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鲨吧 关注:536贴子:24,302
  • 12回复贴,共1

头脑“装水”与认知占位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3-09-10 05:17回复
    2L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3-09-10 05:18
    收起回复
      从穴居人“先知”为了安抚同类,把雷电说成发脾气的精灵开始,人类便不断在接受各种故事。
      对“接受故事”的理解,我曾以为像分别踏入不同的河流,与鱼草伴生,随波浪前行。
      可随着对互联网的观察,这样的解释显得无比浅薄,需要给出纠正的认识。
      故事依然是水,河流依然是一种形态。接受河流的人,有的沾湿裤脚,有的浪遏飞舟,更多的只是沿着河流走,跟随到未来或尽头。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3-09-10 05:20
      回复
        可现在看来,接受的故事不一定需要流动,还可以是死水,要求也很简单,能填满接受者的脑袋就足够。
        举V为例。一个V,如果观者很难对其产生两句独属的描述,那ta就不可能获得多少关注,这理所当然。
        可反过来,拥有一些被较多接受的描述条目的V,哪怕无法展示出任何更新,抑或符合其描述的表现,也能够稳定维持与其描述丰度相对应的注意的汲取。
        这听起来就很神奇。难道把一个没活但是烂梗传播广泛的猫雷,和一个没梗但非常有趣的雷猫,每天放在推荐位的同一排,一段时间后,是前者同接高得多吗?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3-09-10 05:20
        回复
          恐怕如此。因为当人开始观察时,一定会在潜意识里问的一个问题是“我在观察什么”,“猫雷们”的被传播的简单化描述能迅速完成对这种怀疑的填充,而后者则需要通过相对漫长且对很多人来说是困难的观察过程来获得答案。
          也许你会说,烂梗粗糙的填充,根本经不起多看多想,接受猫雷的人会很快消耗完猫雷浅薄的故事,而转而发掘雷猫取之不尽的有趣。为什么不呢?
          首先,绝大多数的人,并不真的想从接受的故事中获得多少有趣。一个下班后,想看两个“有趣视频”睡觉的人,ta只想看“有趣视频”,而完全不想自己去感受视频哪里有趣,更别提去思考,乃至接受创作不有趣的可能性了。因此,一旦“火起来”/被许多人认定为有趣,那不断出罐头视频就是最好的互相成全。因此无论做什么火起来的UP都能一转不要笑挑战或化妆打王者荣耀,因为这就是对感到其有趣的人,提供最低限度有趣的最稳定的方式。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3-09-10 05:20
          回复
            ta们不遵循原有的模式,并不是因为懒惰。而是因为原有的,几个月憋出一个有趣点子的模式,完全不能满足关注者对有趣的期待。这当然是一种异化,但它并不一定出于铜臭味。因为几百,几千粉的UP,同样会出于观众对某个小有流量的视频的期待,而去整一些自己已经不觉得有趣的活。对大部分非专业的UP来说,同接绝对要比金钱更珍贵,也更能异化人。
            在jz圈里能输出完观点就沉淀自己的,相比那些整天嚼同样“口香糖”的,至少在我看来值得学习。这就是我从不稳定更新,一定要写没人爱看的东西的理由?也许吧。
            用一个例子来承上启下。如果你是一个炉石玩家,一日玩游戏想随便开个直播看,第一排有三个,其中一个是上过逗鱼时刻的,于是便点了ta。主播打牌很安静,没出现什么节目效果,但你其实也不需要。完了,你依然不了解主播,但ta放的周杰伦歌曲很好填充了你的游戏空档期;主播没收到你的米,但其屏幕右下角的广告,已经通过你的潜意识给那款产品增加了未来销量。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3-09-10 05:20
            回复
              这一切都是不掺杂任何主观的,流量符号发挥作用的过程。因这种方式而有所获的,要么是幸运儿,要么付出了仅从此层面来看入不敷出的推广投入;因这种方式而被小小利用的,也无可厚非。
              接下来说的,可能就值得人可怜或者讨厌了。ta们是见到合意的水就关进脑子锁上,从此很难再改变的人。V圈刻意而经典的“前世”加“皮魂合一”的故事,V的抵触感都演不下去,穿帮错漏百出了,依然能维系四禧丸子许多乐此不疲的粉丝;米线版本觉得很酷的易拉罐,从此便把草莓,科比等当成了展现自己“有趣”的全部东西,不知觉成了依附于特定似人的传播机器;接受小桀“励志”游戏宅故事的人,如果没有变故,也会一直随着惯性维持下去吧......
              当初接受一个简陋不变故事的人,过了几月几年再看,说的想的,争吵的还是一模一样,这绝不是水流,也绝对算是令人生畏了。我当然认为每个人都应该追求河水,时不时倒掉脑中进的水,这意味着接受的东西至少应该是生动变化的。不是说一定要发生什么变动,大脑升级二觉三觉,而是至少展现出经历世界时该有的思想和表达。许多V打几局竞技游戏,汇报日常吃喝,键证V转几个陈年老段子,粉丝就每每陷入靡靡之境,多少有点渗人。而且,问题不是一个故事值不值得“付出”那么多,而是这些“付出”真的和故事有关系吗?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3-09-10 05:21
              回复
                如果未来的每部电影,都要为几个主角生成几个模拟AI,通过讲些低技术含量的日常对话,来把看过那部电影的部分观众永远留在影院的某个小房间(定时去为当时喜欢角色的AI消费,无论搬家与否)。是不是感觉还挺反乌托邦的?推荐到的扮演西游记的主播艺人有些相像,对许多V来说就更一模一样了......只能说,对本质上结束故事最大的喜爱和尊重就是让它结束。
                “选择有趣”毕竟是以前帖子的话题,不细说。最后再聊些关于“填充”的思考吧。
                “填充”并不只在对事物存在的认知层面,它同样可以模糊属性,掌管话语。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3-09-10 05:21
                回复
                  比如,很多“碎片化叙事”的游戏,理应从还原后的故事加还原时的推理手法来评估。玩家并不应该为游玩时忽略了细节,需要被整理者告知,而去高估其叙事水平。比如法环里,哪个地方和哪个地方原本是一块,天上砸到地上,地上砸到地底。现在知道了,然后呢?整体的故事俗套,推理映射也俗套,二指做外星文明天线,然后呢?本来就相当于东印度公司,接受指令很容易想到?更别提圣餐,吃饼葡萄酒,各个游戏用到滥掉,闭眼都能猜到。
                  手游更惨不忍睹,文本特别喜欢做“实验记录”,本没什么可读性,还要拆成十几片,让非自虐狂普通玩家只能看视频整理来了解,从而掩盖文本的空洞和幼稚。从现实随便拿来些古代符号,哪怕自相矛盾,也要当成“文化底蕴”。
                  需要人整理解释并不能提高丁点故事水平,但通过“填充”碎片映射,让映射来遮盖原本对故事的直接感受,就能让一个腐朽的故事被人吹捧。这就是“填充”的妙用。类似的例子有很多,比如发明一些画蛇添足的加密通话,通过科普和被科普的过程,知道和不知道的界限来增强认同......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3-09-10 05:21
                  回复
                    人在理解一个叙事时,便倾向于接受。而在接受事物后,又很容易放弃去继续理解,从而忽略意图,忽略本质,忽略变与不变。
                    那不想被填鸭的人,做法也就显而易见了。只需时刻意识到,理解什么并不是天经地义的,它可能是某种流程,包含某种目的。再有就是偶尔倒一倒脑子里的水吧,也许倒了就再装不进去了呢?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23-09-10 05:21
                    回复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23-09-10 05:22
                      回复