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时兴起随便写的)
泛化
由于现代汉语读音的变化,已经被不少当地网友用于粗略地表示当地方言中的-n和-ng。从其客家话拼音方案看,使用ㄓㄔㄕㄖ对应相似的卷舌音,就如有的内地学生区分不开拼音和英语中的ch和sh。而ㄏ(/x/)实际上已经等同于/h/(可能与台湾本土普通话的/x/音并不明显有关)、ㄜ已等于/ə/。
僵化
现今台湾地区的方音符号使用末笔加圈表示声母浊化/元音鼻化,韵母oo、ir、am用原符号改笔划或简单合成制成,用小写的ㄏ表示喉塞音(明显受方言的罗马字影响)不仅影响观感,且只是在原基础上修修补补,完全新创制的符号屈指可数。虽可理解为减少学习成本,但毕竟这些符号都已经占了一个独立的码位,倒不如借用日式浊点再单独规定几个附加符号来得简单。民国时期的扩展还借用IPA的清化、鼻化、成音节标记及符号倒转、加点创造新符号,这实质上已经和国际音标/拉丁字母没有区别了。可以预见的是,除了极少数民间爱好者,以后应该不会再有正儿八经创造出的新注音符号出现。(下图直接来源于其他帖子和b站)
泛化
由于现代汉语读音的变化,已经被不少当地网友用于粗略地表示当地方言中的-n和-ng。从其客家话拼音方案看,使用ㄓㄔㄕㄖ对应相似的卷舌音,就如有的内地学生区分不开拼音和英语中的ch和sh。而ㄏ(/x/)实际上已经等同于/h/(可能与台湾本土普通话的/x/音并不明显有关)、ㄜ已等于/ə/。
僵化
现今台湾地区的方音符号使用末笔加圈表示声母浊化/元音鼻化,韵母oo、ir、am用原符号改笔划或简单合成制成,用小写的ㄏ表示喉塞音(明显受方言的罗马字影响)不仅影响观感,且只是在原基础上修修补补,完全新创制的符号屈指可数。虽可理解为减少学习成本,但毕竟这些符号都已经占了一个独立的码位,倒不如借用日式浊点再单独规定几个附加符号来得简单。民国时期的扩展还借用IPA的清化、鼻化、成音节标记及符号倒转、加点创造新符号,这实质上已经和国际音标/拉丁字母没有区别了。可以预见的是,除了极少数民间爱好者,以后应该不会再有正儿八经创造出的新注音符号出现。(下图直接来源于其他帖子和b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