擒住了,活活的钉在大树之上,连三岁孩儿也是不免,于老拳师的两个儿子呻吟了三日三夜才死;济南府龙凤刀掌门人赵登魁娶儿媳妇,宾客满堂之际,魔教中人闯将进来,将新婚夫妇的首级双双割下,放在筵前,说是贺礼;汉阳郝老英雄做七十大寿,各路好汉齐来祝寿,不料寿堂下被魔教埋了炸药,点燃药引,突然爆炸,英雄好汉炸死炸伤不计其数,泰山派的纪师叔便在这一役中断送了一条膀子,这是纪师叔亲口所言,自然绝无虚假。想到这里,又想起两年前在郑州大路上遇到嵩山派的孙师叔,他双手双足齐被截断,两眼也给挖出,不住大叫:“魔教害我,定要报仇,魔教害我,定要报仇!”那时嵩山派已有人到来接应,但孙师叔伤得这么重,如何又能再治?令狐冲想到他脸上那两个眼孔,两个窟窿中不住淌出鲜血,不由得打了个寒噤,心想:“魔教中人如此作恶多端,曲洋祖孙出手救我,定然不安好心。师父问我,日后见到魔教中人是否格杀不论,那还有甚么犹豫的?当然是拔剑便杀。”
              .
              一竿子打翻一船人、按阵营来评判人的好坏也是人的天性。把人当成具体的、活生生的人来评判是需要大量心力的,远不如按阵营评判人省事,大脑会自动趋向于节省精力的想法。这也是阵营得以维持和壮大的一个原因。
              .
              令狐冲哈哈一笑,说道:“刘师叔,咱们自居侠义道,与邪魔外道誓不两立,这‘侠义’二字,是甚么意思?欺辱身负重伤之人,算不算侠义?残杀无辜幼女,算不算侠义?要是这种种事情都干得出,跟邪魔外道又有甚么分别?”
              曲洋叹道:“这种事情,我们魔教也是不做的。令狐兄弟,你自己请便罢,嵩山派爱干这种事,且由他干便了。”
              .
              曲洋将死之前说日月教人不会欺辱身负重伤之人,不会残杀无辜幼女。
              日月神教长老临死之前的言语理论上应该比令狐冲平时听到的师长传言可信度要高,因为将死之人不必再骗人。传言有可能经过了加工,也有可能存在误会(比如嵩山派假扮魔教剪除恒山派势力)


              IP属地:广东7楼2023-10-30 20:41
              回复
                人类最简单的政治集团形式起源于童年时期。“哼,我们以后不要跟他玩了!”这就是政治集团形成的种子,世界上多种多样的阵营,其实去除外在的修饰,本质都像小朋友抱团打架,甚至可以说,像几群猴子在打架。其中心理助因应该是,人有保护自己思想正确性而排斥其他异己思想的倾向,而政治集团发展壮大,助因则是人有天然合群、害怕被排斥的倾向。这些都是人基因天然携带的,没有受到后天理性开化的影响。


                IP属地:广东8楼2023-10-31 19:01
                回复
                  令狐冲暗自吃惊:“此人【吐属粗鄙,绝非正派人物】,只怕对小师妹不利。”
                  .
                  这里真是妙笔,可以与流浪人,你若到斯巴里面的主人公听到炮声觉得是优美的管风琴声相对照。两篇文都表现出了主人公在有意识抗拒自己所处阵营意识形态灌输的情况下,思维仍然潜移默化地受到意识形态灌输的入侵控制。令狐冲觉得此人不是正派人物的理由是“吐属粗鄙”,潜意识里理所应当地认为正派人物都是言语礼貌的,只有左道才会言语粗鄙,这是长期正派意识形态灌输的结果(其实青城派那个谁,还有嵩山费彬都对仪琳言语无礼,费彬还残害13岁小姑娘)。不过从世情来看确实自诩为正派的阵营言谈举止会相对礼貌一点,起码外在表现是比较正常正义的,但内里行事不一定同样正义,所以经常会说正派虚伪,而反派阵营则没有这种要给自己维持表面光鲜形象的压力在。
                  贴一段流浪人你若到斯巴的原文:


                  IP属地:广东9楼2023-11-23 22:56
                  回复
                    笑傲江湖的后记写的很好
                    聪明才智之士,勇武有力之人,极大多数是积极进取的。道德标准把他们划分为两类:努力目标是为大多数人谋福利的,是好人;只着眼于自己的权力名位、物质欲望,而损害旁人的,是坏人。好人或坏人的大小,以其嘉惠或损害的人数和程度而定。【政治上大多数时期中是坏人当权】,于是不断有人想取而代之;有人想进行改革;另有一种人对改革不存希望,也不想和当权派同流合污,他们的抉择是退出斗争漩涡,独善其身。所以一向有【当权派、造反派、改革派,以及隐士】。中国的传统观念,是鼓励人“学而优则仕”,学那样“知其不可而为之”,但对隐士也有极高的评价,认为他们清高。隐士对社会并无积极贡献,然而他们的行为和争权夺利之徒截然不同,提供了另一种范例。中国人在道德上对人要求很宽,只消不是损害旁人,就算是好人了。《论语》记载了许多隐者,晨门、楚狂接舆、长沮、桀溺、荷丈人、伯夷、叔齐、虞仲、夷逸、朱张、柳下惠、少连等等,孔子对他们都很尊敬,虽然,并不同意他们的作风。
                      孔子对隐者分为三类:像伯夷、叔齐那样,不放弃自己意志,不牺牲自己尊严
                      (“不降其志,不辱其身”);
                      像柳下惠、少连那样,意志和尊严有所牺牲,但言行合情合理
                      (“降志辱身矣,言中伦,行中虑,其斯而已矣”);
                      像虞仲、夷逸那样,则是逃世隐居,放肆直言,不做坏事,不参与政治
                      (“隐居放言,身中清,废中权”)。
                      孔子对他们评价都很好,显然认为隐者也有积极的一面。
                      参与政治活动,意志和尊严不得不有所舍弃,那是无可奈何的。柳下惠做法官,曾被三次罢官,人家劝他出国。柳下惠坚持正义,回答说:“直道而事人,焉往而不三黜?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
                      (《论语》)。
                      关键是在“事人”。【为了大众利益而从政,非事人不可】;【坚持原则而为公众服务,不以功名富贵为念,虽然不得不听从上级命令,但也可以说是“隐士”】——至于一般意义的隐士,基本要求是求个性的解放自由而不必事人。我写武侠是想写人性,就像大多数小说一样。这部小说通过书中一些人物,企图刻划【中国三千多年来政治生活中的若干普遍现象】。影射性的小说并无多大意义,政治情况很快就会改变,【只有刻划人性,才有较长期的价值】。【不顾一切的夺取权力,是古今中外政治生活的基本情况,过去几千年是这样,今后几千年恐怕仍会是这样】。【任我行、东方不败、岳不群、左冷禅】这些人,在我设想时主要不是武林高手,而是【政治人物】。【林平之、向问天、方证大师、冲虑道人、定闲师太、莫大先生、余沧海】等人也是政治人物。这种形形色色的人物,每一个朝代中都有,大概在别的国家中也都有。“千秋万载,一统江湖”的口号,在六十年代时就写在书中了。任我行因掌握大权而腐化,那是人性的普遍现象。这些都不是书成后的增添或改作。
                      《》在《明报》连载之时,西贡的中文报、越文报和法文报有二十一家同时连载。南越国会中辩论之时,常有议员指责对方是“岳不群”(伪君子)或“左冷禅”(企图建立霸权者)。
                      大概由于当时南越政局动荡,一般人对政治斗争特别感到兴趣。【令狐冲是天生的“隐士”】,对权力没有兴趣。【盈盈也是“隐士”】,她对江湖豪士有生杀大权,却宁可在洛阳隐居陋巷,琴箫自娱。她生命中只重视【个人的自由,个性的舒展】。惟一重要的只是爱情。这个姑娘非常怕羞腼腆,但在爱情中,她是主动者。令狐冲当情意紧缠在岳灵珊身上之时,是不得自由的。只有到了青纱帐外的大路上,他和盈盈同处大车之中,对岳灵珊的痴情终于消失了,他才得到心灵上的解脱。本书结束时,盈盈伸手扣住令狐冲的手腕,叹道:“想不到我任盈盈竟也终身和一只大马猴锁在一起,再也不分开了。”盈盈的爱情得到圆满,她是心满意足的,令狐冲的自由却又被锁住了。或许,【只有在仪琳的片面爱情之中,他的个性才极少受到拘束】。人生在世,充分圆满的自由根本是不能的。解脱一切欲望而得以大彻大悟,不是常人之所能。【那些热衷于权力的人,受到心中权力欲的驱策,身不由己,去做许许多多违背自己良心的事,其实都是很可怜的】。
                      在中国的传统艺术中,不论词、散文、戏曲、绘画,追求个性解放向来是最突出的主题。时代越动乱,人民生活越痛苦,这主题越是突出。“人在江湖,身不由己”,要退隐也不是容易的事。刘正风追求艺术上的自由,重视莫逆于心的友谊,想金盆洗手;梅庄四友盼望在孤山隐姓埋名,享受琴棋书画的乐趣;【他们都无法做到,卒以身殉,因为权力斗争不容许】。对于郭靖那样舍身赴难,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大侠,在道德上当有更大的肯定。令狐冲不是大侠,是陶潜那样追求自由和个性解放的隐士。风清扬是心灰意懒、惭愧懊丧而退隐。令狐冲却是天生的不受羁勒。在黑木崖上,不论是杨莲亭或任我行掌握大权,旁人随便笑一笑都会引来杀身之祸,傲慢更加不可。“笑傲江湖”的自由自在,是令狐冲这类人物所追求的目标。因为想写的是一些普遍性格,是生活中的常见现象,所以本书没有背景,这表示,类似的情景可以发生在任何朝代。
                                             一九八○·五·


                    IP属地:广东10楼2023-11-24 00:04
                    回复
                      为什么政治上大多数时期是坏人当权?可能因为当权的人基本都是热衷于权力的人,会受内心权利欲驱使,不由自主做出一些违背良心的事情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23-11-24 01:28
                      回复
                        书中政治人物定位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23-11-24 01:32
                        回复
                          9楼:或许应该改成:“此人居然对我师父如此轻蔑,看来绝非正派人物。”
                          就算正派人对仪琳言语无礼,也是先说一个道德上占上风的理由(教训动凡心的尼姑),把自己行为合理化,显得自己不是在得罪恒山派,而是在帮助教训行为不点的晚辈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23-11-24 08:25
                          回复
                            好好好,马克思鼠看世界是吧


                            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23-12-04 18:33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